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李清照的愁情词——用
黄花
花盛 乐景哀情 反衬
花衰 以花喻人 正衬
}
凄 苦 忧 愁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惟有杜康” --曹操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李白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
结论:酒是“愁”的象 征
表示凄苦、寂寞、惆怅
1、贺 铸《鹧鸪天》 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 飞。
如 梦 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 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 渡,惊起一 滩鸥鹭。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 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 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 红瘦。
点绛唇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 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有人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 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惨然不乐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还包含了哪些情感?
伤: 半壁江山沦陷
恨: 统治者偏安一隅
痛: 悲: 苦: 忧: 与亲人天上人间 美满姻缘难全 晚年孀居,形影相吊 漫漫余生难捱
可以从哪些方面 鉴赏诗词?
–
找词眼 明词情 找意象 悟词意
一生寻觅,终生求美的李清照,将身致 残,把心撕碎,铸就无穷的美留给了人间
• 两世之交最伟大的 词作家,也是中国文 学史上最伟大的女 词人,在女作家中可 谓“空前绝后”,“不 徒俯视巾帼,直欲压 倒须眉”. • ——李清照
三当男 李行中 本李 色后 。主 沈 前, 去 此女 矜 太中 白李 ,易 故安 称, 词极 家是 ----
李清照:
(1084-1151), 号易安居士,山东济 南人,南宋杰出的女 词人。父亲李格非很 有学问,母亲王氏知 书能文,文学气氛浓 厚的士大夫家庭造就 了李清照多方面的文 学艺术成就。
经过母亲同意,姐弟三人像出笼的小鸟,手拉着手跑出屋 去,登上了停靠在柳絮泉边的游船。 “开船喽!”弟弟一声呐喊,李清照立即奋力划浆, 船就沿着堤岸向前驶去。
“不好,天黑啦,再不回去,我们可要分不清东南西北, 回不了家啦!” “哎呀,回不了家,我们怎么办哪!姐姐,快走吧!” 弟弟带着哭声对李清照说道。 眼看天色越来越昏暗,李 清照也着急起来,连忙用力划动双桨。谁知因为心慌意乱, 小船竟闯进了荷花丛中,把躲在里面的水鸟吓得大声惊叫, 一齐“扑愣愣”地飞向夜空。姐姐和弟弟吓得变了脸色, 李清照却乐得大笑起来。 后来,李清照还专门写了一首《如梦令》小词,记下 了这次游湖趣事。
意象
化用诗句
情感
东篱
暗香盈袖
“采菊东篱下, 借酒消愁愁更 悠然见南山。” 愁
《古诗十九首》 触景伤情,菊 “馨香盈怀袖, 花再美,再香, 路远莫致之” 也无法送给远 在异地的亲人 西风卷帘 暗含凄冷之意
西风
如今识尽愁滋味
公元1126年(宋钦宗靖康元年),李清照43岁时,给北宋王朝带来灭 亡之灾的靖康之乱,也彻底打破了李清照夫妇原本安定美好的生活。 这一年,金兵攻陷宋都汴京。次年(宋高宗建炎元年),徽、钦二帝 又被金兵掳到北方,北宋灭亡,朝廷南迁。此后,李清照进入了在南 宋生活的时期,即饱经飘零和苦难的后期。公元1127年(建炎元年)8 月,赵明诚被起用为建康(今江苏南京)知守,李清照也同到任上。 同年,赵家故里青州兵变,他们夫妇留在那里的十余屋珍贵文件全部 化为灰烬。公元1129年(建炎三年),赵明诚被免职,将李清照送至 池阳(今安徽贵池)。忽又接旨,让他担任湖州(今浙江吴兴)知府。 赵明诚急忙赶去赴任,不幸途中病逝于建康。志同道合的丈夫突然故 去,对李清照是一个致命打击。她万分悲痛,大病一场。这时,金兵 南下,建康告急。她只得将南渡所带十五车书画的大部分托妹夫带往 洪州(今江西南昌)。不料,洪州又被金兵攻陷,这二万二千卷书籍、 画册全部丧失,只有李随身所带的数箱书画,得以保存。正当李清照 遭受这重重打击之时,有人又诬她通敌。为了表明心迹,李清照将留 下的全部宗器献给朝廷,并追随宋高宗逃亡路线,在公元1129年(建 炎三年)至1132年(宋高宗绍兴二年)的四年间,漂泊在杭州、越州 (今浙江绍兴)、明州(今浙江鄞县)、台州(今浙江临海)、温州、 金华一带。在元颠沛流离中,李清照身边所存书画珍品,再一次散失, 所剩不到十分之二、三。现传世的《金石录》所收的,就是这残余的 部分。
减字木兰花 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 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 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
赵明诚(1081-1129),字德甫(又作德父), 密州诸城(今山东诸城龙都街道)人,宋徽宗 崇宁年间宰相赵挺之之第三子。著名金石学 家、文物收藏家,生于宋神宗元丰四年 (1081年),卒于宋高 宗建炎三年(1129年) 。 赵明诚21岁尚在太学读书时,与李清照结婚。 崇宁四年(1105年) 十月授鸿胪少卿。大观元 年(1107年)三月,赵挺之去世,遭蔡京陷害, 被追夺赠官,家属受株连。赵明诚夫妇从此 屏居青州乡里13年。宣和年间赵明诚先后出 任莱州、淄州知州。宋高宗建炎元年(1127年) 起知江宁府。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年)移知 湖州,未赴,病逝于建康。
——杜甫《登
高》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 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朱自清《荷塘月色》
1、音乐美。 2、增强感情。
开头七组叠字怎样抒写感情的?
从
寻寻觅觅
结果
入手
体现
冷冷清清
引发
பைடு நூலகம்
眼前景
凄凄惨惨戚戚
愁情
感 情 若有所失 基 调 肃杀 哀 凄清 怨 凄 凄然寡欢 凉
孤苦无依
:
公元1101年,李清照 18岁时和太学生赵明诚 结婚。赵明诚爱好金石 学,且能诗词。婚后夫 妻恩爱,在学术上互相 切磋,艺术上共同砥砺 ,共同的爱好和兴趣, 使他俩成为“志同道合 ”、“相敬如宾”的爱 侣,过着平静的富于诗 意的幸福生活。
李清照被当代散文大家梁衡 称为“乱世中的美神”,她 以沧桑的生命之躯连接了北 宋和南宋。1125年,金兵始 侵北宋,1127年北宋灭亡, 44岁的她和心心相印的丈夫 赵明诚被迫从北方逃难到江 南,1129年8月,赵明诚染 病身亡,同年9月,金兵又 犯南宋,孤苦的她继续辗转 流离于江南,只身经历国破 家亡的痛苦。
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 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 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 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 比黄花瘦。
1、“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 销金兽。”描绘了一幅怎样 的画面? 2、作者为何提到重阳佳节? 3、你认为上片最能表现作者 心情的是哪个字? 4、下片写了那些意象?试举 两例写出与之相关的词句。 5、“莫道不销魂”三句历来 为人称道,说说李清照这三 句神来之笔的佳妙之处。
结论:梧桐一叶知秋,牵愁惹恨
鸿雁 :在古代诗歌中是传书 的信使,所以常用来表达相 思
李煜《清平乐》 雁来音信无凭,路遥旧梦难成。
李清照《一剪梅》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 满西楼。
前期词:家愁、情愁 闲愁、离愁--清丽婉转
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 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 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 下眉头,却上心头。
李清照十八岁时,在汴京与太学生、丞相赵挺之之 子赵明诚结婚。婚后,夫妻感情笃深,常投诗报词。一 年重阳,李清照作了那首著名的《醉花阴》,寄给在外 作官的丈夫:"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 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 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秋闺 的寂寞与闺人的惆怅跃然纸上。据《嫏环记》载,赵明 诚接到后,叹赏不已,又不甘下风,就闭门谢客,废寝 忘食三日三夜,写出五十阙词。他把李清照的这首词也 杂入其间,请友人陆德夫品评,陆德夫把玩再三,说: "只三句绝佳。"赵明诚问是哪三句,陆德夫答:"莫道 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后期词: 国破家亡之忧 颠沛流离之苦 超越时空的孤独
浓愁、哀愁-- 沉郁凄凉
武陵春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 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 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 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 许多愁。
声声慢
李清照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 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 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 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 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 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 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 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 怎一个愁字了得!
李清照——怎一个愁字了得
有一年夏天,气候非常炎热。一天下午,李清照做完 母亲布置的功课,就向姐弟建议到外面去玩。 “姐姐,捉迷藏去!看我一下子就能把你抓住。”弟 弟李hāng高兴得大声嚷嚷。 李清照听后,笑着摇了摇头。 “那就到后花园荡秋千去!比一比谁荡得又快又高。” 姐姐知道李清照爱玩秋千,又出了这个主意。 李清照听后,还是笑着摇了摇头。 “那你说玩什么好呢?”姐姐和弟弟同时眨巴着眼睛 问道。 李清照并不立即回答,只见她随手提起笔来。在纸上 写了“划船游湖”四个字。姐弟一看,乐得拍手大叫: “好主意!好主意!”
2、白居易《长恨歌》: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3、李煜《相见欢》: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4、温庭筠《更漏子》: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更苦, 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梧桐
梧桐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李
煜《相见欢》
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 ——贺 铸《鹧鸪天》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 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天明。 ——温庭筠《更漏子》
公元1132年,李清照曾再嫁给张汝舟。因 张汝舟觊觎她手中的文物,又对她大加虐待,仅 三个月就离异了。晚年,李清照在临安(今浙江 杭州)过着孤独寂寞、凄苦悲惨的生活。但她是 一个有志气的女性,坚持笔耕不辍,将一生历尽 苦难的万千感悟,都写进了一篇篇诗词文赋,并 继承亡夫赵明诚的遗愿,出版了<金石录>。大 约于公元1155年(绍兴二十五年)之后,一代 才女李清照,满怀对丈夫的不尽思念,对故土的 无限眷恋,对文学的永恒钟爱,永远地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