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鉴赏小说的表达技巧逐点突破——小说表达技巧的三个考查角度[学生用书P132]鉴赏小说的表达技巧是小说阅读考查不可或缺的内容,考纲分别在“分析综合”和“鉴赏评价”中做了说明: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
小说的表达技巧可考的角度很多,如叙述的视角与方式、人物的描写角度与手法、篇章与情节结构的安排等。
一、叙述的视角与方式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血乳无尽的黑暗,冰凉、坚硬的废墟,孤独、无助,惊恐的他号啕大哭,他的嗓子哭哑了,嘴唇干裂——饿。
突然,他的唇触到了一个柔软的东西,热热的、暖暖的,像妈妈的乳房。
他努力地探着身子,干裂的嘴唇一口叼住小小的乳头,用力吮吸着,浓浓的、腥腥咸咸的,不像妈妈的乳汁,妈妈的乳汁是香的、甜的,而且,妈妈的乳汁泉水般源源不断,他吮吸的乳汁却是一滴一滴的。
他吐出乳头,嘶哑着嗓子哭。
哭累了,他睡了。
他饿醒了。
他的唇又触到了乳头,一口叼住,依旧是腥腥咸咸的,他太饿了,顾不了那么多,用尽全力吮吸着。
他口中的乳头触电般地跳了一下,他听到妈妈在虚弱地呻吟,妈妈好像很疼,扭动着身子,呻吟声忽长忽短。
妈妈扭动的时候,乳头从他的口中脱落,妈妈似乎在竭力把身子靠近他,当他再次叼着乳头用力吮吸的时候,他听见妈妈那长长短短的呻吟声又开始了。
不知道过了多长时间,他又醒了,妈妈停止了呻吟。
他在黑暗中摸索,寻找着妈妈的乳头,当他叼到妈妈乳头的时候,他感觉乳汁比原来多了,像细细的泉水,源源流入他的口中。
他大口喝着,口中的乳头又跳了一下,妈妈的呻吟声低低地传来,他停止了吮吸。
他一定是把妈妈吸疼了,妈妈的身体却靠得更紧了,妈妈真好,那么痛,还靠过来让他吮吸,他含着妈妈的乳头幸福地睡了。
他是被上面传来的嘈杂声惊醒的,突然惊醒的他大哭起来,被乳汁浇灌过的他哭声嘹亮。
上面传来喊叫声:“快过来,这里还有幸存者!”一阵嘈杂的脚步声响过,有人在喊:“孩子别哭,叔叔来救你了!”他哭得更凶了。
哭累了,他又去寻找妈妈的乳头,他把乳头叼在嘴里使劲吮吸的时候,乳汁是凉的,他吐出乳头,他不明白,妈妈的乳汁怎么变成了凉的,是妈妈不爱他了吗?叔叔在上面喊:“孩子,别哭,坚持住,叔叔一会儿就把你救出去!”他哭得更厉害了,他一边哭一边用小手拍打着妈妈,他想要妈妈给他喝热的乳汁,妈妈似乎睡着了,一动也不动。
他使劲拍打着妈妈:“妈妈你醒醒!妈妈你醒醒!!”妈妈真的生气了,妈妈的脸一定板得很严肃,像要下雨的样子。
他伸出小手在妈妈的胳肢窝里轻轻地挠着。
妈妈生气的时候,他只要伸出胖乎乎的小手在妈妈的胳肢窝挠几下,妈妈就会扑哧一声笑起来,妈妈笑过后,拍着他肉肉的小屁股说:“你这个小调皮,小坏蛋呀!”可是今天,他的法宝失灵了,妈妈再也不理他了。
他哭得汹涌澎湃,他要用不停的哭声把妈妈吵醒……他的头顶上空出现了一丝光亮,有人在喊:“看到了,是个男孩!”有人又喊:“孩子闭紧眼睛,别睁开呀!”还有一个女声在喊:“孩子,别怕,我们来接你了!”他乖乖地闭上了眼睛,一只塑料瓶子递到了他嘴边:“孩子,喝水。
”他张开嘴巴,水缓缓流进他的嘴里,凉凉的,甜甜的。
温柔的女声在他喝水的时候不停地对他说:“你是最勇敢的孩子,你知道你在下面坚持了多长时间吗?”似乎是为了强调时间的长度,她停顿了一下说:“72个小时!”他不知道72个小时是多久,他只知道是在夸他棒,就像是他在家里吃了满满的一碗饭后,妈妈朝他竖起大拇指说,你真棒!他想,现在的他就是最棒的了。
想到这里,他的嘴边露出了一丝骄傲的微笑。
当救援人员把他和妈妈从废墟下救出来的时候,人们发现这个四岁小男孩的双唇像一朵鲜艳欲滴的花,那个用娇小的身躯保护着小男孩的妈妈的胸部赤裸,在她美丽的胸部上灼灼开放着一朵硕大的红花,那朵红花刺疼了所有人的眼睛。
“妈妈”永远地闭上了眼睛。
这个只有19岁的女孩,这个还没品尝过爱情滋味的女孩,这个幼儿园里的最年轻的保育员,在地震来临的时候奋不顾身地扑向惊呆了的男孩。
三天三夜,她用少女最纯洁的乳房,用她最无私的乳血挽救了一个孩子的生命,她绝美的乳花开放在所有人的心里。
1.小说的叙述视角是“四岁小男孩”,请简析其表达效果。
【我的理解】解析:本题考查赏析小说表达技巧的能力,考查点是对叙述视角效果的分析。
小说采用怎样的视角和人称,与作者的表达意图密切相关。
本文以四岁的小男孩为叙事视角,是“真实性”与“艺术性”相结合的典型范例,答“艺术性”时,可考虑想象的独特。
答案:①小男孩是幸存者,所以以其视角叙述,具有很强的真实感。
②四岁的小男孩懵懂无知,其感受的模糊性可以很好地弥合想象中可能出现的不合理性。
③同时,这种模糊性可以让读者有更大的想象空间。
小说有哪些叙述视角?特点是什么?提示:小说的视角就是小说中故事“叙述者”的观察角度。
在具体的作品中,作者——叙述者——人物,三者呈现不同程度的交叉重合关系,从而使小说的叙述方式产生不同的审美效果。
小说的叙述视角一般分为“客观视角”和“主观视角”,前者又叫“全知视角”,即叙述者超越小说的所有人物和事件,了解小说的全部细节和所有人物的心理及命运。
这时叙述者往往就是作者本人的化身,一般以第三人称为主。
“主观视角”又叫“半知视角”,即叙述者只了解故事的部分情节,这时叙述者往往是小说中的一个人物。
一般是第一人称的方式,由小说中的人物“我”来讲故事,“我”可以是小说的主人公,可以是小说的次要人物。
这样的视角给人一种亲历的感觉,可增加真实性与亲切感。
叙述视角与人称第一人称(主观视角)叙述亲切自然,给人真实生动之感。
第二人称便于感情交流,增强抒情性和亲切感。
第三人称(客观视角)不受时空限制,叙述自由,表达灵活。
叙述顺序顺叙按某一顺序(时间或空间)进行记叙。
倒叙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作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
补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作某些交代。
二、人物描写的角度与手法(2013·高考湖南卷)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题目。
未婚妻[法]奥杜度过了几天假期之后,我要回巴黎了。
当我走进车站,火车已挤满了旅客。
我发现靠近车门坐着的旅客旁边,有一个空座位,但上面放着两个大篮子,里面的鸡和鸭把头伸在篮子外面。
我犹豫了好一会之后,决定走进车厢。
我说,很对不起了,让我来把篮子移开。
可是一位穿着工作服的农民对我说:“小姐,请等一等,我就把它们从这里拿开。
”当我把放在农民膝上的水果篮子提在手中时,他轻轻地把两篮家禽塞在凳子下面。
我坐下以后,坐在对面的旅客问农民是不是把家禽带到市场上去卖。
农民回答说:“先生,不是的。
后天,我的儿子就要结婚,我把鸡鸭带来送给儿子。
”他脸上显出幸福愉快的神情。
他看了看周围的人,仿佛要向所有的人表达自己的快乐。
另外的旅客都留心倾听,他们听了之后都感到很高兴。
只有一个老媪是例外,她占了两个人的座位,枕着三个枕头,正在叱骂拥塞在车厢中的农民。
火车开动了。
刚才说话的旅客开始阅读报纸,这时农民对他说:“我的儿子在巴黎,他是一家商店的职员,将和一位小姐结婚,她也是一家商店的职员。
”这个旅客把已经打开的报纸放在膝上,问道:“未婚妻美丽吗?”农民说:“不知道,我还没有见过她。
”这个旅客有些惊讶,又说:“真的吗?假如她长得丑,使你不喜欢,将怎么办?”农民回答:“这种事情可能发生,但我相信,她会使我们喜欢,因为我们的儿子很爱我们,他不会娶一个难看的妻子。
”农民的妻子又补上一句:“再说,既然她使我们的儿子腓力普喜欢,她也会使我们喜欢的。
”农民的妻子转过身来向着我,我看到她一双柔和的眼睛中充满着微笑。
她想知道我是否也去巴黎,当我回答说也是去巴黎时,这个旅客就开玩笑了。
他说:“我打赌,这位小姐就是未婚妻,她是来迎接她的公公婆婆而没有介绍自己使他们认识。
”所有的眼睛都向我注视,我羞得面红耳赤,这时农民夫妇同声说:“嗳!真是这样的话,我们将非常高兴。
”我向他们说明这完全是误会。
可是这个旅客提醒他们,说我曾沿着火车走过两次,好像我是尽力找认什么人;又说我在登上车厢前是多么犹豫迟疑。
所有的人都笑起来,我在困窘中解释说,这个座位是我能够找到的唯一的座位。
农民的妻子说:“这没有什么关系,你非常使我喜欢。
假如我们的媳妇能像你那样,我将多么高兴。
”农民接着说:“是啊,我们的媳妇最好能像你。
”这个旅客对于他自己的这番笑话感到得意,他带着开玩笑的样子看了我一眼,对农民夫妇说:“你们相信我没有弄错。
当你们到达巴黎时,你们的儿子会对你们说:‘这位就是我的未婚妻。
’”他说完后,放声大笑一阵,便开始专心读他的报纸了。
过了一会儿,农民的妻子完全转身向着我。
她在她带来的篮子底层找寻一会儿,拿出了一块煎饼,她一面请我吃煎饼,一面对我说,这煎饼是她今天早晨亲手做的。
我辞谢了她的好意。
接着,她又请我吃一串葡萄,我不得不接受了。
当火车在一个站停下时,我很难阻止农民下车为我购买一杯热的饮料。
我看到这一对好人一心爱着他们儿子所选中的未婚妻时,自己因不是他们的媳妇而感到遗憾。
他们的爱情使自己觉得多么温暖。
我是孤女,从未见过父母的慈容,而和我一起生活的人,谁都对我漠不关心。
我惊异地看到他们的眼光时时注视在我身上,好像他们是在爱抚我那样。
到达巴黎时,我帮助他们把篮子从车上搬下来,并领他们向出口处走去。
我看到一个身材高高的青年向他们扑过来,用双臂抱着他们,我就稍稍离开他们远一些。
他热情地吻着父亲,又吻着他母亲。
他们在前面走,我在后面跟着。
他像他父亲,一双眼睛鲜明快乐,笑声爽快而响亮。
外面,天几乎全黑了。
我撑起大衣的领子。
我落在他们后面,稍离开他们几步路。
这时,他们的儿子去雇一辆车子。
农民爱抚着一只美丽的花母鸡的头,对他妻子说:“假如我早知道她不是我们的媳妇,那么我早就把这只花母鸡送给她了。
”“是啊!假如我早知道……”农民的妻子向着已走出车站的长长人群做手势,眼睛望着远处说:“她已随人群走了。
”正在这时,他们的儿子已雇到一辆车子回来了。
他看起来长得身强力壮,性情温和,我想他的未婚妻一定是很幸福的。
他们的车子消失在黑暗中,于是我沿着每一条街道慢吞吞地走去。
孤零零的我不由自主地回到了自己的房间。
我已二十岁了,还没有一个人来向我谈过爱情。
2.作品运用了对比手法,请列举人物对比的两个例子,并分别谈谈其艺术效果。
【我的理解】解析:此题考查鉴赏小说表达技巧中的对比手法。
首先应该准确判断小说中该技巧运用的对应内容,然后结合该手法的一般艺术效果和小说中的具体内容作深入分析。
材料中的对比主要有:老媪与农民夫妇的对比、老媪与其他旅客的对比、“我”与未出场的“未婚妻”的对比。
答案:①老媪与农民夫妇形成对比,老媪的自私、冷漠更加凸显农民夫妇的善良、热情;(或:老媪与其他旅客形成对比,相互映衬,表现出老媪的冷漠和其他旅客的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