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现状的调查研究

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现状的调查研究

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现状的调查研究大丰市刘庄中学周俊荣2008年5月30日研究目的、内容与方法本次研究的目的是了解农村教师队伍的现状和存在问题,为加强和改善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培养高素质农村师资力量,提供有价值的参考资料,为相关职能部门制定有关政策提供一些思考和依据。

调查研究的内容是:中小学生对教师的看法和评价;学生家长对教师的评价和满意程度;农村教师的基本状况以及他们的期望、利益诉求等;农村中小学校长对教师队伍现状的看法和评价等。

研究的方法是:问卷调查法和走访、座谈的办法。

调查对象如下:(一)学生对象。

我镇高中二年级、初中二年级、小学六年级学生共260人。

刘庄中学高二学生60人,刘庄中学、刘庄第二初级中学初二学生100人,刘庄镇中心小学、刘庄镇第二中心小学六年级学生100人。

(二)家长对象。

城乡家长共156人。

城镇家长62人(刘庄中学39人,刘庄第二初级中学7人,刘庄镇中心小学10人,刘庄镇第二中心小学6人),农村家长94人(刘庄中学21人,刘庄第二初级中学25人,刘庄镇中心小学18人,刘庄镇第二中心小学30人)。

(三)教师对象。

中小学教师124人。

高中教师21人,初中教师56人,小学教师47人。

(四)校长对象。

中小学校长、副校长15人。

完中校长、副校长5人,初中校长、副校长3人,小学校长、副校长7人。

调查结果与分析一、中小学生对教师的看法和评价学生是教育的对象和主体,教师对农村教育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而又不可替代的作用。

学生对教师的满意度高、评价好,会让学生产生安全感、幸福感,而学生对老师缺乏信任和尊敬,则不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也不利于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

1、绝大多数中小学生对自己的老师是尊敬和满意的。

在学生心目中,老师的地位是很高的。

由表1可以看出,86.6%的学生认为老师是值得尊敬的,他们对老师的敬业精神、工作态度、学识水平等都持肯定态度,正如有些学生选择了“尊敬”、“满意”一栏时所写“老师工作很辛苦”、“老师上课很精彩”、“老师对我很关心、很照顾”,学生以其特有的敏感和体验感受到老师的辛劳和爱心。

但也有少数学生对老师感到不满意,甚至厌恶、害怕,主要原因在少数教师存在不当甚至错误的教育教学方式,学生反映的现象有:打骂、讽刺挖苦、罚抄作业等。

有的学生写道:“老师老说我笨,我感到很伤心,在同学中我总抬不起头来。

”也有的学生写道:“有3、新课程背景下,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期望。

2004、2005年,我市初中、高中分别全面实施了新课程,三、农村教师自身专业发展及其发展环境情况调查从全镇中小学教师队伍的现状及整体情况来看,农村教师的学历层次不断提高,专业结构日趋合理,教师队伍基本稳定。

但调查中也发现教师队伍出现了一些矛盾比较突出的问题,影响全镇教育事业的发展。

1、大多数教师从事教育事业的动机积极,对长期扎根农村教育无怨无悔。

多数教师对教师职业有比较积极的认识。

65.3%的教师把教师职业作为事业看待,作为自己人生的选择,37.9%的教师把教师职业作为谋求生存的手段。

从事教育的主要原因:①收入稳定,社会尊敬和重视,占45.1%;②学校环境纯洁,人际关系融洽,主要和学生打交道,占29.1%;③能终身学习,培养的学生遍布各种行业,有成就感,占20.1%;④靠近父母,靠近家乡,怀有浓厚的乡土情结的,占5.7%。

2、大多数教师是正规师范院校毕业,知识水平能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但科研能力、信息技术使用能力等还需要提高。

就学历来看,教师的原始学历集中于师范院校,师范院校毕业的占72.6%,非师范类院校毕业的占9.7%,民办教师转正的占17.7%。

教师的后学历比较高,大学本科毕业占62.9%,大专以上毕业占74.2%,中师和高中占25.8%。

就知识水平看,43.5%的教师认为学科知识水平还可以,认为足够的占16.9%,33.1%的人认为略显不足,还有6.5%的人认为明显不足。

教师的学习渠道比较少,偏重于函授学习和自学。

根据调查排列,排在首位的是函授学习,占50.8%,其次是自学,占36.3%,专业培训占9.6%,其它的学习形式占3.3%。

对网络利用能力进一步增强,45.1%的人能较好地运用网络的,初高中教师所占比例较高,还有18.5%的教师不会上网,更谈不上做课件,使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

有55.6%的教师认为自身科研能力不高。

对教学与科研的看法:49.2%的教师认为科研可以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其中小学教师所占比例较高),45.2%的教师认为科研主要渗透到日常的教学和教育实践中,认为科研是额外负担的有5.6%。

3、教师认为目前亟需解决的几个问题。

50%的教师感到工作压力大,学校的级越高,教师感到压力就越大。

23.4%的小学教师、64.2%的初中教师、71.4%的高中教师都认为工作有压力,压力来源为五个方面:一是超负荷的工作量;二是升学的压力;三是人事制度改革聘任制压力;四是安全管理责任风险大;五是不适应新课程改革。

80.6%的教师感到工资福利待遇差。

近几年,各级党委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确保教师工资及时、足额发放。

但由于各种摊派克扣、物价上涨等因素,农村中小学教师与公务员、城市教师的经济待遇相比,仍然存在明显差距。

此外,住房、医疗等条件给农村教师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很多不便和负担。

67.7%的教师对现行职称评审的政策和聘任办法有很大意见。

由于教师职称评定及专业职务聘任与工资待遇紧密挂钩,关系到广大教师的切身利益和专业发展,是教师特别关注的问题。

许多教师认为目前职称评审存在的问题有:一是职称评审只注重学历、教龄、论文、表彰的要求,而忽视了教师平时的工作态度和成绩。

二是职称评审民主公开性差,无农村教师进行参评、进行监督,不能较好体现公开公平原则。

三是中级职称、高级职称所占比例过小,不少教师在30-40岁左右取得中高级职称,正是教师生涯的成熟期,好不容易评上,可因为职数问题,而不能聘任,最终不能获得相应的工资报酬。

73.4%的教师对新课程改革和小班化教育工程实施后的培训有较为突出的要求。

55.6%的教师感到新课程和小班化教育最大的挑战就是教育观念的挑战,认为课程开发能力和知识不足的占13.7%。

88.7%的教师认为要适应新课程和小班化教育要进行培训,58.9%的教师认为校本培训对教师有利,51.6%的教师赞成脱产培训制度,90.3%的教师主张学校培训经费单列,保证培训所需。

四、中小学校长对教师队伍现状的看法和评价。

在座谈和走访的过程中,大多数校长都认为,2001年我市实行教育人事制度改革以来,教师队伍的素质和水平得到了进一步提高,师资队伍结构得到了较好的优化整合,对推动农村教育事业稳步发展起到了较好的促进作用。

但在目前形势下,农村教师队伍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

1、教师教育理念滞后,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和小班化教育的需要。

随着中小学推行课程改革,以及农村小班化教育工程的全面实施,对农村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考验。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镇每年出生人口进入低俗状态,每年新增人口正常维持在450人左右,这就使得包括师资在内的教育资源相对以前有了较大的宽裕。

几位中小学校长普遍认为,当前形势下,农村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管理水平、自身学习体系建设还不能较好适应新课程和小班化教育,教师的教学理念、方式方法等都有待进一步提高。

2、教师流失严重,补充机制不完善。

近年来,由于人们思想观念变化和收入差距的存在,骨干教师、紧缺学科教师流失比较严重。

仅以刘庄中学为例,自2002年以来,自动辞职的教师已有9人,大都流入经济发达地区学校或企业,调进城区学校任教的每年都有5-8人,其中大部分属骨干教师或紧缺的英语、数学等学科教师,基本为35岁以下、有本科学历的初、高三把关教师。

受人员编制、财政经费等因素的限制,中小学教师补充机制不合理、不完善。

缺额教师往往是从小学教师中选拔到初中任教,从初中教师中选拔到高中任教。

即使有新分配教师,补充人数很少,存在问题也较多。

两所小学、一所初中,近五年新分配教师总数不足10人。

刘庄中学高中部新增教师相对较多,新分配教师凸显的问题有:非师范类院校毕业后招录为教师的,有一部分人知识丰富,但缺乏教学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不能很好胜任教育教学工作;从正规师范院校毕业的本科生,大都为近几年扩招的本科生,综合素质、各种能力相对较弱,距离新形势下教育工作的需要还有一段距离。

上述因素也是近年来农村教师队伍素质不够高的一个重要因素。

3、教非所学现象突出。

小学英语教师极少,刘庄一小情况相对较好,有4名英语教师,刘庄二小的专业英语教师仅为1人,所缺教师都为兼职教师。

信息技术、综合实践学科,两所小学都没有专任教师。

两所农村中学,从事音乐、美术、信息技术教学的专业教师仅有4人,历史、地理、生物、政治等学科多数由兼职任课教师凭兴趣随意教授,严重影响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和教学质量的提升。

4、教师结构不合理。

一是年龄结构不合理。

四所学校,35周岁以下的教师都超过了60%以上,其中刘庄中学达到78%,35-50周岁的教师仅占学校教师数的15%左右,老中青教师所占比例严重不协调。

许多校长反映,青年教师专业知识丰富,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有一定的教学基本功,但在敬业精神、工作责任心等方面存在严重不足,相当一部分人好高骛远,不求真务实,不肯钻研业务,不安心本职工作。

好教师留不住,不称职的教师出不去,令他们开展工作有难度。

二是男女教师比例不合理。

两所小学女教师所占比例都超过了60%,两所中学女教师比例占到50%以上。

农村教师男少女多现象不利于学生心理生理健康发展。

三是职称结构不合理。

2001年以来,全镇有许多年龄大、教龄长的教师退养回家,他们大都为中高级职称。

在职的中青年教师评上中高级职称后,往往不能聘任,其中重要原因之一就是退养回家的教师挤占较多中高级职称的职数,几位校长常常因在职教师评上中高级职称而不能聘任、兑现工资,感到头痛,因为许多中青年教师正是学校教育教学的骨干和中坚力量。

对策和建议1、各级党委和政府要认真落实知识分子政策,真正做到尊师重教,切实提高农村教师的社会地位和各项待遇,努力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帮助他们解决好工资、医疗、住房等方面的问题和困难,缩小城乡之间、经济发达地区与经济不发达地区之间教师待遇的差异,创造宽松环境,稳定现有队伍,吸引更多的优秀教师扎根农村教育。

2、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管理。

建立科学合理的教职工核编依据,逐步解决农村教师专任教师结构不合理和教师脱产培训等问题,制订农村学校中长期培训规划和教师个人发展计划,大力实施继续教育工程,建立农村教师培训提高的保障机制。

继续深化教育人事制度改革,推行双向选择的聘任制,制定科学合理的岗位责任制和城乡教师交流学习制度,不断完善现行的教师职称评审和聘任制度,充分调动农村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