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创呼吸机操作及参数设置
• PEEP效应
–Ⅰ型呼衰时可适当上调至6-8cmH2O
–辅助呼吸肌动用明显时可适当上调
压力上升时间(Rise Time)
• 触发吸气后压力达到目标压力的速度
–压力上升的时间 通常为0.1s
•t
•Rise Tim e
呼气触发(E-trigger)
• 病人触发:吸气流速下降到峰流
速的某一百分比值作为 切换信号 –流速切换 25%
14
二、人机同步好-------高压力支持时响应快!
1. 高速动态响应阀门
2. 压力上升时间达5 0ms以上 3. 呼吸机高流速
15
二、人机同步好-------高呼吸频率时人机同步!
1. 高速动态响应阀门
2. 呼吸频率储备50 次/分以上 3. 吸气及呼气灵敏度 可调
16
三、功能模式齐全
1. 通气模式:CPAP、S、ST、 T、APCV、TVV 2. 吸气、呼气灵敏度可调
• 死腔较大,舒适性稍差
• 张口呼吸病人首选 • 呼衰患者建议使用面罩
7
•漏气接头
--面罩/管路自带 漏气口 --单独外接漏气口
呼气装置
对于单管路呼吸机,呼气装置是必须的
漏气接头的漏气量
• 漏气接头的漏气量随呼吸机压力的上升而增加
一体化漏气口漏气量与压力的关系
10
70 60
• 平台型呼吸阀漏气恒定
• 吸气时间:0.8---1.2秒
• 备用呼吸频率:12-15次/分
• 吸气时间:0.8---1.2秒
• 备用呼吸频率:12-18次/分
心源性肺水肿
首选CPAP模式 • CPAP 6-12cmH2O • 有二氧化碳潴留者可用ST模式 • IPAP:10--15cmH2O • EPAP:4-6cmH2O
•流
速
•气道压力
•食道内压
•潮 气 量
•压力上升时间逐渐变短
•Noninvasive Ventilation in Neuromuscular Disease:Equipment and Application •Dean R Hess PhD RRT FAARC,RESPIRATORY CARE • AUGUST 2006 VOL 51 NO 8
2改善。
• 最终治疗效果的评估:最终评估指标通常用气管插管率和病
死率
44
治疗的时间和疗程
AECOPD的治疗时间每次用3~6 h,每天1~3次。
而肺炎导致的低氧性呼吸衰竭和ALI的治疗倾向于持续
的治疗。疗程方面,多数文献报道急性呼吸衰竭治疗3 ~7 d。慢性呼吸衰竭治疗>4 h/d,2个月后作疗效评价 。如果有夜间低氧及 低通气者,建议长期家庭应用
•P
27
•t
NPPV 参数 • 触发相关(I-trigger)
• 控制相关 – 吸气相气道正压(IPAP) – 呼气相气道正压(EPAP) – 压力上升时间(Rise Time) – 吸气时间/吸气时间比(Ti) – 呼吸频率(RR) • 切换相关(E-trigger) • 氧浓度(FiO2)
初使参数设置
严重的呼吸衰竭患者多数需用面罩;老年或无牙的患
者口腔支撑能力较差,主张用面罩。佩戴的过程本身 对患者的舒适性和耐受性有影响。建议在吸氧状态下 将罩或接口器连接(此时不连接呼吸机或给予CPAP 4 ~5 cm H2O)
6
鼻面罩的选择
鼻罩 口鼻罩
• 死腔小,舒适性较高 • 张口呼吸病人需配合下 颌带一起应用
漏气量(L/min)
50 40 30 20 10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气道压力(cmH2O)
L/min
无创呼吸机选择(基本要求):
一.高漏气量时人机同步好
二.高压力支持时人机同步好 三.高呼吸频率时人机同步好 四.具备人机同步监测调节功能 五.操作简单
12
一、人性化界面、操作简易
更换漏气量较大的漏 气孔 更换面罩、呼气阀
VA-PaCO2曲线
PaCO2 150
VA1= VA2 VA1:△PaCO2 =70 VA2 :△PaCO2 =20
80 60 40
VA1 VA2
VA
PaO2持续不升的原因及处理
氧合不足 给氧方法不当 •、 分泌物过多 适当提高EPAP 一般选择在送气管路开口 处供氧
无创呼吸机操作及参数设置
NIPPV适用场所
• ICU
• 普通病房
• 急诊室
• 家庭
• 手术室
• ……
2
返回
病人心理及上机前教育
1、心理紧张、恐惧、幽闭综合征:
讲述治疗的作用和目的(缓解症状、帮助康复);连 接和拆除的方法,选用鼻罩或其他连接方法,参观其
他上机患者或可先戴上鼻/面罩,不连接呼吸机,连接
45
46
常见问题
• 呼吸机频烦报警 • PaCO2下降不明显或持续增高 • PaO2持续不升
呼吸机频烦报警
• 漏气量太大
• 压力监测管堵塞
• 报警参数设置是否合适
PaCO2持续增高的原因及处理
可能原因 压力支持水平 处理 调节psv水平
严重面罩漏气
漏气孔是否合适 重复呼吸死腔过大
检查面罩或换用
四、性能 强大
1. 最快压力上 升时间50ms 2. 最大漏气补偿60-80L/分 3. 最大流速220L
压力上升时间参数调节
• 触发吸气后压力达到目标压力的速度
• 克服气道阻力,减少患者吸气做功及CO2产生量,增加VT • 常用设置50-100ms
•t
•压力上升时间
压力上升时间对人机协调的影响
病人的呼吸频率小于后备通气频率时,为T模式
• 相当与PCV-A/C
• 主要用于呼吸频率快、潮气量低、低氧血症的病人 •P
•吸气时间为机控
26
•t
什么是CPAP模式?于哪些病人?
• Continue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 • 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 病人有较强的自主呼吸,呼吸机在吸气相和呼气相均提供一个相 同的压力,帮助病人打开气道 • 主要用于OSAS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自主呼吸较强、只需 呼吸机稍微辅助的病人
抗感染祛痰治疗 保持咳痰意识 加强湿化 更换有创通气
无创通气适应症选择不 及时更换为有创通气 当 面罩或管路存在严重漏 检查 气
• 白天:ST模式 • IPAP:12--20cmH2O • EPAP:4-6cmH2O • 夜间:ST模式 • IPAP:12--20cmH2O • EPAP:6-8cmH2O消除鼾声
• 压力上升时间:50-100ms
• 呼气敏感度:2-3档
• 压力上升时间:50-100ms
• 呼气敏感度:2-3档
NPPV治疗AECOPD/稳定期COPD
• ST模式:建议患者夜间持续使用,以纠正夜间低氧及低通气 • IPAP:12--20cmH2O、EPAP:4-6cmH2O • 压力上升时间:50-100ms • 呼气敏感度:2-3档 • 吸气时间:0.8---1.2秒
• 备用呼吸频率:12-15次/分
NPPV治疗COPD合并OSA(重叠综合征)
从 CPAP ( 4~5 cm H 2 O)或低压力水平(吸气压:6~8 cm H 2 O﹑呼气压:4 cm H 2 O)开始,经过5~20 min 逐渐 增加到合适的治疗水平(如上述)。整个 NPPV 治疗过程 还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的变化随时调整通气参数。最终 以达到缓解气促,减慢呼吸频率,增加潮气量和改善动
五、具备人机同步监测调节功能
1. 有无误触发
2. 压力上升时间 3. 吸呼灵敏度
4. 潮气量及漏气量
21
无创吸机的通气模式
• S:自主呼吸模式
• T:时间控制模式
• S/T:自主呼吸/时间控制自动切换模式 • CPAP: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模式 • APCV:辅助压力控制模式
22
什么是S模式?用于哪些病人?
Spontaneous自主呼吸模式
• 病人有自主呼吸或能自主触发呼吸机送气,呼吸机仅 提供IPAP和EPAP,病人自主控制呼吸频率和吸呼比/ 吸气时间 • 相当于PSV+PEEP/CPAP • 用于自主呼吸良好的病人
23
•P
•t
什么是T模式?用于哪些病人?
Timed时间控制模式 • 病人无自主呼吸或不能自主触发呼吸机送气,呼吸机 完全控制病人的呼吸,提供IPAP、EPAP、BPM、Ti • 相当于PCV-C
秒/10=6秒,则呼吸机等待6秒,如病人在6秒内能触发呼吸机,呼吸机则
为S工作模式,相反为T模式 •P
• 相当于PSV+PEEP/PCV-C
• 使用最普遍,用于各种病人
25
•t
什么是APCV模式?用于哪些病人?
APCV辅助压力控制模式 • 病人的呼吸频率大于后备通气频率对应的周期时,呼吸机除提供 IPAP和EPAP外,还控制病人的吸气时间,但不控制呼气时间;当
氧浓度(FiO2)
• 能维持血氧饱和度>90%的最低氧浓度 • 无创通气患者一般低于50%
墙壁氧流量与面罩内对应氧浓度关系
氧气 2 流量 (L/m in) 面罩 27% 氧浓 度
4
6
8
10
34%
41%
50%
54%
面罩漏气对吸入氧浓度的影响
面罩漏气对面罩内氧浓度影响大,密闭和漏气状态下, 同一氧流量给氧时, 面罩内氧浓度差异有显著性。
• 压力上升时间:100-200ms
• 呼气敏感度:3-4档
• 吸气时间:0.8---1.2秒
• 备用呼吸频率:12-15次 /分 42
胸壁畸形或神经肌肉疾病
• ST模式 • IPAP:12--20cmH2O • EPAP:4-6cmH2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