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复习资料1、归纳本文的中心:答:作者通过对三峡形势和四季景色的描绘,显示了祖国河山的雄伟秀丽,表现了他热爱祖国河山的深厚感情2、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三峡自然景观的?答:文章先写山,后写水.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3、第一段作者采用了什么写法表现三峡的特点?答: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写出了三峡山高岭长峡窄的特点。
4、写“朝发白帝,暮到江陵”的作用是什么?这是什么写法?答:烘托夏天的水涨流急,也突出了三峡夹江对峙、狭窄险要的特点。
写法:侧面描写。
5、作者描写了春冬之时的八种景物是: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怪柏、悬泉、瀑布6、文章为什么先写山,后写水?写水为什么先写夏水?答:先写山,写出山高岭连峡窄的特点,为下文写水流湍急设置条件。
由于三峡水流迅猛与地势陡峭有关,所以先写山势为下文写水势作铺垫。
夏水浩大,所表现出的奔放美最能突出三峡雄伟壮丽的特点,所以先写。
再写其他季节,也按水势由盛到枯的顺序排列。
7、请分别概括三峡夏、春冬、秋三段时间三峡景物的美点。
①夏季:水势迅急凶猛(奔放美)②春冬:景色秀丽奇绝(清悠美)③秋季:萧瑟凄凉(凄婉美)8、文末引用渔歌的作用是什么?答:一方面突出三峡秋天的凄凉,渲染萧瑟的气氛,另一方面又暗示三峡山高岭连峡窄的特点,照应前文。
三峡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一、解释下列词语略无()阙()自非()亭午()夜分()曦()襄()沿()溯()或()虽()御()疾()巘()漱()属引()旦()肃()绝()奔()良()三、选择题2、对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A.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B.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C.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D.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3、文章第四段给读者的感受是()A.莫名的惊恐与无尽的哀愁,具有凄婉美。
B.淡淡的烦恼与朦胧的伤感,具有幽怨美。
C.豪放而又洒脱,具有粗犷美。
D.细腻而又柔软,具有平和美。
4、对文章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文章第一段写山势,先写其连绵不断,再写其高耸。
B.文章第二段写水势,先写水之速,再写水之盛。
C. “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让人自然想到李白的诗句:“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D.作者抓住三峡不同季节的景物特点,写出了三峡的美,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
5、下面各组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良多趣味此皆良实B、飞漱其间又何间焉C、余拏一小舟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D、上下一白长烟一空6、下面分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A、第①段“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句,是通过侧面描写的方法,表现山远山高。
B、第③段“清荣峻茂”四字状四物,表现了“水之清澈,树之繁密,山之高峻,草之茂盛”,体现了本文语言简约凝练的特点。
C、文章布局巧妙,前后照应。
如末段写“空谷传响,哀转久绝”,巧妙照应了首段的“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D、“独往湖心亭看雪”中的“独”字,映衬出环境的幽静、空旷,也暗示作者的“痴”。
7.下列语句中朗读节奏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至于/夏水襄陵 B.绝巘/多生怪柏 C.虽/乘奔御风 D.常有高/猿长啸8.对下面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隐天蔽日(隐瞒) B.良多趣味(确实) C.绝巘多生怪柏(山峰) D.哀转久绝(消失)10.下面对本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本文第一段写山势,先写其连绵不断,再写其高耸。
B.本文第二段写水势,先写水之速,再写水之盛。
C.作者将景物寓于四季变化中来描写,将静态景物动态化。
D.本文描写了大自然无比雄伟壮丽的景色,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怀。
11、对文章内容分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 ( )A.文中用“重岩叠嶂,隐天蔽目”正面描写了三峡山的挺拔俊秀。
B.文章按照初夏、秋、冬的顺序写了三峡的景色。
C. “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侧面描写出夏日三峡的水流湍急 D.“悬泉瀑布,飞漱其问”写出了三峡水落差大的特点。
12、写列加点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2分)A.清荣峻茂,良多趣味B.中间力拉崩倒之声C.阡陌交通,鸡犬相闻D.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13、选出最能概括本文段内容的一项()A描绘了三峡夏季水流之急。
B描绘了三峡四季的美丽景色。
C描绘了三峡春冬之时的美丽景色。
D描绘了打鱼人的悲惨生活。
15、对文章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文章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写三峡之水,突出了其不同季节的特点。
B.文章使用了大量极富表现力的骈散句,语言清新俊逸。
C.文章的第二段关于三峡江水的描写与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有异曲同工之妙。
D.文章布局自然,先写山,后写水,突出了三峡山高水险的特点。
《湖心亭看雪》复习资料1、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①人生渺茫的深沉感慨和对故国往事怀恋的淡淡愁绪。
②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不随流俗的生活方式。
③天涯遇知音的愉悦。
2、作者仍旧使用明代的纪年,为什么?说明在他心目中明代始终是没有灭亡的,体现了对故国往事的怀恋的心态。
3、文章主旨句(点明文章中心的句子?)如何理解这句话?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文眼:痴)他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雅情雅致,作者引用舟子的话包含了对“痴”字的称赏,同时以天涯遇知音的愉悦化解了心中的淡淡愁绪。
4、“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一句写出了什么意境?此句在全文结构上有何作用?想一想这句中“绝”字的妙在何处?①路无行人,天无飞鸟,天寒地冻,万籁俱寂的意境。
②作用:为下文“独往湖心亭看雪”作铺垫。
③一个“绝”字,从听觉入手,描绘了一幅人鸟受冻,悄然无声,不敢外出的寒冬静默图。
5、“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独”字有什么表达作用?①映衬出环境的幽静、空旷②表现了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方式③暗示作者的“痴”(不同凡响),为下文作伏笔。
6、作者的“痴”表现在哪里?(如何理解作者的“痴’?)(“痴”的含义?)①具体体现在: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②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雅情雅致7、“天与云与山与水”连用三个“与”字写出了什么景象?显示了天空、云层,山峦湖水混濛一片,举目皆白的景象。
8、“与云与山与水、一白、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这些词对表达中心有何作用?副词、数量词的使用,于微观中显出宏观,把铺天盖地的雪景烘托而出,写出了视觉的移动,使人感叹人在天地间,不过是沧海一粟。
9、“强饮三大白而别”、“拉余同饮”两句中“强”和“拉”二字表现出人物什么感情?强”表现作者的喜悦和豪爽心情;“拉”表现客人的喜悦心情。
10、哪些动词表现作者的“痴”?“痴”与课文第一段哪句话相呼应?写出作者什么心情?①拏、拥、往、看②与开头“独往湖心亭看雪”相呼应③写出了作者超然脱俗的性格。
11、作者引用舟子的话有什么用意?作者为何要以舟子的喃喃之语来收束全文?①作者引用舟子的话包含了对“痴”字的赞赏,作者的确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雅情雅致。
衬托作者深夜偶遇知音的惊喜心情,表明作者不虚此行,深夜赏雪,收获颇大,印象极深。
②画龙点睛,深化意境。
对此迷人雪境,“痴”情人不只“我”一个,这也是一种巧妙的侧面烘托。
12、文章使用白描手法的句子有哪些?①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②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湖心亭看雪》中考阅读试题2(咸宁市·2011)(四)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24~28题。
(12分)【甲】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③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山献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④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三峡》)【乙】①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②是日更定,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24、解释下面加点词的含义。
(2分)①虽乘奔御风()②其间千二百里()③是日更定()④湖中人鸟声俱绝()25、下面各组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良多趣味此皆良实B、飞漱其间又何间焉C、余拏一小舟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D、上下一白长烟一空27、下面分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A、甲文第①段“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句,是通过侧面描写的方法,表现山远山高。
B、甲文第③段“清荣峻茂”四字状四物,表现了“水之清澈,树之繁密,山之高峻,草之茂盛”,体现了本文语言简约凝练的特点。
C、甲文布局巧妙,前后照应。
如末段写“空谷传响,哀转久绝”,巧妙照应了首段的“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D、“独往湖心亭看雪”中的“独”字,映衬出环境的幽静、空旷,也暗示作者的“痴”3、2010福建石狮阅读《湖心亭看雪》,完成6——10题。
(15分)7.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4分)余拏一小舟()上下一白()客此()及下船()8.翻译下列句子。
(5分)(1)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2)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9.下列句子表达错误的一项是()(2分)A.“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独”字映衬出环境的幽静、空旷,也暗示作者的“痴”(不同凡响),为下文作伏笔。
B.“痴”与课文开头“独往湖心亭看雪”相呼应,写出了作者超然脱俗的性格。
C.作者写作本文时,明朝已经灭亡,可是他仍然用明朝的年号,含蓄的表达了作者对故国的怀念。
D.作者以舟子的喃喃之语来收束全文,画龙点睛,深化意境。
对此迷人雪境,“痴”情人不止“我”一个,这也是一种巧妙的正面描写。
4、桂林市、百色市(09广西省)12.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A.湖中人鸟声俱绝以为妙绝B.是日,更定矣斯是陋室C.问其姓氏其真无马邪D.上下一白而或长烟一空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