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数据的集中趋势与离散程度(非常全面).
数据的集中趋势与离散程度(非常全面).
x)2
( x2
x)2
L
(xn x)2 ]
当堂训练: 为了考察甲乙两种小麦的长势,分别从中抽出5
株苗,测得苗高如下(单位:cm): 甲:12,13,15,15,10; 乙:12,16,10,14,13; 问:哪种小麦长得比较整齐?
s2
1 n
[( x1
x)2
( x2
x)2
L
(xn x)2 ]
问题1:在调查一家工厂的月工资水平时,这家工厂的 月工资为2700元的厂长回答说:“我厂月工资水平是 934元”;代表该厂工人的工会负责人说:“月工资水 平是800元”;而税务检查人员说:月工资水平是850元。 这三种不同的说法都是根据下面的数据表得出的:
月 工 2700 2000 1500 1000 900
2 2 a2s2
y甲
1(9.0 6
2
9.2 3
9.5)
9..18(分),
y甲
1(9.0 6
9.2
2
9.4
2
9.5)
9..28(分),
此方案乙的成绩比甲高,与大多数评委的观点相符。
因此,按方案二评定选手的最后得分较可取.
考考你:有一篇报道说,有一个身高 1.7米的人在平均水深只有0.5米的一条 河流中淹死了,你感觉奇怪吗?
方案一:x甲 1(8.8 9.2 2 9.3 3 9.5 9.8) 9.21(分) 8
x乙 1(8.0 9.0 9.2 2 9.4 2 9.5 9.6) 9.16(分) 8
此方案,甲的成绩比乙高.
方案二: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
趋
位置的数或中间两数的平均数;
势 3.众 数:出现次数最多的数;
离 散
4.极
差:反映数据变化范围的大小,易受 极端值影响;
程 5.方 差:反映数据波动的大小;
度 6.标准差:反映数据波动的大小,且与数据
单位一致.
例题
已知数据a1,a2,…,an的平均数为x,方 差为y,标准差为z.
求下列各组数据的平均数、方差、标准差. ①a1+3,a2+3,…,an+3. ②a1-3,a2-3,…,an-3. ③3a1,3a2,3a3 ,…,3an. ④2a1-3,2a2-3,2a3-3,…,2an-3.
问题情景
2. 加权平均数:
老师对同学们每学期总评成绩是这样做的: 平时练习占
30%, 期中考试占30%, 期末考试占40%. 某同学平时练习
9分3, 期中考试87分, 期末考试95分, 那么如何来评定该同学
的学期总评成绩呢? 解: 该同学的学期总评成绩是:
加权平均数
93×30%+ 87×30%+95×40%=92(分)
0.1515 0.21 7 0.1810 0.17(公顷) 15 7 10
上面的平均数0.17称为3个数0.15、0.21、018的加权平均数, 三个郊县的人数(单位是万),15、7、10分别为三个数据 的权
若n个数 x1, x2, ,xn 的权分别是
f1, f 2, ,fn 则:
1 n
[( x1
x)2
( x2
x)2
L
(xn x)2 ]
s
1 n
[( x1
x)2
( x2
x)2
L
(xn x)2 ]
(1)方差(标准差)用来衡量一批数据的离散程度.
(2)方差(标准差)越小,波动越小,越稳定. 方差(标准差)越大,波动越大,越不稳定.
s2
1 n
[( x1
课堂总结
s2
1 n
[( x1
x)2
( x2
x)2
L
(xn x)2 ]
s
1 n
[(
x1
x)2
(
x2
x)2
L
(xn x)2 ]
方差(标准差)越小,波动越小,越稳定. 方差(标准差)越大,波动越大,越不稳定.
数据的分析指标
集 1.平均数:反映数据的平均水平;
中 2.中位数:数据从小到大排列后,处于中间
数据的集中趋势
1. 算术平均数: 一组数据的总和与这组数据的个数之比 叫做这组数据的算术平均数.
算术平均数是反映一组数据中数据总体的平均大小 情况的量.
计算公式:
x=
x1+x2+ x3+ ···+
xn
n
x=
1 x0 + n
x1 x0 x2 x0
xn x0
• 例 在一次校园网页设计比赛中,8位评委对甲、乙两名选手的评 分情况如下:
1号 2号 3号 4号 5号 6号 7号 8号
甲 9.0 9.0 9.2 9.8 9.8 9.2 9.5 9.2
乙 9.4 9.6 9.2 8.0 9.5 9.0 9.2 9.4
分析:确定选手的最后得分有两种方案:一是将评委 评分的平均数作为最后得分;二是将评委的评分中一 个最高分与一个最低分去掉后的平均数作为最后得分.
.
2.数据15, 20, 20, 22,30,30的众数是
.
3.在数据-1, 0, 4, 5, 8中插入一个数据x ,使得这组数据
的中位数是3,则x=
.
4.数据8, 8, x, 6的众数与平均数相同,那么它们的中位数是
5.5个正整数从小到大排列,若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3,众数是
7且唯一,则这5个正整数的和是(
公司的经理说:“我公司员工收入很高,月平 均工资为2000元”; 公司的一位职员D说:“我们好几个人的工资 都是1100元”; 公司的另一位职员C说:“我的工资是1200元 ,在公司算中等收入”. 那么请问这三人分别从哪个角度说的呢?你是
怎样看待该公司员工的收入呢?请小组交流、 讨论.
一般地,当一组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后,位于 正中间的一个数据(当数据的个数是奇数时) 或正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当数据的个数是 偶数时)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叫做这组数据 的众数.
因此,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从不同的侧面给我们提 供了一组数据的面貌,正因为如此,我们把这三种数 作为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代表.
一组数据的平均数和中位数是唯一的,众数不唯一
上面例题中,为什么该公司员工收入的 平均数比中位数、众数高很多?请你分 析一下原因.
1.数据11, 8, 2, 7, 9, 2, 7, 3, 2, 0, 5的众数是
⑶若设置上述三个方面的重要性之比为10:7:3, 那么这
三个方面的权重分别是_5_0_%__,_3_5_%__,_1_5_%____, 又该录用
谁? 练习:P133页 练习
问题:某市三个郊县的人数及人均耕地面积如下表。
郊县
人数/万
人均耕地面积/公顷
A
15
0.15
B
7
0均耕地面积是多少(精确到0.01公顷)
小明求得这个市郊县的人均耕地面积为:
x 0.15 0.21 0.18 0.18(公顷) 3
你认为小明的做法有道理吗?为什么?
小明求得这个市郊县的人均耕地面积为:
x 0.15 0.21 0.18 0.18(公顷) 3
你认为小明的做法有道理吗?为什么?
而应该这样算是:
0.1515 0.21 7 0.1810 0.17(公顷) 15 7 10
2、八年级某班的教室内,三位同学正在为谁的数学成绩 最好而争论,他们的5次数学成绩分别是:
小华
72
84
95
98
95
小明
62
62
97
99
100
小刚
40
72
80
100
100
他们都认为自己的成绩比另外两位同学好,请问他们分别 从哪一方面来说的?从三人的测验对照图来看,你认为哪一 个同学的成绩最好呢?
s2
⑴总分计算发 工作经验 20 18 16 14 16
现D最高, 故录用D. 仪表形象 20 12 11 14 14 这样的录用中,
三个方面的权重各是多少? 合理吗?
⑵若设置上述三个方面的重要性之比为6:3:1, 那么这
个方三面的权重分别是_6_0_%__,_3_0_%__,_1_0_%____, 该录用谁?
800
700
资/元
人数 1
1
2
3
18
23
2
请问他们各自所说的月工资水平分别是指哪一种?(平 均数、中位数还是众数),哪个数据更具有代表性?
问题2:某商场在一个月内销售某中品牌的冰箱 共58台,具体情况如下:
型号
200升
215升
185升
176升
销售数量
6台
38台
14台
8台
请问此商场的经理关注的是这组数据的平均数 吗?他关注的是什么?为什么?如果你是经理, 你将如何调整这种冰箱的进货数量呢?
期末 期中 60% 30%
解: 先计算小明的平时成绩:
(89+78+85)÷ = 84
再计算3 小明的总评成绩:
84×10%+ 90×30%+ 87×60%
= 87.6 (分)
问题探索
某公司对应聘者A、B、C、D进行面试时, 按三个方
给予打面分如右表. 你就公司主事
项目
占分
A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