题目:水利工程环境影响分析与控制研究内容摘要本文主要阐述了水利工程环境影响的特点,主要环境问题分析,并通过举例说明了兴建具有水库的水利工程的主要环境问题分析,做到了有理有据,以此引出了水利工程环境影响对策措施的必要性,并详细阐述了具体的补救措施。
近几年由于我国经济水平的迅速提高,工农业大力发展,水利工程的建设投入也在不断增大,过多的水利工程建设项目难免会对自然环境,人文环境有相当的影响。
我国的水利建设面临着艰巨的任务。
在环境影响方面,与其它工程相比,水利工程有突出的特点:影响地域范围广阔,影响人口众多,对当地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影响巨大,外部环境对工程也同样施以巨大的影响。
目前,整个社会对环境问题越来越重视,对环境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环境问题已成为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的制约性因素。
从普遍意义上讲,水利水电工程对环境方面的影响主要归纳为两方面:自然环境方面和社会环境方面。
关键词:水利水电、环境影响、社会影响、控制对策、补救措施。
目录内容摘要 (I)目录 .................................................................................................................................. I I 绪论 . (1)1 水利水电工程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2)1.1 水利对气候及空气质量的影响 (2)1.2 水利水电工程环境影响的特点 (2)1.3 研究课题的提出 (3)2 水利水电工程对社会环境的影响 (4)2.1 对移民的影响 (4)2.2 对人群健康影响 (4)2.3 对土地利用、生态系统及文物景观的影响 (4)2.4 水利工程建设对于河流生态环境的影响 (4)2.5 水利工程建设对陆生生态环境的影响 (5)2.6 水利工程建设社会环境的影响 (5)3 推广环境水利学科研进展与应用 (7)3.1 水资源保护规划 (7)3.2 水利工程环境影响评价 (8)3.3 对流域规划环境影响 (8)3.4 流域面上各种水利措施对流域的环境影响 (9)3.5 环境水利工程设计落实环境影响报告 (9)3.6 施工环境监理 (10)3.7 水库库底清理 (10)3.8 景观恢复 (10)3.9 流域管理原则 (10)4 关于水利工程对环境影响的控制及对策措施 (12)5 其他补救措施 (14)6 结论 (16)参考文献 (17)绪论近几年由于我国经济水平的迅速提高,农业工业大力发展,对于电力需求量也相应增加。
水利工程的建设投入也在不断增大,过多的水利工程建设项目难免会对自然环境,人文环境有相当的影响。
我国的水利水电建设面临着艰巨的任务。
在环境影响方面,与其它工程相比,水利水电工程有突出的特点:影响地域范围广阔,影响人口众多,对当地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影响巨大,外部环境对工程也同样施以巨大的影响。
目前,整个社会对环境问题越来越重视,对环境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环境问题已成为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的制约性因素。
1 水利水电工程对自然环境的影响1.1 水利对气候及空气质量的影响一般情况下,地区性气候状况受大气环流所控制。
在修建大、中型水库及灌溉工程后,原先的陆地变成了水体成湿地,人工湿地的形成,对局部小气候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使局部地表空气变得较湿润,使当地气候得以改善,无霜期延长,温差缩小,降低了最高气温,增加了湿度。
研究表明,水面上空空气的透明度比成片的房屋群高出8%~10%;水面上空紫外线辐射比陆地高出30% ;水库或水域上的气温在炎热季要降低4℃~5℃;相对湿度提高10%~15%。
1.2 水利水电工程环境影响的特点水库修建后改变了下游河道的流量过程,从而对周围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水库不仅存蓄了汛期洪水,而且还截流了非汛期的基流,往往会使下游河道水位大幅度下降,甚至出现断流现象。
在陕北地区,植被差,河流含泥量大,水库淤积严重。
在非汛期,水库截一部分水,放一部分水,下游地区县城、乡镇、及中小城市的供水问题基本能满足。
但在主汛期,水库的兴利库容本来就不大,加之淤积严重,而大都多数水库为病险库,不能截流只能空库运行。
中、小城市及县城的净化水厂储水能力有限,县城供水只能定时定量供水,有的甚至出现停水现象,供需矛盾日益严重。
不同的水利水电工程项目,或同一工程的不同区域,由于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其环境影响的特点各异。
水利水电工程通常不直接产生污染问题,其影响的对象主要为区域生态环境,因而多属非污染生态项目。
水利水电工程的环境影响区域一般可分为库区、大坝施工区、坝下游区。
库区的环境影响主要源于水库淹没和移民安置、水库水文情势的变化,受影响最大和最为重要的通常是生物多样性、水质、水温、环境地质、景观、人群健康、土壤侵蚀、土地利用、社会经济等因子,受影响的性质多数为不利影响,影响的时间一般只限于施工期;坝下游区的环境影响主要源于大坝调蓄引起的水文情势变化,受影响的主要是水文、河势、水温、水质、水生生物、湿地资源、入海河口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等因子,影响的性质有利有弊,影响的时间一般是长期的,影响的范围影响源的情况和区域的特点不同各异,有时可延伸至河口区。
在水利水电工程的环境影响中,有些是不可避免的,有些则可以通过采取一定的措施加以减免。
常用的措施包括制订环境保护规划、修建环境保护工程设施、加强环境管理与监测等。
水利水电工程环境管理是减免工程不利环境影响的有效工具,而环境监测则可为工程的环境管理提供依据。
因此,制订水利水电工程的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是工程规划和设计的重要内容,在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的环境影响报告书和初步设计阶段的环境保护初步设计篇章中均需要详细地拟订并列出有关内容。
泥沙淤积问题水库的淤积形成主要来源为:从汇水流域进入水库的泥沙;由于库岸的改变、岛屿冲毁、库岸坡上不同的重力作用等产生的入库泥沙;由于水中悬移质沉降、淤积成为库底沉积物;从而导致其重力固结,含水量减小,有机物质矿化。
对地质的影响水库蓄水后,水库开始发育。
由于侵蚀作用和堆积作用,在新的水边线地带形成了新的库岸。
从地质、地球化学和生态过程角度分析、库岸可分为冲蚀型库岸、三角洲库岸、淤积盐岩型、漂浮泥炭型、贝壳泥炭型等多种类型。
1.3 研究课题的提出水利工程在为人类社会发展带来福祉的同时,也对生态系统产生各种影响,有的甚至是持续而深远的影响。
为解决施工中的环境问题,工程建设必须服从生态经济区域的整体规划,并从系统思想出发,积极采取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对于受损河流生态系统予以必要的补偿,维护水域生态系统的功能。
水利工程的环境影响已成为我国环境科学研究的重要领域,这也是水利工作者在从事水利事业的同时要考虑的问题。
分析水利工程对环境的影响,目的是正确认识和处理水利工程的各种生态影响,以实现水利工程与环境的协调发展,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
2 水利水电工程对社会环境的影响2.1 对移民的影响修建大型水库,因淹没面积大,库区内部分群众、工矿企业都要进行搬迁,许多建筑物都要拆除。
这样就引发了许多社会问题,群众向哪里搬迁;指定搬迁地能不能接受外来人员,搬迁群众能否适应新的环境;工矿企业在哪里选址;是否能适应企业的生产和发展;待业人员增加,如何安置等。
2.2 对人群健康影响群众搬走了,工矿企业破产或关闭了,居住地建筑物需要拆除,很大程度上可能引发瘟疫。
伤寒、疟疾、细菌性痢疾、霍乱、血吸虫病等直接或间接地都与水环境有关。
如丹江口水库、新安江水库等建成后,原有陆地变成了湿地,利于蚊虫孳生、都曾流行过疟疾病。
三峡水库介于两大血吸虫病流行区(四川成都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之间,建库后水面积增大,流速减缓,因此对钉螺能否从上游或下游向库区迁移并在那儿孳生繁殖,都是需要重视的环境问题。
2.3 对土地利用、生态系统及文物景观的影响在工程施工期间,除工程本身占用一定的土地外,在施工中乱堆弃碴、乱修临时设施,将造成土地浪费,开挖取土或堆弃不处理,对山坡及表土搅动较大,使周围植被,造成水土流失,淤塞河道,施工过程中机械碾压、施工人员践踏等又会带来青苗损失等。
同时水库淹没对当地自然植被破坏也相当严重。
2.4 水利工程建设对于河流生态环境的影响水利工程建设大多数就是在天然河道上修建水利工程,这样做的直接结果就是破坏了河流长期演化成的生态环境,使的河流局部形态均一化和非连续化,从而改变了河流生态环境的多样性。
天然河流上需、修建水利工程会改变河流的自然形态,引起局部河断水流的水深、含沙量等的变化,进而影响河流上游及下游的水文泥沙发生变化。
而水文、泥沙的改变是影响河流生态环境变化的原动力。
进而影响到河流的水温、水质、地质环境以及局部地区的气候。
首先,水利工程的建设会改变天然河道的水质水温,尤其是水库的建设。
因为水库具有水面宽、水体大、水流迟缓等特点,再加上水体受太阳辐射等作用,使的水库具有特殊的水温结构。
当水库蓄水以后,由于水面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要小于陆面的发射率,从而使得水面热量辐射值增大,造成水库蓄水后的坝前水温比天然河道水温高,水温的变高就会对于鱼类的繁殖不利,尤其是对于下游的鱼类繁殖不利,导致推迟鱼类产卵期。
其次,水利工程的建设也对河流的水质产生一定的影响。
水利工程的建设会导致该区域的河流水速减小,一方面,降低了水、气界面交换的速率和污染物的迁移扩散能力,导致水质自净能力下降。
另一方面也会使沉降作用加强,导致水体重金属沉降加速,导致水质重金属污染严重。
最后,水利工程的建设也会对该区域的气候及地质产生影响。
水利工程的建设会影响该区域的气候变化,尤其是水库的建设,会形成广阔的水域,导致蒸发量将比水库建成前明显增大,进入大气的水汽增多,导致该区域的降水增多,雾天增多,改变原来的气候。
同时水利工程的建设也可能引发地震等地质灾害的形成。
2.5 水利工程建设对陆生生态环境的影响水利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对陆生生态环境的影响是最显著的,其主要是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及运行过程中。
一方面,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往往会破坏大量的林地、草丛、农田等植被。
随着水利工程建设的进行,施工方要进行工程占地等行为,结果就会造成大量的植被被破坏,可以说大量的植被破坏影响了陆生动物的栖息地,同时建设过程中所产生的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等大量的不经处理直接向河道排放,从而改变了河道的理化性质,恶化了河道岸边的爬行动物的生存环境。
水利建设过程中所产生的种种污染使大量的动物被迫迁移,结果导致该区域生态系统失去平衡。
而另一方面,在水利工程运行期内,也会导致大量的植被被水利工程(尤其是水库建设)所破坏。
在河流区域周围,植被种类多样,而破坏这些植被使得这些植被生存环境丧失,造成物种群居减少,使得该区域的植物与动物之间的结构发生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