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地理《美国(2)》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地理《美国(2)》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第九章西半球的国家和地区
第一节美国第一课时
一、课标要求
1.在地图上指出某国家地理位置和领土组成。

2.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联系某国家自然条件特点,简要分析该国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实例。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读图说出美国的地理位置和领土组成。

2.运用地图并结合美国的地形、气候、河湖、人口分布特点,分析美国发展专业化农业的条件。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读图对美国位置气候地形河湖等自然环境的分析,培养读图析图能力和归纳地理规律的能力,并理解这些自然因素之间的逻辑关系。

2.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分析美国农业地区专业化与自然条件的关系,理解美国因地制宜的农业发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因地制宜持续发展的地理观念。

2.通过新闻视频的内容,让学生明确我们中国的处事原则,培养学生放眼世界的开放胸怀和维护世界和平的思想。

三、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
1.掌握美国自然环境的有利条件。

2.理解美国农业带(区)的分布及其与自然条件的关系,了解美国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实例。

(二)教学难点
结合地图和文字资料,分析美国农业带形成的有利条件。

四、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课前搜集有关美国的资料、预习。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提前预设在教学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五、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播放中美贸易摩擦新闻视频,观看之后教师总结提问:中国为什么选择美国的大豆等产品作为回ft的对象呢?带着这个问题,让我们一起走进美国。

(激发学生兴趣,更有利于学生学习)【自主探究一】
探究内容:美国的位置与自然环境
活动程序:根据自主学习提示先自主学习后小组内部交流
【展示交流一】
1.分小组选代表去黑板前指图说出美国的位置和领土组成。

(从纬度、海陆、相对位置方面)
2.据图分析美国的气候、地形、河湖等分布特点,并引导学生分析美国的降水为什么主要来自大西洋?
【小结过渡】
美国本土热量条件充足,利于农业生产。

平原面积占全国面积一半以上。

耕地广大,约占世界耕地面积的10%。

密西西比河和五大湖为灌溉提供了良好条件。

美国充分利用这些有利的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地发展农业,成为世界上名副其实的农业强国。

下面我们开始第二部分的学习,美国的农业。

【自主探究二】
探究内容:根据自主学习提示二自主学习美国的农业。

探究方法:先自主后合作,组长带头交流答案。

重点讨论:美国各个农业带形成的有利条件。

【展示交流二】
1.根据美国产品表,解决在新课开始提出的问题:中国选择美国的大豆作为回ft的对象的原因。

2.观看美国农业机械化和专业化的视频。

3.读图说出美国农业带的名称。

4.小组展示各个农业带的形成条件。

【归纳梳理】
根据知识体系,学生先小组内谈收获,后在班级内交流。

【拓展提升】
1.讨论:美国和澳大利亚在农业方面的相似点?
2.小组展示交流答案。

【达标测评】
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结束语】
同学们,我们知道世界贸易互通有无,财富共享。

世界各国只有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相互合作,相互开放,我们的世界才能更加和平,更加美好。

最好让我们一起祝福祖国繁荣昌盛,祝愿世界和平发展。

(渲染气氛,情感升华,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