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苏东坡传读后感600字三篇

苏东坡传读后感600字三篇

苏东坡传读后感600字三篇
【第1篇】
《苏东坡传》是学者林语堂先生的所作,该书以文献资料为基础
讲诉了东坡颠沛流离又充满潇洒传奇的一生。

提起东坡,想必大家都不会陌生。

大多带着亲切会心一笑,随口
都能吟上一句:“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或是“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东坡的作品之中无不流露出他至真至诚的本性,诙谐而有味,文字间莫不真笃而诚恳,完全发乎内心。

唐朝诗人李白、杜甫的诗篇传颂至今,广为人知。

李白潇洒自如,从心所欲,遨游天地之间,不为凡尘琐事羁绊;杜甫忧国忧民,心怀
天下,沉浮官场争斗,终身郁郁寡欢。

李杜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态度,或太过不羁洒脱,或太过忧愁苦闷,只选其一,未免太过单一。

而东
坡恰好将这两者合二为一,他的一生既忧且乐,美痛兼具,此乃真正
的快意人生。

苏轼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在文学、书法、绘画等各方面皆有很
高的造诣。

作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在词作上与同为豪放派的辛
弃疾,并称“苏辛”;诗作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提
倡“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的理念。

苏轼的才情虽名闻天下,但他一生卷在政治旋涡之中,仕途上历
尽艰辛,乌台诗案屡遭贬谪,不过他始终光风霁月,淡然处之,真乃“一蓑烟雨任平生”。

岁月如流沙,弹指间,韶华易逝。

东坡就如一颗璀璨耀眼的明珠,永久散发着光与热,吸引我们去探寻他深厚的文学宝藏。

【第2篇】
坎坷人生,平静心态——读《苏东坡传》有感
64年人生,稍顺即逝,为官44年,对于苏东坡来说,这一路却是坎坷的,3次贬官,心态依旧,这是难得可贵的。

22岁的苏东坡,怀揣着满腔的热血进京应试,受到了考官欧阳修的青睐,对于苏东坡来说,这是他为官生活的开端,苏东坡信佛教,同时保持着“服膺儒家,经世济民”的思想。

在林语堂的《苏东坡传》中写到“浩然之气,不依形而立,不恃力而行,不待生而存,不随死而亡矣,故在天为星辰,在地为河狱,幽则为鬼神,明则复为人矣。

此理之常,无足怪者。

”这句话是苏东坡在潮州韩文公庙碑中说的,在我看来这表现的是苏东坡对于人格的一种看法,“浩然正气”说的就是一种心胸的宽广。

苏东坡认为,气是独立的,不会随着世事的变化而改变,正如人的初心,对于一个人来说倘若他有怎么样的初心,那么在他的人生旅途中都无不体现着。

而这正是苏东坡,保持着顽强乐观的信念和超然自适的人生态度。

44年中,三次被贬,分别贬至黄州、潮州、儋州。

对于贬官之人来说他们本是失落的,但苏轼却与众不同,他没有因为贬官而否定人生,否定自我,而是力求自我超脱。

从他的诗词中如“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在被贬后依旧心系人民百姓,做着想欧阳修所说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而这与当今社会主席所说的目标“决战全面小康”又有什么不同呢?一切都是为着宽敞人民的利益着想。

又如在《赤壁赋》中那段精彩的主客对答,我也不难看出苏轼有着强大的自我调节能力,他的乐观与豁达远超出了我的想象。

每个人的人生都是那么的不同,人生就好比是心电图一样,有起有伏,起证明着成功,伏证明着挫折,假如是一条平直的线,那证明你已经死了。

而面对人生重大的挫折,我觉得苏东坡应该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人生起伏又如何,做到问心无悔就好了。

乌台诗案,王安石变法是导致苏轼贬官的主要原因,但回首这些事情,不是为了打造一个新的文化氛围吗?而在一定水准上推动着社会的发展,只不过是处于封建时代,这些东西并不大被认可罢了!
事实上,在我的生活中面对困难与挫折我会像苏东坡一样,以一
个乐观的心态去面对。

哪怕是处在人生的低谷,都会通过任何正当的
方式调整自我的心态。

苏以游玩释之,吾以运动释之,我会想无论好
坏这一切都是浮云罢了,坏的事情很快就会过去的,与此同时也不忘
为他人着想。

人生不易,与其让自己郁郁寡欢地度过,不如让我们像苏东坡一样,以一个乐观豁达的心态去对待人生,对待这个社会,让这个社会
变得更好,让国家持续强大起来。

【第3篇】
深夜。

孤灯。

翻着泛黄的书页,嗅着淡淡的书卷气,我的心灵也
抛却了浮华,得到了洗涤。

之前读过许多东坡的诗词,在我的印象中,他仅是一位北宋伟大
的文人,留下遗芳百世的作品供后人品读。

这几天读完林语堂先生所
著的《苏东坡传》,才真正了解这位伟大的才子一生所经历的跌宕起
伏的曲折事迹。

林语堂用极自由的散文笔调,化严肃为轻松,为我们讲述了一代
文豪——苏轼的故事。

苏轼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乐观、豁达,会享
受人生,不故作深沉,开辟了文学的一块新天地。

可这位几百年才能
出现的一位旷世奇才,人生之路也并非一帆风顺,而是“一个被政敌
迫害的政治家,一个终身颠沛流离的才子”。

政坛多风雨,此后宦海
沉浮,他一贬再贬,由黄州而惠州,由岭南而海南,愈贬愈远。

面对
接踵而至的人生苦难,生命的激流遭遇到不可绕行的暗礁,冲天而起
的却是最美的雪浪。

苏轼以一种全新的人生态度对待不幸,化解苦难,成就了绝美诗篇,成就了他被后人敬仰的“精彩人生”。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苦难面前,东坡的人生始终充满
希望和浩然之气。

他远离了喧嚣,回归于清纯空灵;他习惯了淡泊,才情更加俊逸
洒脱;他明白了如何应对困难,才能做到宠辱不惊。

多情却被无情恼,与其去趟政治浑水,倒不如求为“百姓之友”,求其“自退之道”。

于是,他以一种全新的姿态,开始了新的生活。

“莫听穿林打叶声,
何妨吟笑且徐行。

”有禅意,有不羁,更有一种勇往直前的无悔。

易卜生说:“真正的强者,善于从顺境中寻到阴影,从逆境中寻
到光亮,时时校准自己前进的目标。

”苏轼的旷达、超乎物我和兼济
天下之志,对于那些如他一样漂泊沦落、屡不得志的士子来说,是一
剂良药,激励着他们。

如今时代发展越来越快,多少人在历经挫折之
后迷失了自我,选择了沉沦。

而苏轼,看透繁华,依旧保持着初心。

我想,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我们何不像苏轼一样,“谁怕,一蓑
烟雨任平生”,来笑看风云,笑对人生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