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建筑基坑支护规程2012(宋宏东)
建筑基坑支护规程2012(宋宏东)
新规程增加及调整的主要内容和强制性条文
3.基本规定
土压力
新规程增加及调整的主要内容和强制性条文
3.基本规定
土压力计算新旧规范差异
1.基坑底以下主动土压力
图3.4.2 土压力计算
原规范
新规程增加及调整的主要内容和强制性条文
3.基本规定
原规范
新规程增加及调整的主要内容和强制性条文
关键词设计使用期
新规程增加及调整的主要内容和强制性条文 3.基本规定 使用年限对设计、施工、监理等建设各方影响等 基坑支护是临时措施等 荷载一般不需考虑长期作用、材料耐久性等 避免超越设计状况 支护结构的支护期限规定不小于一年及一年中的不 同季节时地下水位、气候、温度等外界环境的变化 会使土的性状及支护结构的性能随之改变
基坑支护设计理论分析与计算
锚杆和支撑支挡结构
图4.2.4-2 软弱下卧层的抗隆起稳定性验算
基坑支护设计理论分析与计算
双排桩结构的嵌固稳定性
4.12.5 双排桩结构的嵌固稳定性应符合下式规定(图4.12.5):
原规程
基坑支护设计理论分析与计算
单多层锚杆支挡结构
Ks──圆弧滑动整体稳定安全系数;安全等 级为一级、二级、三级的锚拉式支挡结构 , Ks分别不应小于1.35、1.3、1.25;
基坑支护设计理论分析与计算
锚杆和支撑支挡结构
挡土构件底抗隆 起稳定性
图4.2.4-1 挡土构件底端平面下土的抗隆起稳定性验算
新规程增加及调整的主要内容和强制性条文
3.基本规定
粘质粉土可采用总应力法
•砂质粉土应采用土压力、水压力分算方法
新规程增加及调整的主要内容和强制性条文
3.基本规定
新规范增补与细化
2 在支护结构土压力的影响范围内,存在相邻建筑物地下墙体 等稳定界面时,可采用库仑土压力理论计算界面内有限滑动楔 体产生的主动土压力,此时,同一土层的土压力可采用沿深度 线性分布形式;
3.基本规定
新规范
3.1.14 土压力及水压力计算、土的各类稳定性验算时,土、 水压力的分、合算方法及相应的土的抗剪强度指标类别应符 合下列规定: 1 对地下水位以上的各类土,土压力计算、土的滑动稳定性验 算时,对粘性土、粘质粉土,土的抗剪强度指标应采用三轴 固结不排水抗剪强度指标ccu、φcu或直剪固结快剪强度指标 ccq、φcq,对砂质粉土、砂土、碎石土,土的抗剪强度指标 应采用有效应力强度指标c´、φ´; 2 对地下水位以下的粘性土、粘质粉土,可采用土压力、水压 力合算方法,土压力计算、土的滑动稳定性验算可采用总应 力法;此时,对正常固结和超固结土,土的抗剪强度指标应 采用三轴固结不排水抗剪强度指标ccu、φcu或直剪固结快剪 强度指标ccq、φcq,对欠固结土,宜采用有效自重压力下预 固结的三轴不固结不排水抗剪强度指标cuu、φuu;
3 需要严格限制支护结构的水平位移时,支护结构外侧的土压 力宜取静止土压力; 4 有可靠经验时,可采用支护结构与土相互作用的方法计算土 压力。
新规程增加及调整的主要内容和强制性条文
3.基本规定
新规程增加及调整的主要内容和强制性条文
3.基本规定
图3.4.8 挡土构件顶部以上放坡时土中附加竖向应力计算
一、条文解释
修订主要技术内容 10、引入了土钉墙土压力调整系数 11、充实了各种类型支护结构的构造与施工内容 12、强调了地下水资源的保护 13、改进了降水设计方法 14、充实了截水设计与施工内容 15、充实了地下水渗透稳定性验算内容 16、充实了基坑开挖内容 17、新增了应急措施内容 18、取消了逆作拱墙
新规程增加及调整的主要内容和强制性条文
3.基本规定 3.1.8 基坑支护设计应按下列要求设定支护结构的水平位移 控制值和基坑周边环境的沉降控制值: 1 当基坑开挖影响范围内有建筑物时,支护结构水平位移控 制值、建筑物的沉降控制值应按不影响其正常使用的要求确 定,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07中对地基变形允许值的规定;当基坑开挖影响范围 内有地下管线、地下构筑物、道路时,支护结构水平位移控 制值、地面沉降控制值应按不影响其正常使用的要求确定, 并应符合现行相关标准对其允许变形的规定; 2 当支护结构构件同时用作主体地下结构构件时,支护结构 水平位移控制值不应大于主体结构设计对其变形的限值; 关键词:地基变形允许值
一、条文解释
新规程增加及调整的主要内容和强制性条文 1.总则 1.0.2 临时性建筑 基坑支护的勘察、设计、施工、检测、基坑开挖与 监测。 •对湿陷性土、多年冻土、膨胀土、盐渍土等特殊土
•关键词临时性建筑基
新规程增加及调整的要内容和强制性条文
2.术语
引入一个新名词
新规程增加及调整的主要内容和强制性条文
3.基本规定 协调结构规范与岩土规范表达方式
3.1.5 支护结构、基坑周边建筑物和地面沉降、地下 水控制的计算和验算应采用下列设计表达式: 1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 1)支护结构构件或连接因超过材料强度或过度变形 的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应符合下式要求: (3.1.5-1) 对临时性支护结构,作用基本组合的效应设计值应按 下式确定: (3.1.5-2)
基坑支护设计理论分析与计算 基坑支护设计理论分析与计算
2.单层锚杆和单层支撑支挡结构 原规程
基坑支护设计理论分析与计算 基坑支护设计理论分析与计算
2.单层锚杆和单层支撑支挡结构 原规程
原规程对支挡式结构弹性支点法的计算过程的规定是:先计算 挡土构件的嵌固深度,按原规程规定的确定挡土构件嵌固深度 后,一些原本需要验算的稳定性问题自然满足要求了。 但这样带来了一个问题,嵌固深度必须按原规程的计算方法确 定,假如设计需要嵌固深度短一些,可能按此设计的支护结构 会不能满足原规程未作规定的某种稳定性要求。另外对有些缺 少经验的设计者,可能会误以为不需考虑这些稳定性问题,而 忽视必要的土力学概念。 •新旧规范表达与计算方法有较大改变
基坑支护设计理论分析与计算
单多层锚杆支挡结构
整体稳定性验算
基坑支护设计理论分析与计算
单多层锚杆支挡结构
增加了锚杆拉力对圆弧滑动体圆心的抗滑力矩项 为了适用于地下水位以下的圆弧滑动体,并考虑到滑 弧同时穿过砂土、粘性土的计算问题,对原规程整体 滑动稳定性验算公式作了修改。
基坑支护设计理论分析与计算
新规程增加及调整的主要内容和强制性条文
3.基本规定 协调结构规范与岩土规范表达方式
2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 •由支护结构的位移、基坑周边建筑物和地面的沉降 等控制 的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设计,应符合下式要求: (3.1.5-1)
新规程增加及调整的主要内容和强制性条文
3.基本规定 3.1.6 支护结构构件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时: – 1.作用基本组合的综合分项系数不应小于1.25。 – 2.对安全等级为一级、二级、三级的支护结构, 其结构重要性系数分别不应小于1.1、1.0、0.9。 – 3.各类稳定性安全系数应按本规程各章的规定取 值。
新规程增加及调整的主要内容和强制性条文
3.基本规定
新规范
3 对地下水位以下的砂质粉土、砂土和碎石土,应采用土压力 、水压力分算方法,土压力计算、土的滑动稳定性验算应采用 有效应力法;此时,土的抗剪强度指标应采用有效应力强度指 标c´、φ´,对砂质粉土,缺少有效应力强度指标时,也可采用 三轴固结不排水抗剪强度指标ccu、φcu或直剪固结快剪强度指 标ccq、φcq代替,对砂土和碎石土,有效应力强度指标φ´可根 据标准贯入试验实测击数和水下休止角等物理力学指标取值; 土压力、水压力采用分算方法时,水压力可按静水压力计算; 当地下水渗流时,宜按渗流理论计算水压力和土的竖向有效应 力;当存在多个含水层时,应分别计算各含水层的水压力; 4 有可靠的地方经验时,土的抗剪强度指标尚可根据室内、原 位试验得到的其他物理力学指标,按经验方法确定。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
条文解释,基坑支护设计理论分析与计算
汇报人:宋宏东 2013-01-15
提
一、条文解释
纲
二、基坑支护设计理论分析与计算
条文解释
一、修订主要技术内容
二、新规程增加及调整的主要内容和强制性
条
一、条文解释
修订主要技术内容 1、调整和补充了支护结构的几种稳定性验算内容 2、调整了稳定性验算的表达式 3、强调了变形控制设计原则 4、调整了选用土的抗剪强度指标的规定 5、新增了双排桩结构 6、改进了不同施工工艺下锚杆粘结强度取值的有 关规定 7、充实了内支撑结构设计 8、新增了支护与主体结构结合及逆作法 9、新增了复合土钉墙
• 悬臂式支挡结构与原规范相同
基坑支护设计理论分析与计算
2.单层锚杆和单层支撑支挡结构
Kem──嵌固稳定安全系数;安全 等级为一级、二级、三级的锚拉 式支挡结构和支撑式支挡结构, Kem分别不应小于1.25、1.2、 1.15;
基坑支护设计理论分析与计算
2.单层锚杆和单层支撑支挡结构 原规程
2.1.6支挡式结构retaining structure 以挡土构件和锚杆或支撑为主的或仅以挡土构件为主的支护 结构。 锚拉式结构 支撑式结构 悬臂式结构 双排桩 支护结构与主体结构结合的逆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