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

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


4
三、修辞技巧 比喻、比拟(拟人)、夸张、对比、双关、通感、借代、反语、反问、互文等等。 四、章法技巧 1.结构上的常用术语 开门见山、直承文题、层层深入、先总后分、先分后总、卒章显志、先景后情、以景结 情、铺设悬念、伏笔照应、过渡衔接、承上启下、叙议结合、前后照应、首尾圆合、点明文 题、等等。 2.内容表现 景————情 事————情 景、事————情、志 事、物————理、趣 3.谋篇章法 首———起
2
台城六代竞奢华,结绮临春事最奢。 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
二、描写技巧 1.渲染铺陈 我国传统画技之一,一般是在需要强调的地方浓墨重彩,使画面形象的某一方面更为突出。 用于文学创作,就是 从正面着意描写,用铺排、反复等手法对人物和环境作突出、强调。 江南可采莲 汉乐府民歌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鱼戏 莲叶北。 渲染描写,使得全诗生动活泼,音调优美,把水上采莲的画面和青年男女采莲时的欢愉活灵 活现地展示了出来。 交语速装束,络绎如浮云。青雀白鹄舫,四角龙子幡。婀娜随风转,金车玉作轮。踯躅青骢 马,流苏金镂鞍。赍钱三百万,皆用 青丝穿。杂彩三百匹,交广市鲑珍。从人四五百,郁郁 登郡门。 用铺陈的手法描写太守家迎娶兰芝的场面,表现了女主人公的 美丽高贵,为全诗增加了悲剧 的气氛。 2.烘托 我国传统画技之一,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外面渲染衬托,使物象更为明显突出。用于 艺术创作,就是指从侧面 着意描写,作为陪衬。 ⑴正衬:用同类的相似的事物来衬托,此乃“烘云托月”之法。 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 情”。 ⑵反衬:用相反、相对的事物进行衬托,此乃“山高月小”之法。 如“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 ⑶互衬:两个事物相互映衬,无主次之分,此乃“绿叶衬红花”之法。 如“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颔———承 颈———转 尾—描写和静态描写,有的以动衬静或以静衬动(烘托、反衬),或动静 结合,相辅相成。 5.虚和实 ⑴中国画中的“虚”和“实”。 “虚”,指的是图画中笔画稀疏的部分或空白,它给人以想象的空间,让人回味无穷。“实” 是指图画中笔画细致丰富的地方。 ⑵诗歌中的“虚”和“实” 诗歌中的“虚” 是指直觉中看不见、摸不清,却又能从字里行间体味出的虚像和空灵的 境界。包括以下三类: a 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 b 已逝之景之境。 c 设想的未来之境。 “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 “虚实结合”或曰“虚实相生”,可以使虚与实二者之间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互相转 化,以达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境 界,从而大大丰富诗中的意象,开拓诗中的意境,为读 者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充实人们的审美趣味。 虚景和实景的关系—— 有时是相反相成形成强烈的对比,从而突出中心的。例如姜夔《扬州慢》中的虚景是指“春 风十里”, 写往日扬州城十里长街的繁荣景象;实景是“尽荠麦青青”,写词人今日所见的凄 凉情形。由这一虚一实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 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 有时则是相辅相成形成渲染烘托,从而突出的中心的。如欧阳修的《踏莎行》,上阙写实, 通过 初春景象反衬“行人”的离愁别绪。下阙写虚。通过设“行人”想妻子凭栏远望,思念 “行人”的愁苦之象,来写愁思。妻思夫 ,夫想妻。虚实相生,从而将离愁别绪抒发得淋漓 尽致。 6.“欲扬先抑”与“欲抑先扬” 贾生 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 欲抑先扬 写孝文帝虚心求贤——先扬 写孝文帝荒诞不经—— 后抑 7.描写角度 远近、高低、大小、内外的角度; 点面结合、色形声结合、全景与特写结合,等等。 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
诗歌的表达技巧总的来说有以下三个方面: 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章法技巧 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抒情、说明、描写 表现手法:描写技巧、抒情技巧、修 辞技巧 一、抒情技巧 1.直接抒情 2.间接抒情 1.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1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⑶托物言志 诗人借自然界中某种事物的客观属性,表达自我的某种品质、志向或情感,诗中的物象带上 了人格化的色彩。 石灰吟 (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 留清白在人间。 竹石 (清)郑板桥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卜算子· 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 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⑷用典抒情 借用典故来抒发自己的感情,讽刺时事。 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 ⑸借事抒情 通过对事情的叙述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在古风中较为常见,如《兵车行》、《卖炭翁》; 在格律诗中往往集中 在某一细节上。 秋 思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 ⑹借古讽今、借古抒怀 这是咏史诗常见的表现手法,或借历史事件来讽喻当朝,或借历史人物来抒发个人感慨、表 达抱负与 心志。 如《念奴娇·赤壁怀古 》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台 城 刘禹锡 。 小结: 与直接抒情相比,间接抒情更加含蓄蕴藉,耐人寻味,意蕴深长。所以鉴赏的难度比直 接抒情大。只有结合全诗内容,并 充分挖掘有特定意象的内涵,才能准确全面地把握蕴含在 景物、事物和事件深处的思想和感情。
白描 3.白描与工笔 ⑴白描:中国传统画技之一,纯用线条勾勒,不加渲染烘托的写作手法。 用于文学创作,就是对所描写的对 象直接描写叙述。 望江南 温庭筠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濒洲。 作者以白描手法,刻画了一个从早
工笔
到晚盼望情人归来的女子的形象。
⑵工笔:也是中国传统画技,后指精雕细刻、浓墨重彩的描绘形象。 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足 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 流纨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 这一段对兰芝外貌的铺陈描写,着力表现兰芝的 3 美丽无双,更进一步展现兰芝秀外慧中的美 好,同时更增添了诗歌的悲剧色彩。

天地合, 乃敢与君绝!
邪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
2.间接抒情 ⑴借景抒情(寓情于景) 诗人把所要抒发的情感或要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景物中,通过描写景物予以抒发。 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⑵情景交融 (融情入景) 在景物描写中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感情,使自然景物与作者达到“物我合一”的境界,分不清 哪里 是景,哪里是情。 例:东船西舫悄无言, 唯见江心秋月白。 饮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意,欲辨己忘言。 酒 陶渊明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 此中有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