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企业人本管理思想研究演进探讨

企业人本管理思想研究演进探讨

企业人本管理思想研究演进探讨
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知识化与信息化,各国充分重视对人才的培养,许多企业将人视为管理的中心,尊重、激励与开发人才,最终实现“人本管理”的管理模式。

追根溯源,国内外人本管理思想有着丰富的发展历程。

以管理学为基础,纵向探讨社会历史背景下的企业人本管理思想的演进,挖掘企业人本管理的本质,明确我国国情下的企业人本管理理念与实践。

标签:人本管理;历史背景;演进
F24
1人本管理的基本内涵
对人本管理的理解,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徐琼等认为“人本管理就是把人当人看、当人用,充分考虑个人的特点,理解个人的情感与追求,同时在人与物的关系中,做到人与物的协调,而不是使人成为物的附庸”。

张兰霞等认为“人本管理是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创造相应的环境、条件,以个人自我管理为基础,以组织共同意愿为指导的一整套管理模式”。

肖向东等认为“现代企业人本管理的核心是把企业中的人当做人来看,而不仅仅是作为一种生产要素或资源”。

基于前人的观点,本文认为企业人本管理是一种把人作为管理的核心,作为企业的出发点和归宿,在此基础上激励人、塑造人,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最终实现组织目标的管理。

2人本管理提出的社会历史背景
2.1国外社会历史背景
2.1.1古典管理理论背景下的人本管理
古典管理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泰勒和法约尔。

20世纪上半叶,被誉为“科学管理之父”泰勒提出《科学管理原理》,首次把科学方法引入管理实践,标志着人本管理进入萌芽阶段。

科学管理理论认为人是一种“经济人”,受经济利益驱动才去努力工作,唯有满足人的物质需求才能调动其积极性。

泰勒的科学管理不是一种高压式管理,并非把人当做机器的附属,泰勒凭长期的工厂管理经验,注意到把制度与人性化相关联,提出标准计件工资制,确保了工人的权益得到公平与公正,工人得到了人性上的关怀,更激发了工人的干劲,最终协调了工厂效率与人性间的关系,因此泰勒也成为了首次把制度管理转变人性管理的先驱。

法约尔在1916年出版了《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强调了组织在规模扩张后管理要实行纪律、集中、统一与控制,同时也注意到提高员工的经济收入是存在着对员工人性关怀,也是企业人性化管理的基础。

由于时代的局限性,泰勒和法约尔没能很
完整提出人本管理理论,但他们的管理实践孕育了基本的人本管理思想,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理论借鉴。

2.1.2行为科学理论背景下的人本管理
古典管理理论的局限性让人们寻求管理方法上的突破。

1933年,梅奥和罗特里斯伯格出版了《工业文明的人类问题》,提出了著名的“人际关系学说”,奠定了行为科学管理理论的基础,人本管理思想由此进入了发展阶段。

梅奥强调工人是社会人,不是单纯追求物质利益的“经济人”,他们还是“社会人”,有诸如安全感、友情、归属等方面的需要。

企业中存在非正式组织,管理者要善于利用非正式组织的作用,既要科学管理、理性分析,也要通晓人性、重视人际关系协调。

在20世纪20年代期间,行为科学理论的代表还有马斯洛的“需求五层次论”,麦克格雷戈的“X理论—Y理论”,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亚当斯的“公平理论”,卢因的“团体动力理论”,利克特的“领导方式理论”,摩尔斯、赖斯克的“超Y理论”等。

从“经济人”发展到“社会人”、“自我实现人”、“复杂人”,行为科学理论侧重于从心理学与社会学的角度分析人的社会属性与组织效率的关系,提出人在组织的中心地位,从人际关系、组织激励等人的社会需求层面提升人的主体价值,进一步凸显组织的人本管理色彩。

2.1.3现代管理理论背景下的人本管理
二战以后,企业的经营环境发生重大改变,管理领域出现了德鲁克的经验主义学派、巴纳德的社会系统学派、威廉?大内的文化学派以及高尔文的人本管理实践等,这些被称为“现代管理理论”。

被誉为“现代管理之父”的德鲁克强调人在组织中处于核心地位,组织应以人性为依托,强调人是构成组织的核心单元,如果把人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和谐统一,则可创造出最佳的管理实践。

巴纳德提出组织系统理论和权力接受理论,他把组织看成一个系统,员工既是一个完整的个人,也是在组织中扮演特定角色的成员。

20世纪80年代美国管理学家威廉·大内提出Z理论,标志着人本管理理论进入了成熟时期。

Z理论认为人的需要是多元化的,应注重人的精神培养,指出企业的发展靠企业文化与群体的向心力塑造,通过培育良好的企业文化、鼓励员工参与管理,对员工实行培训等措施促进员工的全面发展,从而提高组织绩效。

现代管理理论进一步丰富了人本管理理论,管理的人性化走向成熟。

2.2国内社会历史背景
2.2.1中国传统文化中人本管理思想起源
20世纪80年代,我国学者才开始真正研究符合我国企业的人本管理理论与实践。

我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很早就有“以人为本”的提法。

最早的人本管理思想可追溯到我国古代儒家、道家、兵家等,只因历史局限性未能形成完善的人本管理理论体系。

儒家倡导“仁”、“义”、“信”,强调“以德治国”,孔子的社会政治思想就是建立一个礼节有序、和谐融洽的社会,孟子提出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也体现出爱民的重要性,儒家思想无不流露朴素的人本管理思想。

从先
秦到近代,阶级的剥削和私有制的存在,使我国古代的民本思想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本管理思想,多数从官员的角度倡导“重民”,从理论上缓和了一定的阶级矛盾,实则统治者的用民之道,未能从实践上去理解人的本质,尊重人、发展人与完善人。

2.2.2中国特色的人本管理思想的演进
(1)毛泽东的人本管理思想与中国革命建设实践。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同我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理论成果之一。

紧绕我国人民的解放和自由,毛泽东首创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从社会关系和劳动的角度丰富了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的内涵,阐明了人的本质,从历史创造的角度充分肯定人的价值,提出了人权问题和革命的人道主义。

毛泽东人本管理的核心是把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关于人的解放理论应用于中国革命和建设,开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从政治的高度解放人民的道路。

在引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毛泽东思想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的人本思想,人本管理思想开始刻上了新中国时代的烙印。

(2)邓小平人本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在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与和平发展阶段,邓小平十分重视人的作用。

邓小平从“现实的人”出发,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等重大问题进行了全方位的思考,制定了一系列符合我国国情发展的路线、方针、政策,提出了立足于生产力的发展来认识人的地位、人的解放、人的需要、人的主体性和人权等问题。

邓小平注重把人从社会主义种种不适宜的制度束缚中解放出来,消灭剥削,实现人的需要和满足,体现人的价值。

邓小平的人本思想,是马克思人本思想的中国化发展,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与实践的成果,体现了人本管理思想的时代价值。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人的全面发展。

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化了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的内涵,是对人本管理思想的进一步演进。

在“七一”讲话中江泽民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在党的历史上首次把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主义本质联系起来。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归根结底是为了满足民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把人的全面发展上升到社会主义发展的高度,从我国的国情出发,以人才为国家、企业发展根本,构建人才发展战略与全面发展体系,从政治的高度实现人本管理。

2.3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并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正式把科学发展观列入党的指导思想。

科学发展观并不否认经济发展、GDP增长,它强调经济发展、GDP增长,归根到底都是为了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要,保证人的全面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揭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价值取向,站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高度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人本思想,体现了人本管理的时代价值。

总之,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知识化的迅猛发展,企业的经营模式、管理方式都有质的改变,人本管理则是现代企业经营制胜的法宝,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效运行的重要途径。

纵然西方对人本管理的应用已成熟,中国企业的发展相对落后,除了考虑社会历史背景外,对人本管理思想的重视程度不够也是重要方面。

未来,企业只有充分重视并实施人本管理,才能保持长久的发展和稳定。

企业在实施人本管理的过程中,应要循序渐进,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注重制度与文化的相匹配,注重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理论成果和成功的管理经验,注重结合本企业的实际情况,才能真正应用人本管理长久发展本企业。

参考文献
[1]徐琼.企业人本管理的内涵、结构与战略[J].商业研究,2003,(15).
[2]张兰霞.世纪之交企业管理理念的新变化[J].经济纵横,2000,(08).
[3]肖向东.对人本管理的重新思考[J].现代企业,2004,(11).
[4]王朝晖.企业人本管理模式探索及其应用研究[D].长沙: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4.
[5]陈梦妤.马克思主义人学视域下的现代企业人本管理[D].杭州:浙江工商大学,2011.
[6]丛茂国.马克思的人本思想及其当代价值[D].大连:大连海事大学,2009.。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