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建筑材料》习题集及参考答案(二)第三章水泥混凝土、建筑砂浆和稳定土一、单项选择题1、建筑砂浆的工作性包括流动性和保水性,它们分别用 B 来表示。
A、坍落度、分层度B、稠度、分层度C、稠度、维勃稠度D、坍落度、维勃稠度2、道路硅酸盐水泥需提高 C 的含量,以获得较高的抗折强度。
A、C3AB、C2AC、C4AFD、C3S3、采用相对用量法表示混凝土配合比时,应以 D 为1,并按“水泥:细集料:粗集料;水灰比”的顺序排列表示。
A、细集料质量B、粗集料质量C、水的质量D、水泥质量4、通常水灰比的值越小,混凝土的耐久性 C 。
A、越差B、不变C、越好D、无相关关系5、塑性混凝土的单位用水量与粗集料的品种及 B 有关。
A、最小粒径B、最大粒径C、表观密度D、堆积密度6、坍落度小于 C 的新拌混凝土,采用维勃稠度仪测定其工作性A、20 mmB、15mmC、10 mmD、5mm7、砂浆的保水性用 B 表示。
A、稠度B、分层度C、坍落度D、维勃稠度8、水泥混凝土强度等级是由 A 确定。
A、立方体抗压强度B、棱柱体抗压强度C、轴心抗压强度D、抗拉强度9、砼砂石比为0.59 ,那么其砂率为 D 。
A、2.69B、1.69 C 、0.73 D、0.3710、利用体积法进行配合比设计,在计算砂、石体积时,应使用其 B 。
A、密度B、表观密度C、松方堆积密度D、紧装堆积密度11、道路路面或机场道路的水泥砼,以 C 为主要强度指标。
A、抗压强度B、抗拉强度C、抗折强度D、劈裂抗拉强度12、水泥砂浆的强度等级代号是 C 。
A、CB、PC、MD、O13、进行砼配合比设计时,确定W/C的依据是 D 。
A、和易性B、强度C、耐久性D、强度和耐久性14、泵送砼中应掺加的外加剂为 A 。
A、减水剂B、引气剂C、早强剂D、速凝剂15、在混凝土的各种强度中 B 强度最大。
A、抗剪B、抗压C、抗拉D、抗折16、水泥砼试件标准养护条件是 B 。
A、温度20±5℃,相对湿度90%以上B、温度20±2℃,相对湿度95%以上B、温度20±3℃,相对湿度95%以上D、温度20±2℃,相对湿度90%以上17、水泥砼配合比设计的三个主要参数是 B 。
A、强度、水灰比、用水量B、水灰比、用水量、砂率C、强度、水泥用量、砂率D、水灰比、水泥用量、强度18、混凝土抗压强度标准试件的尺寸为 B mmA、100×100×100B、150×150×150C、200×200×150D、160×40×4019、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应选用 A 水泥。
A、矿渣水泥B、硅酸盐水泥C、普通水泥D、高铝水泥20、在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根据强度计算得水泥用量为268kg,查表知此时最小水泥用量为280kg,则设计水泥用量应取 B 。
A、268kgB、280kgC、274kgD、以上都不是21、原材料确定时,影响混凝土强度的决定性因素是 B 。
A、水泥用量B、水灰比C、骨料的质量D、砂率22、水泥混凝土抗压强度试验时,进行强度计算, 当3个试件中任何一个测值与 B 的差值超过的时,则取为测定值。
A、中值、中值、10%、中值B、中值、中值、15%、中值C、平均值、平均值、10%、平均值D、平均值、平均值、15%、平均值23、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混凝土的水灰比越大,其强度 B 。
A、越大B、越小C、不变D、不一定24、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必须按耐久性要求校核 B 。
A、砂率B、单位水泥用量C、浆集比D、水灰比25、已知某碎石混凝土试配强度为38.2Mpa,水泥实际强度为48.0Mpa,则水灰比应为 D 。
A、0.50B、0.62C、0.55D、0.5626、水泥稳定土常用强度指标是 A 。
A、无侧限抗压强度B、立方体抗压强度C、棱柱体轴心抗压强度D、抗拉强度27、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随石灰剂量的增大,石灰稳定土的强度 D 。
A、提高B、降低C、不变D、提高至某一峰值后又降低28、经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试验,得三个试件的最大破坏荷载分别为480KN、500KN、580KN,则该组混凝土试件的抗压强度测定值为 C MPa。
A、21.8B、23.1C、22.2D、该组试验结果无效29、混凝土在持续荷载作用下,随时间增加的变形称为 B 。
A、弹—塑性变形B、徐变C、温度变形D、干缩变形30、对无筋大结构,钢筋配置稀疏的结构,应尽可能选用 A 。
A、较小的坍落度,以节约水泥B、较大的坍落度,以节约水泥C、较小的坍落度,以保证混凝土强度D、较大的坍落度,以保证混凝土强度二、多项选择题1、水泥混凝土试配强度计算涉及到的因素有:ABCD 。
A、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B、水泥强度C、混凝土施工水平D、强度保证率E、集料种类F、水灰比2、混凝土采用较低的水灰比时,混凝土ACE 。
A、较为密实B、强度较低C、耐久性较好D、节省投入费用E、强度较高F、抗冻性较差3、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基本原则是:BCDF 。
A、可靠性原则B、经济性原则C、强度原则D、耐久性原则E、安全性原则F、工作性原则4、提高混凝土强度的措施有:ABD 。
A、选用高强度水泥B、掺加适合的外加剂C、采用人工振捣D、采用蒸汽养护E、增加用水量F、采用高的水灰比5、进行水泥混凝土初步配合比设计的内容包括:ABCFA、确定试配强度B、确定水灰比C、计算砂石用量D、矿质混合料组成设计E、计算单位用水量F、选定砂率6、水泥混凝土的工作性包括BCDE 。
A、和易性B、流动性C、稳定性D、可塑性E、易密性F、均匀性7、混凝土初步配合比设计选用砂率的依据是:BEFA、浆集比B、粗集料最大粒径C、水泥强度D、耐久性E、水灰比F、粗集料品种8、改善混凝土工作性的措施有:ABC 。
A、保持水灰比不变,增大水的用量B、掺加减水剂C、掺加粉煤灰D、增大水灰比E、减小砂率F、增大砂率9、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主要包括:ABCE 。
A、初步配合比设计B、基准配合比设计C、施工配合比设计D、生产配合比设计E、试验室配合比设计F、试拌试铺配合比10、混凝土初步配合比设计,按强度原理计算水灰比时,应考虑的主要因素是:BCE 。
A、粗集料的强度B、混凝土试配强度C、粗集料的品种D、粗集料的级配E、水泥实际强度F、水泥用量三、判断题(√)1、用试杆法测定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时,如测得S=9.0mm,说明此时水泥浆稠了,要考虑加水。
(×)2、经试验,某水泥28天抗压强度为43.5Mpa,则可判定该水泥为42.5水泥。
(×)3、道路路面和机场道路路面用水泥混凝土,是以抗压强度作为主要指标。
(×)4、砂率主要影响水泥混凝土的工作性,对水泥混凝土强度无影响。
(√)5、水泥砂浆抗压强度标准试件尺寸是70.7×70.7×70.7(mm3 )(×)6、水泥砼配合比设计的三个主要参数是强度、水灰比、砂率。
(×)7、有抗渗要求的砼工程可以用矿渣水泥。
(×)8、流动性大的混凝土比流动性小的混凝土强度低一些。
(×)9、普通混凝土的强度与其水灰比成线性关系。
(√)10、对于相同强度等级的混凝土来说,混凝土强度的标准差越小,说明其施工水平越稳定。
(√)11、碾压式混凝土的优点之一是节约水泥。
(√)12、水泥稳定土的水泥剂量越大,水泥稳定土的强度就越高。
(×)13、石灰土的最佳含水量是指能充分使土中石灰产生化学反应的含水量。
(√)14、石灰稳定土的石灰剂量通常通过试验确定。
(√)15、在混凝土抗压强度试验中,若采用边长100mm的试件,测出的抗压强度值偏大。
(×)16、在混凝土初步配合比设计时,要用最大水灰比进行检验是为了保证混凝土的强度。
(×)17、在满足工作性、强度、耐久性的前提下,应尽量采用较大的浆集比以节约水泥。
(×)18、若通过公式计算得水灰比为0.56,通过查表知此时最大水灰比为0.60,则设计水灰比应取0.60。
(√)19、掺粉煤灰混凝土配合比,是以基准混凝土的配合比为基础,按等稠度、等强度等级原则,进行调整。
(√)20、保水性良好的砂浆,其分层度应在10~20mm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