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音乐兴趣小组教案

音乐兴趣小组教案

追雪花课题:《追雪花》。

教材分析:《追雪花》表现了儿童在下雪天玩耍时的愉快情景。

五声宫调试,二部曲试,第一段四个乐句是一般性的叙述,第二乐段在节奏音区上都与第一乐段形成对比,把儿童追雪花时喜悦的情绪推向高潮。

教学目标:1、学习拍号的含义及其基本强弱规律,认识反复跳跃记号。

2、指导学生用轻快优美的歌声表达孩子们“追雪花”时愉快的情绪,并从中感受三四拍的节拍特点。

3、通过学习这首歌曲,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及生活的热爱。

教学重点、难点:1、感受三四拍的强弱规律,并在歌声中予以表达。

2、感受追雪花时的喜悦心情。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泡沫雪花。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1、CAI课件展示,歌曲《雪花》录音及动感画面,学生听音乐进教室。

2、师生问好。

二、发声练习:北风吹,雪花飞,小朋友,追啊追。

1、复习二四拍的含义及强弱规律,并请学生复习这条发声练习曲,要求吐字清晰,集中,往高处送,并唱出第一拍的强音和第二拍的弱音。

2、把发声练习曲改一下,在每小节内都加上一条横线,这样每小节就成了三拍,叫做三四拍子。

用CAI课件显示三四拍的含义。

3、再次利用以旧引新方法进入三四拍的强弱规律的教学。

①用CAI课件显示●○并配上强弱的音乐,它代表的是二四拍的强弱规律:强弱。

②用CAI课件显示●○○并配上强弱的音乐,让学生听一听,感受一下三四拍子的强弱规律是怎样的。

(让学生自己去探索三四拍子的强弱规律,既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又提高了学生的能力。

)4、老师跟着“强弱规律”的音乐做出动作来,请小朋友想想还可以做哪些动作?5、唱三四拍的发声练习曲,要求学生一边唱一边做动作,把三四拍的强弱规律表现出来。

(通过直观教学和启发性教学的手段,并结合体态律动,让学生初步理解、感受与体会三四拍子的强弱规律。

)三、基本训练:1、唱唱、拍拍。

用CAI课件显示:这段旋律当中只有一小节是三四拍子,请同学把其他小节都改成三四拍子,然后大家一起来唱一唱,同时加了“强强弱弱”的动作。

用CAI课件显示:(这一环节,再次用以旧引新方法,将二四拍转化为三四拍,转化后就成了《追雪花》中的两个乐句),这样既巩固了学生对三四拍子含义的认识和强弱规律的感知,突出了重点、难点,同时也为后面的视唱曲谱教学做了铺垫。

)2、旋律听辩。

用CAI课件显示:同时配上音乐和小象甩鼻子的动感画面,第一句旋律是下行的,就用小象鼻子往下甩的动作来表示,第二句的音符还多了一些帽子,请学生看一看,听一听这两条规律有什么不同,再唱一唱。

{这两条规律是《追雪花》中的最后两名,他们唱名相同,音高不同。

通过直观教学和比较法,使学生在视觉和听觉上对第二乐句的高八度有了较清楚的体验与感受,为视唱曲谱教学做了铺垫。

}四、新课教学:1、导入新课,视唱曲谱。

①教师先讲一段有关雪花的故事,引出故事的主人公“小雪花”,并用CAI 课件显示动感课题及雪花。

②CAI课件显示歌曲并放歌曲录音,老师为歌曲配上舞蹈动作,要求学生注意听歌曲的情绪。

用歌声和舞姿来打动学生,使学生通过聆听和观看,被美妙的歌舞中蕴含的美所打动,从而激起学生内心的学习欲望,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③用CAI课件显示歌曲前半部分曲谱,要求学生先跟钢琴用m闭口哼唱旋律。

④用CAI课件显示后半部分曲谱,同时播放出录音,这部分录音有两遍,乐谱上有个反复记号,问学生:这部分唱了几遍(两遍)。

为什么唱两遍?这个谱和我们以前学过的谱有什么不同?用引导发现法引出不同结尾的反复记号(用CAI课件显示)。

⑤唱后半部分曲谱,注意其中有一小节的休止符比较容易出错,着重讲解。

⑥唱全曲谱。

2、歌词教学。

①学生有感情地念歌词。

②唱前半部分歌曲,边做“强弱弱”的动作边唱,要求唱得轻快活泼。

③唱前半部分歌曲,这是歌曲的高潮,要求唱得抒情优美。

④全曲跟唱,要求学生根据两段不同的情绪做出相应的体态律动。

⑤用CAI课件展示小朋友追雪花时的愉快的画面,并放出录音。

让学生再次体会歌曲情绪,把图中小朋友优美的舞姿和高兴的心情用歌声表现出来。

五、培养发散思维,并用所学的知识判断拍号。

提问:学完了这首《追雪花》,你还想到了哪些和雪花有关的歌曲呢?学生可能会马上想到《雪绒花》,《铃儿响叮当》,这儿有必要跟学生解释一下,《雪绒花》不是雪,而是一种植物开的花朵,这种花朵也像雪一样洁白、晶莹,所以把它叫做“雪绒花”,也算和雪有关。

《铃儿响叮当》是二年级时欣赏过的歌曲。

(用CAI课件展示这两首歌曲的录音及动感画面)。

这两首歌曲,一首是二拍子,一首是三拍子,让同学们听一听,感受一下,并判断出拍号,进一步巩固学生对二四拍,三四拍的感知。

六、小结,听《追雪花》音乐出教室。

1、教师小结:“雪花很美,在冬天它能给大地披上银色的大衣,能给农民伯伯带来好收成,老师希望同学们以后能用更美好的歌声去歌唱大自然中一切美好的事物,歌唱我们美好的生活。

”2、课件展示《追雪花》录音及动感画面。

老师把塑料泡沫做成的雪花撒向空中,雪花飞到哪里,小朋友追到哪里,还可以把追雪花的情景用舞姿表现出来。

快乐的歌唱家教学目的:1、通过歌曲《快乐的歌唱家》的学习,使学生形象地感受到小青蛙是可爱的有益动物。

2、填写节奏,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分辨节奏的能力,并培养初步的音乐创造力。

教学难点:第一、第二乐句的歌唱准确。

教学重点:歌曲的流畅与准确。

教学准备:多媒体、琴、卡片、教科书。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小朋友,今天我们来猜几个谜语,好不好?出示4个谜语:1、小小飞贼,武器是针,抽别人血,壮自己身。

2、两撇小胡子,油嘴小牙齿,贼头又贼脑,喜欢偷油吃。

3、瞳孔遇光能大小,唱起歌来妙妙妙,夜半巡逻不需灯,四处畅行难不倒4、细细身体长又长,身后背着四面旗,斗大眼睛照前方,专除害虫有助益。

2、大家来看一看4个谜底,他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吗?3、小朋友观察得真仔细。

猫是老鼠的克星,蜻蜓是捉蚊子大王。

小猫和蜻蜓的本领真大。

4、谜语不但能够读出来,还可以唱出来呢!你们听一听,小朋友们唱的是谁?5、青蛙有什么本领?谁来说一说。

6、我们一起来学唱这首歌。

二、学唱歌曲。

1、听范唱。

2、用“啦”哼唱。

回答问题。

师:第一句中的哪些字听起来像是小青蛙在跳呢?我们应该怎样来唱?(我们要唱得像小青蛙跳一样要短、轻、要有弹性。

)3、我们一起唱一唱。

4、老师弹一句,学生唱一句。

5、一起学唱第三句。

“越唱”两个字在弱位上,要唱得弱一点。

6、把第一段有感情地唱一唱。

7、一起听歌曲,回答老师问题。

(是按什么样的顺序唱的?有哪些旋律没有唱?)8、再听一遍,自学第二段。

9、完整地唱一唱。

10、不同形式演唱。

11、学完了这首歌,我们知道小青蛙是庄稼的好朋友,也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它呢?请你说一说。

三、节奏练习:1、导入:小青蛙不仅能吃害虫,还是一个歌唱家呢!小朋友想不想做歌唱家?(想)。

小青蛙想考考我们,给我们带来了几个节奏,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2、出示节奏。

(略)3、读一读。

4、老师拍节奏小朋友听写。

5、创想:按要求创编节奏。

6、点评作业,指出不足。

四、打击乐器伴奏。

用双响筒、碰铃、铃鼓为歌曲伴奏。

五、教师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快乐的歌唱家》,知道了青蛙是庄稼的好朋友,也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

我们都要保护它、爱护它。

今天我们也进行了拍节奏、听节奏、编节奏的练习,同学们学得都很认真。

希望同学们继续努力,学到更多的本领。

美丽的农村教学内容:1、多层次节奏训练《热闹的农场》。

2、三度音程训练。

3、学唱两声部歌曲,歌表演。

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运用学过的节奏型创编情景小品《热闹的农场》。

2、指导学生用优美、亲切的声音演唱《好月亮你走得这样静悄悄》,学会找下三度音程进行两声部合唱。

3、让学生用打击乐器设计节奏,为歌曲伴奏并进行歌表演;同时学会互相协作。

教学重点:1、多层次节奏训练;2、学唱两声部歌曲,进行歌表演。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1、师生问好。

师:让我们乘上小火车出发!2、听琴入室《火车快跑》。

二、多层次节奏训练。

1、导入。

师:看,火车把我们带到了美丽的农村。

2、复习歌曲《请来看看我们的村庄》。

3、师:美丽的村庄有哪些小动物欢迎我们的到来?(狗、鸡、鸭……)小狗(公鸡、小鸭)怎么叫的?出示节奏,并拍击。

4、分小组依次模拟小动物的叫声。

5、多层次节奏训练。

三、新歌教学。

1、导入。

师:夜幕降临了,月色笼罩着田野,多迷人啊!2、初听,出示课题。

3、出示歌曲节奏,生拍击。

师:这是几拍子的?(4/4拍)注意弱起节奏。

4、学唱唱名谱,用lu哼唱。

知识点:渐强渐弱。

5、自学唱歌词。

6、有表情演唱歌曲。

小组合作分乐句写出下三度旋律,并唱唱。

7、分两声部练习。

8、用小乐器设计节奏,并为歌曲伴奏(小铃、沙球、铃鼓、三角铁) 。

9、完整表演。

10、启发学生创设情景表演。

四、小结:师:让我们在迷人的月色中进入甜美的梦乡!听琴出室。

快乐的节日教学内容:一、歌曲《快乐的节日》。

二、综合训练:1、二声部发声练习。

2、听记和节拍练习。

三、欣赏《渴望春天》。

莫扎特简介。

教学目标:一、启发学生以热情、欢快的歌声赞美幸福的生活,抒发远大的理想。

二、进行二声部发声练习,要求掌握音准和声部间音量的平衡。

三、感受歌曲《渴望春天》中明朗、愉快的情绪和了解奥地利作曲家莫扎特的简单生平。

教学重点、难点:感受、体验歌曲及欣赏曲愉快的情绪是重点,唱好歌曲中的附点八分音符是难点。

教学准备:音带、录音机、莫扎特肖像。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一、听组织教学。

曲入室,师生问好。

提出新学期的要求。

二、欣赏曲听辨抢答赛。

内容为上期欣赏过的曲目,分组进行抢答,答对者请对方组的孩子演唱歌曲。

三、才艺展示:把你在寒假里听到的或学习的歌曲、乐曲给大家展示展示。

鼓励、评价。

四、介绍音乐课新栏目《音乐信息站》。

每人搜集有关的音乐知识、故事,在课前介绍给大家,丰富我们的音乐信息量,看谁找的故事最有趣。

方法是轮流,期末评选最佳信息员。

五、结束:听曲出室。

第二课时一、组织教学:听曲入室,师生问好。

音乐信息站开播。

二、呼吸练习。

闻花香,春蚕吐丝。

三、教学新歌《快乐的节日》。

1、导入。

你们最喜欢过什么节日?回忆过节的心情,同大家说一说。

2、聆听范唱。

思考:从音乐中向我们走来了怎样的孩子?(活泼、快乐、幸福)再聆听,可根据自己的喜欢随音乐击节奏或律动。

3、朗读歌词,体会词义。

(刻画了儿童们天真烂漫的性格特征,表现了孩子们在节日里喜悦和幸福的心情。

)4、表演歌词。

这么美的词,咱们编几个动作演一演。

生随乐自由组合编排。

随乐展示,评价。

四、结束。

听音出室。

第三课时一、组织教学。

听曲入室,师生问好。

音乐信息站。

二、呼吸练习。

同课时一。

三、继续学习歌曲《快乐的节日》。

1、听曲律动。

2、介绍歌曲创作背景。

(创作与五十年代,长期以来在儿童中广为流传并深受喜爱,是解放以来的优秀儿童歌曲之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