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氯碱工艺流程

氯碱工艺流程

氯碱生产工艺流程总述永祥树脂有限公司生产系统是由氯碱系统,PVC系统,三氯氢硅系统,及公用系统组成。

公用系统又包括水,电,汽。

水,电,汽的正常供应是确保生产平稳运行的关键。

这里我就谈谈氯碱系统的生产流程。

永祥树脂有限公司的氯碱系统是由电解,盐水,氯氢,液氯,冷冻,盐酸,漂液,蒸发,循环水组成的系统。

其主要流程是盐水生产的精盐水经电解生成主要成分是NaoH,NaCl的电解液和氯气,氢气三种物质。

电解液由蒸发经浓缩,并分离其中的NaCl,加水溶解后供盐水工序生产精盐水用。

NaoH经冷却沉降后,送成品桶作为成品销售。

氯气在氯氢工序通过洗涤冷却,干燥,压缩输送到液氯,盐酸,PVC,三氯氢硅。

氯碱片区主要是送液氯和盐酸。

氯气在液氯经冷冻送来的-35℃冷冻盐水液化为液氯,液氯尾气送盐酸和漂液生产盐酸和漂液用。

氢气是经氯氢工序洗涤冷却,压缩输送到PVC,三氯氢硅,盐酸。

氯碱片区送盐酸,在合成炉与氯气燃烧生成氯化氢气体,经水吸收后生成成品盐酸供销售出售。

液氯尾气在漂液生产池中与石灰水生成漂液供销售出售。

氯碱车间工艺流程简述一.氯碱车间基本概况1.自然条件:氯碱车间位于公司的东部,西部为乙炔车间,南部为聚合乙烯车间,西南为氯乙烯车间,东西向220米,南北向220米。

人员构成:员工212人,其中管理人员18人,一般员工194人,倒班员工为168人。

最高气温39℃,最低气温约0℃,平均气温16.5—18℃。

平均风速为0.5—2.0米/秒。

2.生产装置规模:最初设计能力为1万吨/年隔膜碱,正式投产时间1990年,经过多次技改扩产,产量达到约9万吨/年隔膜碱。

3.氯碱车间工艺特点:车间压力容器较多,压力控制要求高;工艺介质为有毒有害物质。

二.工艺流程简述:1.电解工序工艺流程简述:符合工艺要求的精制盐水由盐水工序送入精盐水贮槽,用精盐水泵送入高位槽,自流入盐水预热器,加热至80℃±2℃后注入电解槽内,当供给直流电后,盐水进行电化学反应,在阳极室生成的氯气和在阴极室生成的氢气分别送往氯氢工序处理,阴极室生成的电解碱液断电后经管道流入电解液集中槽,用泵送至蒸发工序。

电解工艺流程简图:直流电氢气ﻩ泵ﻩ冷凝水2.氯处理工序工艺流程简述:电解生产70-85℃的湿氯气,经氯气洗涤塔用工业水洗涤后,进入Ⅰ段钛冷却器用工业水冷却,再进入Ⅱ段钛冷却器用+5℃盐水进一步冷却到12-15℃,然后进入泡沫干燥塔、泡罩塔用硫酸干燥,干燥后的氯气经过酸雾捕集器后用氯气压缩机压缩输送到各用氯岗位。

氯气处理工艺流程简图:ﻩﻩ3.氢气处理工艺流程简述:电解生产80℃的湿氢气经Ⅰ段、Ⅱ段氢气洗涤塔用工业水洗涤后,送氢气压缩机加压后经过Ⅰ段氢气冷却器用工业水对其进行冷却,再进入Ⅱ段氢气冷却器用+5℃盐水进行冷却到12℃,经过水捕雾器进入氢气分配台至各用氢单位。

氢气处理工艺流程简图:ﻩa.单级氨压机工艺流程:由高压液氨贮槽出来的液氨压力13.765绝压,温度+35℃,经蒸发器氨节流阀绝热节流膨胀后进入氨蒸发器的螺旋管内进行蒸发,螺旋管内的液氨吸收NaCl冷冻盐水的热量,液氨在等温等压下蒸发成气氨,使蒸发器内的NaCl盐水温度降至+5℃,由盐水泵输送给使用部门。

0℃的气氨经管路吸收环境的热量过热至+10℃进入单级氨压机,绝热压缩经油分离器分离油后,气氨进入氨冷凝器,在等温等压下的气氨把热量传给冷却水转走,而气氨冷凝成液氨进入液氨贮槽,循环使用。

单级制冷工艺流程简图:b. 双级氨压机工艺流程:由高压液氨贮槽出来的液氨,压力13.765绝压,温度+35℃,分两部分分别进入中间冷却器:一部分经氨节流阀绝热节流膨胀后进入中间冷却器,产生低温-9℃的气氨,冷却低压级出来的气氨。

另一部份高压液氨通过中间冷却器的蛇管进行再冷却,冷却至-2—--4℃的高压液氨,经蒸发器氨节流绝热节流膨胀后进入氨蒸发器的螺旋管内进行蒸发。

螺旋管内的液氨吸收CaCl2冷冻盐水的热量,液氨在等温等压下蒸发成气氨,使蒸发器外的CaCl2冷冻盐水冷却至-35℃,由盐水泵输运给使用部门。

-40℃的气氨经氨液分离器,过热至-35℃进入双级氨压缩机低压级进口。

经低压级压缩进入中间冷却器分离油、氨后,冷却至-2—-7℃的气氨进入高压级,经绝热压缩后的高压气氨经油分离器分离油后,进入氨冷凝器在等温等压下的气氨把热量传给冷却水移走,而气氨冷凝成液氨进入液氨贮槽,循环使用。

双级制冷工艺流程简图:c. 螺杆式压缩机工艺流程:3#氢处理冷冻站采用蒸汽压缩式冷冻机,以下各部份组成一个闭合的循环系统:蒸发器,压缩机,冷凝器和节流阀。

如下图所示:1 / 1--制冷剂(工质)R 22按图中箭头方向依靠螺杆式压缩机的抽吸和压缩,周而复始地循环,,在冷凝器中冷凝放热交替变换物理状态(使用普通循环水冷却液化),R 22本身在经节流后在蒸发器中膨胀吸热,蒸发器内的冷媒水温度降至+5℃,经过冷媒水桶由冷媒水泵输送给使用部门。

6.液氯工序工艺流程简述:由氯氢工序送来的干燥氯气经氯气除沫器进入列管式氯气液化气与-35℃的冷冻盐水逆流换热进行液化,液氯进入液氯贮槽,计量后送液氯充装岗位,液气尾气送后续尾气岗位。

氯气液化工艺流程简图: 尾氯含氢4% 由来去用尾氯岗位 的氯气>80%7.盐酸工艺流程简述:由氯氢处理送来的氢气、氯气以及液氯工段送来尾氯分别经缓冲罐,阻火器进入二合一炉的灯头燃烧生成氯化氢气体,经过雨淋管冷却后由块孔石墨冷却器进一步冷却,再进入降漠吸收塔用稀酸吸收成>31%的浓盐酸进入中转槽。

未被吸收的气体进入尾气吸收塔工业水吸收得到6%左右的稀酸由快孔石墨冷却器冷却后进入降漠吸收塔,仍未被吸收塔吸收的气体用喷射泵抽至排空槽放入地沟,不凝气体经阻火器放空。

二合一盐酸工艺流程简图:高温HCL三.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分析:1.主要原料、中间产品、产品数量及理化性质、危险危害特性见表1、表22.危险危害特性:表2主要原料、中间产品、产品理化数据及注:⑴强烈的刺激和腐蚀性。

⑵对皮肤粘膜等组织有强烈的刺激和腐蚀作用。

⑶对眼睛和呼吸道粘膜有刺激作用。

⑷高浓度引起窒息。

⑸对眼睛和呼吸道粘膜有刺激作用。

⑹对呼吸道粘膜有刺激。

⑺对呼吸道、眼和皮肤有强烈刺激。

⑻吸入含入引起急性中毒。

⑼第8.2类碱性腐蚀品。

⑽第8.1类酸性腐蚀品。

⑾第8.1类酸性腐蚀品。

⑿第2.1类易燃气体。

⒀第2.3类有毒气体。

⒁第2.3类有毒气体。

⒂第6.1类毒害品。

3.危险危害因素分析:由表1和表2可见,烧碱和液氯生产过程中的主要物料氢气易燃易爆,具有火灾爆炸危险性,氯气、氨气、烧碱、盐酸、硫酸和氯化钡具有毒物危害性,烧碱、盐酸、硫酸、氯气和氯化钡具有较强腐蚀性,三氯化氮具有助燃爆炸性。

结合工艺生产的特点及操作特性,可知隔膜电解装置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是火灾爆炸危险性和化学品泄漏造成的多人中毒、呛伤、灼伤危害。

液氯生产过程主要危险有害因素是氯气泄漏、氨气泄漏造成的多人中毒危险性,其次是氯气与氢气、氨气的易燃易爆及设备(汽化器、钢瓶)爆炸。

四.事故危险源:依据生产单元的危险性程度确定如下危险性较大的生产单元为事故危险源。

见表3 危险生产单元依据工艺操作条件及处理物质的危险程度,确定如下危险设备为事故危险源见表4危险生产设备重大事故发生后应急处理预案1.事故报警:当发生突发性危险化学品泄漏或火灾爆炸事故时,现场人员应在保护好自身安全的情况下,及时确认事故发生的部位,并向当班主任报告,逐级报告各有关部门。

报警过程中应着重说明事故发生的地点、时间、泄漏的化学品名称及泄漏量、事故性质、危险程度及有无人员伤亡及报警者姓名和联系电话。

2.紧急疏散:突发泄漏发生后,根据危险化学品泄漏的扩散情况及火焰辐射热所涉及到的范围建立警戒区,并在通往事故现场的主要干道实行交通管制。

警戒区边界有警示标志,并有专人警戒,如氯气小量泄漏,隔离150m,氯气大量泄漏,隔离450m。

除消防及应急处理人员(穿好个体防护服、防护器具)外,其他人员禁止进入警戒区。

泄漏的化学品为易燃品时,事故警戒区内严禁火种。

迅速将警戒区内与事故应急处理无关人员撤离。

如果泄漏的化学品有毒时,需佩戴个人防护用品,并有相应的监护措施。

撤离时应向上风向转移,有专人引导,并在撤离的线路上设立标志,指明方向。

最后查清是否有人留在污染区与着火区。

各生产单元有两个以上畅通无阻的紧急出口,并标有明显标志。

3.现场急救:发生后,受伤者应积极采取自救措施。

救援人员在做好自身保护的同时,尽快帮助受伤者脱离事故现场,积极进行救治。

本装置可能泄漏的化学品具体中毒救治措施见表5 可能泄漏的化学品的危险特性、中毒症状和其他伤害救护措施4.泄漏控制:装置发生泄漏事故时,迅速查明泄漏点和原因,凡能经切断气源或做倒槽(罐)等处理措施而消除事故的,以自救为主,如泄漏本单位不能控制,车间会同有关部门及领导,视泄漏情况能否得到控制做出局部或全部停车决定。

如需紧急停车,即由公司调度协调迅速执行。

间主要设备、管线、容器等泄漏后的控制措施见表6。

表6可能泄漏的设备等处理方法行泄漏控制过程中,应急处理人员必须配备必要的个人防护用具,如泄漏化学品为易燃、易爆的,严禁携带火种。

应急处理时严禁单独行动,应2~3人采取集体行动,要有监护人,必要时用水枪或水炮掩护。

处理应在调度指挥下进行,通过关闭有关阀门、停止作业或通过采取改变工艺流程、物料走副线、局部停车、打循环、减负荷运行等办法来控制或消除泄漏的化学品量。

泄漏被控制后,及时将现场泄漏物进行处理,防止二次事故的发生。

5. 泄漏化学品处置方法:设备管线发生泄漏后,应采取措施修补或消除泄漏化学品。

本车间可能泄漏化学品的处置方法见表7。

表7 可能泄漏的化学品的处置方法6.火灾控制:火灾,在报警的同时,组织力量根据不同性质的物质燃烧采取相应灭火措施。

在火灾尚未扩大到不可控制之前,使用适当的移动式灭火器来控制火灾,迅速关闭发生火灾部位的上游阀门。

切断进入火灾事故地点的一切物料,然后立即启用现有的各种消防设备、器材扑灭初期火灾和控制火源,火势较大时,由消防队来扑灭。

电气设备着火:断电灭火:扑救方法与一般火灾扑救相同。

带电灭火:用不导电的灭火剂:CO2、“1211”、干粉等,灭火人员戴绝缘手套和穿绝缘靴,水枪喷嘴装接地线时可以用喷雾水灭火,对有油的电气设备,也可用干燥的黄砂盖住火焰。

7.事故抢修:事故得到控制后,汇报车间应根据实际情况对设备、厂房等进行修复,检修工作应按轻重缓急适当安排工作量和工作进度,检修完毕后,要经安全确认无误,符合开车条件方可投入运行。

8.事故调查:事故发生后,应立即进行事故原因分析,对于事故调查应按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严格遵守事故调查程序,配合上级主管部门的工作;在抢修的同时就开始事故现场的初步勘查,尽量收集能够证明事故原因的各种材料依据;组织有关人员进行事故原因分析,确定事故的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确定事故责任者;组织相关的材料向上级汇报或存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