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管理报告制度
(第二版)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是为了保障患者安全、保护患者利益,发现医疗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防范医疗事故、提高医疗质量、促进医学发展的重要措施。
为达到卫生部提出的病人安全目标,落实建立与完善主动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与隐患缺陷的要求,特制定本制度。
一、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定义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Medical Adverse Event)指在临床诊疗活动中以及医院运行过程中,任何可能影响患者的诊疗结果、增加患者的痛苦和负担并可能引发医疗纠纷或医疗事故以及影响医疗工作的正常运行和医务人员人身安全的因素和事件。
二、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范围
适用于我院发生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与隐患缺陷的主动报告,根据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所属类别不同,我院划分为7类:
1、诊治问题:包括错误诊断、严重漏诊、错误治疗、治疗不及时。
2、输血、药品、器械不良反应:包括配输血隐患缺陷、药物不良反应、输液反应、错用药、多用药、漏用药、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等。
3、意外事件:包括跌倒、坠床 、压疮、烫伤、自残、自杀、失踪、猝死等。
4、辅助诊查问题:包括报告错误、标本丢失、标本错误、检查过程中出现严重并发症等。
5、手术相关问题:手术前准备不足,手术适应症错误,手术患者
部位和术式选择错误,手术操作不当造成损害后果,患者术中死亡,术后治疗、监护不当,手术器械遗留在体内,非计划再次手术,麻醉缺陷等。
6、服务缺陷:包括医患沟通不良、医患语言冲突、医患行为冲突医护人员服务态度问题、医护人员服务态度问题、医护人员法律意识淡薄等,其他服务缺陷。
7、其他非上列导致医疗不良后果的事件:如职业暴露、制度执行缺陷等。
三、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性质和报告原则:
(一)报告原则应遵照国务院《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卫生部《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报告暂行规定》,凡由于诊疗过错、医药产品缺陷等原因,造成患者死亡、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功能障碍等明显人身损害的事件(即医疗质量安全事件),属于强制性报告范畴。
(二)虽然发生了错误事实,但未给病人机体与功能造成任何损害,或有轻微后果而不需任何处理可完全康复。
以及由于及时发现错误,而未形成事实的事件也属于报告范畴。
其报告具有自愿性、保密性、非处罚性和公开性的特点。
1、自愿性:医院各科室、部门和个人有自愿参与(或退出)的权利,提供信息报告是报告人(部门)的自愿行为。
2、保密性:对报告人以及报告中涉及的其他人和部门的信息完全保密。
报告人可通过网络、信件等多种形式具名或匿名报告,相关职能部门将严格保密。
3、非处罚性:报告内容不作为对报告人或他人违章处罚的依据,也不作为对所涉及人员和部门处罚的依据。
4、公开性:医疗安全信息在院内通过相关职能部门公开和公示,
分享医疗安全信息及其分析结果,用于医院和科室的质量持续改进。
公开的内容仅限于事例的本身信息,不涉及报告人和被报告人的个人信息。
四、报告形式
(一)院内网络报告。
一般不良事件要求24小时内在院内网信息上报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专栏进行电子信息上报(药物不良反应可在15日内上报)。
诊治问题、服务缺陷、辅助诊查问题、手术相关问题、制度执行缺陷、意外事件等均填写《投诉、纠纷、隐患事件报告表》(具体见附件),涉及药物不良反应、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可单独填写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栏内的相关直报信息表。
(二)紧急电话报告,仅限于在不良事件可能迅速引发严重后果的(如意外坠楼、非预期死亡等)紧急情况使用。
上班时间向医务科报告(联系电话 ),非上班时间向院总值班报告(联系电话 )。
五、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处理流程
1、当不良事件发生后,除立即采取措施防止事件恶化外,报告人需在24小时内登陆院内网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栏进行电子信息上报,记录事件发生的具体时间、地点、过程、采取的措施等内容。
紧急情况下应先电话报告医务科或总值班再登陆院内网上报。
2、医务科指派人员每日统一收集、核实上报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将其分类后转报相关职能科室,与相关职能部门共同调查、处理;并且严格执行卫生部《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报告暂行规定》,使用卫生部《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系统》报告。
3、相应的各职能科室接到报告后立即调查分析事件发生的原因、影响因素及管理等各个环节,制定对策及整改措施,督促相关科室限期整改,及时消除不良事件造成的影响,并将不良事件的处理经过及结果
书面报告到医务科。
4、医务科每月统计事件数量,与职能科室对严重的不良事件共同进行追踪、分析、总结,并共同促进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持续改进。
六、奖罚机制
1、鼓励自愿报告,对主动上报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科室或个人,每1例奖励20元。
对主动报告且积极整改者,视情节轻重可减轻或免于处罚。
对阻止重大安全事故发生的报告者予以200-500元现金奖励。
2、隐瞒不报经查实,每例次扣除科主任或护士长100元的月责任奖,并在全院通报批评;由此引发纠纷或事故的另按本院医疗纠纷处置办法处罚。
3、医务科每季度对收集到的不良事件报告进行分析,公示处理结果及有关的好建议,追踪处理、整改意见的落实情况。
4、每年由医院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对不良事件报告中的突出个人和集体提出奖励建议并报请院长办公会审议。
七、本制度自公布之日起执行。
附件1: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处理流程图
附件2: 投诉、纠纷、隐患事件报告表
附件1: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处理流程图
发生或发现医疗安全(不良)事件
主管人员或值班人员立即采取措施防止事件恶化。
并向科室负责人汇报,决定是否进行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
紧急事件立即电话报告,上班时间向医务科报告(联系电话 ),非上班时间向院总值班报告(联系电话 )。
之后登陆院内网上报。
一般事件,24小时内登陆院内网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栏填报相关报告表。
医务科每日统一收集、核实上报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分类后转报相关职能科室。
医务科每季度分析安全信息,对重大不安全事件进行根本原因分析,对改进措施的执行情况评估。
并按照卫生部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报告范围直报。
职能科室接到报告后立即开展核查并制定对策及整改措施,督促相关科室限期整改,及时消除不良事件造成的影响。
附件2: 投诉、纠纷隐患事件上报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