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试论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试论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试论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发表时间:2018-09-04T10:26:25.180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0期作者:罗红保
[导读] 水利工程的建设会改变天然河道的水质水温,尤其是水库的建设。

摘要:现阶段,随着水利建设步伐的加快,其对环境的影响日益加重,它所引起的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在新时期,进行水利工程建设必须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用科学发展观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处理水利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积极发展水利工程建设,实现水利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双赢。

关键词:水利工程;生态环境;影响;应对策略
1.水利工程的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1水利工程的建设会改变天然河道的水质水温,尤其是水库的建设。

因为水库具有水面宽、水体大、水流迟缓等特点,再加上水体受太阳辐射等作用,使的水库具有特殊的水温结构。

当水库蓄水以后,由于水面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要小于陆面的发射率,从而使得水面热量辐射值增大,造成水库蓄水后的坝前水温比天然河道水温高,水温的变高就会对于鱼类的繁殖不利。

1.2水利工程的建设也对河流的水质产生一定的影响。

水利工程的建设会导致该区域的河流水速减小,一方面,降低了水、气界面交换的速率和污染物的迁移扩散能力,导致水质自净能力下降。

另一方面也会使沉降作用加强,导致水体重金属沉降加速,导致水质重金属污染严重。

1.3水利工程的建设也会对该区域的气候及地质产生影响。

水利工程的建设会影响该区域的气候变化,尤其是水库的建设,会形成广阔的水域,导致蒸发量将比水库建成前明显增大,进入大气的水汽增多,导致该区域的降水增多,雾天增多,改变原来的气候。

2.对水利工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建议
保护生态环境,是生态型水利工程的一个重要使命。

许多水利工程在生态环境的保护上,往往只注重事中保护,轻视或忽视了事前、事后保护,这样的做法是错误的。

水利工程的环境保护工作是一个长期艰巨的工作,它需要从事前、事中、事后三个方面共同入手。

2.1水利工程事前环境保护工作
水利工程的事前环境保护工作。

首先,要做好对施工地点的环境考察工作,评估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和建成后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并制定出一些必要的环境保护预案。

其次,要做好对设计图的审核工作,力求工程设计与周围自然环境的协调,将对周围自然环境的改变降至最小。

第三,要合理地进行工程规划,做好工期和工序的安排工作。

2.2水利工程事中环境保护工作
水利工程的事中环境保护工作,就是要在做好工程项目管理的同时,建立起相应的环境监测机制。

一方面,通过严格施工现场的施工行为,保证工程有序正常进行,确保废水废物的排放处理工作按规定进行。

另一方面,要通过环境监测机制,对工程周围环境进行实时监测。

一旦出现环境污染问题,就要按照事前准备的环境保护预案进行及时处理,将水利工程对环境的影响降至最低,避免环境问题的扩大化。

2.3水利工程事后环境保护工作
水利工程的时候环境保护工作,就是指要在水利工程在竣工投入使用后,对当地的自然环境进行一定程度的修补和恢复工作。

如,恢复当地的森林植被面貌等工作。

除此之外,还应该建立起一个长期的环境观察机制,观察水利工程对当地自然环境的长期影响。

一方面,有利于水利工程事后长期的环境保护工作,另一方面,也能够为日后同类型工程提供历史性参考。

2.4全员贯彻环境保护思想
除了做好水利工程的事前、事中和事后的环境保护工作以外,施工人员应该树立起环境保护意识,并将这种意识深入到自己的日常工作生活的行为中。

树立全员的环境保护意识,一方面有利于水利工程环境保护工作深化,另一方面也有利于避免施工人员个人行为对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

3.加强生态水利工程建设策略的研究
3.1建设生态水利工程的原则
生态水利工程是在传统水利工程的建设过程中同时注重对河流生态的保护;对于已经建设好的水利工程,要对遭受破坏的生态环境重点进行修复,从而实现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

生态水利工程的建设遵循以下几个原则:一是保护和修复河流多样化的原则。

我们都知道每条河流都有不同的特点,具有多样性,所以,在建设水利工程的时候不能盲目的去效仿成功的案例,而是要根据每条河流的不同特征进行水利工程的建设;二是保持和维护河流自我修复的能力。

河流能进行自我修复能力,这种修复能力不仅能减轻水利工程建设对河流的消极影响和破坏,还能减少人们对河流破坏之后的人为修复,对河流的可持续发展起着经济促进作用;三是以修复整个水体系统为主要目标。

河流与周边的田地和城镇相互联系,它们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所以,在水利工程的建设中要考虑到多方面的因素和关系。

3.2加强污染源头控制
推行循环经济、循环社会、循环城市,推行污水、污物的综合利用,逐步减少污染物产生量;推行清洁生产和强化工业污染物源头、工业污染物点源治理、严格控制新污染源,减少工业污水的排放量:重污染企业逐步分类进入各类工业园区或开发区,然后进行分类污水处理;根据城镇用水水质的不同要求,推行中水回用,节约用水并减少污水排放量;禁止销售和使用含磷洗涤用品。

3.3总结生态修复成功经验,分阶段全面推广
总结生态修复示范区的成功经验,制定规划,分阶段全面推广水体的生态修复,充分运用湿地、水生动植物、微生物修复被污染水体和水生态系统。

合理地分阶段地实施生态清淤,减少淤泥中污染物对水体的释放量,控制藻类暴发。

清除水生植物残体,减少内源污染。

3.4加快建设,合理调整水系布局,为改善水生态、水环境服务
对河道、湖泊岸线尽可能采用自然形态,增加绿化植被,恢复滨水生态,并与景观、风景旅游相结合;注重人水和谐,将历史文化与城市水资源优势相结合,强调功能的完整性、开放性及共享性,充分体现滨江滨湖特色。

对水系进行优化调整,进一步加强水系和江湖连通,加强水体流动。

改善水质,提高水体自净能力,发展水文化、水经济,创造良好水环境.加强水系形态控制。

3.5加强系统管理
明确水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及水资源管理组织机构和有关部门的职责,逐步建立统一协调的水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及水资源管理的体系:加强法制建设,完善政策法规体系,严格依法管理;加强行政监管力度,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合理规划监测站点,采用现代化技术设备对河湖水体水量和水质进行实时动态监测,建设水生态管理信息系统,提高管理水平;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公众的水生态意识、水资源意识和水环境意识,鼓励、组织公众对水资源保护的实质性参与,建设节水防污型社会。

结束语:总之,对于水利工程来说,其本质就是处理好生态问题,任何一项的水利工程都不应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

所以,水利工程建设就应以树立和坚持和谐、绿色、科学的发展观为基本理念,正确并从长远利益角度处理生态环境问题,实现生态环境和水利工程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高潮,尹斌.大型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6.
[2]石超.浅析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与建议[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
[3]卓东.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保护对策[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