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课外阅读专项测试卷(含答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课外阅读专项测试卷(含答案)

五年级下册课外阅读专项测试卷
姓名:____________
(一)儿科大夫的手
年轻的讽刺小说作家冷凌抱着出世才20天的儿子,顶着寒风,匆匆来到儿童医院。

诊室靠窗处设两张桌子。

一男一女两个大夫面对面坐在桌旁。

男大夫生得魁伟粗壮,肤色黧黑。

“像个铁匠。

”冷凌心里说。

女大夫生得娇小玲珑,一脸孩子气。

“医学院来的实习生。

”冷凌判断。

他本来希望给儿子看病的大夫是一位慈祥和蔼的老太太。

“下一个——梁虾仔。

”黑大夫嗓音洪亮,与他的个头很相配。

一个衣衫单薄的农村妇女赶忙上前就座。

她怀里抱着一个用黑粗布裹着的婴儿。

“铁匠”朝那妇女看了一眼,皱着眉说:“天这么冷,怎么不多穿件衣服?你也病倒怎么办!”语气粗暴,像个爱摆架子的大夫。

“不吃奶,……哭了一夜,怎么哄也不行……”妇女开始诉说孩子的病情。

“铁匠”表情平淡“嗯、嗯”地应着,一边搓着手。

“他的手大概患了某种奇痒难熬的皮肤病吧。

”冷凌暗想道。

终于,“铁匠”停止了搓手,从脖子下的衣服里掏出听诊器的听头,夹在两手掌间又搓擦了几下,然后探进病婴的衣服。

听完后,他把听头插回原处,又搓了搓手掌,才伸手摸病婴的肚子。

“下一个……”“铁匠”喊完病人的名字,又把手搓起来。

搓呀,搓呀……
讽刺小说作家看着眼前这位手掌痒痒的大夫,职业习惯使他马上进入艺术构思:该用什么题目?“搓手”?不行,不够尖刻,不够讽刺,太一般化……
“铁匠”的大嗓门儿把作家召回现实,他喊了冷凌儿子的名字。

冷凌抱着儿子在那张就诊椅子上坐定,一边描述儿子的病状,一边注视那双搓动的大手。

距离近了,看得真切。

那双大手很正常,看不出有什么异样。

大概是一种怪癖。

这怪癖占了多少时间!假若他急病人之所急,假若他全心全意履行救死扶伤的神圣职责,他肯定不会这样毫无意义地搓手不止!
终于,“铁匠”停止搓手,开始听诊和按摸孩子的肚子了。

这时“铁匠”的目光离开冷凌儿子的脸,像聆听美妙的小夜曲那样侧扬起头。

就在他的目光移到对面女大夫身上的时候,他突然说:“不要这样!你的手指和听头都很凉。

会把孩子惊吓的,孩子还会受凉呢。

孩子的肚皮又嫩又薄,经不起你的突然袭击……先把手搓暖……听头不要吊在胸前,该藏进衣服里……”
女大夫连声应诺,脸也红了。

冷凌的脸也悄悄地红了。

儿科大夫的手……自己刚才构思的文章……
“谢谢!”讽刺小说作家临离开诊室的时候向那位男儿科大夫致意,一点儿也不含讽刺的味儿。

1.男儿科大夫搓手是因为( )
A.他患了怪病。

B.他有这种怪癖。

C.避免孩子受到惊吓和受凉。

2.整个过程中,冷凌的情感变化是( )。

A.焦急—遗憾—不满—羞愧—敬意
B.焦急—不满—遗憾—羞愧—敬意
C.痛苦—遗憾—不满—敬意—羞愧
3.用“____”画出文中与“讽刺小说作家临离开诊室的时候向那位男儿科大夫致意,一点儿也不含讽刺的味儿”相照应的内容。

4.冷凌最初不喜欢男儿科大夫的原因有哪些?(至少写出三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女大夫的脸红了,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冷凌
的脸红了,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52张报纸
袁老师心情不好,因为丢了一张报纸。

报纸是在班上丢的。

那天,班上出黑板报没有材料,袁老师便从学校图书室借了几张报纸。

谁知,取回来的时候却少了一张。

袁老师本以为是某个学生拿去看,忘了还,也没太在意。

但后来,他几次在班上问起报纸的事,都没人吭声,才知道,报纸bú yì'ér fēi()了。

其实,袁老师绝对不是那种吝啬到一张报纸都斤斤计较的人。

袁老师是很大方的,只是这报纸是学校的。

图书室也催了好长时间,袁老师实在是过意不去。

同学们七嘴八舌开了:“袁老师,您需要的是哪份报纸?我家或许有。

”“袁老师,您说是什么报纸,我可以去报社邮购。

”……袁老师有些感动,但他还是坚决地说:“你们都别说了。

报纸不重要,我只希望拿了报纸的同学能给我一个解释,丢了还是怎么了,我不怪你。

我是你们的老师,教你们知识,但更需要教你们做人的道理。

”一整天,班上都在议论那张报纸,也有许多同学向出黑板报的同学打听,看着袁老师急,大家也急。

当天夜里,班长王小明来到袁老师家中。

“袁老师,那张报纸……是,是我拿的。

前些天见您要得不紧,我以为无关紧要……现在,我把它带来了……”
袁老师看了看报纸,沉默了片刻,说:“谢谢你这么晚还将报纸送来。

快回去吧,学习要紧。


出了老师家门,王小明很nà mèn()儿:自己准备的台词怎么一句也没有用上?老师怎么一点儿也不怀疑他这个品学兼优的学生呢?而且,自己来时,怎么好像看到班上的“捣蛋鬼”张强正从老师家出来?
接下来一个多星期,没人再提那张报纸。

班会课。

大家都低着头。

袁老师很平静地说:“同学们,今天,我要给你们看一样东西,请大家都抬起头来——”
这时,袁老师捧出一叠报纸,声音有些颤抖:“上个星期,我一共收到了52张报纸……”袁老师的眼里充满了泪水,台下52双明澈的眼睛里也有
异样
..的东西在闪烁。

1.根据文中的拼音写出词语。

2.根据意思在文中找出词语。

(1)形容过分计较琐细的或无关紧要的事情。

()(2)与急切的、重要的事情没有什么关系。

()
3.文中画线的句子中“自己准备的台词”指的是。

4.最后一段中加点词“异样”的含义是:。

5.文中有一个“捣蛋鬼”张强从老师家出来的细节。

请你展开想象,续写出张强当晚与老师见面的情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1.C 2.A 3.讽刺小说作家看着眼前这位手掌痒痒的大夫,职业习惯使他马上进入艺术构思:该用什么题目?“搓手”?不行,不够尖刻,不够讽刺,太一般化…… 4.(1)外貌魁伟粗壮,肤色黧黑,像个铁匠。

(2)语气粗暴,像个爱摆架子的大夫。

(3)对病人表情平淡,只“嗯、嗯”地应着。

(4)看病前不停地搓手,浪费时间。

(5)有个大嗓门儿。

(至少写出三点) 5.自己对工作不够细致,没有为患儿着想,很不好意思自己误解了男儿科大夫,并为在心里构思小说讽刺他的行为,感到很羞愧(二)、1.不翼而飞纳闷
2.斤斤计较无关紧要
3.自己准备好的检讨
4.老师和同学们都为彼此的真诚与善良而感动
5.提示:想象当时的情景,写出符合人物身份的表情、动作、语言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