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教学设计模板
二、教材分析
本节是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中第二节的内容,与前一节《地形和地势》、后一节《河流》共同构成了地理环境的几大要素,为我们了解生活中的气候奠定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三、教学目标设计
·知识与技能
1、通过读图和看书,归纳我国冬、夏气温的分布特点,并说出其影响因素;
2、通过课本知识,概括我国的温度带。
十二、反思
本节课重在培养学生读图分析的能力,能够联系生活中的实际来解决地理问题。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学生地理基础较为薄弱,在引导学生读图的过程中,花费时间较多,使得后面的学习时间较为紧张。
学生活动
看图、结合课本,思考问题,给出答案:1我国温度带主要有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还有一个青藏高原区;2连云港位于暖温带。并完成课后活动题。3 不同的温度带,出产不同的水果;民居的差异;河流是否有结冰期。
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教学环节4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八、板书设计
学生活动
看图、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我国夏季气温分布的特点:南北温差小,除青藏高原外,全国普遍高温。夏季最热:新疆吐鲁番,冬季最冷:黑龙江的漠河。青藏高原气温偏低的原因是地势高。
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据图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环节3
教学过程
我国的温度带
教师活动
展示“我国温度带的划分”图,提出问题:1我国有哪几个温度带 2连云港位于哪个温度带3 我国气温南北温差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初中地理教学设计模板
学校:赣榆县厉庄初中教材版本:人教版
教师
孙秀芹
年级
八年级
学生人数
35
授课时间
课题
第二节:气候
课时安排
3课时
第1课时
授课类型
综合课
一、学情分析
鉴于本校八年级学生对地理不够重视,因此地理基础较弱,所以教学要强调教师的引导作用,教会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并且学会用地理知识来解决地理问题。
1我国冬、夏季气温分布的特点,以及影响因素;2我国的温度带及其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九、习题拓展
我国气温南北温差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十、作业设计
完成相应的填充图册和自主练习
十一、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天气与气候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通过对我国气温分布规律的探索,培养了学生据图分析问题的能力,本节内容主要围绕三个活动展开,既培养了学生小组活动的积极性,也培养了学生运用地理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搜集有关我国南方与北方河流是否有结冰期等资料,讨论交流后,说出答案并解释其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
通过学习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的特点,培养学生关心、关注周围的天气状况,并能够及时作出相应对策,并学会运用地理知识来解决生活中常见的地理问题。Biblioteka 四、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
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的特点
·教学难点
我国气温的南北差异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五、教学方法
(学法)
(讲授法、情景讲授法等)
(预习法、合作探究法等)
六、教具准备
七、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1
教学过程
复习旧课、导入新课(复习初一所学的天气与气候);
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的特点、影响因素
教师活动
教师展示2月份的海口与漠河的景观差异,让学生感受我国冬季南北的差异;然后通过展示“我国1月平均气温的分布图”等数据资料,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说出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的特点,教师点拨后并强调0摄氏度等温线大致沿秦岭-淮河一线分布。
学生活动
看图,感受冬季气温的南北差异,并根据“我国1月气温分布图”,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小组讨论后给出答案,并描出几条重要的等温线。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的特点:冬季南北温差大,气温由南向北递减。(影响因素:纬度位置)
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读图、识图、析图的能力
教学环节2
教学过程
我国夏季气温分布的特点
教师活动
教师通过展示“我国7月平均气温的分布图”等数据资料;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结合课本进行讨论、说出我国夏季气温分布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补充我国夏季最热、冬季最冷的地方,并强调“青藏高原夏季气温为何偏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