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跨度连续刚构拱桥上部结构施工方案目录1编制说明 (1)1.1 编制依据 (1)1.2 编制原则 (1)1.3适用范围 (1)2工程概况 (2)2.1工程地理位置、规模 (2)2.2设计情况、主要技术标准 (2)2.2.1设计情况 (2)连续刚构拱桥平面图 (3)连续刚构拱桥纵断面 (4)边跨主梁结构剖面图 (4)墩顶梁现浇段主梁结构剖面图 (4)连续刚构拱桥1/2中跨主梁结构剖面图 (4)边跨端部截面图 (5)合龙段截面图 (5)距离0#块端部4m处截面图 (5)2.3工程地质、水文和自然条件 (5)2.3.1工程地质 (5)2.3.2水文条件 (6)2.3.3自然条件 (6)2.4主要工程数量 (6)主要工程数量表 (7)2.5工程特点和重难点 (7)2.5.1工程特点 (7)2.5.2重难点 (7)邓村刚构拱桥重难点分析及对策一览表 (7)3方案的比选 (8)3.1比选方案 (8)3.2方案经济比选 (9)方案一费用 (9)方案二费用 (9)3.3方案综合比选 (10)4总体施工方案 (10)4.1 总体方案 (10)4.2 施工步骤 (11)4.2.1总体施工顺序 (11)(80+150+80)m大跨度连续刚构拱桥主要施工步骤 (14)4.2.2工艺流程图 (14)(80+150+80)m大跨度连续刚构拱桥施工工艺流程 (15)4.3工期安排 (15)5、主要工序施工方案、施工方法 (16)SD123墩V型三角区施工支架支撑体系图 (19)SD124墩V型三角区施工支架支撑体系图 (19)V型三角区浇筑顺序图 (19)5.2.3施工步骤 (20)5.2.4 管线迁改 (20)SD123处10Kv高压线横跨广从路 (20)SD123处水管及电线线位置 (21)5.2.5 便道施工 (21)5.2.6 旧桥拆除 (21)5.2.7 钢管桩施工 (22)钢管桩纵向布置图 (22)钢管桩纵向布置图 (22)(1)钢管桩施工设备选型 (22)(2)施工工艺流程 (22)(3)施工步骤及要求 (22)(4)接桩 (23)(5)送桩 (23)5.2.8基础施工 (24)5.2.9贝雷梁安装 (25)贝雷梁横向布置位置图 (25)5.2.10支架布置及搭设 (25)碗扣式脚手架横向向布置图 (27)斜坡处底层枋木防滑处理图 (27)5.2.11堆载预压及沉降观测 (27)5.2.12模板 (29)5.2.13钢筋、波纹管道制作及安装 (29)5.2.14钢绞线制作、张拉和孔道压浆 (30)5.2.15混凝土浇筑 (30)拱肋部分分层浇筑示意图 (32)拱肋部分混凝土浇筑开窗示意图 (32)挂篮加载试验设备一览表 (39)(四)加载步骤 (39)(五)加载要求及注意事项 (39)5.3.5 梁段施工 (40)5.3.6 挂篮移位 (40)5.3.7安全防护 (41)挂篮走行安全卡控表 (43)5.3.8挂篮拆除 (43)5.3.9挂篮施工注意事项 (44)5.3.10挂篮施工安全保证措施 (44)(一)一般要求 (44)支架验收表 (48)5.2.1.2底模及外侧模铺设 (49)箱梁模板安装允许偏差 (49)5.4.4支架预压 (50)5.4.5墩顶凿毛及钢筋调直 (50)5.4.6钢筋制安 (50)钢筋加工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 (50)钢筋安装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 (51)预埋件和预留孔洞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 (52)5.4.7现浇段梁部施工 (52)5.4.8支架拆除 (52)合龙段劲性骨架设计图 (55)5.5.3边跨合龙施工 (56)邓村(80+150+80m)大跨度连续刚构拱桥钢绞线理论伸长值表 (57)5.6.2 张拉系统 (59)智能张拉示意图 (59)5.6.3张拉工艺 (60)智能张拉施工工艺流程 (60)5.6.4预应力智能张拉施工要点 (60)编束原理 (61)预应力筋编束 (62)张拉仪位置放置 (62)设备连接 (63)张拉参数的设置 (63)张拉行程持荷 (64)4.5.5孔道压浆 (65)4.5.6预应力施工注意事项 (65)0号块水准控制点布置示意图 (67)(2)截面测点布置 (68)节段标高测点横向布置示意 (68)(3)测量阶段 (68)(4)挂篮前移后测量 (68)(5)混凝土浇筑完后测量 (68)(6)预应力张拉后测量 (68)(7)标高通测和联测 (68)(8)误差控制 (69)6劳动力及主要机械设备 (70)6.1劳动力安排 (70)6.2主要施工机械设备配备 (71)主要机械设备配置表 (71)7技术保证措施 (72)7.1安全技术保证措施 (72)7.2质量技术保证措施 (74)7.3环水保技术保证措施 (76)7.4工期技术保证措施 (76)7.5职业健康技术保证措施 (77)8.应急预案 (77)应急预案体系 (78)8.1.3应急预案的原则 (78)指挥机构图 (80)8.4应急预防 (80)8.4.1 突发事件、紧急情况及风险分析 (80)8.4.2 突发事件及风险预防措施 (80)8.5安全事故应急处理程序 (80)8.6应急响应 (81)应急响应流程图 (82)8.6.1 预案执行保障 (82)8.6.2 通信保障 (83)8.6.3 物资装备保障 (83)应急物资设备表 (83)8.6.4 人力资源保障 (84)8.6.5 应急经费保障 (84)(80+150+80)m大跨度连续刚构拱桥上部结构施工方案1编制说明1.1 编制依据(1) XX市轨道交通14号线一期【施工3标】高架区间《(80+150+80)m大跨度连续刚构拱桥施工图》。
(2) XX市轨道交通14号线一期【施工3标】土建工程施工合同(3)《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 10752-2010)(4)《铁路预应力砼连续刚构桥(刚构)悬臂浇筑施工技术指南》(TZ324-2010)(5)《XXXX地铁XX线施工3标实施性施组》1.2 编制原则(1)本着“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原则。
严格按照设计资料、施工规范对本工程进行质量管理,科学组织施工,把好各施工工序的施工质量,以高标准的工序质量来保证全部工程的施工质量,确保质量目标的实现,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2)坚持以设备保工艺,以工艺保质量的原则。
以先进的施工设备保证先进的施工工艺,以先进的施工工艺保证施工质量,从根本上确保质量目标的实现。
(3)确保施工按期完成的原则。
优化资源配置,满足施工工期的要求,科学组织施工,合理安排施工进度,应用网络计划技术合理安排各项工程的施工,搞好工序衔接,实行平行作业、流水作业相配合,交叉组织施工,突出重点,兼顾一般,确保工期,均衡生产,根据施工总工期要求编制施工计划,以此为前提配备劳动力、材料、机械设备。
(4)合理安排部署,确保施工安全;加强对环境的保护,搞好文明施工。
(5)坚持施工过程严格管理的原则。
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执行业主及监理工程师的指令。
(6)突出重点、难点工程。
根据本工程实际,将连续刚构桥悬灌施工作为难点、重点工程。
(7) 积极采用“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和新技术”四新技术原则。
1.3适用范围适用于XX市轨道交通XX线一期【施工3标】土建工程高架邓村(80+150+80)m 大跨度连续刚构拱桥上部结构施工。
2工程概况2.1工程地理位置、规模邓村(80+150+80)m 连续刚构拱桥(以下简称邓村刚构拱桥)位于XX市轨道交通XX线一期工程神岗站~邓村站之间,斜跨邓村既有桥、广从路进入道路东侧。
设计起讫里程YDK55+676~YDK55+986,全长310m,线间距为4.2~5.0m。
右线平曲线半径为R=500m。
线路纵断面位于0‰的纵坡上,设计高程至地面平均高度为16.98m。
2.2设计情况、主要技术标准2.2.1设计情况(1)基础设计墩承台尺寸为12.0x12.0x4.0m(横桥尺寸x 纵桥尺寸x 厚度),下设9 根直径1.8m 钻孔灌注桩,按行列式排布,桩间距纵、横向均为4.5m。
边墩承台尺寸为10.5x6.5x2.5m(横桥尺寸x 纵桥尺寸x 厚度),下设6 根直径1.5m 钻孔灌注桩,按行列式排布,桩间距纵、横向均为4.0m。
承台基顶埋深宜控制大于路面基层以下深0.9m,以保证道路恢复的路面摊铺与压实厚度。
(2)桥墩、拱肋结构设计(80+150+80)m 连续刚构拱桥桥墩采用单墩设计,由小里程到大里程方向桥墩高度分别为16.0m、7.0m、7.0m、16.0m。
中墩截面尺寸为4.5m×3.5m((横桥向×顺桥向)。
边墩墩顶段截面横向宽度变化按与主梁腹板等斜率变化,渐变段高度3.1m,墩顶尺寸为5.28m×0.8m(横桥向×顺桥向)。
墩底截面尺寸为4.5m×0.8m(横桥向×顺桥向)。
中墩拱肋采用上宽下窄梯形截面,与主梁端相接处截面尺寸高2.76m,截面上缘宽度5.201m,截面下缘宽度4.5m;与桥墩相接处截面尺寸高2.15m,截面上缘宽度5.063m,截面下缘宽度4.5m。
(3)主梁设计本桥为(80+150+80)m 连续刚构拱桥,全长310m。
上部结构采用单箱单室斜腹板箱梁截面,腹板斜率保持不变。
中跨跨中梁高为2.5m,梁高沿纵向按2.5 次抛物线变化,在中墩主梁与拱肋交接处梁高为5.79m。
中墩顶梁段梁高为2.0m,梁高沿纵向按2.5 次抛物线变化,至拱梁交接横隔处梁高为2.47m。
本桥位处于线路线间距变化段上,线间距由4.2m 渐变为5.0m。
为适应线路变化,桥面宽度采用翼缘局部加宽,箱梁顶板宽度由YDK55+756 处10.0m 渐变为YDK55+784.5 处10.8m,翼缘悬臂长 2.1m~2.5m。
底板宽度由跨中 5.284m 渐变为拱梁相接处横隔边缘的4.588m。
顶板厚度除横隔位置及墩顶处均为30cm。
悬臂浇筑段底板厚度从跨中截面的47cm 变化至中墩拱梁交接截面的150cm。
箱梁腹板厚度从跨中截面的45cm 按折线变化至到拱梁交接处的105cm。
在边墩顶、中跨跨中、拱梁交接处设置横隔板,边跨端部横隔板厚1.50m,中跨跨中横隔板厚0.4m,拱梁交接处横隔板厚3.0m。
为满足施工和管理需要,在中跨中及拱梁交接处横隔板均设置了人孔。
整联梁从中墩拱肋上缘检修爬梯上桥,通过中墩顶箱梁底板进人洞进入箱内。
为保持箱内通风干燥,在箱梁腹板和底板上均留有通风孔和排水孔。
本桥为按纵向全预应力构件设计,横向及竖向按普通钢筋混凝土构件设计。
纵向预应力钢束管道:采用真孔辅助压浆工艺,采用塑料波纹管成孔,5-φj15.2 钢绞线采用内径90×19mm 管道,12-φj15.2、及17-φj15.2 钢绞线采用内径φ90mm、外径φ106mm 管道,19-φj15.2 钢绞线内径φ100mm、外径φ116mm管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