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部队中队应知应会手册
一、近期应知应会知识(更新)
1、四个能力建设:提高检查消除火灾隐患能力、提高组织扑救初期火灾能力、提高组织人员疏散逃生能力、提高消防宣传教育培训能力
2、四个钢铁:钢铁般的思想意志、钢铁般的体能素质、钢铁般的技术战术、钢铁般的纪律作风
3、五大活动:大排查、大整治、大练兵、大宣传、大培训
4、孙永波省长提出:
针对乡村十六字要诀:巡逻检查、高点瞭望、抵近执勤、一线监护
针对于城市:多点启动、重兵投入、初战决战、决战决胜、科学施救、救人第一、防止伤亡;
针对于跨区域:就近用兵、递进补充、保障跟进、显示力量、发挥优势
5、五个第一时间:第一时间调集足够警力和有效装备、第一时间到场展开、第一时间实施救人、第一时间进行排烟降毒、第一时间控制灾情发展,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和危害。
二、灭火救援应知应会知识手册
(一)公安消防部队执勤战斗条令
第一条安消防部队执行灭火与应急救援任务,应当坚持“救人第一,科学施救”的指导思想,按照“第一时
间调集足够警力和有效装备,第一时间到场展开,
第一时间实施救人,第一时间进行排烟降毒,第一
时间控制灾情发展,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和危害”
的要求,组织实施灭火与应急救援行动。
第二条公安消防部队实行等级战备制度,战备等级分为经常性战备、二级战备、一级战备。
第三条公安消防部队的灭火与应急救援组织指挥通常分为总队、支队、大队、中队、班五个层次。
第四条组织指挥一般按照下列程序进行:迅速调集作战力量,启动指挥决策系统,侦察掌握现场情况,制定
作战方案,部署作战任务,指挥战斗行动,落实战
勤保障。
第五条组织指挥应当坚持统一指挥、逐级指挥的原则。
紧急情况下,指挥员可以实施越级指挥,接受指挥者
应当执行命令并及时向上一级指挥员报告。
第六条现场文书一般由司令部参谋或者中队干部担任。
第七条现场安全员应当按照参战力量和现场情况确定,一般由战训参谋、中队指挥员、战斗班长、专业技术
人员或者由总指挥员指定专人担任。
第八条公安消防部队在灭火战斗中,应当按照先控制、后消灭,集中兵力、准确迅速,攻防并举、固移结合
的作战原则,果断灵活地运用堵截、突破、夹攻、
合击、分割、围歼、排烟、破拆、封堵、监护、撤
离等战术方法,科学有序地开展火灾扑救行动。
第九条公安消防部队依照国家规定主要承担下列重大灾害事故和其他以抢救人员生命为主的应急救援工
作:
(一)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二)道路交通
事故;(三)地震及其次生灾害;(四)建筑
坍塌事故;(五)重大安全生产事故;(六)
空难事故;(七)爆炸及恐怖事件;(八)群
众遇险事件。
第十条公安消防部队应当建立健全战勤保障制度,完善战勤保障体系,做好执勤战斗的装备、物资、生活、
医疗和技术等各项保障工作。
第十一条战评组织通常分为中队、大队、支队、总队、公安部消防局五个层次。
第十二条二级(含)以上战备命令由公安部消防局或者省级公安消防总队军政首长签署发布,并报本级公
安机关备案。
当接到上一级公安消防部队要求进
入二级(含)以上战备命令时,执行单位应当及
时向当地人民政府和公安机关报告。
第十三条公安消防部队参加重大灾害事故的应急救援工作,在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和公安机关的
指挥下实施,并应当根据本地应急救援任务的需
要,制定、启动应急救援预案,采用正确的处置措
施,严密组织救援行动,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
和财产损失。
第十四条当救援现场有易燃易爆或者毒害物质泄漏、扩散,可能导致爆炸、建筑倒塌和人员中毒等危险情
况时,应当根据技术专家的意见和现场救援力量以
及技术条件,及时采取冷却防爆、稀释中和、堵漏
输转、关阀断料、加固排险、破拆清障、排烟送风
等措施,尽快排除险情。
(二)公安消防部队抢险救援勤务规程
第一条公安消防部队必须遵循“救人第一、科学施救”的指导思想,快速反应,快速调派力量,正确判断灾
情,科学决策,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营救遇险人员,
控制灾情发展,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危害。
第二条公安消防部队各级指挥员的指挥职责是:组织搜集、上报现场情况,确定抢险救援技、战术措施,
部署作战任务,组织协同作战,落实安全保障。
第三条抢险救援力量编成一般以消防中队为基本作战单位,以作业组为基本作战单元,每个作业组人员不
得少于3人,并应确定1名组长负责;必要时,还
须安排掩护、预备力量。
第四条公安消防部队参加抢险救援战斗,必须做好战斗、生活和医疗等保障工作。
第五条地下建筑坍塌行动要视情按照“先易后难,先救人后救物,先伤员后尸体,先重伤后轻伤”的原则进
行救援。
第六条地质灾害处置灾害特点:暴雨致灾,突发性强,崩塌滑坡,破坏力大、损坏道路,中断交通、人员埋
压,救援困难。
第七条事件特点:突发性强,人员伤亡多、经济损失大、政治影响大,严重破坏社会生产、生活秩序。
灾害
后果严重,救援难度大,处置不当易发生二次爆炸
或垮塌。
第八条水域事故的处置程序:实地侦察、安全防护、救援准备、救助措施、现场清理。
第九条对有危险化学品泄漏的交通事故,应根据危化品性质进行处置,采取稀释降毒、关阀断源、筑堤导流、
器具堵漏、输转倒罐、洗消等措施,有效控制有毒
有害物质扩散,防止易燃易爆物品爆炸燃烧。
第十条发生重特大灾害事故(事件)时,公安消防部队现场指挥员及相关人员应当参加由政府统一领导的
抢险救援总指挥部,了解灾情信息,掌握处置情况,
落实领导指示,并按照总指挥部的决策部署,组织
指挥部队开展抢险救援行动。
第十一条对被倒塌的建筑构件、材料埋压或者被困于容易窒息的现场,应先稳定被困人员情绪,并迅速采取
送风供氧、提供饮水和食物等措施,严禁盲目使用
挖掘机、铲车、推土机等大型工程机械设备和可能
危及被困人员生命安全的救援工具。
第十二条重大公路交通事故造成群死、群伤和严重交通堵塞;装载危险化学品车辆发生交通事故,易导致易
燃、易爆、有毒有害物质泄漏,造成爆炸燃烧、人
员中毒、环境污染等。
第十三条液化石油气泄漏事故处置程序:侦察检测、疏散警戒、禁绝火源、安全防护、生命救助、技术支持、
现场供水、稀释防爆、关阀堵漏、输转倒罐、主动
点燃、现场清理。
第十四条氯气泄漏事故特点:扩散迅速,危害范围大;易造成大量人员中毒伤亡;污染环境,洗消困难。
第十五条氯气泄漏的处置程序与措施:侦察检测、警戒疏散、安全防护、生命救助、技术支持、转移危险物
品、现场供水、稀释降毒、关阀堵漏、输转倒罐、
化学中和、浸泡水解、洗消处理、现场清理。
三、责任区内主要灾害事故处置基本程序与措施
(一)化学灾害事故
1、液化石油气泄漏事故处置程序与措施
⑴侦察检测⑵疏散警戒⑶禁绝火源⑷安全防护⑸生命救助
⑹技术支持⑺现场供水⑻稀释防爆⑼关阀堵漏⑽输转倒罐
⑾主动点燃⑿现场清理
2、城市燃气泄漏事故处置程序与措施
⑴侦察检测⑵疏散警戒⑶禁绝火源⑷安全防护⑸生命救助
⑹技术支持⑺现场供水⑻稀释驱散⑼关阀堵漏⑽输转倒罐
⑾现场清理
(二)公路交通事故处置程序与措施
1、侦察检测;
2、疏散警戒;
3、安全防护;
4、处置措施:
①一般单车倾翻、两车或多车相撞有人员被困时,如果条件允许,应先利用无齿锯、扩张器、牵引器、气动切割器、双向异动切割刀、液压剪切器、液压顶杆等工具,破拆牵引变形的车厢外壳,将遇险人员救出,再视情使用牵引器将车体扶正或使两车分离。
②对车辆坠入江河等事故,救援人员应根据事故现场的地理环境,利用冲锋舟、潜水装具等器材装备实施救生;对
车辆坠入悬崖的事故,采用山岳救助的方式实施救生。
③对事故造成车辆燃油泄漏的,在破拆车体时应采用喷雾水枪实施掩护或喷射泡沫覆盖泄漏区域,防止因金属碰撞或使用切割器切割时产生的火花引起油蒸气爆炸燃烧。
④对有危险化学品泄漏的交通事故,应根据危化品性质进行处置,采取稀释降毒、关阀断源、筑堤导流、器具堵漏、输转倒罐、洗消等措施,有效控制有毒有害物质扩散,防止易燃易爆物品爆炸燃烧。
5、现场清理。
(三)建筑倒塌事故处置程序与措施
1、侦察检测;
2、救援准备;
3、处置措施:
①迅速清除障碍,开辟出一块空阔地和进出通道,建立抢险救援平台和救援车辆进出通道。
②利用生命探测仪、搜救犬或机器人等器材、设备,采用听、看、敲、喊等方法,确定被埋压人员的数量及其具体位置,分组作业,运用破拆、起吊、起重、撑顶等装备进行施救。
③使用破拆、起吊、起重、撑顶等装备进行救援时,为防止二次伤害,可采取救援气垫、方木、角钢等进行支撑保护,并使用刨、翻、抬、抱等方法配合施救。
④对深埋建筑废墟下的人员,在无法确定其具体位置
时,要边
心清理、边搜寻人员。
⑤对救出的受伤人员,以医疗急救部门为主实施现场急救,伤情较重的应立即送往医院进行救治。
4、现场清理。
(四)洪涝灾害事故处置程序与措施
1、侦查检测;
2、救援准备;
3、救生排险;
4、后勤保障;
5、现场清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