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西南大学《当代中国公共政策》复习思考题及答案

西南大学《当代中国公共政策》复习思考题及答案

(9083)《当代中国公共政策》复习思考题一、名词解释题(每小题5分,共10分)1、财政政策2、窗口指导3、产业政策4、科技政策5、文化政策6、循环经济7、可持续发展8、货币政策9、公共政策10、财政政策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在中国古代长期实施的“重农抑商”政策属于()。

A、政治政策B、经济政策C、文化政策D、社会政策2、下列哪种形式不是公共政策的表现方式( )。

A、个人计划B、行政规章C、政府规划D、领导人的讲话3、公平性是公共政策哪一功能常常面临的难题( )。

A、管制B、导向C、调控D、分配4、财政政策是在()之后广泛使用的。

A、亚当?斯密写出《国富论》B、一战C、罗斯福新政和凯恩斯主义提出D、2008年华尔街金融风暴5、早期的资本主义国家一般实施()政策。

A、“重农抑商”的政策B、简政轻税、预算平衡的政策C、扩张的财政政策D、紧缩的财政政策6、M0等于()。

A、现金B、存款C、企业单位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D、农村存款和个人存款7、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货币流通速度和流通中的货币量成()变化。

A、正比例B、反比例C、同比例D、固定比例8、率先使用“产业政策”的是()。

A、英国B 、法国C、美国D、日本9、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属于()。

A、产业结构政策B、产业组织政策C、产业技术政策D、产业布局政策10、社会保障的对象应该是()。

A、穷人B、富人C、参加商业保险的人D、全体社会成员11、世界上第一个实行社会保障制度的国家是()。

A、德国B、英国C、美国D、苏联12、“计划生育”政策属于()。

A、隐蔽的人口政策B、广义的人口政策C、限制人口增殖政策D、地区性人口政策13、明确宣布“实行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是在()。

A、八大B、十一届三中全会C、十二大D、十三大14、在知识分子问题会议上提出了“向科学进军”的号召是在()。

A、1956年B、1978年C、1995年D、2008年15、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在()。

A、1978年B、1992年C、2006年D、2008年16、教育政策起源于()。

A、奴隶社会B、封建社会C、资本主义社会D、社会主义社会17、我国教师法规定教师工资应()公务员工资。

A、低于B、高于C、不低于D、不高于18、人类第一次将环境问题纳入各国政府和国际政治议程是()。

A、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B、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C、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D、第二十届联大会议19、提出“可持续发展”概念是在()。

A、寂静的春天B、增长的极限C、我们共同的未来D 、21世纪议程20、在宪法中第一次写入了环境保护条款的是()。

A、1954年B、1979年C、1982年D、2005年21、罗马尼俱乐部提出要避免发展因地球资源超限而导致崩溃,最好的办法是()。

A、负增长B、零增长C、低增长D、高增长22、带领美国人民战胜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美国总统是()。

A、华盛顿B、林肯C、罗斯福D、克林顿23、一般认为年率在()的物价上涨可视为物价基本稳定。

A、1%-3%B、3%-5%C、5%—8%D、8%-10%24、二十一世纪初前几年我国实施的是()。

A、稳健的财政政策B、放权让利的财政政策C、紧缩的财政政策D、扩张的财政政策25、在深圳工作的孙志刚一天晚上为会朋友外出,在街上因无证件被强制收容,后在收容所被殴打致死。

有三名法学博士于是上诉全国人大要求废止《收容遣散条例》,他们的行为属于()。

A、以主权者身份影响政策B、以代议方式影响政策C、以威胁方式影响政策D、以不合作方式影响政策三、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18分)1、公共政策从层次上可以分为哪几类?2、我国的财政政策目标主要是什么?3、货币政策的目标主要有哪几个方面?答案: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充分就业、国际收支平衡。

4、一般来说产业结构政策主要包括哪一些?5、社会保障政策的内容体系有哪几种?6、人口政策的功能有是什么?7、人口政策具有些什么特性?8、文化政策的功能是什么?9、联合国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包括哪向方面?10、传统的三高模式是指什么?11、议会制包括哪几种类型?12、公共政策的功能是什么?13、财政政策的传导机制是通过哪几个方面起作用的?14、失业主要包括哪几种类型?15、社会保险主要包括哪几类?四、案例分析题(每小题12分,共12分)1、到任不久的某县县委张书记,在连续听取汇报的过程中,认识到有一系列关系到全县数十万人民的生存与发展的大问题需要党和政府拿出方法来解决,而大家反映最强烈的问题是县政府财政收入水平太低。

有人向张书记建议:如果将全县耕地的四分之一从种植粮食作物改为种植烟草,那么县政府的财政收入一年后就能够增加一倍。

新官上任三把火,这一把火点起来,就可以使现在面临的许多问题得到解决。

张书记采纳了这一建议,并在县委常委会上力排众议,坚持通过了立即着手把全县四分之一耕地改种烟草的决定。

然而,这一决策执行的结果是,一年后县政府财政收入不但没有提高,反而下降了约五分之一;同时给农民的利益造成了很大损害。

那么,在公共政策问题的认定上,张书记应该总结什么经验教训呢?2、我国确立了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后,大力推进价格体制改革。

改革初期,地方上不少企业借税制、汇率和价格改革出台之机搭车涨价;有的地方、部门乱收费用;有的经营者不执行明码标价制度,漫天要价,垄断价格,欺行霸市,牟取暴利。

某地服装大厦,一件紫貂皮大衣在让利销售活动中,从原价46.8万元降至9.8万元;某地一家夜总会,销售一小杯人头马338元,一瓶矿泉水40元。

据测算,1993年在社会零售物价上升13%的总幅度中,自发涨价部分为6.8个百分点,其中有相当部分是由于价格秩序混乱而引起。

1994年3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对居民基本生活必需品和服务价格监神的通知》。

国务院决定1994年继续开展全国物价大检查,制止价格违法行为,规范市场价格秩序。

请问在价格机制向市场价格机制转变的初期出现价格秩序混乱的原因何在?1994年国家大力整顿价格秩序的意义何在?3、1996年6月初,某市一名初三学生因不堪承受过重的学习压力在家中自杀身亡。

此事在广大民众中引起强烈反响。

中小学学生负担过重、压力大的问题一时成为公众议论的中心话题,也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

该市的日报、晚报、电视台等就此事做了大量报道,反映了学生、家长、教师、中小学负责人以及有关专家等多方面的意见。

大家普遍认为政府应尽快采取措施切实减轻国小学生学习负担。

为此该市政府就此问题专门如开了一次会议,指示市教育局在两个月之内拿出一个减轻中小学学生负担的具体方案。

1999年8月,在征求有关专家及相关方面的意见基础上,该市教育局出台了一揽子旨在减轻中小学学生负担的措施,包括限定课时,控制家庭作业数量、严禁利用节假日上课等。

实际上,中小学学生负担过重并不是一个新问题。

对此问题,公众议论了多年,有关专家也呼吁了多年,但政府始终没有采取任何措施,直到这一悲剧事件发生后,该市才出台了减轻学生负担的政策。

请分析本案例中社会问题进行政策议程的条件,你认为该市在这方面应吸取什么教训?4、我国南方某县的计划生育工作,多年来一直排在全国倒数几位。

1995年,新一届县政府领导走马上任,为了完成上级政策下达的计划生育工作任务,采取了一项新政策措施,即对计划外生育实行罚款:超生第二胎罚款两千元,第三胎罚款五千元,第四胎以上罚款一万元。

县政府希望通过这项政策措施的实施来控制生育数量。

考虑到计划生育工作的艰巨性,为了基层干部的积极性,也为了解决基层计划生育工作经费不中的问题,该政策还规定,罚款所得的收入,村、乡两级分别可提成30%。

政策实施两年后,县政府发现,并未达到预期效果。

由于重男轻女、传宗接代等传统观念在当地群众中还根深蒂固,许多人宁愿交纳罚款,也要生第二胎、第三胎,即使需要借债来交罚款也在所不惜。

有的群众甚至认为,交纳罚款就是购买计划生育的权利,在未生育之前便预先把罚金交上去。

另一方面,一些乡、村干部为了多创收,不管超生,只管罚款,甚至暗中鼓励计划外生育。

请分析这一案例中政策未得到有效执行的主要因素。

5、2000年3月8日,原中共湖北监利县棋盘乡党委书记李昌平怀着对中国农民的深切同情和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深深忧虑,以“一个乡党委书记的心里话”为题,向国务院领导如实反映了“农村有些地方真穷,那里的农民真苦,农业发展真困难”的情况。

信中列举了当地农村所面临的七大问题,并建议党中央、国务院从四个方面着手解决“三农”问题:(1)坚决刹住浮夸风。

(2)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

(3)强化群众监督,严治腐败,确保政令畅通,取信于民。

(4)鼓励改革创新,加强调查研究,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政策路线,制定结合实际的农村政策。

国务院领导两次动情批复,由此引发了湖北省一场声势浩大的农村改革。

然而,在李昌平秉笔直书后,感受到越来越大的心理压力,个人命运发生了一系列变化。

2000年9月16日,他含泪离开了棋盘乡。

从法理主义的角度说,作为一名普通公民,李昌平有权使自己的意见被中央领导听到。

事实上,李昌平给中央领导的谏言也的确引发了一场农村改革,这是他作为政策的间接主体所产生的力量。

在此意义上说,李昌平是幸运的,因为不是任何一位公民的声音都能被政策制定者所听到,特别是当他触及某些权势集团的利益时。

试分析公民与政府的关系;在民主社会中,公民可以通过哪些途径影响公共政策?定实施,或通过制造舆论或游说的方式去影响政策;或者对政府通过并实施的政策采取合作或不合作折态度,以此影响政策结果等。

五、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1、试述社会保障的基本要点。

2、试述社会保障政策终结的最根本障碍。

3、试述现代社会保障是建立的理论基础。

4、“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十一五规划的建议”提出“十一五”人口政策有哪些?5、试述科技政策的内容。

6、试述我国财政政策的目标。

7、试述公共政策的功能。

8、论述公共政策主体的构成。

9、试述财政政策的主要工具。

10、试述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政策的功能、作用。

(9083)《当代中国公共政策》复习思考题答案一、名词解释题(每小题5分,共10分)1、答案:财政政策,是指政府为实现其宏观经济目标,以特定的财政理论为依据,运用各种财政工具,调整国民经济运行的指导原则、准则及各种措施。

2、答案:窗口指导:是指一国的中央银行利用其一国之最高货币管理、经济宏观调控的地位、声誉、影响,以谈话、劝告、希望等方式对商业银行等的信贷活动进行指导,使之符合央行宏观经济政策目标的意图的活动。

3、答案:产业政策就是一国或一个地区的政府为了实现一定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或者实现赶超先进,提高本国本地产业竞争力,而对本国本地的产业活动进行干预的各种政策总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