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阅读考点归纳总结常见考查题型:(一)整体感知内容概括文章主题。
1.直接概括全文内容。
2.回答某一段落内容或全文的主题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等。
解题钥匙1.尽量利用原文语句。
2.没有原文语句可利用时,要注意概括得全面、准确,不要漏掉答题点。
(二)品味散文语言体悟词句作用考题形式一、品味词语。
1.解释词语含义。
2.品评加点词语的作用。
解题钥匙1.解释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要结合语境。
2.品评词语的表达作用,要结合语境、作品的主题思想、作者的思想感情、景物意境、人物性格、特殊的表达效果(即运用了某种修辞手法的词语)或在结构上起到独特作用。
方法指导:坚持“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原则,切忌“断章取义”。
联系上下文,推知其语境义。
二、理解句子的含义。
(答题时应从句子表现的句意和与主题的关系上分析考虑。
)三、【理解句子的作用】答题时应从以下两个角度入手:1、结构上,应从总领全文、承上启下、前后照应、为下文作铺垫、推动情节发展、点题、总结上文等作用的角度去分析。
2、内容和主题上:点明主旨,深化主题。
四、语言赏析。
A、用词之美------找精美的富有表现力的动词、形容词、叠词及成语等。
B、修辞之美------找文中的比喻句、排比句、拟人句、对偶句、反问句等。
(作用:比喻使语言生动形象;排比使语言气势磅礴、感情强烈;拟人使事物形象可感;对偶使语句形式整齐、音韵铿锵;反问句增强语气;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C、句式之美------如骈句、长短句、对偶句、也有排比句,还有运用一组关联词语的句子等等。
另外要注意抓住六种重要句子:①首句。
一个语段的首句往往有提示、概括和承转的作用②中心句和点睛句。
③感情句。
语段中的有些句子明显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和态度。
④描写句。
那些刻画人物和环境的句子往往有表现人物思想性格,烘托、渲染气氛的作用。
⑤修辞句。
为了更好地写景状物,传神达意,作者往往在语段中运用一些修辞手法。
⑥尾句。
语段的尾句或概括总结全文,或照应开头,或留下思考的余地,或抒发感情。
表达效果上有些句子有升华主题,渲染气氛,烘托心情等作用。
(三)、【常见的艺术表现手法】象征、衬托、对比、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咏物寄情、寓理于事、融情于事先抑后扬、以小见大(四)、【散文的线索】散文线索就是文章结构的红线。
抓住线索,也就抓住了作者的思路。
根据文章中心需要,可以以物为线,以事为线;可以以人为线,以情为线;也可以以时间为线,以地点为线。
找线索的方法:一要注意文章标题(有的标题直接揭示线索,有的标题包含线索的因素);二要注意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句子;三要特别注意文中的议论抒情,因为散文中的“情”通常是文章组织材料的重要线索。
(五)辨析句子所运用的修辞及作用1.比喻:生动、形象2.拟人:人格化、生动化、形象化3.排比:增强语言气4.反问:加强语气5.反复:强调6.对比:突出其中一个。
7.对偶:句式整齐结构统一8.夸张:极力的表现。
(六)题目的作用(1)把握象征意义;(2)语带双关;(3)作者感情的出发点;(4)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5)文章线索;(6)文眼;揭示文章中心;(7)吸引读者、新颖;(8)题目中运用修辞的,要还原它的本义后再分析作用。
说明文知识点总结一、【什么叫说明文】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兼用叙述、议论、描写等表达方式,用以介绍事物、解说事理,给人以科学知识为目的。
因此以客观介绍为主。
阅读说明文要抓住文章的说明对象及说明对象的特征。
二、【说明文的分类】从内容上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区别:事物说明文重在介绍事物的特征,而事理说明文则重在揭示事物的本质。
所以,属于哪一类说明文,取决于说明的内容侧重于特征,还是其本质。
三、说明文的说明顺序。
一般来讲,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事物说明文一般采用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我们阅读此类文章把握表示时间和空间的关键词语以便区分。
事理说明文一般采用逻辑顺序阐述前因后果。
四、说明文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是什么?1、作比较下定义打比方分类别列数字举例子2、写说明文要根据说明对象的特点及写作目的,选用最佳方法。
3、举事例:要注意例子的代表性,要注意例子的适量性。
4、常见的说明方法的作用公式:·举例子:通过举具体的事例对事物的( )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从而使说明更加具体,更有说服力。
·分类别:对事物的( )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作比较:把( )和( )加以比较。
突出强调了事物( )的特征(事理)。
·打比方:将( )比作( ),从而形象生动的说明了事物( )的特征(事理)。
·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
·列数字:用具体的数据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是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
五、【说明文语言的特点】:准确回答语言类问题时可采用一正一反一体现的公式。
如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删去后不符合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规律,与客观事实不相符。
说明文从语言上分为生动性说明文和平实性说明文。
2013中考作文写作技巧指导:结构知识要点:1、结构是文章的骨骼。
2、一篇文章要写的条理清楚,层次分明,前后一致,就必须妥善安排结构。
3、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
【考试说明】:组织材料,安排结构,一般要注意以下几点:1、【详写和略写】确定材料的主次和详略是结构的重要问题,它对表现中心思想起保证作用。
详写,就是把与中心思想关系大的材料写得具体些、详尽些;略写,就是把与中心思想关系不太大的材料写得概括些、简略些。
详略得当,能使文章中心明确,重点突出,结构紧凑。
详略不当,势必造成文章主次不明,使读者无法把握中心。
【处理详写和略写】,首先要根据表现中心思想的需要。
文章的中心事件或中心议题要详写,其他事件和问题要略写;有典型意义的材料要详写,一般性材料则略写。
例如鲁迅的《故乡》是以"我"回乡的见闻为线索来展开故事情节的,可写的人物和事件很多,但作品只选取了闰土和杨二嫂两个人的事来写。
这两个人中,又分了主次。
杨二嫂的故事,只是在一个场面里,用几句精彩的话,展示了她的性格。
写闰土就不同了。
作者以细腻的抒情笔调描写了少年闰土活泼英俊的形象,娓娓动人地叙述"我"和闰土三十年前的一段交往。
接着作者又精细地刻画了阔别三十年后的闰土的面貌、衣着、动作和性格的巨大变化,诉说闰土所遭受的种种苦难和不幸,抒写了"我"的感慨和希望。
这样处理,完全是由"它揭露在三座大山压迫下,农村凋敝,民不聊生的黑暗现实,证明农村需要来个变革,为下一代开辟一条新出路"这一中心思想所决定的。
【其次】,要根据文体性质决定详略。
说理的文章,重在阐明主要论点的论证部分,因此,说理部分要详写,引证事例则略写。
例如《纪念白求恩》介绍白求恩的光辉事迹,开头只用了七十四个字,接着便详尽地阐述白求恩的国际主义精神,指出我们应向他学习的地方。
2、【段落和层次】写作时,为了把文章的中心有层次地表现出来,一定要分段。
划分段落要根据中心的需要和内容的多少而定。
既要注意一个段落只说明一层意思,又要注意不要分得太细,同学们习作常出现两种情况:有时段落包含的内容太多,本来好几层意思,硬挤在一起,弄得层次不清;有时段落又分得太细,本来只有一层意思,硬分成几段,搞得支离破碎。
3、【过渡和照应】过渡是文章段落之间的桥梁,在文章中,前后相邻的两层意思之间,不仅要有内在的联系,而且在相连的地方要彼此衔接,语气贯通,让读者思路能够顺利地从前者过渡到后者,而不致发生间隙或阻隔。
过渡常用承上启下的段、句子或关联词语。
例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大部分之间,有一个承上启下的段落,就是以段过渡的一个范例。
照应是说写文章要瞻前顾后,前后应衬,首尾呼应。
例如《一件小事》,文章的开头写道:"但有一件小事,却于我有意义,将我从坏脾气里拖开,使我至今忘记不得。
"文章的结尾写道:"独有这一件小事,却总是浮在我的眼前,有时反更分明,教我惭愧,催我自新,并增长我的勇气和希望。
"这是开头和结尾相照应。
为了显示文章的脉络,在文章的中间也要有必要的照应。
例如,《反对自由主义》的第二部分,开头说:"自由主义有各种表现。
"以下十一个小段,分别列举了自由主义的十一种表现,而后又写了两个小段,以便跟前后相呼应:"还可以举出一些。
主要的有这十一种。
""所有这些,都是自由主义的表现。
"在这两段之后,很自然地转到自由主义的分析批判上去了。
4、【开头和结尾】开头和结尾是文章的有机组成部分,要根据文章的不同而变化。
开头的方法很多,但可以大致地将其概括为两大类:一类是"开门见山"的写法,或"落笔入题",说明写作缘由;或"开宗明义",揭示全文主题;或"言归正传",即速开讲故事;或"单刀直入",挑明论敌谬说。
另一类是"形象化"的写法,或描写环境,以引出人物;或抒发感情,以渲染气氛;或先叙委婉故事,以引出深刻道理;或借诗词谣谚,以为叙事的开端。
好的开头,新颖生动,引人入胜。
结尾的方法也很多,或总结全文,以揭示主旨;或展示未来,以鼓舞斗志;或抒发情怀,以增强文章感染力;或造语含蓄,使读者掩卷而思仍遐想不已。
好的结尾,余味无穷,发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