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谈谈我们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要途径和措施

谈谈我们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要途径和措施

后面。
万 方数据
求着重体现在高端产业、高端产品、高端技术三个方 面。其中,高端产业前景广阔,科技含量高,先导性 突出,成长性好,具有重要的引领、辐射作用;高端产 品覆盖各产业领域,具有重要的“品牌效应”和市场 潜力,是各类产业特别是传统产业形成发展优势的 关键所在;高端技术包括先进的装备水平,是提高生 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增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高质就是要以科技为支撑,切实提升产业素质和产 品质量,并拥有良好的销售服务和市场信誉。高效 则是要通过各类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及先进的管 理,形成良好的综合效益,为可持续发展奠定牢固基 础。我们要在发展中充分体现这些内涵要求,保持 产业发展的正确方向。 二是积极探索实现“三高”发展的有效途径。
(四)转方式调结构是抓住用好重大机遇的有 效途径 这次国际金融危机形成的倒逼机制,为我们转 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提供了难得机遇。比如 说:我省第二产业比重高,而工业在这次危机中受冲 击最大,这为发展服务业“让度”了跟进空间,对优 化一二三次产业结构有利。金融危机使国内外贸易 格局发生变化,有利于我省更好地利用两个市场、两 种资源,提高开放的层次和水平。我省东部沿海地 区受金融危机冲击相对较大,这在一定程度上刺激 这些地区加快产业升级,促使部分传统产业向西转 移,实现东西优势互补。危机使国际并购成本降低、 条件宽松,这对我省大企业走出去开展跨国并购、实 现低成本扩张是有利时机。严酷的市场竞争逼迫企 业加强成本管理和技术创新,提高核心竞争力,这对 我省企业改变粗放的管理方式,增加研发投入,真正 成为创新主体,是一次有效促进。同时,国家正在实 施的扩内需、促增长一揽子计划,对于我省谋划和建 设一批事关长远、事关全局的好项目、大项目,加快 转方式、调结构的步伐,都是难得的机遇。抓住用好 这一机遇,我们就能在转方式、调结构上有一个新的 起色,打开一个新的局面。 二、大力实施高端高质高效产业发展战略 产业是竞争发展的核心,也是转方式、调结构的 重点。建设现代产业体系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持 续发展、核心竞争力不断提高的重要基础。党的十 七大明确提出“发展现代产业体系”的要求。当今 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国际金融危 机进一步促使各个国家加快寻找引领走出危机和危 机后引领经济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低碳绿色生 活和消费模式正在成为世界潮流。在这样的背景 下,我们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山东产业的传统比较 优势正在弱化,过度依赖投资,过度依赖第二产业, 过度依赖出口和忽视资源环境支撑的模式已经难以 为继。可以说,经历这场危机,山东的经济发展方式 和经济结构不可能再回到过去,必将有一个深刻的 变革。这就要求我们在更高起点上谋划产业发展格 局,把握先机,抢占发展制高点,努力在调整中实现 产业升级,为可持续发展创造新的条件。为加快构 建现代产业体系,省委、省政府提出大力实施高端高 质高效产业发展战略,以此作为转方式、调结构的重 要抓手。带动全省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在这一战略 推进的过程中,需要着力把握好几个问题: 一是准确把握“三高”的科学内涵。高端的要
2009年12月 第12期总第190期
理论学刊
Theory
D∞.2009
No.12 Ser.No.190
Journal
推进强省建设
关键在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孙建生
(中共山东崔委政策研宄室,山东济南250001) [摘要]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涉及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的许多方面。其中,很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加快经济发 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转方式、调结构是我省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的内在要求,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 客观需要,是顺应国内区域发展新趋向的现实选择,是抓住用好重大机遇的有效途径。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调 整经济结构的三个努力方向是:大力实施高端高质高效产业发展战略,以企业为重点切实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扩大 规模与提高水平并重加快发展服务业。同时。要加强人才建设、加快技术升级、突出投资导向、突出改革创新,为转 方式、调结构提供保障措施。 【关键词】经济文化强省;转方式;调结构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3909(2009)12—0024一04
新阶段的内在要求
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山东经济社会发展 取得了重大成就,已经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显 现出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尤其在应对国际金融
24
万 方数据
粗放发展之危,是科学发展之机。克服危机的根本 之策在于提高科学发展水平,把转方式、调结构与应 对危机结合起来,既稳定经济增长大局,又避免出现 不利于长远发展的新问题。在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 下,我省发展方式和经济结构方面存在的问题进一 步凸显。增长动力上,由于外需受到限制,因而主要 依赖投资拉动,这是必须的,但同时在扩大消费上虽 然下了很大功夫,但消费的作用发挥仍然不够充分。 2008年,全省最终消费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3.4%, 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投资结构上,政府投资为主导 的国有投资大幅增加,但民间投资跟进不足。工业 结构内部,有色金属、造纸、化工、水泥、钢铁等产能 过剩行业,在建产能进一步扩张,一些新兴产业也出 现了盲目扩张、产能过剩的苗头。城乡结构上,国际 金融危机直接影响农民工的就业与收入,城乡收入 差距呈现扩大趋势。金融危机的影响仍在持续深 入,战胜金融危机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这些新问 题的产生,既影响经济稳定增长,也影响经济发展的 质量和效益,必须加快转方式、调结构的进程,从而 实现短期行为与长远利益的协调统一。 (三)转方式调结构是顺应国内区域发展新趋
转变。“强”的目标要求体现在综合实力和竞争力
上,体现在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上,体现在发展方式和 经济结构上。集约高效、可持续的发展方式,平衡协 调、高端高质的经济结构,是经济文化强省的应有之 义。因此,建设经济文化强省必须在转方式、调结构 上下功夫,在发展质量和效益上见水平。可以说,转 方式、调结构是经济文化强省建设的核心问题,抓住 了这个问题也就抓住了强省建设的要害和关键。对 此,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深认识: (一)转方式调结构是我省经济社会发展进入
2008年7月,省委工作会议作出了加快推进经 济文化强省建设的重大决策部署,很快在全省上下 形成了广泛共识。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背景下, 我们对科学发展、以强胜出的感受更加深切,强省建 设的紧迫感、压力感进一步增强。经济文化强省建 设涉及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的许多方面,其中,很重 要的一个问题就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 构调整。 一、转方式、调结构是强省建设的核心任务 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核心在于实现由大到强的
25
向的现实选择
当前,国内发展格局加快调整,区域一体化发展 提速,无论东部地区还是中西部地区,都呈现出普遍 求强的鲜明趋向。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在转方式、 调结构上加大力度,加快步伐。广东省出台了《关 于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决定》,努力使广东率 先成为现代产业集聚的板块。今年以来,又作出了 促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促 进建设现代产业体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三 促进一保持”的战略部署。江苏省提出转型进入全 球高端产业,出台了《关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的决定》等文件,提出了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 构的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浙江省出台了关于加快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决定, 提出以服务业、工业为重点推动转型升级的一系列 重大措施。天津市注重发挥滨海新区载体作用,把 自主创新作为支撑发展的核心战略,力争尽快形成 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产品和品牌。国内 各省市新一轮发展态势启示我们,转方式、调结构是 大势所趋,早转早调早主动。在这个问题上如果认 识不到位,抓得不及时,不但将在激烈竞争中丧失原 有地位,还可能会在新一轮发展中落伍,被远远抛在
(1)加强战略研究。组织开展有关重大课题研究,
积极跟踪国际产业发展潮流,把握世界前沿产业的 发展态势,准确把握高端高质高效产业发展的规律 和特点,积极探索符合山东实际的产业发展路径。 (2)坚持科学规划。着眼于高效配置和利用高端产 业资源,加快培育一批带动能力强、聚集度高、居于 价值链高端的重点产业集群。我省已经出台了一系 列行业调整振兴规划,今后应在此基础上,结合“十 二五”规划的制定,组织编制转变发展方式和调整 经济结构的中长期规划,对全省高端高质高效产业 作出战略性、全局性、前瞻性的规划和部署,使产业 发展有所遵循。(3)落实重点措施。全力抓好当前 转方式、调结构一系列政策措施的落实,突出发展重 点产业,积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新信息等 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绿 色经济。抓好这些重点产业,以点带面,以小带大, 就能带动整个产业转型发展。 三是注重高端产业与传统产业的全面协调发
危机冲击的新形势下,对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 出了更为紧迫的要求。比如,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
竞争,要求我们不断增强核心竞争力,而山东的产业
结构层次偏低,科技含量偏低。全省120个重点工 业产品中有近100个仍属于粗加工的初级产品,高 新技术产业水平亟待提升。面对越来越强的资源环 境约束,要求我们实现发展转型,而山东目前的发展 方式仍然比较粗放,资源能源消耗相对较高,污染排 放较大,人与自然的关系比较脆弱。面对经济文化 融合发展的大势,要求我们具备强劲的文化软实力, 而我们的文化“多而不重”,优质文化资源多,文化 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占份量还不够重,文化产业发 展活力不足。面对改善民生的迫切需要,要求我们 壮大财力,加强社会事业建设,而我们的财政实力却 相对较弱,地方预算内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仅为 6.3%.人均财政支出仅居全国第24位。这些方面 表明,山东的经济发展离强省要求还有较大差距,这 些差距也是转方式、调结构的着力点和突破口。必 须通过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从根本 上解决好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强省建设才能 真正取得突破。 (二)转方式调结构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客 观需要 这次国际金融危机,对山东这样的省份来说,是
三、以企业为重点切实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转方式的中心环节、调结 构的必由之路。要在加大公共科技投入、建立公共 创新平台的同时,重点抓好企业的自主创新,真正使 企业成为研发投入主体、创新活动主体和成果应用 主体。我省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工程技术创新中 心数量在全国名列前茅,硬件条件也比较好,这方面 大有潜力。促进企业成为创新主体,重要的是支持 创新的政策向企业倾斜,支撑创新的要素向企业集 中。省里应逐一研究支持企业增加研发投入的政策 问题,支持和引导企业把税收抵顶、设备折旧、政府 采购等优惠政策用足用好。国家有关部门正在组织 开展创新型企业试点工作,要选好试点企业,明确有 关政策,给予重点扶持,确保办出特色、提高水平。 推动有条件的企业积极参与或承担各类科技计划, 依托各自的产业、技术、人才等资源优势,建立产业 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整合资源联合开发。人才是创 新的基础和关键。要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措施,加 快建设高素质企业创新人才队伍,进一步落实培养、 引进、使用高层次人才和海外人才的有关政策及技 术要素参与分配等激励政策,并鼓励企业、高校和科 研单位科研人员相互兼职或挂职,充分发挥各方面 人才的作用。 四、扩大规模与提高水平并重加快发展服务业 服务业是山东经济发展的短板,也是优化产业 结构、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关键所在、潜力所 在。必须把服务业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扩大 规模与提高水平并重,加快推动我省产业结构从过 度依赖加工业向更多发挥服务业支撑作用转变,形 成二三产业协调互动发展格局。要全面落实省委、 省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措施,进一步优化环境,创 造条件,促进服务业发展。一要建立公开、平等、规 范的服务业入制度。凡是法律法规没有明令禁入 的服务领域,都要向社会资本开放;凡是向外资开放 的领域,都要向内资开放。鼓励社会资金投入服务 业,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二要加大服务业投入。 今年我省服务业投入呈现增加态势,要继续巩固和 发展这一势头。省级服务业引导资金提取比例,可 以考虑从今年起按GDP的万分之一提取,扩大规 模,引导更多社会资金投入。引导和鼓励金融机构 加大对服务业信贷支持。加快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 权和品牌、市场竞争力强的服务业龙头企业,力争明 年全省10家以上大型服务企业集团进入全国百强 行列。三要以加快城镇化进程带动服务业发展。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