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微型计算机的组成教学设计
授课教材高教社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Windows XP + Office 2003)
§1.2.1“认识微型计算机的组成”科目
计算机
应用基
础
授课类型新授课课时45分钟授课时间2012 授课班级计算机应用(1)班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组成微型计算机系统的主要外部部件的名称和作用;知道
计算机系统由硬件和软件两大部份组成,熟悉硬件和软件所包括的主要内容
2.过程与方法:以“任务驱动”为主线,通过观察理解、任务训练、小组讨论、交
流展示等环节,实现教学目标。
3.情感与价值目标:通过任务实现的过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养成“学以致用”
的好习惯,培养热爱专业、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人生价值取向。
教学重点认识微型计算机系统外部主要组成设备。
教学难点硬件与软件的关系。
关键
通过学生观察认知、反复操练突出重点。
在任务完成过程中,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来突破难点。
教学方法演示法、任务驱动法、指导法、归纳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室、课件、相关素材。
教学
步骤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技能引入(2′)导语:1同学们,怎么样,对于这样的实
际问题,你能解决吗?
导语:2好,现在就让我们共同来进入本
节课的学习。
1.播放片动画:
“职场体验”。
2.提出问题:
描述了怎样的故
事情节。
3.点击课件出现
题目——“认识微
型计算机的组成”
1.欣赏动画
片。
2.回答问
题。
3.明确学习
内容。
创设符合课
程内容的职
业情境,营造
愉快学习氛
围,适时明确
提出本节课
内容,形成对
新知应用的
初步创建。
技能感知(5′)1.微型计算机设备组成:
1.展示各部分设
备图片。
2.视频演示、讲
解各部分功
能。
3.提出问题:
1)各部分名称?
2)各部分功能?
1.通过观
察,认识各
部分名称。
明确学习的
重点内容与
学习要点。
显示器
音响
主机
鼠标
技能感知(5′)2。
各部分功能:(视频)
4.演示设备的组
装连接。
2.观察视
频,理解各
部分功能。
3.回答问
题。
4.明确操
作的要点
后。
更加渴
望自己亲自
动手操作。
技能驱动(2′)一、任务:
1.填表格,知道组成及功能。
2.理解计算机系统构成。
3.组装连接各部分设备。
二、具体操作:
1.填表格(名称)。
2.理解识记。
3.明确任务与要求。
4.操作安全事项。
教师给出三个任
务,并提出具体要
求。
学生的注意
力集中到要
完成的任务
上来,明确
任务内容。
按活动任务
组织教学,在
完成工作任
务过程中培
养学生职业
能力,满足学
生就业发展
的需要
技能实践(20′)
1.学生分成六组,合作完成任务。
2.准备工作:计算机各部分外围设备、
连接线及电源线等。
3.自主完成任务内容:
1)根据功能填表格(名称)。
2)理解识记系统组成。
3)明确任务与要求。
4)在正确操作流程下,进行组装外围
设备。
深入各小组,关注
学生的协作情况,
兼顾不同层次的
学生,发现问题及
时指导。
动手实践:
1.准备素
材。
2.充分自
主、协作学
习。
3.交流、讨
论。
引导学生通
过扎实有序
的任务训练
使学生认识
各部分组成、
理解功能及
组装操作方
法,既是对所
学技能的巩
固又突出本
节课的重难
点,使教学目
标得到有效
的落实。
技能拓展(4′)1.视频(计算机硬件性能及选购方法)。
2.探讨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电脑采购员。
1.播放视频文件。
2.提出问题。
3.指导、答疑。
观察
讨论交流
代表性发言
引申教学内容
意义上的广泛
性,而且使内容
得以深化、延
比教师唱主角的点评更吸引学生。
当然在教学之中也有不足:学生对动手操作非常感兴趣,但对理论知识的记忆方面还稍欠缺一些,教师还应在学习技巧和方法上多一点指导。
另外,教学中虽然采用了任务驱动等先进的教学方法,但离真正的社会岗位的要求还是有一定的差距的,计算机课似乎很难跳出讲练的模式,有没有更好的方式呢,还有待于我们教具师作进一步的探讨。
附:
评价方式:一般情况下可分三级来考核.第一级可由教师对小组完成任务情况评定,第二级是由小组成员根据各组员对小组贡献情况互评,第三级由学生本人进行自评,综合评定来确定每一个学生的成绩。
教师评价主要对学生在此次任务实现过程中的一些常规表现,以及对于任务的实际驾驭能力作出一个综合的评价。
在该评价表格中,除了“出勤”以外,其余以A、B、C、D、E等第来计算。
E为不合格。
总分计算以实践操作成绩为主,占总成绩的70%。
其余占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