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氮肥的生产和使用

氮肥的生产和使用

氮肥的生产和使用氮肥的生产和使用(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7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49分)1.下列关于铵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均为白色晶体B.加热均易分解C.均可用作化肥D.可与草木灰(主要成分K2CO3)混合施用2.(2010·北京四中高一期末)有关氨气的实验较多,下面对这些实验原理的分析中,正确的是() A.氨气极易溶于水,可以用来做喷泉实验B.氨气的还原性可以解释氨气与氯化氢的反应实验C.NH3·H2O不稳定,实验室可用NH4Cl 和石灰水制取氨气()A.氢氧化钠溶液、二氧化碳B.盐酸、氨气C.氢氧化钠溶液、一氧化碳D.石灰水、二氧化硫5.[双选题]下列方法可用于实验室制取氨气的是()A.在浓氨水中加NaOH固体并加热B.NH4Cl溶液和NaOH溶液混合C.加热分解NH 4Cl晶体D.加热消石灰和NH4Cl的固体混合物6.(2010·扬州中学高一期末)已知NH3和HCl都能用来作喷泉实验.若在同温同压下用等体积烧瓶,一个收集满NH3,另一个收集HCl气体未满,做喷泉实验,如图所示,喷泉实验停止后,两个烧瓶内溶液的关系是(不考虑溶质的扩散及静止时液面高度的影响)()A.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相同,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同B.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同C.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和溶质的质量分数都不同D.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和溶质的质量分数都相同7.(2010·屯溪高一检测)在研究合成氨方法及其催化作用的历史上,不同的研究者曾3次获诺贝尔化学奖.合成氨大大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同时也是制取硝酸、炸药的原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N2和H2在点燃或光照条件下可合成氨B.氨水是电解质C.氨气遇到浓盐酸会发生反应产生白烟D.由氨制取硝酸过程中,氮元素被还原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51分)8.(16分)大气压强对许多物理实验和化学实验有着重要影响.制取氨气并完成喷泉实验.(1)写出实验室制取氨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收集氨气应使用________法,要得到干燥的氨气可选用________作干燥剂.(3)用图Ⅰ装置进行喷泉实验,上部烧瓶已装满干燥氨气,引发水上喷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实验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如果只提供如图Ⅱ的装置,请说明引发喷泉的方法.9.(10分)(2011·保定质检)已知A、B、C、D为气体,E、F为固体,G为氯化钙,它们之间的转换关系如下图所示:(1)D的化学式(分子式)是________,E的化学式(分子式)是________.(2)A和B反应生成C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E和F反应生成D、H和G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15分)(2010·湖南师大附中期末)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用如下三套实验装置及化学药品(其中碱石灰为固体氢氧化钠和生石灰的混合物)制取氨气.请你参与探究,并回答下列问题:(1)三位同学制取氨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三位同学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氨气,而不用排水法,其原因是________.A.氨气难溶于水B.氨气极易溶于水C.氨气密度比空气大D.氨气密度比空气小E.氨气密度比水大F.氨气密度比水小(3)三位同学用上述装置制取氨气时,其中有一位同学没有收集到氨(如果他们的实验操作都正确),你认为没有收集到氨气的同学是________(填“甲”、“乙”或“丙”),收集不到氨气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4)检验氨气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________.A.闻到有氨气逸出B.棉花被气体冲出C.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在试管口检验,发现试纸变蓝D.用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在试管口检验,发现试纸变红(5)三位同学都认为他们的实验装置也可用于加热碳酸氢铵固体制取纯净的氨气,你判断能够达到实验目的的是________(填“甲”、“乙”或“丙”).11.(10分)在100 mL NaOH溶液中加入NH4NO3和(NH4)2SO4的固体混合物,加热充分反应.下图表示加入的混合物质量和产生的气体体积(标准状况)的关系,试计算:(1)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2)当NaOH溶液的体积为140 mL,固体混合物的质量是51.6 g时,充分反应后,生成气体的体积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当NaOH溶液的体积为180 mL,固体混合物的质量为51.6 g时,充分反应后,生成气体的体积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详解答案:1.选D K2CO3显碱性,与铵盐混合放出氨气,降低肥效.2.选A NH3与HCl反应为非氧化还原反应,B项错误;因NH3易溶于水,实验室制NH3用NH4Cl固体和熟石灰加热,C项错误;液氨汽化时,吸收大量热,可用液氨作制冷剂,D项错误.3.选A铵盐的检验是间接检验,即根据铵盐与碱反应放出氨气,通过验证氨气的生成来证明是铵盐.4.选C①内的水沸腾,是因为试管内气压降低,说明气体B易溶于液体A,C项中NaOH 溶液与CO不反应.5.选AD由于氨水中的氨受热时易挥发,同时,加入NaOH固体,溶液的碱性增强,也不利于氨气的溶解,A选项的操作可产生氨气,并可用于实验室制氨气;D选项则是实验室制氨气的常用方法.6.选A同温同压,用NH3和HCl做喷泉实验后,液体占有气体的体积,气体的物质的量与溶液的体积比相同,烧瓶内溶液关系是物质的量浓度相同,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同.7.选C N2与H2化合的条件是高温、高压、催化剂,A错误;氨水是混合物,不是电解质,B错误;NH3中N为-3价,HNO3中N为+5价,因此由氨制硝酸,氮元素被氧化,D错误.8.解析:第(3)小题考查喷泉实验的基本操作,打开止水夹将胶头滴管中的水挤压至烧瓶中即可引发喷泉;第(4)小题则应设法将烧瓶中的NH3先溶解一部分,使其压强降低即可引发喷泉.在没有外加水的情况下只能使烧瓶中的NH3体积膨胀与烧杯中的水接触,使NH3体积膨胀的方法是升高其温度,因而可用手或热毛巾将烧瓶捂热.答案:(1)2NH4Cl+Ca(OH)2=====△CaCl2+2NH3↑+2H2O(2)向下排空气碱石灰(3)先打开止水夹,再挤压胶头滴管氨气极易溶于水,致使烧瓶内气体压强迅速减小(4)打开止水夹,用手(或热毛巾等)将烧瓶捂热,氨气受热膨胀,赶出玻璃导管中的空气,NH3与水接触,即发生喷泉.9.解析:考查氨和铵盐的性质.框图推断题的关键是找准切入点,由题目提示和A、B、C、D为气体,E、F为固体,由D+C→E可知E为铵盐,再由E+F→D知D为氨气,且F为碱,又知“G为氯化钙”推出F为Ca(OH)2,C 为HCl气体.答案:(1)NH3NH4Cl(2)H2+Cl2=====点燃2HCl(3)2NH4Cl+Ca(OH)2=====△2NH3↑+2H2O +CaCl210.解析:(1)三位同学制取氨气用的药品都是NH4Cl和Ca(OH)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H4Cl+Ca(OH)2=====△2NH3↑+CaCl2+2H2O.(2)氨气极易溶于水,且密度比空气小,故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3)乙同学的装置制取的NH3被浓H2SO4吸收.(4)检验氨气集满的方法是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若试纸变蓝,则证明已收集满.(5)NH4HCO3加热分解生成NH3、CO2和H2O,据装置知甲同学制取的NH3混有CO2和水蒸气,乙同学不能收集到NH3,只有丙同学用碱石灰除掉了NH3中的CO2和水蒸气,制得NH3.答案:(1)2NH 4Cl +Ca(OH)2=====△CaCl 2+2NH 3+2H 2O(2)BD (3)乙 2NH 3+H 2SO 4===(NH 4)2SO 4(4)C (5)丙11.解析:(1)由图可见:34.4 g 混合物与100 mL NaOH 溶液恰好完全反应.n (NaOH)=n (NH 3)=11.2 L 22.4 L·mol -1=0.5 mol c (NaOH)=n V =0.5 mol 0.100 L=5.00 mol·L -1 (2)V (NaOH)=140 mL 完全反应所需固体质量:34.4 g ×140 mL 100 mL=48.16 g<51.6 g ,因固体过量,所以V (NH 3)=22.4 L·mol -1×5 mol·L -1×0.14 L=15.68 L(3)V (NaOH)=180 mL 完全反应所需固体质量=34.4 g ×180 mL 100 mL=61.92 g>51.6 g ,故NaOH 过量,51.6 g 固体混合物完全反应,由34.4 g 11.2 L=51.6 g V ,可得V (NH 3)=16.8 L 答案:(1)5.00 mol·L -1 (2)15.68 L (3)16.8 L。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