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言语行为分类及间接言语行为

论言语行为分类及间接言语行为

论言语行为的分类及间接言语行为
摘要:本文例证了言语行为理论的分类,并对话语的形式与功能关系做了论述,此外还分析了间接言语行为在日常言语会话中的使用,旨在使人们对实际的言语行为理论及间接言语行为形成更深刻的认识,从而运用正确的沟通策略,达到更好的言语交流目的。

关键词:言语行为理论分类形式与功能间接言语行为
中图分类号:h0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
号:1674-098x(2012)06(c)-0242-01
简·奥斯汀(1962)所提出的言语行为理论可被看作是迄今为止对言语分析影响深远的理论,该理论指出人们所说的话就意味着在做事情。

其中,言外之意(perlocut ionary act)被称为是最具研究价值的内容之一。

继奥斯汀之后,塞尔对言语行为进行了分类,即阐述性言语行为,指令性言语行为,承诺性言语行为,表达性言语行为以及宣告性言语行为,这些言语行为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结、相互渗透的关系。

1 言语行为理论的分类
1.1 阐述性言语行为(representatives)
这种言语行为表达了发话人的判断,陈述事实或得出总结。

它不仅能使发话人的话语适应于外部世界,而且可将发话人的话语用不同的方法兑现为真实的情况,从而表达他的一种信念或心态,即对周围世界的认知或看法。

例如:
a.it was a beautiful girl.
b.john didn’t like musi
c.
1.2 指令性言语行为(directives)
在指令性言语行为中,发话人会使用这种言语行为去促使听话人做某件事情。

它可以表达出发话人真实所想,可以是命令,请求、乞求、建议等。

在这种言语行为下,发话人试图通过听话人使外部世界更好地适应于他所表达的话语,表达出使听话人具体去做某事的主观愿望。

例如:
a.give me a glass of milk.
b.could you help me, please?
1.3 承诺性言语行为(commissives)
这种言语行为表达对未来的事情或活动做出承诺。

它可以表达出发话人的真实目的,可以是承诺,威胁,拒绝,发誓等,它由发话人自己发出信息,试图通过所说的话语使外部世界适应于自己的言语。

例如:
a.i’ll be come back soon.
c.we will not go with you.
1.4 表达性言语行为(expressives)
这种言语行为表达对当时言语环境的态度,即发话人的心理反应。

它可以通过兴奋、痛苦、喜好、憎恶的形式表现出来。

这种言语行为只作为发话人心理状态的一种表达方式,对言语与外部之间并无明显的适应需求,只是对发话人真实感觉的表达。

例如:
a.i’m sorry to do that.
b.you’re great!
1.5 宣告性言语行为(declarations)
这种言语行为可以通过言语去改变一种情形。

它不表达心理状态或使话语与外部世界相互联系,相反,它是通过宣战、命名、放弃权利等方式,使具有某种大众认知特征的制度、规范等现实状况发生某种变化。

在这种言语行为下,发话人通过言语改变外部世界,因此,为了能够很好地做出宣告,发话人必须在特定的情形下扮演特殊的角色。

例如:
a.boss:you’re fired.
b.i bequeath my wealth to my daughter.
2 间接言语行为( indirect speech )
2.1 三种句型的形式与功能
赛尔给出的言语行为理论的五种具体分类使我们对言语行为理
论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而对其的另一种划分是建立在结构层面上的。

通过对三种最基本的句型的划分可以得出言语行为理论的一个简单的结构上的区分。

例如:
a.declarative:you look at the blackboard.(statement)
b.interrogative:do you look at the blackboard? (question)
c.imperative:look at the blackboard (command request)
以上各例的结构形式分别为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与其相对应的交际功能则分别为叙述、发问、命令。

大家普遍认为,陈述句表达陈述功能,疑问句表达疑问功能,而祈使句则表达命令或请求
的功能。

当话语的结构和功能间存在直接对应关系时,便出现直接言语行为。

然而在实际交流中人们常常不会表现出那种直接的言语行为,例如不用陈述句来陈述事实,而用它表达请求或疑问,这就是间接言语行为。

例如:
a.i feel so cold.
b.i hereby tell you about the truth.
在上面的(a)小句中,发话人通过话语或许表达一种抱怨,或许是请求别人给他多加一件衣服,或许是建议到一个暖和的地方,这视
具体的语言环境而定。

当我们向他人做出某种请求时往往会表达得比较委婉,但内心却肯定是希望得到一个肯定的答案,在这一点
上,(b)小句和(a)小句的表达功能类似。

再如:could you help me to turn down the tv?也有着同样的表达功能。

2.2 间接性言语行为的分类
间接性言语行为分为五大类。

第一类是有关听话者能否做某事的话语,例如“can you give me a favor?”。

第二类是有关发话者的欲望或愿望的话语,例如“i’d like you don’t to do that.”。

第三类是有关听话人具体做某事的话语,例如“could you open the box for me?”。

第四类是有关听话人的愿望或意愿去做某事的句子,例如“do you want to return the money?”。

最后是有关做某事的理由或推理,例如“you should finish your homework on time.”。

在实际使用中,人们为了表达客气的语气,在其使用的言语中会同
时包含以上的多种元素。

3 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对言语行为的五大分类有了较明确的概念,并且对从英语三大句型中延伸出来的直接言语行为和间接言语行为有了更充分的界定。

在我们的日常交际会话中,应当在认知言语行为的前提下,运用适当的交际策略,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使用言语去做事情。

参考文献
[1] 齐沪扬,陈昌来.应用语言学教学纲要[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2] 刘润清,文旭.新编语言学教程[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