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育测量与评价

教育测量与评价

(6)若答案是数字,应指明单位和数字的精确程度。
3.填空题类型
(1)简释题就是通常的名词解释题,要求被试用简单,明了的词语将名词或概念解释清楚。
(2)直接问答题就是让被试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例如,“文化大革命”的实质是什么?
(3)列举题就是要求被试根据要求范围列举出事或物,并略作说明。例如,请列出教育测验中常见的选择题型。
简答
制定教育评价表的方法
(1)确定教育评价的对象和目标
(2)初拟评价指标
(3)筛选评价指标
(4)确定评价指标权重
第六章、教育测验的常模及其建立方法
名词解释
1、常模:它是指一个有代表性的样组在某种测验上的表现情况,或者说,是一个与被试同类的团体在相同测验上得分的分布情况与结构模式。
填空
测验的常模可分成两类,一是发展常模,二是组内常模。
第一章、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学科发展
填空
用数字对事物在量上的规定性予以确定,就需要有一个测量或计算的起点,这个起点叫参照点。
量表,指的是确定了测量单位和参照点并具有取值系统的测量工具。
泰勒指出
英国剑桥大学直到1720年才开始使用笔试。20世纪初,在桑代克的影响下
名词解释
教育测量:就是针对学校教育影响下学生各方面的发展,侧重从量的规定性上予以确定和描述的过程。
2为了帮助学生达到教育目标,应当提供什么学习经验,即怎样帮助学生学习预期的东西。
3怎样组织学习经验,以使这些经验的累计效果最大,即怎样的学习顺序和学习经验的整体计划会有助于学生内化他们所学之物,并将其应用于适当的环境。
4怎样评价方案效果,即随后采取什么步骤,以不断检查期望的学习活动所发生的变化。
美国的“八年研究”对传统的教育测验提出的一些批评
教育测量与评价所指向的被试的行为表现,按其性质分成最佳行为和典型行为。
名词解释
1、形成性测量与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经常实施的,在性质上大致相当于现在的中小学单元测验。形成性测量与评价的目的,对教育而言是藉此获得教学过程中连续性的反馈,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学习历程、学习特点、学习困难等信息,作为随时修正自己教学的参考。
简答
1、按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内容分类
①智力测量与评价②能力倾向测量与评价 ③成就测量与评价 ④人格测量与评价
2、教育测量与评价的主要功能
1实现教育判断的功能
2改进教师教学的功能
3促进学生学习的功能、
4行使教育管理的功能
3、实现教育判断的功能
①测量评定的功能 ②事实判断的功能 ③价值判断的功能 ④问题判断的功能
(2)空白中所填写的应是关键词语,并且要和上下文有密切的关系,使被试不至于填写困难。
(3)题目中空白地方不能太多,以免句子变得支离破碎,不利于被试理解题意。
(4)尽量将空白放在句子的后面或中间,而不要放在句子开头。因为按照人们的思维过程,应该是先提供充分的证据,然后在要求被试做什么或怎么做。
(5)所有空白处的线段长度应当一致,不能随正确答案文字的多少而长短不一,以免产生暗示作用。
1传统测验是片断的,不能全部了解知识之过程和人格之发展。
2测验只是关注客观的信度,但对于质的妥当性已不足以说明。
3测验是教科书主义,测验内容关注记诵教材中的知识,是片面的,不能反映学生的全面发展。
4对测量或考试的过分依赖必然养成个人主义与被动式的学习态度等等。
第二章、教育测量与评价的类型和功能
填空
教育测量评价可大致分成常模参照、标准参照和潜力参照。
(4)扼要说明题又叫做简要叙述题,一般是对一段话进行判断或进行说明,例如,判断“识字教学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这一说法是否正确,并作简要说明。
4.论述题优点
(1)可以用来进行高层次的、复杂的学习结果的测量,可以用在各种学科领域,特别适用于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等。
(2)可以增进学生的思考、应用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被试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式可以产生积极的影响。如果可以使学生比较注意在教材内容上的内在联系和对所学到的知识进行有机组织等。
1提出有关理论结构的说明,并据此设计测量用的试题。在实际应用中,测量这也可能是在前人提出的理论结构假设的基础上来进行测验编制的。
2提出可以验证该理论结构存在的假设说明。
3采用各种方法收集实际的资料,以验证第二步提出的假设的正确性。
收集其他类型的辅助证据,淘汰与理论结构相反的试题,或是修正理论,并重复第二和第三步,直到上述的假设的得到验证,即测验的结构效度获得支持为
(3)作文命题不能过于抽象,要让学生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有思路可走,有发挥的余地。
(4)避免材料或话题出现测量偏倚,在确定选材和写作意图时,要考虑对所有被试都是公平的,并且试题应符合被试的心理特征。
5.表现性测验类型
(1)纸笔的表现性测验
(2)辨认的表现性测验
(3)结构Leabharlann 的表现性测验(4)模拟情境的表现性测验
2、常模参照测量与评价:是将被试水平与测验常模相比较,以评价被试团体中的相对地位的一种测量与评价类型。也就是说,常模参照评价对学生学习成就的解释,是采用了相对的观点。
3、标准化测验:是指由测量专家严格按照测验编制程序而编成的一种测验,通常标准化测验都具有一定的程序编制,包括试题的抽样、难度、区分度指标分析,明确的施测指导语和施测程序,计分标准,解释分数的常模,以及信度、效度等指标资料。
2、复本信度:是指在试题格式、题数、难度、指导语说明、施测要求等方面都相当,并且都用来测量相同潜在特质或属性,但试题又是不相同的测验。
3、同质性信度:也叫内部一致性信度,它是指测验内部所有题目间的一致性程度。
4、评分者信度:指的是多个评分者给同一批人的答卷进行评分的一致性程度。
效度:就是一次测量的有效程度。严格来说,效度是指一个测验或量表实际能测出其所要测量的特性的程度。
名词解释
1.教育目标:学生的行为变化是在学校、家庭、社会三个方面的教育环境作用下取得的,在这个意义上论及的目标是教育目标。
2.命题双向细目表:把每一项考试内容的分数比重逐一分配到若干必要的测验目标层次上去,形成网格状的分数分配方案。
第五章、制订教育评价表的一般方法和步骤
名词解释
1.教育评价表是根据教育教学的特性编制而成的,它由评价项目、评价标准、评价等级、指标权重等构成。
2.评价指标就是根据评价的目标,由评价指标的设计者分解出来的,能够反映评价对象某方面本质特征的具体化、行为化的主要因素,它是对评价对象进行价值判断发依据。
3.指标权重就是表示每项评价指标在指标体系中所占的重要性程度,并赋予相应的值,这个数值就叫做对应指标的权数,或叫权重。
4.评价标准是针对,每个评价指标的分类作出具体规定,提出具体要求和说明。它是衡量评价对象达到评价指标要求的尺度,对什么是好、什么是较好、什么是一般、什么是差等作出明确具体的描述和规定。可以是定性描述,也可以是定量规定。
第四章、编制教育测验的一般原理与方法
简答题
1.选择题的缺点
(1)由于选择题的数量多,每一个试题中除正确答案外,还要有足够多的干扰答案,而且要求这些干扰答案与题干应有相当的逻辑联系和似真性,所以编制良好的选择题较花费时间,且要有专门的命题技巧。
(2)难以考核被是完全的推理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有效的总结能力、严密的表述能力和写作能力,对于被试的发散思维(或求异思维)能力则更是如此。
教育评价: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对教育事物或现象的价值进行系统的调查,在获取足够多的资料事实基础上,作出价值分析和价值判断。
简答题
教育测量的特点
1间接性和推断性
2测量对象的模糊性和测量误差的不可避免性
3量表具有多样性,结果具有相对抽象性
“八年研究”的基本原则
1应当帮助学生学习什么,即在教育计划中,应当帮助学生发展哪些思维、感觉和行动的方式。
5、难度:就是被试完成题目或项目任务时所遇到的困难程度。
6、区分度:就是题目区别被试水平能力的量度,常记为D。
简答题
正确理解效度的概念,应注意的几点
1效度始终是针对一定测量目的而言的。
2效度只是程度上的差异。
3效度是针对测量结果而言的。
4评价一个测量是否有效要多角度、多方面地收集证据。
结构效度的验证一般包括的步骤
(3)无法测量被试的思维过程。
(4)被试能仅凭猜测而选中正确答案。
选择题的优点使其日益受到重视,但它的缺点又使我们无法在教育过程中以单纯的选择题来考查学生。
2.填空题编制原则
(1)题意要明确,限定要严格,使空白处应填的答案是唯一的,填空题属于封闭型的一种,题干的逻辑性要求很高,从而使被试按照形式逻辑的思维去推理、判断。此外,题干的表述还应该使众多被试按照同一个思维路径进行趋向思维,否则被试不知道填什么,或填什么都成立,从而引起争议,达不到测量目的,不利于记分。
(5)工作样本的表现性测验
6.表述得当的教育目标必须符合下列要求:
(1)以学生为行为主体
(2)表述明确、具体
(3)反映学习结果的层次性
(4)表达教育工作者的意图
7.设计测验蓝图主要采用以下步骤
(1)确定测验内容要目
(2)确定该科目应考查的目标层次
(3)确定各项测验内容要目下的权重
(4)形成命题双向细目表
⑤为避免被试将时间集中在某一个他所不会做的题目上而影响对其他题目的回答,并因此而影响考试成绩的真实性,最好在题目中能给出回答本题所需的参考时间。
6.作文题编制原则(论)
(1)根据考试目的、考试对象来确定作文文体和要求。
(2)根据社会需要、现实生活和学生实际设计命题,作文命题要直接测量语文素养和书面表达能力。
4、促进学生学习的功能
①明确目标,增加学习动力 ②了解自我,调整学习计划
5、行使教育管理的功能
①对教师的管理 ②对学生的管理 ③对教育目标和质量的管理 ④对教育过程的管理 ⑤对学校的管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