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学校文化建设规划

小学学校文化建设规划

群建路小学学校文化建设规划二O一三年四月张燕萍一种追求、一种理念,一种无形的管理制度,一种内在的管理文化。

——题记前言一枝花,一棵草,一句话都会影响一个人的一生。

校园是人生的起点,校园是培养人、影响人、教育人的苗圃,也是传承和发展文化的重要场所。

优秀的校园文化饱含鲜明、深厚的人文特质。

它,不仅可以通过物质外显遍布师生视野,也可以凝成学校精神,如涓涓细流渗入师生心灵,更可以决定师生不断发展的方向和质量,所以,校园文化是整个学校办学的核心价值体系。

在校园文化建设和构建应有文化立场和文化选择才能彰显学校文化实质,也将使办学特色鲜明,厚重,并有持续发展和稳立。

一、学校文化建设校情分析汉阳区群建路小学是一所办学60多年的老校,位于长江边的鹦鹉洲头,是一所有着丰富的办学历史和人文内涵的学校,十多年前,汉阳区群建路小学是汉阳区的名校,被家长趋之若鹜追逐要求进驻的名校,但由于近年来拆迁和居民老化等原因,学校生源数剧减,成为一所以农民工子女为主的中心城区学校,学校学生人数少,重要是是学生文化素质存在着“野”、“散”、“脏”之气。

由于各种原因,学校多年来也没有进行维修改造,校舍陈旧,今年教育局对我校进行了部分维修,校舍面貌焕然一新,建设校园文化更是亟不可待。

重要的是,我们学校有丰富的教师资源,比如,全国著名儿童文学作家伍剑老师,擅长美术的肖勇老师,还有在“超级女声”中获得湖北赛区前十名的朱丽兰老师,更有许许多多敬业爱岗的教师,这些特有的师资资源是别的学校没有的。

根据这些资源,我们通过全员参加,开展各种文明创建活动,围绕“播种兴趣,激发潜能,成就未来。

”这个目标去进行,努力建设内容丰富多彩,格调健康向上,既充满生机活力又促进教师、学生共同发展的校园文化。

二、学校文化建设目标学校发展定位:一切为了师生的共同和谐发展,努力将学校建成校园环境优美,文化氛围浓厚,教师业务精湛,学生行为良好,管理机制完善的合格学校。

学校文化建设总体目标:1、在落实基础性课程的基本要求,注重提高基础型课程的教学质量;提高拓展型课程的教学质量,满足不同学生基础、方向、层次发展要求;把握好探究型课程实施,提升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和实践体验。

2、古人云:“上善若水,厚德载物”、“德为才之帅,才为德之资”,阐明了做人首先必须“立德”的深刻道理。

我校强化师生的教书为学,更重视引导师生“立德立人”。

这一办学思想,既立足于时代和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又着眼于基础教育改革发展方向;既根植于中国教育的优良传统,又是对学校办学实践和现状的深刻反思。

3、看一所学校,人们的认识是从她的绿化、美化、净化入眼开始,所以,校容校貌代表着一所学校的外表衣装。

让校园靓丽起来,让校园更有文化氛围,让学生在优美、有文化氛围的校园环境中学习、生活,增进了他们热爱学校、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怀,使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不仅仅局限于绿化、美化校园,应有重点地搞好校园主要景点的建设,办好宣传橱窗、阅报栏、标语牌等,让校园的每一个景点都发挥育人的功能。

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能规范学生的行为,使他们形成自律,优美的校园环境使学生的行为操守更加规范。

三、学校文化建设内容及措施一、精神文化建设办学理念: 播种兴趣激发潜能张扬个性和谐发展办学目标:一切为了师生的共同和谐发展,努力将学校建成校园环境优美,文化氛围浓厚,教师业务精湛,学生行为良好,管理机制完善的合格学校。

三风一训:校风:团结、文明、健美、向上教风:启迪、诱导、创新、奉献学风:勤学、好问、求知、多思校训:勤朴尚美和谐博学发展愿景:打造具有民族特色的花园式书香校园。

校园媒体建设建立学校广播站,校园网站,和校刊“长剑善舞”文学报信息报。

校园标示系统建设:校徽:校歌:每棵小树都挂满太阳作者---伍剑迎着朝阳像小树一样我们乐学善思我们茁壮成长校园处处散满阳光小树棵课摇叶闪亮迎着朝阳像小树一样我们立美求异我们落落大方校园处处书声琅琅小树棵棵活泼健康有时候我们也静静思考那些长大的问题都记在我们心上那些美妙的理想像阳光撒进土壤梦想的种子在这里汲养发芽成长梦想的小苗在这里长成参天白杨每一片树叶都熠熠闪亮每一棵小树都挂满太阳乐学善思立美求异落落大方活泼健康我们像小树一样茁壮成长我们像小树一样挂满太阳二:制度文化建设1、学校制度文化是作为一种外部约束力对学校成员施加影响的。

因为它的意义不仅仅是约束人的行为,而是通过学校成员对这些规章制度、行为标准、管理体系的认可和遵循,来形成他们基本一致的观念意识和行为规范。

学校建立了民主管理制度,实行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坚持校务公开,定期对学校行政人员进行评议,并制定了各种制度,这些制度本身就是一种很好的教育内容,即让人们遵守这种制度的同时,提高认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行为文化建设1、学校师生行为文化建设行为文化的表述及内涵行为文化是学校的教师与学生,在教学管理与学习锻炼中用实际行动来体现和实践校园文化。

行为文化强调“人”在校园文化中的地位,教师和学生是行为文化的主体。

行为文化是校园的“活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晴雨表,是所有文化的总折射。

它是师生员工在学校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各种行为中所表现出的精神状态、行为、规模和文化品位,它是学校精神、价值观和办学理念的动态反映。

教风、学风、作风是学校教师、学生和管理工作者行为的集中表现。

教师的行为规范具有主导校园行为文化的重要作用。

行为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1.要引领和建立教师行为文化学校无小事,事事都育人;教师无小节,时时都育人。

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在一定程度上说,老师就是学生心中的榜样,就是学生的领路人,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待问题的态度和面对生活的心态等等,可以说都可能深深地影响着学生。

一个微笑或一个责怪的眼神,一声鼓励或是一句不经意的批评,折射出的都是一个教师行为文化的问题。

行为文化基本成为教师的行为习惯之后,久而久之就内化成了教师的思想品质,最后所呈现出来的就是一种新生的行为文化,形成为一种校园氛围。

引领教师行为文化,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点,决非一蹴而就,需要用心体察,正确引导。

需要教师内心认同,身体力行。

2.要培养和发展教师的人文精神重视教师的培养和发展,尤其是教师人文精神的培养和发展,这是学校抓队伍建设、走内涵发展的基本保证。

教育是以生命影响生命的过程,教师是育人的关键,没有一支高素质的优秀教师队伍,实施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就会成为一句空话。

因此,要特别注重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努力培养一支具有现代教育理念、专业化发展的教师队伍。

在师资队伍建设中,应把“以人为本”作为理念,即学校以教师为本,教师以学生为本;应以人文精神为指导,即尊重教职工发展的利益、价值和愿望,努力促进学校价值和教职工价值的共同实现;应以行为规范来要求教师,即从教育规范、教学规范、礼仪交际规范、学习活动规范等方面对教师提出具体的要求;应以引导内化来端正教师的态度,即引导教师爱岗敬业、学会合作、学会理解、学会忍耐、学会宽容、学会放弃,引导教师尊重、理解学生,以公正的态度、发现的目光、宽广的胸襟去欣赏学生,去“聆听学生心里话”。

引导教师在学科教学中既要开掘学科课程中的科学精神,更要挖掘学科课程中的人文内涵。

在学校中形成宽松、和谐、平等、尊重的人文环境,不断增强教职工的主人翁意识,不断提升教职工文化素养和品位。

3.渲染和凝炼班级文化班级是学校的基础,建设积极的班级文化是构建学校整体人文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而班级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组织形式,也是一个文化场,它的每一项活动、每一个角落都渗透和折射着文化的气息,悄然无形地影响着该组织中每一位成员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和价值取向。

建设班级文化,可以以充满文化气息又为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为载体,形成德、智、体、美、劳的和谐互动。

扩大学生的知识含量,加深情感体验,提升文化品位,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学生在班级文化活动中能够充分发挥出主体作用,显示出个人的志趣和才能,培养着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同时,在实现班级目标的过程中,学生还能理解团队精神、形成共同的价值取向、增强责任感、学会自我发展。

班级文化建设还能为师生创设一种具有精神的、文化的、心理的和谐氛围,形成一种良好的教育情境,使师生之间相互尊重、平等相待、情感交融,使教师的品格、旗帜、文化素养影响着学生,使学生的朝气、热情、积极进取感染着教师,由此建立起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

4.加强课堂人文的平等和合作课堂教学是学校工作的主阵地和中心工作。

在课堂教学中,应在敬业、勤奋、踏实、严谨的教学传统基础上,融入平等、合作、互动的现代教学观念,即在教学过程中要体现出师生的平等性,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理解学生,鼓励学生积极向上、开拓、创造,对基础较差、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应采取引导、鼓励的方法,使其树立自信心,并教会学生学会学习,把“教”与“学”看成是一个合作互动的过程,真正做到“教学相长”,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和创造性思维。

平等、合作、互动这一现代课堂教学观,其实就是一种学校特有的文化现象,这种平等、合作、互动的课堂教学模式不仅可以提高教师学习和研究的积极性,而且也可以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和创造性学习的积极性。

课堂教学文化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部分,是弘扬人文精神、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主渠道,应坚持不懈地探索下去。

5.注意人际关系的形成和优化。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是学校教育过程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教育过程和结果。

师生间只有建立融洽和谐的关系,才能取得最佳教育效果,“亲其师”才会“信其道”。

反之,如果师生关系紧张,甚至对立,教师就很难对学生施加影响。

要创造和谐的师生关系,一方面是要求教师要具有较高的师德修养、精湛的教学艺术、良好的外表形象,要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另一方面是要求学生要尊敬教师、勤学守纪,只有在此共同的基础上,才能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才会出现乐教乐学的生动局面。

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既影响着学生的健康成长,也影响优良集体的形成。

教师要有目的地加以引导,提倡同学间的人际关系应遵循守纪、理解、团结、互助的基本原则,克服嫉妒、自卑、自傲、自私的不良心理,鼓励学生充满自信、公平竞争、帮人所需、大度为怀;提倡同学间在学习上互帮互学、共同进步,在生活上一人有难、八方相助,在纪律上互相督促、互相提醒,在思想上互相交流、互相提高。

同时,要重视学生的心理疏导,帮助他们解除烦恼,以便使学生在团结友爱、相互尊重的气氛中得以健康地成长。

学校要依法治校,通过民主管理,调动每一位教职工的积极性。

行为文化建设的达成目标1、建立一支开拓创新、勤政廉洁的领导班子;打造一支师德高尚观念现代、知识广博,有开拓创新、团结奋进、有独特个性,能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教师队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