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貌学-第二章-流水地貌-第二节

地貌学-第二章-流水地貌-第二节


地貌学——第二章 流水地貌
(一)沟谷流水特点及生成
2)生成 片流转变而成,在不平整的坡地,只要有局部 凹陷,就可形成。
流心线
地貌学——第二章 流水地貌
(二)沟谷流水地貌
沟谷的发育:细沟→切沟→冲沟→坳沟;
上游 集水盆 中游沟谷 洪积扇
地貌学——第二章 流水地貌
(二)沟谷流水地貌
1)集水盆 沟谷源头扩大后的小盆地 形成:
地貌学——第二章 流水地貌
1扇顶相
2 扇形相
地貌学——第二章 流水地貌
扇形地(洪积扇)沉积相带
(1)扇顶相
位于扇形地的上部; 该带堆积物为巨大的砾石,其间空隙填充 砂及粘土; 砾石磨圆度差; 略具厚薄不均的状层理。
地貌学——第二章 流水地貌
扇形地(洪积扇)沉积相带
(2)扇形相 位于扇形地的中部;
底堆积物增厚;
纵剖面比较平缓,横剖面呈宽槽形。
地貌学——第二章 流水地貌
(二)沟谷流水地貌
2)沟谷
冲沟发育的另一方向:
下蚀继续,到达潜水面以下,得到地下水补给,
形成河流
地貌学——第二章 流水地貌
(二)沟谷流水地貌
2)沟谷
地貌学——第二章 流水地貌
(二)沟谷流水地貌
3)扇形地(洪积扇) 沟谷流水在沟谷出口的 地方,沟谷流水流出转入
(二)沟谷流水地貌
2)沟谷 ③ 冲沟:
沟谷发育最盛期的形态; 由切沟进一步发展而成,下切作用
强烈;
较深,长可达数公里到数十公里; 横剖面呈峡谷状、纵剖面崎岖起伏,多陡坎和瓯穴
地貌学——第二章 流水地貌
(二)沟谷流水地貌
2)沟谷 ④ 坳沟:
沟谷发育晚期的形态; 侧蚀作用为主,谷坡扩宽,
大石块在泥浆中呈悬浮状态, 固液作等速运动
地貌学——第二章 流水地貌
(二)沟谷流水地貌
粘性泥石流 ——典型的泥石流 此类泥石流,固、液两相无垂直交换,属层 流性质。 —— —— ——又称层流性泥石流
在运动过程中,前锋突起,形成高数米至十多米的 “龙头”; 沿山谷而下,有着强大的冲击、冲刷、爬高和掩埋 能力,破坏性极大。
地貌学——第二章 流水地貌
泥石流
地貌学——第二章 流水地貌
(二)沟谷流水地貌
4)泥石流 泥石流发生时,山摇地动,极为凶猛; 短时内可将千万吨沙石从山上搬往山外;
摧毁沿途的交通道路及桥梁,掩埋农田和村镇, 破坏性极大。
地貌学——第二章 流水地貌
地貌学——第二章 流水地貌
地貌学——第二章 流水地貌
坡无明显沟缘,纵剖面与坡面形态大致相同。
(如图所示:1为原始坡面地形线;2为沟底纵向地形线)
地貌学——第二章 流水地貌
(二)沟谷流水地貌
2)沟谷 ② 切沟:
由细沟发展而成; 宽、深度达到1~2m,长数十
米以上;
横剖面是“V”形,沟缘明显,纵剖面与坡面
不一致,下部为下凹形
地貌学——第二章 流水地貌
地貌学——第二章 流水地貌
(二)沟谷流水地貌
3)扇形地(洪积扇) 当多个扇形地互相连接时,便会成为山前洪积 倾斜平原。 例如:我国西北的天山南、北麓,昆仑山和祁 连山北麓分布很广。
地貌学——第二章 流水地貌
祁连山北麓平原
地貌学——第二章 流水地貌
(二)沟谷流水地貌
4)泥石流 泥石流是山区常见的一种突发性灾害。是沟谷 堆积形成的主要地貌之一。 它是发生在沟谷中由大量泥沙、石块等固体物 质与水混合组成的固液两相的特殊洪流。 其中固体物质大多超过15%,最高可达80%。
地貌学——第二章 流水地貌
(二)沟谷流水地貌
稀性泥石流 固体物质含量较少,一般为15%—40%,容重 1.5—1.8t/m3。 固、液分离 两相有垂直 交换现象
紊流性质
紊流型 泥石流
地貌学——第二章 流水地貌
泥石流
地貌学——第二章 流水地貌
(二)沟谷流水地貌
稀性泥石流 如黄土地区的泥石流。这类泥石流与含沙量大的洪 流相似,也具有相当大的破坏能力。
浅凹地亦或深凹地上的片流汇集后,沿土层裂
隙下蚀而形成。
形态:
横剖面“V”形,两坡陡立,呈小峡谷状,破谷
与地面交界处有沟缘。沟底纵剖面阶梯状崎岖 起伏。
地貌学——第二章 流水地貌
(二)沟谷流水地貌
2)沟谷 按发育程度可分为四种类型 细沟→→切沟→→冲沟→→坳沟 ① 细沟:
最初发育的小沟,深、宽度不及0.5m,沟两
地貌学——第二章 流水地貌
流 水 地 貌
授课教师: 田 庆 春 学 院:地理科学学院

箱:tianqch2006@
地貌学——第二章 流水地貌
流 水 地 貌
一、陆地流水的形式 二、流水作用
三、片流地貌
四、沟谷流水地貌 五、河流地貌
地貌学——第二章 流水地貌
四、沟谷流水地貌
地貌学——第二章 流水地貌
地貌学——第二章 流水地貌
2010年舟曲泥石流
地貌学——第二章 流水地貌
地貌学——第二章 流水地貌
地貌学——第二章 流水地貌
(二)沟谷流水地貌
② 泥石流形成条件 (1)坡面或沟谷有丰富的固体松散物质来源 固体物质的多寡是决定泥石流是否产生以及影响 泥石流规模的物质条件。
地貌学——第二章 流水地貌
沟 谷 流 水 地 貌
(一)沟谷流水特点及生成 (二)沟谷流水地貌
地貌学——第二章 流水地貌
(一)沟谷流水特点及生成
1)水文特点 流量变化极大,水位暴涨暴落,降雨时水量很 大,无雨时水量消失; —— —— ——又称 暴流 或 洪流 破坏性大; 含沙量大,常挟带巨砾,造成下游堆积地貌。
流水纵比降大,流速大,水流湍急,侵蚀力强,
地貌学——第二章 流水地貌
(二)沟谷流水地貌
③ 泥石流的防治 •(1)修筑蓄水工程 •(2)建立拦沙坝工程 在主沟或小流域内筑大型的拦沙坝, 在支沟内筑谷坊 •(3)建立排导沟工程 引导泥石流排向所涉及的地区堆积,阻止其 任意性的破坏
地貌学——第二章 流水地貌
谷坊
地貌学——第二章 流水地貌
谷坊
且所成的扇形地规模也很大。
扇顶与扇缘的高差可达百米以上,但地面坡
度却很平缓,
塔克拉马干的洪积扇
地貌学——第二章 流水地貌
干旱地区的洪积扇
地貌学——第二章 流水地貌
美国加州
地貌学——第二章 流水地貌
洪积扇四川
地貌学——第二章 流水地貌
(二)沟谷流水地貌
3)扇形地(洪积扇) 大型扇形地堆积物的分布较有规律,由扇顶至 边缘可分为三个沉积相(岩相)带: (1)扇顶相→→(2)扇形相→→(3)边缘相
存储固体物质的集水盆
排泄固体物质的沟谷
地貌学——第二章 流水地貌
(二)沟谷流水地貌
② 泥石流形成条件 (2)有大型的集水盆地和急陡的沟谷地形 集水盆地——积累固体物质最好的场所。 固体物质来源:崩塌、滑坡、洪积或坡积 产生 是泥石流发生的物源地(物质供应地)
地貌学——第二章 流水地貌
地貌学——第二章 流水地貌
(二)沟谷流水地貌
① 泥石流类型 按泥石流的流体性质可分为:
粘性泥石流
类 型
稀性泥石流
固 体 含 量 容 重
稀性泥石流 粘性泥石流
15 — 40% 40 — 60%
1.3 —1.7t/m3 >1.7~2 t/m3
地貌学——第二章 流水地貌
(二)沟谷流水地貌
粘性泥石流 ——典型的泥石流 固体物质含量很高,一般占40%—80%,容重 在2t/m3以上。 泥沙含量多→→ 泥浆粘度高 石块含量多→→→→→→ 运动时水和固体 组成一个整体
沟谷源头水量较多,下蚀作用强,下蚀深度深,
引起沟头四周迅速侵蚀,扩大成盆地状。
地貌学——第二章 流水地貌
(二)沟谷流水地貌
1)集水盆 大规模的集水盆——崩岗(崩口) 崩岗侵蚀力极强, 已经成为灾害地貌。 崩岗发育地区水 土流失极为严重。
地貌学——第二章 流水地貌
(二)沟谷流水地貌
2)沟谷——流水侵蚀所形成的长形谷地。 形成:
(二)沟谷流水地貌
② 泥石流形成条件 (1)坡面或沟谷有丰富的固体松散物质来源
一般在岩石软弱、物理风化强烈的山区,或者洪 积、坡积物、黄土堆积和冰碛物来源丰富的山区;
此外,人类不合理的毁林开荒,废弃矿渣等都成
为泥石流的物质来源之一。
地貌学——第二章 流水地貌
(二)沟谷流水地貌
② 泥石流形成条件 (2)有大型的集水盆地和急陡的沟谷地形 泥石流多发生在
(二)沟谷流水地貌
② 泥石流形成条件 (2)有大型的集水盆地和急陡的沟谷地形 沟谷 是泥石流发生时排泄固体物质的通道。
一般沟谷坡度越大,所造成的动能也大,最
有利于泥石流的发育。
地貌学——第二章 流水地貌
(二)沟谷流水地貌
② 泥石流形成条件 (3)充足的水分
水是泥石流发生的必须条件之一 它不仅增加固体物质的重量和下滑力,以及诱发泥 石流的发生,而且还是加强泥石流发展的主要动力 暴雨和冰雪融化季节,是泥石流发生频率最多的时 期。
平地,由于流水骤然分散,
水深变浅,搬运能力减弱,
使大量沉积物沉积,形成一个以沟口为中心的半
圆形扇状堆积体。
地貌学——第二章 流水地貌
洪积扇1
Hale Waihona Puke 地貌学——第二章 流水地貌
地貌学——第二章 流水地貌
(二)沟谷流水地貌
3)扇形地(洪积扇)
我国西北干旱和半干旱的山区分布大规模扇形地 原因: 物理风化强烈,碎屑物多,易形成洪积扇,
地貌学——第二章 流水地貌
以亚砂土及亚粘土为主,夹砾石及砂的透 镜体; 砾石向上游倾斜和叠瓦状排列; 磨圆比扇顶相稍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