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法制教育讲座PPT
• 犯罪——指严重危害社会,触犯刑法, 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h
4
大家谈
•问题1. • 哪些行为属于不良行 为?自己有没有不良行为?
h
5
轻度不良行为
•轻度不良行为是泛指与中学生守则、中学 生日常行为规范、公众道德规范相背的一些 行为以及心理障碍的总和。 •轻度不良行为的危害性主要体现在对其相 关群体及其个人的危害上。 •如迟到、早退、讲粗话脏话、穿奇装异服、 染发、带首饰、男生留过耳长发、光头、教 学区打球、不按时就寝等各种违反学校规章 制度的行为。
h
18
吸用麻醉药品
所谓的『麻醉药品』就是指『毒品』, 因为错误的使用麻醉药品,会影响身体的 健康,因此,除了在医院由医生合法使用
外,私下吸用麻醉药品都是违法的行为。
h
19
案• 例: 12月22日下午,西山公安分局马街派出所民
警在东陆桥附近某私人旅社中,发现了4名吸食毒 品的人员。经过审查,4人(两男两女)均系昆明 市人,其中,两名还是在校小学生,4人年龄均在
h
16
伤害罪
因为打架造成别人身体上、健康上的 伤害,依据受伤程度可细分为:『普通伤 害罪』、 『普通伤害罪之加重结果』。 『重伤罪』、
h
17
案例:
•
被告人郑某准,1992年12月15日出生,因对
同班同学李某堂心怀不满而发生过打架,为此对
李某堂怀恨在心。2008年4月29日上午7时30分,
被告人郑某准在上早读时,将李某堂从教室里叫
到学校门外50米处的公路旁,并质问李某堂在前
一日是否叫人打他。李否认,郑便趁李不备,用
随身携带匕首刺伤李的左大腿后,将李踢倒在地,
随后又刺伤李的肩部。法院判决被告人郑某准犯
故意伤害罪,判处有期徒刑四年。由被告人郑某
准的法定代理人郑某义赔偿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
李某堂医疗等费合计人民币50924.16元。
任何事物总是有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有句老话叫做 贼偷菜起,任其发展就会演变成盗窃。
h
9
案例:
• 2007年5月19日晚10时许,江苏省丹阳市一
企业发生一起盗窃案,近20件、价值上千元的成
品材料被人偷走。当地派出所很快就查获了犯罪
嫌疑人,令办案民警感到痛心的是,犯罪嫌疑人 竟然是6名小学生,12岁到14,而且均为外地借
h
21
案例:
• 2008年7月19日,贵州雷山县西江镇开觉村, 一群小学生围在一小型“滚地龙” 赌博器前一元、 两元的下彩,进行赌博活动。一些不法人员走街窜 巷设局引诱乡村小学生进行赌博,收刮学生零用钱。
h
22
毁坏公物罪
• 不论在学校或是公共场合,只要是 不属於自己的东西,而是给大家共同使 用的东西,就是公共物品。同学应该小 心使用并爱惜公物,不可以随便破坏、 毁损或丢掉公物。
h
2
触目惊心:
据统计,在我国,25周岁以下 的人犯罪占犯罪总数的70%以上, 青少年犯罪日渐攀升,每年新产 生的少年犯人数竟高达15万。这 些犯罪行为的形成,除了受某些 外界因素影响外, 青少年违法犯 罪的自身原因很重要
h
3
法律词典
• 违法——指违反法律规定,危害国家、 社会和公民利益,依法应当承担法律 责任的行为。通常表现为对正常社会 秩序的破坏,对公民人身权利和公私 财产等合法权益的侵犯,
案例:
• 8月4日凌晨1时,河南郑州一大型商场门 上出现用水彩笔书写的恐吓敲诈信。恐吓者 声称在商场内放置了150斤炸药,要求商场 “准备1800万元”。郑州警方连夜紧急调动 近200名警员,经过近4个小时的仔细侦查后 竟发现:恐吓者是4名来郑州游玩的小学生, 大的13岁,小的11岁。他们写恐吓信竟是在 解手时突发“灵感”,觉得好玩。
h
25
慎交友,立大志,善慎独,要坦白。 杜绝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
h
26
h
13
法律
1、我国《刑法第二百七十四条》 敲诈勒索公私财 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 制;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 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2、《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三第八条》规定 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 原体等物质或者编造爆炸威胁、生化威胁、放射 威胁等恐怖信息或者明知是编造的恐怖信息而故 意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 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五年以上有期 徒刑这就是说这样的恐吓这是构成犯罪的 。
h
14
抢劫罪
拿著武器,如:刀械、棒棍或其他具有危险 性的东西,威胁同学,使他不敢反抗,然后 强行夺取身上的财物。
h
15
案例:
现年17岁的刘某、16岁的姜某、19岁的杨某、白 某等5 人分别来自湖北省汉川市、贵州省贵阳市、湖 北省黄石市等地, 2014年7月16日下午1时许,刘
某、姜某、杨某等人在东西湖区吴家山一家游戏机 室发现小学生丁某、乔某、梁某等4人在内玩耍时, 于是依次将小学生丁某、乔某、梁某等4人胁迫至附
h
7严重不良行为:源自•严重不良行为是指严重危害社会,尚不够刑事处罚 的违法行为: •(一)纠集他人结伙滋事,扰乱治安; •(二)携带自制刀具,屡教不改; •(三)多次拦截殴打他人或者强行索要他人财物; •(四)传播淫秽读物或音像制品等; •(五)进行淫乱或者色情、卖淫活动; •(六)多次偷窃; •(七)参与赌博,屡教不改; •(八)吸毒、注射毒品; •(九)其它危害社会行为。严重不良行为的发展延 伸就是犯罪。
h
8
窃盗罪
就是指『偷东西』。在没经过主人的同意下,随 便取走他人的财物,包括钱和物品。
•青少年中有的不满足自己生活的欲望,看到人家吃得好、穿得好, 心里很羡慕,而当欲望得不到满足时,就会非法去窃取公私财物。 一些未成年人因缺少良好的教育环境,平常喜欢贪点小便宜,从拿 人家一本书、一支笔、一块橡皮开始,逐渐养成小偷小摸的习惯。
h
1
• 最近校园暴力、违法的事件频传,主要的原 因之一就是同学们忽视犯罪行为的严重性, 或者对法律了解太少。在日常生活中,你以 为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事,其实已经触犯了法 律。
• 虽然同学们还未成年,但是万一不小心触犯 了法律,还是会受到法律的惩罚。因此,为 了防范于未然,同学们一定要有基本的法律 常识,以免不小心误触法律,遗憾终生。
十三四岁。据几人称,一个月前他们向父母要了
些钱后,便凑在一起租了这间小屋并在里面吸食
毒品,海洛因是在路边跟一个毒贩买的。随后, 民警们通过查找后,联系了4人的家长,并将4名 吸毒者送往戒毒所戒毒。
h
20
赌博罪
同学们在学校玩耍时,不论是用金钱或是物品 当筹码,都不可以玩赌博的玩具或游戏。除了不 可以从事赌博的行为外,也不可以提供别人从事 赌博的工具或环境,否则就算你没有玩,你还是 犯了法。
读的孩子。经查,这些孩子平时喜欢上网,却因
没钱进网吧而只能“望网兴叹”。为了能进得起 网吧,6人集体商量后决定到某厂里偷些“废品” 换钱。当晚,6人窜至被盗企业外,钻洞进入该企 业实施盗窃。得手之后,6人又将窃得的价值千元 的材料低价卖给了收废品的人,每人分得16元钱 后进网吧消费一空。
h
10
法律:
h
23
h
24
案例:
• 市区内的绿地、健身器材、石椅损坏严重;灯 箱广告牌、雕塑、护栏、垃圾桶经常惨遭“毒 手……
这种破坏公共设施的行为在《刑法》里被归为 “故意毁坏财物罪”,它是指故意非法毁灭或损坏 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情节严重的行为。《刑法》 第275条规定:故意毁坏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 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 役或者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 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如果是把公共 设施偷走,则以盗窃罪论处。
• 16周岁以下对盗窃不用负刑事责任。 但 不负刑事责任不代表不负任何责任,小孩 的监护人要负民事责任,比如赔偿损失, 赔礼道歉等,情节恶劣的要负行政责任。
h
11
恐吓、勒索
就是用不当的手法,包括:恐吓、威胁、 暴力等,向别的同学借钱不还或强索金钱。
通常称“敲竹杠”这种行为小则违法,大则犯罪。
h
12
h
6
中度不良行为:
•中度不良行为是指未成年人父母或其监护人和学校应当教育未成 年人不得有下列不良行为: •(一)旷课、夜不归宿; •(二)携带管制刀具; •(三)打架斗殴,辱骂他人; •(四)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 •(五)偷窃、故意损坏财物; •(六)参与赌博或者变相赌博; •(七)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 •(八)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营业歌舞等场 所; •(九)其它严重违背社会的不良行为; •(十)吸烟、酗酒。
近的一家招待所二楼,采取持刀威胁、殴打方式将 小学生丁某、乔某、梁某等人身上的80多元现金洗
劫一空,其中姜某看中小学生丁某携带的一双崭新 的木板拖鞋和2瓶纯净水后,将拖鞋及纯净水抢走据 为己有。
武汉市东西湖区公安分局新村派出所接到受害群
众报警后,迅速对刘某、姜某、白某、杨某等人布控
守候,并将刘某、姜某、白某等人先后抓获归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