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34中道管理—经权之道篇引言经是组织成员的共识权指配合时空的态度安人的经不应该常变安人的权要随时变动经权要以安人为目标安人有赖于持经达变引言《易经》是一个非常完整的思想体系,是中华文化的总源头之一,是世界上最早提出整体观的著作,其整体意识不断地被中国人发扬光大。
《易经》包括天文、地理、人文等很多方面的知识,而所讲的道理都非常深刻和值得深思。
《易经》有三个很重要的意义:第一,“简易”,读《易经》,如果觉得很复杂,那说明没有抓住要领。
一旦抓到要领,会觉得《易经》非常简易。
【案例】在学习的过程中,当你不熟悉一门学问的时候,会觉得这门学问很难;可是当你熟悉了以后,就会觉得简单。
例如:一个不会跳舞的人问另一个会跳舞的人:“如何才能学会跳舞?”,得到的答案可能就是:“跳舞很简单,会走路就会跳舞。
第二,“不易”,就是任何学科知识本身是有复杂体系的,都不是很容易就能掌握的。
第三,“变易”,就是把不易变为容易。
美国管理学家提出的全变理论,就是变易的典型。
老子认为一个只懂得变,而不懂得常,即“知变不知常”的人,最后结果是“凶”;不易的叫做阳,变易的叫做阴,一阴一阳之谓道。
而“道”就是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在管理学上,要讲究“经权之道”。
【案例】在某方面比较有经验的人,善于把各方面的经验综合起来进行整理。
企业管理中会面临很多重要的选择,比如:要不要投资?只有没有决策能力的管理者,才会立刻做出决策,而这些不假思索的人都是不懂得管理的人,可是很多人竟然把这种不懂管理的人看作很有魄力。
事实上,要投资有要投资的做法,不要投资有不要投资的做法,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
有时候不投资,反而会在最终得到更多的利润。
可以先让别人去投资,等他撞到头破血流的时候,才把这个人收过来,这是对自己的发展非常有利的办法。
所以没有必要凡事做出头鸟。
商场变化多端,管理者只有抓到“道”,才能够把不易与变易安排得很合理。
因此,作为一个总裁,不能摇摆不定,应该把自己提升到道的高度,也就是要讲究管理之道。
经是组织成员的共识1、原则经权之道,讲究的是有所变、有所不变,不能绝对地变,也不能绝对不变。
所谓“经”是“常道”的意思,即经常要注意的道理,不可违背的原则。
管理必须依照规范而行事,管理原则是管理的依据,也是管理的规范。
【案例】主管要有一个经,就是员工不管做什么事情,大大小小都要让主管知道,否则主管就会怀疑员工。
如果主管没有这样的原则,员工就可以自作主张,主管就无从管理。
企业应该有本公司独特的经营理念,然后将其变成该公司共同的原则,任何人都不能违反。
“经”要大家一起来“念”才有作用,只有一个人知道是没有意义的。
如果总经理有总经理的想法,部门经理有部门经理的想法,员工有员工的想法,那么这样多元化的公司就会乱糟糟。
管理的原则,一定要全体员工都遵守,这样公司才有纪律,才会产生一致性的力量。
否则,各搞各的,各怀鬼胎,内力就被抵消了。
所以,在变动的环境中,常数越来越重要,因为一切都在变,所以一定要有不变的原则,这样才能建立信用。
【案例】台湾有三家汽油公司。
最近油价上涨,其中两家涨,一家不涨,没有涨价的这家就是逆势操作,结果盈利很多。
所以企业应该有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没有必要追求与别人相同。
环境越变动,越需要有常数,这叫做变中之常。
目标是变动的,但是中心永远只有一个:市场是变动的,但是好的东西永远有它的优质特性。
2、共识经权中的“经”就是“共识”。
不能违背的道理叫做经。
公司不能多元化,一定要一元化,不能总经理一个指令,副总经理另一个指令,而应该有一个掌握决策大权的人。
管理要有依据,而依据就是共识。
所以,管理一定要按照规范而行事。
企业本应该有自己的经营理念,由这些经营理念来建立一整套经营管理的原则,作为全体成员的共识。
“经”要大家一起来念,才会产生作用;“管理原则”要组织成员共同遵守,才会产生效力。
在变动的环境中,常数分重要,变中之常,才是管理的着力点。
而“经”要形成共识,有赖于内部的经常沟通,互相影响。
权指配合时空的态度1、权宜应变“权”指“权宜应变”,为了适应当前的环境,不得不有所变更,以求制宜。
所谓“不得不”,是指当没有必要改变的时候就不变,否则变到最后会走上穷途末路。
例如:笔记本电脑市场不断变换型号,变到商家卖不出去,血本无归,导致价格竞争,最后同归于尽。
2、适当调整管理原则应该在时间和空间的变动中求取平衡点。
时间或空间的改变,原则的运用也要随之改变,称为“应时而造道”。
为了配合时空的变动,做出密切配合的调整,相当于又造出一条新的通路。
一切道理,都必须配合时间和空间而调整。
配合时空不是变,而是调整。
变和调整稍微有别,中国人善于调整,不会轻易去改变。
时空一旦改变,就要根据原来的原则来做调整,这就叫做“应时而造道”。
【案例】当一条高速公路出了问题的时候,就会开辟一条轻便的道路让车辆临时使用;当一条桥被炸毁的时候,就会把很多船连接起来作为一个临时便桥。
当本桥修完以后,便桥就拆掉。
所以,根本永远是要照顾的,变是一时应急的,而不是变就好。
人、事、地、物、时,常常在改变,所以管理措施也应该时时不忘调整,以求应变。
但是,调整的目的是求应变,而不是为变而变。
第二讲经权是安人的方法(下)经权要以安人为目标经和权合起来,叫做经权,经权要以安人为总目标,而不能偏离此目标。
依照管理原则来随机应变,称为持经达变,或者持经达权。
持经达变的时候,不可忘记安人的总目标。
为求安人而变,变得更加安人。
变得让大家不安适,除非是不得已而为的一种手段,否则不可为。
只有可以求得长久安的暂时不安,才值得做。
权是安人的方法,一个人安或者不安随时会变化。
所用的优秀干部,将来可能会变成最大的敌人,最密切、距离最近的人往往是最有能力摧毁自己的人。
因此,可靠的干部是非常值得珍惜的,没有可靠的干部,永远做不了大事情。
可是一旦有了可靠的干部,又有新的担忧,就像皇帝随时提防有军权的大将一样。
人不安的时候随时会背叛,可见安人是非常难的。
安人的关键是一定要有经。
安人的经不应该常变1、以安人为总原则管理原则应务求以“安人”为总原则。
安人的原则,是恒久不变的经。
从事管理的人,心中应时时存有安人的念头,能安才做,不能安就不做。
凡事先想:这样我的心能安吗?接着要想:这样处置,对方的心能安吗?例如:作为一家企业的管理者,要时时刻刻想:这样决定,员工是否会不安?顾客是否会不安?股东是否会不安?邻居是否会不安?否则,决策都是很危险的。
2、安人之经不可常变安人的经,是不应该常变的。
例如:现在很多经营餐饮业的公司很萧条,就是没有那种长期的客人。
以前的厨师很高明,懂得用很特殊的口味把顾客的嘴巴和胃控制住,顾客非来不可。
管理中安人的总原则永远不能变,否则,会带来员工不安,公司很难持久发展。
安人的权要随时变动安人的原则不变,但是安人的方法则时时在变。
这时候能安,并不表示长久下去都能安。
时间、空间一旦变动,原本能安的,可能就变成不安。
所谓“权”就是随时变动。
安人的原则不能变,但是安人的方法是经常要变的。
有钱有有钱的安人方法,没钱有没钱的安人方法;紧急有紧急的安人方法,平时有平时的安人方法。
并不是人安就时时事事都能安,安的方法是经常变动的,时间会改变一切,包括安人在内。
随时变动,是每一个人必须具备的观念和素养,要安就应该合理地变动。
安人的权就是为了安人而产生的变动,并不是爱怎样就怎样,而是应该怎么样,才可以怎么样。
所以,每一个人都要合理地调整,随时随地都在变,但是基本原则不能变。
安人的权就是要使调整产生好的效果。
安人有赖于持经达变安人的目标不变。
但是如何安人,则必须常常随机应变,才能够适应时空的变化而求得其宜。
变来变去,不但是必要的,而且是求安的必经途径。
不变不能安,安人必须要持经达变,因为时空环境在不停地变,所以非变不可;如果你越变越不安,就是离经叛道;越变越安,就是合理应变。
变之前要花一番心思,而不是说变就变。
每一个人都不可以一成不变,都要学会持经达变,而不是随意地变。
大家都要求安,于是大家都要有合理的应变力,同时还要以安人为共同目标,才能彼此配合,互相迁就,共同完成组织目标。
持经达变,要为求安人而变,要改变得更加安人。
要为了创新而变,若变得大家不安宁,就不会维持太久。
【案例】就服装设计而言,现在已经没有办法再变了,所以变到走暴露的路线。
传统医学认为,肚脐是最容易生病的部位,所以古代流行肚兜。
而现在抛弃传统之后,服装设计师设计露脐装,可见他们变来变去,都已经黔驴技穷了。
相对西方人而言,中国人是天生会变的人,中国五千年来,从来没有一个父母敢教小孩求新求变,因为中华民族是一个天生就会变的人,不用刻意教导就是很善变的,不但喜欢变,而且时时刻刻在变。
如果一个相当善变的民族,还总是提倡变化,那么最终就会变得完全无法控制。
【心得体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三讲以不变应万变(上)以不变应万变是变有所变有所不变时间往往朝坏的方向流动凡事最好先想不变不变不行才来想变以微调防止突变以不变应万变是变以不变应万变是中国人最高的管理智慧。
“以不变应万变”常常被错误地理解为“不变”,然而,事实上以不变应万变的本身就是变,而不是不变。
一直存在于中国人意识中的并不是“不变”的观念,而是以不变的经,来应对万变的权。
权是临时应变,经是千古不变。
因此,“以不变应万变”根本没有不变的内涵,而是强调“不可不变,不可乱变”。
变与不变,不变是根本,变是作用。
原则不能变,如果一个管理者的原则变来变去,那下属就没法与其进行配合。
因此,管理者应该以不变的管理原则,来回应万变的管理现象。
【案例】国内有一家很有名的航空公司拒绝一个受伤的小女孩搭乘本公司的飞机,对此,众说纷纭,各有道理。
有人认为规定不能变,有人则认为人命关天规则应该改。
因为该航空公司在国内名气很大,一直自我标榜服务质量优异,才导致一旦发生问题,便被苛责。
如果该公司的服务质量向来不好,大家也就不会将其视为焦点了。
所以,公司形象越好的时候,越需要注意保护这种优良形象。
现实中,很多公司正如该航空公司,优质的服务质量并不是名副其实,需要进行自我反省和内部规范的调整,处理任何事情要更加用心。
该航空公司处理意外状况的反应不够快,为避免受伤的小女孩影响其他乘客的安全,可以拒绝其乘坐,但是应该做好后续工作。
总之,处理管理问题的时候,应该坚持:原则不可变,方法应该变,即以不变应万变。
无论怎样变,只有依照管理原则而行,才是万变不离其宗。
所以,以不变应万变是管理的最高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