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通过听专家评析当前我们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我受益匪浅。
结合教学实践,我觉得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应该有以下几个:1、教师讲得多,以讲代读就是课堂上学生读书的时间太少了!我觉得一节阅读课,学生读书的时间应该不少于10分钟。
但是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当前,大部分阅读课堂上都充斥着词句训练、篇章分析等等复制性的教学。
课堂上书声朗朗的热闹景象已经荡然无存了,即使是有学生起来读书,也是一些普通话标准的学生机会多点,更多是老师滔滔不绝的讲解了。
学生围着老师转,自己读书的时间少,自己揣摩、思考的机会少,独立进行语言实践活动的机会更少。
长此下去,不仅难以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而且影响了学生学习语文的信心,禁锢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力。
2、以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来代替读书这是我们老师本身的问题,也是导致上面说的“读”的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课堂目标把握不准,导致淡化读书,忽略了学生与文本的对话。
只有“我心入书,书入我心”,学生用心、动情地去品读课文,这样才能调动起学生的内心情感,增强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教师每教学一篇课文时不是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而是针对课文内容提出一些毫无意义的问题来让学生回答,也就是把课文中的陈述句变成疑问句,让学生回答,宝贵时间就这样被白白浪费掉,课堂上学生没有了读书的时间。
3、评析课文,以议代讲很多教师在教学课文时,往往抓住重点段落去学习课文,出发点是好的,但是孤零零的让学生赏析重点段,肢解了课文,然后让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学习,缺少及时地指导,小组合作失去了意义。
更有甚者,让去全班学生参与讨论,没有个具体目标问题,一节课下来,什么问题也没解决,课文学完了,学生似懂非懂。
课前备课时,教师要提前弄明白那些问题适合学生自己解决,那些问题适合讨论,不要让生生之间的讨论代替有效的上述问题的产生,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其一,语文教学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
这是最根本、最重要的原因。
考试的指挥棒,自上而下一级指挥一级,并且是从教学思想、教学内容到方式方法(包括标准化考试)全面指挥。
加上教师评优、晋级统统与学生的考试分数挂钩,老师们不得不按照考试的要求进行教学:考什么就教什么、练什么,怎么考就怎么教、怎么练。
于是,为了让学生拿到这两三分,师生要下很大功夫,要做很多练习。
为了应付考试,老师们不得不把生动感人、充满情趣的课文肢解得支离破碎,生怕哪个问题没问到,考试时学生答不上来;生怕哪个词、哪个句子没练到,考试时丢分。
语文教学失去了情趣、情感和魅力,不是脱离语言文字的枯燥乏味的一问一答式的内容分析,就是抽掉内容、情感的千题百练的文字游戏。
这既违背了语文教学的特点,也违背了儿童学习语文的规律。
这样做,对相当多的教师来说是违心的。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说:“语文教学现状的显著特点是‘应试教育’。
它带来种种弊端,把语文教学引入死胡同,急功近利,舍本逐末,只在语言文字形式上兜圈子,忽视对人的全面培养。
”这是“应试教育”带来的最大危害。
其二,教育教学理论,特别是应用方面的教育、教学理论相对滞后。
教育同经济比,教育的发展滞后。
教育教学的实践同理论比,理论相对滞后。
特别是应用理论,还不能站在时代的高度,前瞻地、令人满意地回答什么是素质教育,怎样在语文教学中进行素质教育的问题;不能前瞻地、令人满意地回答教什么、学什么和怎样教、怎样学的问题。
实践呼唤理论。
“这样做不好,那样做不行,究竟怎么做”反映了广大教师的心声。
他们呼唤教学理论,特别是科学的、便于操作的先进的语文教学法的指导。
同时,语文工作者和教师也要自觉地学习和运用现有的教学理论,在理论的指导下,不断创造新的教学经验。
其三,一些语文教师的教学思想陈旧和素质不高。
这需要广大教师不断端正教学思想,提高自身素质。
端正教学思想的核心是摆正教与学的关系,一要树立和强化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意识,二要树立和强化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靠训练的意识,并使主体意识和训练意识在教学过程中得到持久的、充分的体现。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学习,不能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今后的教学还应该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体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这是我一些肤浅的认识,也是本专题学习后的一些零碎的思考。
阅读是通过视觉系统接受书面语言传递的信息,理解书面语言的意义、内容、思想感情的一种复杂的心理过程。
阅读教学活动不同于一般的读者阅读,这是因为:一般阅读是读者与读物资料之间封闭性的活动,阅读的目标是因人而异的,带有相当的随意性,而学校的阅读教学活动是有目的、有计划、有一定的时空限制的教育活动。
语文是承载和传播人类文明的工具,语文教学的终极目的是教会学生以语言为工具,自由地、广泛地吸取思想,扩充知识,接受人类的认识成果。
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进步,人们要接受和处理的信息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没有一定的阅读能力是应付不了的,所以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和地位。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长年以来,对于阅读教学我们老师还是停留在静态的阅读文章的分析层面上,单纯着眼于文本的内容分析、关系分析、写作特点分析以及内容要点、中心思想、段落大意和作者观点的归纳等第,具体包括“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中重要的句子”、“辨别和筛选文中的重要信息”、“分析归纳文章的中心思想”、“分析文章的结构”、“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态度观点”等几项。
即使是所谓的“阅读鉴赏”,也无非局限于“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表达技巧”、“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等等。
诚然,这种形式的阅读教学方法,优点是显而易见,尤其是对于以打基础的小学生生来说,它注重了语文基础知识的巩固。
学生能通过每一次的阅读训练,来夯实自己的基础。
这种阅读教学法,学生除了能一个一个的解决阅读材料中的各项问题,却不能从整体上把握材料内容,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因此,这种阅读教学法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很大的局限性。
于是,在上课文阅读课时,活生生的艺术形象消失了、不见了,丰富而真切的个人感受也随之消失了,剩下的多是支离破碎的“尸体解剖”。
一、老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的问题。
近年的阅读教学,大多是老师领着学生解读文本,并且以老师对文本的理解为主。
一篇课文,老师的理解是什么,只要多数学生知道了,阅读教学的任务就算完成了。
接着就是花样翻新的练习,做得学生头昏眼花,腰酸背痛。
久而久之,阅读课成了思想教育课,科技教育课,外加与提高阅读能力无关的练习。
这样的阅读教学,老师到底要给学生教什么应当让学生学什么语文姓语,语文课要教学生学习祖国的语言文字,阅读教学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这些大家都明白,可是,做起来怎么就这么难呢阅读课上为什么不好好地引领学生品味语言、积累语言呢为什么不好好地引领学生揣摩作者的遣词造句、布局谋篇呢这些问题的产生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
客观地说,北师大版教材按文化单元组编教材,有利于学生从不同角度感悟文化内涵和色彩,但对语文训练的编排比较模糊,不利于老师掌握语言训练要点。
从主观上说,老师学习课标不够,对语文学科的性质把握不准,对各年段的训练要点把握不准,教学中不知所措,只好把自己对文本的理解传授给学生。
这样,语文课上,老师不教语文,学生不学语文也就不足为怪了。
二、老师怎样教学生怎样学的问题。
工作原因,我听了不少老师的阅读教学课,课上,老师按照预先设计好的教学环节,一步一步地引着学生完成“教学任务”,教学设计走过了,这课教学就算完成了,在急匆匆地走教案中,即使安排学生读课文,也是为了引出自己设计好的问题。
在教学中,学生知道了什么,是怎样知道的学了课文有什么收获特别是在语言文字方面有什么收获老师学生都是不大计较的。
这样的教学,教师教的意识太强,完成“教学任务”的意识太强,很少顾及学生的感受,很少顾及学生学的效果。
这种教学,是介乎于填鸭式和牵引式之间的教学,是教学理念落后的一种表现,是造成阅读教学费时低效的重要原因。
泰勒说,教学的成败,不是看老师做了些什么,而是看学生做了些什么。
教师的教学是否有效,不是看教师的表现有多么突出,主要看学生的收获有多少。
因此,阅读教学应该是一种以教引学,以教促学的活动。
经验和教训告诉我们:老师的细致分析永远代替不了学生的阅读感悟;那些文字搬家式的练习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等于零。
二、这种现状存在的原因1、与传统知识技能传授的教学观念有关。
长期以来,许多人认为教学就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教,学生学,这是天经地义的。
由于传统教学过于强调教师的教,于是教学活动就成为一种教师对学生单向的、线性的传授知识的活动,因而形成了与教学本质相背离的、严重阻碍教学发展的“三中心论”,即:教师中心、课堂中心、课本中心。
2、与考试制度有关。
考试制度使得阅读教学出现了应试化的倾向,教师根据考点设计出大量的习题,反复训练学生。
大量的各种形式的篇目,成了老师教学的法宝。
这种语文阅读教学往往以割裂为美,把各类不同文章的阅读拘囚于“背景、段意、中心、特点”的教学模式,使本来充满魅力与情味的阅读变得枯燥无味、面目可憎。
3、与学生的生活有关。
阅读教学脱离实际,远离现实生活。
把学生固定在教室里,框在语文教材里,学生缺乏必要的生活常识,远离社会实践。
4、阅读教学过于程式化,以讲代读,喧宾夺主。
缺乏课外阅读积累、缺乏课前自渎的感悟、探究、发现,这样的语文课怎样上这样的效果必然是蜻蜓点水、浮光掠影。
学生的主题作用发挥不了,而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过余了,学生阅读的主体地位被剥夺了,因而学生就成了知识的容器.针对当前小学语文新课改中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一些看法发布者:段德胜发布时间: 2011-9-18 20:33:04一、要重视朗读训练语文阅读教学问题不少,其主要表现为“三多一少”,即空洞繁琐的分析多,把一个原本好好的整体(课文)搞得支离破碎;作用不大的板书多,老师在黑板上密密麻麻地写了一大板,学生忙于做笔记,老师讲得一点儿也听不进去;不必要的提问多,使有限的时间耗费在问问答答当中,而学生所得甚少;而学生潜心读书的时间少。
下面是一年级下册《月亮的心愿》一个片断:师:读了课文,你有什么感受生:珍珍很孝敬妈妈。
师:从哪些地方感到珍珍很孝敬妈妈,关心妈妈呢找到有关的句子读读。
生:她不去春游了。
师:她为什么不去春游了她想干什么此时窗外的月亮会怎么想呢明天下雨意味着什么呢你能理解月亮的心愿吗这不像是一年级的课,像中高年级的课文分析。
一年级的课要引导学生多读书,有没有需要理解呢有,那就是要读出作者写这些话蕴含的感情。
孩子刚刚认了十几个生字,读一遍就要谈出自己感受,多难为孩子啊!有的老师可能说:“可学生能说得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