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药物制剂工艺与工程

药物制剂工艺与工程


◦ Tomlinson于1983年将现代药物制剂的发展分为: • 第一代制剂:普通制剂,如片剂、注射剂、胶囊剂、软膏剂、 栓剂等 • 第二代制剂:缓释制剂(以控制释放速度为目的的第一代DDS), 20世纪40年代开始 第三代制剂:控释制剂(利用单克隆抗体、脂质体、微球等药物 载体制备的靶向给药制剂),20世纪70年代开始 第四代制剂:靶向制剂(由体内反馈情报靶向于细胞水平的给药 系统) ,20世纪70年代开始
• 干法制粒压片:需考虑干燥状态的黏结性
5. 根据价格选择 6. 根据辅料在处方中的配比选择 • 混合溶媒必须比例适当,才能最大限度提高药物溶解 度
(六)药物制剂工程的任务
在GMP规则的指导下,各操作单元有机联合作 业,以规模化、规范化、现代化的生产方式将药 物制成适合临床需要并符合一定质量标准的制剂 产品。
4. 指令和程序应用清楚明了而不是模棱两可的语言写成,是 专门使用于所提供的设施的。 5. 操作人员经过培训,能正确地按程序操作。 6. 生产要有记录(手写和/或记录仪)以示根据规定程序和 指令要求的所有步骤都已采用、产品的数量和质量都是预 期的;出现的任何重大偏差都应完全记录下来并进行调查。 7. 有关生产(包括销售)记录,都应记录在案,以便对每一 批产品的历史都有案可查。记录应全面、查阅方便。 8. 产品应妥为储存、销售,把影响产品质量的危险降到最低 限度。 9. 建立一套完整的体制,可从销售和供货,由回任何一批产 品。 10.分析上市产品的用户投诉;调查质量缺陷的原因;提出改 进缺陷的措施的防止再发生缺陷的预防措施。
1.
实施GMP的必要性
• 药品与人的健康、疾病和生命有直接的关系,在它的生 产和使用过程中,不允许有“万一”的错误产生 • 药品从本质上讲,对机体是一种异物,在使用方法上必 须予以极大的关注 • 药品多数是给病人使用,与正常人比较,病人身体较弱, 抵抗力不强,因此对药品需要有更高的质量要求 • 药品质量在多数情况下,不能通过外观进行判断,因此 在它的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必须加强质量上的管理
品。已生产的药品改变剂型、改变给药途径、增加新的 适应症或制成新的复方制剂,亦按新药管理(原四类)。
(五)药用辅料 辅料:除活性成分或治疗成分之外的,相对惰性 的物质
美国国家药品集中有100多篇关于辅料的专题 美国自1986年出版了4版药用辅料手册,该手册是国际公认 的具有权威性的综合性药用辅料工具书 1990年初,国际药用辅料协会(IPEC)成立。这是一个由辅 料生产者和使用者组成的世界性组织,其任务是促进制订 药用辅料的质量标准,并在制订过程中协助管理者、其他 卫生部门及药典委员会工作,最终促进药用辅料标准在世 界各国的统一协调和承认
当前发展热点: •经皮吸收制剂 •缓(控)释制剂 •粘膜给药制剂 •靶向给药制剂
(三)药物制剂的分类
(1) 按形态分类:
• 液体药剂:芳香水剂、溶液剂、注射剂、合剂、洗剂、擦 剂等 • 固体剂型:散剂、丸剂、片剂、膜剂等
• 半固体剂型:软膏剂、糊剂等
• 气体剂型:气雾剂、喷雾剂等
(2) 按分散系统
• 溶液型:芳香水剂、溶液剂、糖浆剂、甘油剂、醑剂、注射剂 等 • 胶体溶液型:胶浆剂、火棉胶剂、涂膜剂等 • 乳剂型: 口服乳剂、静脉注射乳剂、部分搽剂等 • 混悬型:合剂、洗剂、混悬剂等 • 气体分散型:气雾剂等 • 微粒分散型:微球剂、微囊剂、纳米囊、纳米球 • 固体分散型: 散剂、颗粒剂、丸剂、片剂
(2)国外: •《伊伯式纸草本》(公元前1552年):古埃及 与巴比伦,记载了散剂、膏剂、丸剂等 • 格林制剂:罗马,散剂、丸剂、浸膏剂、酒剂、 酊剂等
2. 现代药物制剂
◦ 在传统制剂基础上发展起来
• 1843年,Brockedon制备了模印片 • 1847年,Murdock发明硬胶囊剂 • 1876年,Remington发明压片机——机械化生产 • 1886年,Limousin发明安瓿——注射液 • 1947年,缓释制剂,70年代用于临床 • 20世纪70年代,靶向制剂
药剂学的目标
在合适的时刻 将合适剂量的药物 以最人性化(舒适)的方式 输送到病灶部位 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
药物制剂 工艺与工 程?
Drug Delivery System (DDS)
(二)药物制剂的发展 1. 传统药物制剂:
(1)我国:
• 神农尝百草——原始的用药方法 • 商代出现汤剂(公元前1766年),以后逐渐形成酒剂、洗浴 剂、丸剂、膏剂、栓剂、糖浆剂、散剂等。 • 《本草纲目》(16世纪)收载药物1892种、剂型61种
第一章 绪论
本章学习要求:
了解:
本门课程的性质、任务及其发展 辅料的重要性及其选择 制药机械设备的分类与发展动态
掌握:
概念:药物、剂型、药物制剂、 GMP、 药典等
药物为什么要制成剂型? 药物制剂工程的任务 GMP的必要性、三要素、总要求及主要内容
第一节 概 述 一、药物制剂工程的性质与任务 (一) 名词概念:
(3) 按给药途径
经胃肠道给药剂型(口服给药):溶液剂、乳
剂、混悬剂、散剂、颗粒剂、胶囊剂、片剂等
非经胃肠道给药剂型
• 注射给药:
① 静脉注射
② 肌肉注射 ③ 皮下注射 ④ 动脉注射
◦ 呼吸道给药:喷雾剂、气雾剂、粉雾剂等 ◦ 皮肤给药:外用溶液剂、洗剂、搽剂、硬膏剂、糊剂、 贴剂等 ◦ 粘膜给药:滴眼剂、 滴鼻剂、眼用软膏、含漱剂、舌 下片剂等 ◦ 腔道给药:软膏剂、栓剂、气雾剂;用于直肠、阴道、 尿道、鼻腔、耳道等
口服固体制剂的一般生产工艺
口服固体制剂的一般生产工艺


中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将药用辅料另设为正文 品种第二部分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 2005年底出台 了《药用辅料注册管理办法》试行稿
• 辅料在药物制剂中的地位
1. 辅料是药物制剂的重要组成成分 2. 辅料不同,剂型不同,疗效不同 3. 辅料能够影响药物稳定性 4. 辅料能够改变药物理化性质 5. 一些辅料能够控制药物释放速度及释放部位 6. 辅料能够增加药物制剂的可接受性 7. 辅料是新剂型、新制剂开发、提高药物制剂质量的重 要环节
• 方剂:按医师处方专为某一病人配制的或为治疗某种疾病 的,并明确指出用法和用量的药剂 • 饮片:经过加工炮制的中药材,可直接用于调配或制剂
4、药物制剂工艺与工程(Pharmaceutical preparation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一门 以药剂学、工程学及相关科学理论和技术来综合研究 制剂生产实践的应用科学。
1、药物(Drug; Medicine):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 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地生理机能并规定有适应症或者功 能主治、用法和用量的产品。
2、剂型(Dosage form):药物供使用之前制成适合 于医疗或预防应用的形式。如:片剂、胶囊剂、注射 剂、气雾剂等。 • 同一种药物可以制成多种剂型 • 同一种剂型可以有多种不同药物
•研究药物制剂的研制及工程设计 • 加速新剂型产业化和产品结构调整 • 开发应用新材料、新技术、新装备 • 加快过程开发,缩短新技术工业化周期 • 加速中药制剂产业现代化 • 加强企业管理,发展规模经济
二、药物制剂工程相关政策法规 (一)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 GMP )
• 适合某类剂型或制剂通用的优良复合材料或辅料处方
• 优良的透皮促进剂及其相关材料 • 生物降解高分子辅料
2. 开发的特点 • 多功能与专一性兼备
• 高质量与高性能并重
• 通过化学修饰或高分子聚合,在原有辅料基础上开发 更优良的新辅料
• 在创制一个新辅料之后,进行系统产品的研究,推出 不同规格、型号的新产品,使其理化性质各具特点,以 适应各种制剂需要
3、药物制剂(Pharmaceutical preparation):根据药 典或药政管理部门批准的标准,为适应治疗或预防的 需要而制备的药物应用形式的具体品种,称为药物制 剂,简称制剂(preparations)。 • 原料药:供配制各种制剂使用的、起主要药效作用的物质
• 辅料:生产药品和调配处方时,除其主要药效作用的原料 药以外所用的赋形剂和附加剂


IPEC的欧盟和美国方面以ISO9000的格式制订了 药用辅料的GMP管理章程,为辅料质量的管理和 审查提供了参考,但这不是执行标准,不具有管 理作用 IPEC针对辅料生产的变化制订了“重要改变指 导”(significant change guidance),即辅料生产 过程中,若地点、规模、设备、程序、包装、规 格中的一项或几项发生变化导致辅料的物理或化 学性质变化,或在制剂中的性能有变化时,都被 认为是重要改变,生产商有义务通知客户,以便 客户判断这种改变对其产品的影响。
我国药物辅料的现状
1. 沿用老辅料 2. 品种少,规格不齐全 3. 专业化生产能力低 4. 辅料应用研究欠缺 5. 观念上不够重视 齐二药 事件
药物辅料发展趋势
1. 开发重点
• 微囊、微球、脂质体、透皮给药系统等新剂型的优良 新辅料
• 胃溶、肠溶等包衣材料
• 优良的缓、控释材料
• 快速崩解材料和速释材料 • 可压性、流动性和抗黏性优良的填充剂
(四)药物制剂的重要性 药物制剂在药物生产和临床应用过程中起着至 关重要的作用,药物必须制成一定的剂型才能 有效的发挥作用:
① ② ③ ④ ⑤ 剂型可改变药物作用性质 剂型能调节药物作用速度 改变剂型可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副作用 某些剂型可产生靶向作用 剂型可直接影响药效
我国《新药审批办法》:新药系指我国未生产过的药
3. GMP的三大要素 硬件设施:良好的厂房设备、完善的硬件设施是基础条 件——防止对医药品的污染和低质量医药品的产生
• •
软件系统:一套经过验证的、具有实用性、现行性的软 件 是 产 品 质 量 的 保 证 。 标 准 操 作 规 程 ( Standard Operation Procedure,SOP)、工艺验证等 • 高素质人员:具有高素质的人员是关键——将人为产生 的错误减小到最低 三者中,人是主导因素。软件是人制定、执行的,硬件 是靠人去设计、使用的。离开高素质的"GMP人",再好的 硬件和软件都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