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怎样指导学生诗歌创作

怎样指导学生诗歌创作

怎样指导学生诗歌创作
诗是情感的结晶,也是语言的宠儿。

它以其独特的魅力屹立于艺术之林。

现在有许多中学生喜欢写诗,那么,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应该如何指导中学生写好诗歌呢?笔者结合多年来指导中学生写诗的体会,谈一下自己的浅见,以供参考。

一、要指导学生把握诗歌的特点
诗歌主要有这么几个特点:
l. 强烈的抒情性。

没有感情就没有诗歌,诗人的心灵中进发出来的感情是诗歌最主要的因素。

诗歌的根本特性就是抒情。

诗歌的其他特点,都是由此而派生的。

古今中外,一切优秀的诗歌,莫不以抒情见长,着重子抒情,饱和着真挚而浓烈的感情。

2. 语言的韵律感。

诗歌是最精美的语言艺术,更富于韵律美。

郭沫若曾经说过“没有节奏就没有诗”。

诗歌感情的起伏波动,必然产生节奏和韵律,节奏和韵律构成了诗歌的音乐美,具备了音乐美的诗歌,琅琅上口隽永和谐。

3. 高度的凝练性。

诗歌着重于抒情,必须用饱含感情的艺术形象、优美动人的意境,激动读者的感情,唤起读者的诗歌联想和共鸣。

用最准确,最凝练、最经济、最简洁、最富于独创性的艺术表现方式和艺术手法,去表现尽可能丰富而深刻的思想内容,以一当干,以少胜多。

4. 结构上的跳跃性。

由于诗歌着重于抒情,富于自由而大胆的想象,当诗人感情浓烈,想象自由奔驰的时候,波动的幅度,跨越的
步伐,是巨大惊人、变化神速的,是难以按部就班,缓慢地循序渐进的。

二、要指导学生认真写好情、文并茂的诗歌
诗歌创作大体分为三个阶段,即模仿阶段、初步创作阶段、自由创作阶段。

仿写诗歌,一般人人都会。

但要进入诗歌创作的初步阶段就比较难了。

语文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去进入诗歌创作的初步阶段。

l. 写诗要有激情。

写诗不是文字游戏,不是华丽的词汇排列组合,也不是节奏韵律的拼凑。

感情是诗歌的摧化剂,如果一个人在生活中因某事激起了感情的波涛,感动得自己吃不下饭,睡不好觉,一定要把叩击自己心灵的入和事描绘出来,从而唤起读者的共鸣,那么,你就有了写出好诗的思想基础了。

2. 写诗要用形象思维。

这就是说,作者要对生活进行形象的感受。

大自然的一景一物,通过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赋予其以生命,无情之物,都会成为有情之物。

3. 写诗要有意境。

作者在写诗时,要通过诗歌特有的艺术手段,营造一种可感的形象或境界,它蕴涵着一种深刻的寓意,思想感情和客观景物交融于一体,让人品味那种“景外之景,味外之味”,“言有尽而意无穷”,也就是能造成一种意境美,能令人深思、回味。

4. 写诗要深发掘以见哲理。

诗歌不仅以情动人,还要写出一种发人深思的哲理,使哲理和诗意水乳交融。

5. 写诗要善用修辞。

写诗时,要想使诗歌形象可感就离不开修辞,而语言凝练、含蓄的就是修辞了。

修辞是把意象抽象为具体,化生疏为熟悉的最好方式。

6. 写诗要注意押韵。

诗歌的语言,在精练与和谐的程度上,要求寓意深邃,情深意浓,流畅自然,准确鲜明,并富有形象性。

另外,词组的配合也要自然形成节奏,加上韵角就有了韵律美。

诗不是“憋”出来的,不是“做”出来的。

生活每时每刻向人们提供诗的机缘与材料。

诗来源于生活,一旦遇到闪烁着内在光芒的人和事,作者便会怦然心动,好似阴霾的天空投进几束阳光,以此为契机,一首诗就要产生了,写诗的冲动也就强烈了。

但是,正如俗语说的,“写诗容易,写好诗难”。

再好的想象,也必须去实践,再强烈的感情也要字斟句酌。

中学生朋友们,拿起你手中的笔,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好好写诗吧,正如老一辈革命家陶铸所写的一句诗:“高歌唱出花千树”,为理想放歌,为青春放歌,为我们所处的美好时代放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