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论文题目:论《水浒传》中的宋徽宗形象学院:佳木斯大学专业:日语学生姓名:丁二飞指导教师:王应阁2013年12 月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宋徽宗作为一个艺术家皇帝多在历史或艺术史上被提及,把他作为一个文学形象来讨论的极少,于是我结合历史上的徽宗形象,以及他非凡的艺术造诣,通过《水浒传》中徽宗的三次出场,系统的分析了文学史上的徽宗形象。
历史上的徽宗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昏君,而在封建文人笔下,农民的起义是“官逼民反”的直接后果,皇帝的责任被淡化,这一点充分体现了古代文人“为君者讳”的潜意识心态,所以讨论《水浒传》中的宋徽宗形象对研究中国古代文人对君主的态度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国内外同类课题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宋徽宗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以历史人物或艺术家的身份出现在大家的视野中,在历史上人们重在讨论徽宗亡国被俘的原因,以及从他的身上得到哪些治国的借鉴,通常被当做反面教材。
在艺术史上徽宗却以其独特的绘画艺术以及绝伦的书法震撼世人,徽宗对北宋学院派绘画的影响、对绘画技艺的研究、对当时绘画艺术的重视都为后人津津乐道,为后人研究中国传统艺术提供很好借鉴,所以徽宗在艺术史上被提及的较多。
从文学角度对进行徽宗的研究不是很多,而且多是以他的文学作品或绘画、书法为切入点被侧面提到,尚没有比较系统的研究宋徽宗文学形象的文章,在未来我们仍然可以以徽宗的文学形象为切入口,研究徽宗以统治者的身份在文学作品中对不同阶级的不同人物的影响,研究作者对徽宗态度中折射出的世界观、价值观,研究文学作品中徽宗形象与历史真实中其形象的比较,研究不同历史时期人们对徽宗形象的看法及其中折射出的不同世界观。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研究过程中的主要问题和解决办法:(一)研究内容:本文主要从宋徽宗在历史中的形象;宋徽宗在《水浒传》中的形象;作者对宋徽宗的态度三方面进行研究。
(二)研究方法:本论文在写作过程中注重借鉴了前人的研究成果,并且大量阅读了相关的文献及期刊论文资料。
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寻找空白或不足之处,对文献资料进行仔细分析、理解,注重历史与小说中宋徽宗形象的对比分析及作者态度原因的分析。
(三)研究过程中的主要问题和解决办法:在整个的研究过程中资料的分析整理尤为关键,由于现有的相关研究成果有限,我翻阅大量历史文献与研究中国古代文人思想方面的书籍,综合运用综合分析和演绎推理法,将前人研究成果与《水浒传》中宋徽宗特定形象分析相结合,由于现有相关文献不足,给作者留有较大的发挥空间。
课题研究起止时间和进度安排:第一阶段:2013年8月,在张老师的帮助下,确定论文研究方向及论文题目;第二阶段:2013年9月初,开始搜集和查阅资料,准备论文综述;第三阶段:2013年10月初,在张老师的指导与修改下,完成毕业论文的计划书并提交毕业论文的文献综述;第四阶段:2013年11月,提交毕业论文文献综述定稿;第五阶段:2013年12月,上交论文。
参考文献目录:[1]施耐庵:水浒传,人民文学2006年版[2]聂丛丛:品读水浒传,中国人民2002出版[3] 宋史·宋徽宗本纪,人民文学2004年版[4]任崇岳:宋徽宗·北宋家国兴亡录,河南人民2004年版[5]王平:古典小说与古典文化讲演录,广西师范大学2004年版[6]郭英德:中国四大名著讲演录,广西师范大学2000年版指导教师审查意见:指导教师(签字)年月毕业论文课题名称论《水浒传》中的宋徽宗形象学院佳木斯大学专业日语班级 2012级指导教师王应阁学生姓名丁二飞佳木斯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摘要:宋徽宗是一个复杂的历史人物,但仅仅用“昏庸”二字形容他似乎不尽贴切,徽宗执政时,北宋王朝积贫积弱已久,要徽宗妙手回春、挽狂澜于既倒,当然是不切实际的空想,但徽宗徽宗昏庸荒淫、挥霍无度、任佞逐贤、大兴土木,加剧了北宋的覆灭是不争的事实。
在反映“官逼民反”的《水浒传》中,则把徽宗既塑造了一个风流的天子,又塑造成一个被奸臣蒙蔽的昏君。
但作为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小说,《水浒传》并没有将矛头直指徽宗本身,而是指向那些以高俅蔡京为代表的贪官污吏们。
但不可否认的是,正是徽宗的纵容与昏庸,才使得听他们陷害忠良,横征暴敛、无恶不作,把国家搞得乌烟瘴气、民不聊生。
关键词:宋徽宗《水浒传》昏君误国为君者讳Abstract: Song Huizong is a complex historical figure, but only with a"stupid"two words to describe he seems not appropriate, Huizong reign,the Song Dynasty was very weak for a long time, to Huizong bring a patient back to life, turn the tide, is certainly unrealistic fantasy, butHuizong Huizong and licentious, break the pale, any person by Xian, be busy at putting up installations, exacerbated by the collapse of the Northern Song Dynasty is the fact that does not dispute. In "Misgovernment makes the people rebel." "Water Margin", put theHuizong both created a romantic emperor, and shape into a blind andwas a traitor. But as a peasant uprising as the theme of the novel, "the Water Margin" is not directed at the Huizong itself, but to those corrupt officials to Gao Qiu, Cai Jing as the representative of the. But undeniable is, is indulging and fatuous Huizong, makes they framed, extort excessive taxes and levies, commit all sorts, the countries have The atmosphere was foul., The people are destitute.Keywords: Song Huizong "Water Margin" and the custom kings are taboo目录一.艺术天才,误国昏君——历史上的宋徽宗 (1)二.《水浒传》中的宋徽宗形象 (2)三.作者的思想倾向——“为君者讳” (4)参考文献 (6)论《水浒传》中的宋徽宗形象宋徽宗赵佶(1082—1135),历来被人视为荒淫腐朽的典型,治史者多指斥他崇佞道教,大兴宫观,搜刮“花石纲”,穷奢极欲,致使社会矛盾尖锐,内忧外患,接踵而来,最后自取其咎,国破身亡。
在《水浒传》中,宋徽宗统治的北宋,朝政混乱、奸佞当道,高俅蔡京等贪官污吏陷害忠良、横征暴敛、无恶不作,把国家搞得乌烟瘴气、民不聊生。
惹得李逵张口就是“鸟皇帝”“皇帝老儿”。
一.艺术天才,误国昏君——历史上的宋徽宗《宋史·徽宗本纪》中谈北宋覆灭的原因:“自古人君玩物而丧志,纵欲而败度,鲜不之者,徽宗甚焉,故特著以为戒”平心而论,徽宗在即位之初曾经有过一段励精图治的辉煌时期,他屡下求直言诏,窜逐奸佞、昭雪冤狱、查纳忠言,所有这些都受到朝野的一致赞誉。
假如他能持之以恒,假如他能汲取历史上那些亡国之君的教训,北宋也许可以中兴。
可惜的是这段清明政治是昙花一现,时隔不久,徽宗便沉沦了,他把一个本已积贫积弱的国家弄得更是满目疮痍、哀鸿遍野、十室九空、民怨沸腾。
在毁掉北宋社稷的同时,也尝到了自己种下的苦果——沦为金人的阶下囚。
徽宗在政治上是昏君,了无建树,但在艺术上却造诣颇深,堪称巨匠,无论是他潇洒飘逸、刚柔相济的瘦金体,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的花鸟人物画,还是他那饱蘸泪水、哀怨低回的诗词,时隔八百余年,仍然放射着璀璨夺目的光彩。
徽宗独创瘦金体书法独步天下,“笔势飘逸,如冲霄鹤影,高远不同,似掠水燕翎,轻盈无绩,瘦劲而不纤,端整而不板”他又在宫中设“御前书画”所,收藏千万珍古,并亲自编写《宣和书画谱》,为后世美术史研究留下了珍贵的史料。
徽宗绘画技艺精湛,画路宽广具天纵之妙,有晋唐风韵,一幅《写生珍禽图》,极力描摹,纤毫毕现,将小鸟羽毛蓬松的质感,脚爪握枝干的力度,亮如点漆的眼睛,以及花叶的颤动,画得栩栩如生、呼之欲出。
徽宗在即位之前是一个多才多艺好学上进的皇子,每日潜心研究书法、丹青、国史、射御,这自然是健康良好的嗜好,即位之初,也能做些好事,但时间一长,就不行了。
一旦一种爱好成为了嗜好时,就很容易陷入其中不能自拔,甚至全然不顾自己的本职工作,徽宗对书画就到了这种如痴如醉的程度。
他在被金人俘虏押送过程中,听说财宝被金人洗劫一空,毫不在乎,等听说皇家藏书也被掳掠,不禁仰天长叹。
大概是艺术家浪漫气息所致,徽宗对稀奇古怪的石头也是无比的酷爱,而爱好一旦和奸臣的迎合结合,则会产生不可估量的可怕后果,蔡京等奸臣为了取悦皇帝四处搜集怪石,运花石纲的船从四面八方来到京城,花石纲的掠夺前后持续20年,形成一场空前的灾难,闹得举国骚然,加之,他又主张大兴土木,兴建了无数亭台楼阁,放置奇花异石,珍禽走兽,导致百姓负担沉重,民不聊生,北宋日渐凋敝,怨声载道。
王夫之说徽宗君臣:“君不似乎君,相不似乎相,垂老之童心,治游之浪子,拥离散之人心,以当大变,而非必亡之势”。
徽宗这个充满童心稚气的浮浪之子,如若能认识到自己的人君身份,时刻严格要求自己,分清轻重缓急,正确认识自身所肩负的责任与自我爱好的关系,也许北宋不至亡国。
实事求是说,宋徽宗与李后主在才能气质乃至结局上都有惊人的相似之处,但李后主除了诗词书画之外,对于治国一窍不通,让他当一国之君,实在是一场历史的误会。
因此,南唐的覆灭在人们的预料之中,而赵佶的情况则不同,以他的才能,治理国家本可游刃有余,到头来却演绎了一出灭国亡身的悲剧,这个结局着实耐人寻味。
二.《水浒传》中的宋徽宗形象徽宗是神宗皇帝第十一子,哲宗皇帝御弟,名赵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