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知识点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知识点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单元复习资料第一单元
姓名:班级: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10)
本学期,我们要养成多种渠道学语文的良好习惯,比如说参观军营、社会实践、课外阅读、查阅资料、课堂学习等等,都可以学到语文。

1、《春光染绿我们双脚》
一、多音字:
踏:tā(踏实)撒:sā(撒娇)便:biàn(方便)tà(踏歌行)sǎ(撒下)pián(便宜)
二、重点解释:荒山野岭:没有开发和利用的山岭。

青山碧岭:全是树木的绿色山岭。

枝繁叶茂:指树木长势好,枝叶茂密。

三、填空:
1、本文通过植树活动带来的巨变,表达了少年儿童以实际行动改造荒山野岭的决心,体现了少年儿童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2、踏一路春风,撒一路欢笑,向荒山野岭进军,春光染绿我们双脚。

3、寂寞多年的荒山,如今已枝繁叶茂,当风儿吹过的时候,便涌起阵阵林涛。

4、我国的植树节定于每年的3月12日。

5、积累相关的公益用语。

植树造林,功在千秋。

⑴爱祖国,护绿化,保清洁,爱家园。

⑵保护环境,就是爱惜生命。

⑶爱护环境,保护地球,让我们用双手托起一片蔚蓝的天空。

⑷天空是小鸟的家,河流是鱼儿的家,地球是我们的家。

6、《春光染绿我们的双脚》
①山下的河水不再浑浊咆哮,荡漾的碧波轻抚着河畔的小草。

待到金色的秋天,我们把丰收的果园拥抱。

其中用了拟人手法的是:山下的河水不再浑浊咆哮,荡漾的碧波轻抚着河畔的小草。

②你能用课文上的语句说说植树造林的好处吗?
答:开展植树造林活动以后,昔日的荒山野岭变成了如今的青山碧岭,幼小的树苗已经长大,变成了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

放眼望去,这里成了一个绿色的世界,一阵风吹过便涌起阵阵林涛,引来了无数小鸟在这里搭窝筑巢,无忧无虑地生活。

2、《暖流》
一、多音字
调:diào(强调)兴xīng(兴奋)乘chãng(乘法) 似sì(似乎)tiáo(调节)xìng(兴致勃勃)shâng(战车千乘) shì(似的)二、解释琼楼玉宇:指月中宫殿。

抑扬顿挫:指声音高低起伏和停顿转折。

情不自禁:激动的感情自己不能抑制。

三、问题:为什么以“暖流”为题?
答:本义指自然现象,比喻义指心中温暖的感觉,文中指江主席的到来,使南开大学的师生们心中充满了激动、喜悦、佩服……这些感受、情绪融合在一起,就像一股暖流,温暖了大家的心,所以课文以“暖流”做题。

3、《只拣儿童多处行》
一、多音字:
只:zhī(船只)看:kān(看门)转:zhuǎn(转学)zhǐ(只有)kàn(看见)zhuàn(转圈)解:jiě(理解)发:fā(发现)尽:jǐn(尽管)jiâ(押解)fà(头发)jìn(尽力)儿童不解春何在jiě(知道,明白)使出浑身解数xiâ(本领)二、解释:
聚精会神: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

座无隙地:形容人多,连坐的地方都没有。

浑身解数:全身的本领。

叽叽呱呱:形容说话声音很高。

成千盈百:盈,满。

形容人很多。

忸怩:形容不好意思或不大方的样子。

三、按课文内容填空:
1、第一自然段中把颐和园比作魔术匣子;把孩子比作小天使。

从这一段中可以看出孩子很快乐。

这样写的好处是写出儿童的天真可爱,朝气蓬勃,充满活力。

也表现冰心对孩子的喜爱。

2、最后这句比喻句把密密层层的海棠花比作喷花的飞泉,可以看出海棠花开得很旺盛。

这样写让你觉得海棠花的旺盛,充满勃勃生机。

2、春光,竟会这样的饱满,这样的烂漫!它把一冬天蕴含的精神、力量,都尽情地释放出来了!
3、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写了冰心奶奶在颐和园所碰到的春游的儿童,表现了儿童生机勃勃,活泼欢快的情态,表达了冰心奶奶对我们少年儿童的喜爱以及所寄托的希望。

4、儿童不解春何在,只拣游人多处行。

→冰心改过后的诗句
“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


5、在本文中,儿童先后被比喻为小天使、繁花、春光。

6、作家卡片:
冰心,原名谢婉莹。

她的代表作《寄小读者》,这是她在赴美留学期间,将旅途和国外的见闻及感受,陆续写了二十多封信。

要作品《春水》《繁星》《小桔灯》
四、问题:朋友,春天在哪里?当你春游的时候,记住“只拣儿童多处行”,是永远不会找不到春天的。

为什么就能找到春天呢?答:因为儿童多的地方,春光最饱满、最烂漫,儿童多处就是春;春天在儿童身上,儿童充满活力,青春蓬勃,他们才是祖国的春天。

4、《早》
一、多音字:
正:zhēng(正月)朝:zhāo(朝阳)行:xíng(行人)zhâng(正义)cháo(朝代)háng(同行)
二、解释:冰清玉洁:比喻人的品质高尚、纯洁。

停云小憩:稍稍休息一小会儿。

笔墨纸砚:文房四宝中的四样。

三、填空。

1、本文是按照方位转换顺序来写的。

通过写三味书屋,告诉我们学习鲁迅先生时时早,事事早的精神。

2、作者写蜡梅的用意:作者把梅花的清香、颜色、花瓣写得那么美,以花喻人。

鲁迅一生的品德正像蜡梅花一样,时时早,事事早。

3、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朝花乡拾》《阿Q正传》《祝福》等就是他的主要作品。

对敌人,他横眉冷对;对人民,他满腔热忱。

他笔下的人物:阿Q、孔乙己、祥林嫂、闰土。

4、顿号的作用:表示句子内部并列词语之间的停顿。

5、课文最后一自然段中“清晨”、“春天”是指生命中最美好的光阴,“东风第一枝”是指梅花,这句话的意思是要珍惜生命中最美好的光阴,像鲁迅先生一样时时早,事事早。

由此,我还能想到一句珍惜时间的名人名言: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6、鲁迅先生有许多经典名言,你能把下面的名言补充完整吗?
(1)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2)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

5、《古诗两首》
一、解释。

游园不值:我在游园时没有遇到主人。

值:逢、遇到。

应:应该。

怜:爱惜。

苍苔:青苔。

小扣:轻轻地敲。

柴扉:用树枝编成的简陋的门。

印:本义指痕迹,诗中指踏坏。

疏疏:稀疏。

径:小路。

深:深远。

树头:树枝头上。

未:没有。

阴:树阴。

急走:快速奔跑。

二、填空:
《游园不值》: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叶绍翁写的。

这首七言绝句描写了作者游园未遂,红杏出墙的动人情景。

表现了春天有压抑不了的生机,流露出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诗中描写盎然春意的诗句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诗句以小见大的手法及新生事物是不可阻挡的哲理意义。

《宿新市徐公店》: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杨万里写的。

前一句“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是静态描写,描绘了幽静安逸的田园风光,
后一句“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是动态描写,描绘了儿童在菜花地边追逐蝴蝶的生动画面,表现了诗人对儿童的喜爱和对田园风光的赞美。

四、拓展:
1、关于描写春色的诗:
《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春日》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2、关于描写儿童的诗句:
《四时田园杂兴》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村居》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池上》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