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测试卷(试卷满分:12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注意事项:1.全卷共6页,满分为120分。
考试用时为12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在答题卡填写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座位号,用2B铅笔把对应该号码的标号涂黑。
3.请你将选择题的答案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上,非选择题的答案请用黑色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横线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一、基础(24分)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0分)(1)深林人不知,□□□□□。
(王维《竹里馆》)(1分)(2)此夜曲中闻折柳,□□□□□□□。
(《春夜洛阳城闻笛》李白)(1分)(3)《木兰诗》中,描写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的诗句是:□□□□□,□□□□□。
(2分)(4)□□□□□□□,□□□□□□□。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晚春》韩愈)(2分)(5)完整默写岑参的《逢入京使》。
(4分)□□□□□□□,□□□□□□□。
□□□□□□□,□□□□□□□。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4分)(1)总之:都是些 fánsuǒ()之至,至今想起来还觉得非常麻烦的事情。
(2)队伍还是极迟慢地向前行动。
我们就跟瑶民 pān tán ()起来。
(3)我认识奥本海默时他已四十多岁了,已经是 fù rú jiē zhī()的人物了。
(4)闻先生 xīn bù zài yān(),抱歉地道一声:“秩序不在我的范围内。
”3.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3分)A.“一带一路”合作蓝图正在一步步展开,这一好的趋势真是令人忍不住拍手称快....。
B.老师告诫我们,对待学习应采取认真的态度,那种不求甚解....的学习态度是不可取的。
C.春天悄然而至,走到花园里,各种花卉都已开放,正是群芳吐艳,美不胜收....。
D.走进故宫,宫殿金顶、红门,这古色古香的格调,使人油然而生....庄重之感。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为进一步增强小学生的交通安全和自我保护,民警深入各小学校传授各类安全防范知识。
B.在这次“关爱社区老人”活动中,学校组织同学们给老人们送去了苹果、香蕉、梨、鸡蛋等水果。
C.大圩是广西古代“四大圩镇”之一,街道上铺着青石板,石板路两边是保存完好的老房子。
D.家长要让孩子接受“挫折教育”,以此提高孩子自食其力的能力和独立自主的精神。
5. 请用一句话概括这段新闻的内容,不超过25个字,标点不计字数。
(4分)本报讯人民网联合搜狐网、新浪网等门户网站近日联合发布当前“最具价值的20个汉字”调查结果。
调查结果显示,当前最具价值的前10个汉字分别为:德、信、孝、诚、善、仁、和、礼、义、道。
第11至第20个汉字分别为:爱、正、公、法、廉、智、理、忠、学、敬。
在征集过程中,受访者围绕“德”字发表了很多看法。
大家普遍认为“德”是做人的根本,古人强调“为政以德”“以德服人”,现在我们仍讲“德才兼备”“立德树人”。
同时,受访者对当前社会道德现状表达了自己的忧虑,如何加强道德教育、提高国民道德水平,值得我们思考、探索。
“信”字排在第二位,表明公众对当前社会上“诚信危机”的关注与忧虑以及对建立新信用体系的期待。
二、阅读(46分)(一)(10分)孙权劝学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6.请解释下列加点字。
(3分)(1)蒙辞.以军中多务( ) (2)但当涉猎..( ) (3)及.鲁肃过寻阳 ( )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2)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8.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孙权劝学,既指出了吕蒙学习的必要性,又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从而令昌蒙无可推辞。
B.鲁肃大惊从侧面烘托出了孙权劝学的显著成效,也进一步告诉人们读书的重要性。
C.鲁肃与吕蒙的对话,一唱一和,互相打趣,显示了二人的真实性情与融治关系。
D.这个故事说明了学习需要别人的鼓励,只有鼓励才能使人的才略大有进步。
宋人或得玉,献诸①子罕。
子罕②弗受。
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
”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
不若.人有其宝。
”稽首而告曰:“小人怀璧,不可以越乡,纳此以请死③也。
”子罕置诸其里④,使玉人为之琢之,富而后使复.其所。
(节选自《左传·襄公十五年》)(注释)①诸(zhū):相当于“之于”。
②子罕:人名。
③请死:请求免于死。
④里:乡里。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A.宋人或得.玉/悠然自得.B.故.敢献之/温故.知新C.不若.人有其宝/未若.柳絮因风起D.富而后使复.其所/将复.何及10.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3分)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11.结合文段,说说子罕为什么不接受宋人献玉。
(3分)(二)(10分)荣耀属于中国科学家2015年10月5日,可以载入史册的时刻:瑞典卡罗琳医学院在斯德哥尔摩宣布,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和另外两名科学家分享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以表彰他们在疟疾治疗等研究中取得的成就。
这是中国科学家因为在中国本土进行的科学研究而首次获诺贝尔科学奖。
屠呦呦多年从事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突出贡献是创制新型抗疟疾药——青蒿素。
2004年5月,世卫组织正式将青蒿素复方药物列为治疗疟疾的首选药物,“中国神药”从此在世界各地显示奇效。
近两百次的失败经历,刷新了人类医药史的新里程;半个世纪的艰难求索,换来了亿万人命运的改变——中国科学家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与心怀苍生的人文情怀,值得所有人献上敬意。
中国科学家首获诺贝尔奖,是个体的功勋,也是群体的荣耀。
作为一项有巨大象征性意义的奖项,它展现了中国科学家的探索态度、首创精神,展现了中国科技工作者前仆后继、精诚合作的传统,展现了中国医学科学的整体水平和人才储备,甚至表达了一个国家在科学研究领域的实力和底气。
如同屠呦呦在此前获“拉斯克奖”时所言,“这个荣誉不仅仅属于我个人,也属于我们中国科学家群体”,诺贝尔奖的光芒也同样照耀其他参与青蒿素研发的研究者们,照耀那些在不同领域数十年如一日辛勤耕耘的科技工作者们,照耀那些心中怀着全人类命运的中国科学家们,无论他们是声名远播还是默默无闻。
中医药刷新了人类抗击疟疾的新高度,这是新闻沸点,也是历史时刻。
中医药在西方意义上的“科学”系统中一直扮演着外来者的角色,中医药理论也常常遭遇无法进行国际评估、无法衡量价值的尴尬,中国医学与西方医学的每一点碰撞,都折射了不同文化传统、不同话语系统交流对话的复杂情境。
现在,“中国神药”青蒿素对人类的贡献已经被确证,它以一个有力的角度,展现了中医中药的世界性意义,拓展了中国自然科学成果为世界普遍认可的空间,同样为中西方医学的互相启发、造福人类提供了更大的可能性。
对一个国家而言,诺贝尔奖是肯定和鼓励,同样也是提醒和鞭策。
围绕屠呦呦获奖产生的种种公众意见提醒我们,中国要进一步理顺科技评价和科技资源的配置机制,完善人才奖励和扶持机制,既要推出更多可以面向世界的科学家,也要学会主动引领世界的目光,投向杰出的中国科学家、投向卓越的中国科技成果。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作者:光明日报评论员链接:【评论】屠呦呦为什么落选院士?因为没有博士学位、留洋背景和院士头衔,屠呦呦被戏称为“三无”科学家。
无博士学位和留洋背景是“文革”前的历史条件所致,落选院士则值得探究。
据了解,前些年屠呦呦曾几次被提名参评院士,但均未当选。
像屠呦呦这样做出国际认可的重大科学贡献而落选院士的,在我国并非个案:“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比袁隆平晚一年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的中科院上海系统所研究员李爱珍,享誉海内外的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教授饶毅……这些人是因为学术水平不高、科学贡献不大而落选院士吗?答案显然不是。
从上述几位“落选院士”的治学为人风格中,人们或许能得到一些启示。
袁隆平至今仍像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一年到头大部分时间扎在水田里研究超级水稻;李爱珍数十年如一日呆在实验室里搞研究,如果不是因为她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恐怕还不为社会所知;屠呦呦除了“不善交际”,还“比较直率,讲真话,不会拍马,比如在会议上、个别谈话也好,她赞同的意见,马上肯定;不赞同的话,就直言相谏,不管对方是老朋友还是领导”(屠呦呦的老同事李连达院士语,笔者注);饶毅则是出了名的“敢讲话”,研究之余还在自己的博客和国内外媒体上撰文,批评中国科技体制的弊端、教授不听讲座的浮躁学风等。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四川大学副校长魏于全、中国农大原校长石元春、哈尔滨医科大学校长杨宝峰,虽然因涉嫌学术造假而屡遭检举、质疑,却依然稳坐院士的宝座;相当比例的政府高官和企业高管,顺风顺水地当上了院士,风光于政、学、商诸界。
作为“国家设立的科学技术(工程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称号”,两院院士的评选无异于风向标、指挥棒,具有无可替代的引领、示范作用。
其评选是否客观、公正,不仅事关院士群体自身的尊严和公信力,更影响着广大科技人员的努力方向和工作热情,甚至海外留学人员的来去选择。
默默工作、不善交际、敢讲真话、贡献卓著的落选院士,涉嫌造假、擅长公关、有权有钱的却顺利当选、风光无限。
两相比照,向社会传递了怎样的信号?给公众造成了怎样的印象?是该检讨、改进两院院士的评选标准、方法和程序的时候了。
12.下列选项不符合文义的一项是()(3分)A.屠呦呦从事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突出贡献是创制青蒿素。
B.中医药理论遭遇无法进行国际评估、无法衡量价值的尴尬。
C.中国科学家首获诺贝尔奖,是个体的功勋,也是群体的荣耀。
D.屠呦呦是中国本土进行的科学研究获诺贝尔科学奖的科学家。
13.对于屠呦呦获诺贝尔奖“荣耀属于中国科学家”的原因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体现了中国科学家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与心怀苍生的人文情怀。
B.展现了中国科学家的探索态度、首创精神,展现了中国科技工作者前仆后继、精诚合作的传统。
C.展现了中国医学科学的整体水平和人才储备,甚至表达了一个国家在科学研究领域的实力和底气。
D.屠呦呦获奖提醒我们,中国要进一步理顺科技评价和科技资源的配置机制,完善人才奖励和扶持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