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语文作文训练——改革开放40年改革开放四十年,启程再出发作文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的文章。
(60分)1.成就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更不是别人恩赐施舍的。
2.没有可以奉为金科玉律的教科书,也没有人可以对中国人民颐指气使。
3.该改的、能改的我们坚决改,不该改的、不能改的坚决不改。
4.改革开放已走过千山万水,但仍需要跋山涉水。
5.信仰、信念、信心,任何时候都至关重要。
——新时代领路人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摘录阅读上面的文字,面对改革开放带来的当今的成就,不知你有怎样的想法和思考?请结合你所掌握的材料,结合当今的时代,写一篇文章,不少于800字。
要求:立意自定,题目自拟;除诗歌外,文体自选;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参考立意切题立意:1.改革开放再出发。
2.不变的坚守,不改的初心。
3.坚定信念明方向,实干兴邦促改革。
4.抚今追昔改革志,继往开来铸辉煌。
5.以奋斗之点滴,汇改革之江河。
……偏题立意:1.大美中国。
2.自立自强。
3.奋斗创新。
4.中国梦,我的梦。
范文展示06、回首改革路,启程再出发千万里壮阔山河,四十年一路改革。
改革的春风吹来花红柳绿,开放的脚步踏出强国的旋律;回首改革路,一路风景,一路凯歌。
难以忘记,昔日的一处边陲小镇、荒滩渔村,如今崛起为繁华都市;难以忘记,一个个改革先锋横空出世、辉耀星空;难以忘记,一件件改革事迹,创造传奇。
从“杀出一条血路”到“闯出一条新路”,从“远远落后于时代”到“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
正是改革开放,才使得中国与世界深度交融发展。
想当初,一条注定充满挑战的路,为什么要走?一条没人走过的路,为什么敢走?回首来时路,改革没有可以奉为金科玉律的教科书,只有不断探索与完善。
小岗破冰,深圳试水,海南弄潮,浦东逐浪,雄安扬波,互联网普及全国,一次次摸石头,一次次吃螃蟹,我们将探索精神发扬得淋漓尽致。
40年风雨改革呈现一个繁盛强大的祖国:嫦娥问天,航母下海,北斗巡航,C919大飞机首飞,高铁改变全国,港珠澳大桥连接三地,一带一路融合世界。
一个个奇迹本身向世人证明:一条没有走过的路,走过去,才能成为路;一条充满挑战的路,走下去,才有答案!看如今,中国有我,我有中国,每一滴水珠都蕴藏力量,每一个梦想都融于时代。
成就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更不是别人恩赐施舍的,而是人民创造的。
改革四十年,是一个英雄不问出身的时代,它见证草根逆袭,海归创业;大国工匠向星辰大海出发,平凡人的梦想落地开花。
从望穿苍穹、殚精竭虑的改革先锋南仁东;到水不过来,以命相搏的时代楷模黄大发;从为收集资料与死神争分夺秒的大国工匠林俊德,到大湾村一户不脱贫我就不撤岗的80后驻村干部余静,他们应时代而生,勇立潮头、气贯长虹,勇锐盖过怯懦,进取压倒苟安;改革之路,因他们的脚步而成为坦途。
望征程,自主创新,指明了改革前进的方向;寄希望,不断超越,赋予了改革无穷的力量。
改革开放任重道远,闯关夺隘战鼓催征。
乘着改革的春风,我们逢山开路、遇水架桥。
自主创新,人工智能大幕初起,健康产业如火如荼,量子通信崭露头角,阿里云推陈出新,新型材料不断涌现,从中兴的缺芯少魂到华为的自主创新,没有人可以对中国人民颐指气使了。
所以有人说:从出发到这里走了这么远,可以了;从昨天到今天走的这么快,很好了。
然而大道之行,一以贯之;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
中国的改革开放,已走过千山万水,但仍需不断跋山涉水。
回首改革路,行愈远,道愈艰;有人看到大江奔涌,有人看到细流涓涓,有人看到风正帆悬,有人看到暗礁险滩……你问我去向何方,我指着大海的方向。
改革开放40年,经济发展新时代作文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1980年中央确定设置4个经济特区和开放14个沿海城市。
1999年中央发出了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号召。
2004年国务院提出促进中部崛起的政策。
2004年国务院提出加快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思路。
2013年新时代领路人提出了“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漏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立意切题立意:1.改革开放助推中国发展。
2.坚持改革发展理念,谱写盛世华章。
3.借改革与发展之路走向世界。
4.改革与发展,中国在路上。
5.改革发展筑就强国梦。
……偏题立意:1.让创新助推中国翱翔。
2.奋斗,引领时代之帆。
3.不同时代,不同机遇。
4.在合适的时间做正确的事。
……范文展示 07 、改革发展,永远在路上岁岁年年,时光荏苒,东方巨龙腾飞已有千年之久,而对于国家发展前途的改革,我们一直在路上。
镜头一:特区点燃希望之火1980年中央确定设置4个经济特区和开放14个沿海城市,中国迎来开放的曙光。
改革开放四十年,我们团结一心,砥砺前行,千万亿人汇聚中国力量,“挽起袖子加油干”,无论是灯火璀璨的广东深圳,还是热辣如火的重庆,亦或是浪漫宜人的厦门,中国用汗水诠释了中国智慧、中国质量、中国速度、中国方案,也用奋斗奏响了伟大复兴的强国乐章!我们向世界展示了当今中国的精神与魅力。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人为梦想而努力奔跑、自强不息,向世界展示出我们民族特有的君子风度。
四十年来,我们走在改革开放的路上,改革与发展,中国在路上。
镜头二:西部大开发燃起燎原之势1999年中央发出了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号召,提出到2020年使西部地区综合经济实力、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生态环境保护上三个大台阶的总体目标。
犹记得当年毛爷爷的著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当年的情景再现时,没了战争,只剩一片繁荣。
我们不再讲战争年代的星星之火,我们只讲和平年代的燎原之势。
当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号角吹响,成千上万人投身西部,一切只因祖国需要。
当青藏铁路开通,当资源拉起一张张“电网”,当沙漠长出绿树,当苹果销往全国各地,当黄土不乱飘扬,我们自豪。
西部大开发战略有力地改变了西部地区贫穷落后的面貌,使西部地区各族群众实实在在地分享到了改革发展的丰硕成果,有效地改善了民生,退耕还林、退牧还草,有效改善了生态。
无论有什么样的困难,我们愿意向前,2004年国务院提出促进中部崛起的政策,2004年国务院提出加快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思路。
中国走在发展的路上。
镜头三:一带一路闪耀合作光芒“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
”新时代领路人如是说。
在世界各国紧密联系的今天,我们不再退缩,如何在时代的激流中恪守初心,答案唯有发展。
发展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也是促进共赢的方向。
不只是中国,更是世界各国,在“一带一路”越来越有分量的今天,中国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我曾在某软件上看到过这样一段视频:“一双深蓝色的眼眸望着那庄严的五星红旗,口中喊道‘I Love China’!”那一刻,我心里是满满的骄傲与自豪,因为,我是中国人!这就是改革的力量,这就是发展的力量,我们通过改革与发展向世界展示:中国前进的脚步永远在路上!当中国梦的轮廓在我们的脑海里越来越清晰的时候,我们回望过去,立足当下,展望未来,我们的发展在路上,永远不停歇,我们要用实际行动交给时代一份满意的答卷!点评:本文审题立意准确,作者善于思考,紧扣材料内容选取三个镜头,形象而生动地表达了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的发展现状。
论证缜密,“发展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也是促进共赢的方向”等观点无一不彰显出作者思考问题的力度与深度,同时也使文章具有理性的美。
70年风雨兼程,作品人物如何看今朝作文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请你从《雷雨》里的鲁大海、《拿来主义》里的“拿来主义”者、《苏武传》里的苏武、《纪念刘和珍君》里的刘和珍、《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里引用《箜篌引》(公无渡河。
/公竟渡河!/渡河而死;/其奈公何!)中的渡河者(“公”)、《祝福》里的祥林嫂或“我”这七个人物中,选择一个人物,想象他(她)来到今天的中国,了解了新中国70年的变化。
请你代他(她)写一篇文章,表达他(她)的感想或认识。
要求:文章的写作角度必须突出原文人物的身份特征,如鲁大海,以工人视角看70年的变化……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审题限制性:1.内容限制。
考生必须从《雷雨》里的鲁大海、《拿来主义》里的“拿来主义”者、《苏武传》里的苏武、《纪念刘和珍君》里的刘和珍、《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里引用《箜篌引》(公无渡河。
/公竟渡河!/渡河而死;/其奈公何!)中的渡河者(“公”)、《祝福》里的祥林嫂或“我”这七个人物中选择一个人物,想象他(她)来到今天的中国,了解了新中国70年的变化,而后写出他(她)的感想或认识。
2.写作者身份的限制。
“请你代他(她)写一篇文章,表达他(她)的感想或认识。
”考生只能以材料所列七个人物中的一个人物的身份进行写作,这就有了人称的限制。
文章必须突出原文人物的身份特征,即考生要从已经学过的文章中回忆出人物的故事,明确人物的身份特征。
3.思维限制。
一方面,要想象他(她)来到今天的中国,了解了新中国70年的变化,感想或认识一定要与“新中国70年的变化”相关,不能一味穿越导致离题;另一方面要站在“他”(她)的角度看“今天的中国”,了解“新中国70年的变化”,文中要体现对比。
开放性1. 写作者身份的选择是自由的。
考生完全可以从材料所列七个人物中选择任何一位进行写作。
2.想象和联想是开放的。
考生对这七个人物的认识侧重点是开放的。
同一个人物的性格特征有多面性,如刘和珍,既可以写她的责任与担当,也可以写她的爱国行为。
只要做到将人物过去的事迹与新中国70年来的变化进行有机关联,体现正确的价值取向,便是符合题意的文章。
3.文体是自由的。
考生可以写记叙文或散文,记叙“自己”在某一天、某一时期对某一事件的感受与认识;可以写议论文,写人物纵观新中国70年来的变化,阐述国家进步、社会发展为青年创造的机遇;也可以写成散文等文体,记录时代的变迁,国家的发展。
参考立意切题立意:1.鲁大海,以工人视角看70年的变化。
2.“拿来主义”者,以文化继承的角度看70年的变化。
3.苏武,以官员行为或爱国气节的角度看70年的变化。
4.刘和珍,以进步的、革命的爱国学生的角度看70年的变化。
5.渡河者,以探索创新的勇气、以追求理想的热忱、以为光明正义而敢于献身的精神等角度看70年的变化。
6.祥林嫂,以基层劳动妇女的角度看70年的变化。
7.“我”,以旧时代知识分子的角度看70年的变化。
……偏题立意:1.新中国70年的变化。
2.文化继承很重要。
3.爱国情怀不可少。
4.探索创新关系国家进步。
5.妇女地位发生巨变。
6.知识分子的作用越来越大。
范文展示 08、爱国方式变,爱国心不变想当年,我奉汉武帝之命出使匈奴,本打算速去速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