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医学高级职称报考信息介绍 (2)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专业一览表 (4)医学高级职称考试《中医外科》习题一 (10)医学高级职称考试《中医外科》习题二............................. 错误!未定义书签。
医学高级职称考试《中医外科》习题三............................. 错误!未定义书签。
医学高级职称考试《中医外科》习题四............................. 错误!未定义书签。
医学高级职称考试《中医外科》习题五............................. 错误!未定义书签。
医学高级职称考试《中医外科》仿真试题一......................... 错误!未定义书签。
医学高级职称考试《中医外科》仿真试题二......................... 错误!未定义书签。
医学高级职称考试《中医外科》仿真试题三......................... 错误!未定义书签。
医学高级职称考试《中医外科》历年真题汇编一..................... 错误!未定义书签。
医学高级职称考试《中医外科》历年真题汇编二..................... 错误!未定义书签。
医学高级职称报考信息介绍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组织实施委托省医学学术交流管理中心承担考试的有关具体工作。
各地负责当地考试的组织、管理和实施工作,有关的具体工作另行通知。
评审卫生高级专业技术资格的考试,改用人机对话的方式是职称工作的一项重大改革。
各单位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精心组织,认真细致地做好有关工作,确保考试工作的顺利完成。
在工作中遇到的情况和问题,请及时与当地卫生厅人事处联系。
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报名时间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考试报名时间由各地卫生部门安排的,全国不统一时间。
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报名条件(一)正高申报条件1、取得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后,受聘副高职务5年以上。
2、大学普通班毕业以后,受聘副高职务7年以上。
(二)副高申报条件1、获得博士学位后,受聘中级技术职务2年以上;2、取得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后,受聘中级职务5年以上;3、大学普通班毕业后,受聘中级职务5年以上;4、大学专科毕业后,取得本科以上学历(专业一直或接近专业),受聘中级职务7年以上;5、大专毕业,受聘中级职务5年以上;6、大专毕业,受聘中级职务7年以上;7、护理专业中专毕业,从事临床护理工作25年以上,取得护理专业的专科以上学历,受聘中级职务5年以上,可申报副主任护师任职资格。
(此信息仅供参考,实际情况以当地报考公告为准)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专业设置考试共设96个专业,申报对象是必须按申报评审的专业参加考试,并具备想要的执业医师、执业护士资格。
申报社区卫生高级专业技术资格的临床、中医类人员,应分别参加全科医学,全科医学(中医类)专业的考试,其他人员可选择相应专业参加考试。
申报综合组评审的人员,先参加本专业的考试,同时须加试卫生管理知识。
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专业一览表注:仅供参考,具体申报专业请考生参照当地专业申报目录。
序号考试专业下载要求具备执业资格备注1 全科医学副高级临床正高级2 内科学副高级临床正高级3 心血管内科学副高级临床正高级4 呼吸内科学副高级临床正高级5 消化内科学副高级临床正高级6 肾内科学副高级临床正高级7 神经内科学副高级临床正高级8 内分泌学副高级临床正高级9 血液病学副高级临床正高级10 传染病学副高级临床正高级11 急诊医学副高级临床正高级12 普通外科学副高级临床正高级13 骨外科学副高级临床正高级14 胸心外科学副高级临床正高级15 神经外科学副高级临床正高级16 泌尿外科学副高级临床正高级17 小儿外科学副高级临床正高级18 烧伤外科学副高级临床正高级19 整形外科学副高级临床正高级20 康复医学副高级临床正高级21 妇产科学副高级临床正高级22 计划生育正高级临床限评审正高23 儿科学副高级临床正高级24 眼科学副高级临床正高级25 耳鼻咽喉科学副高级临床正高级26 皮肤与性病学副高级临床正高级27 精神病学副高级临床正高级28 肿瘤内科学副高级临床正高级29 肿瘤外科学副高级临床正高级30 肿瘤放射治疗学副高级临床正高级31 放射医学副高级临床正高级32 超声医学副高级临床正高级33 核医学副高级正高级临床34 麻醉学副高级临床正高级35 病理学副高级临床正高级36 临床医学检验临床基础检验副高级临床正高级37 临床医学检验临床化学副高级临床正高级38 临床医学检验临床免疫副高级临床正高级39临床医学检验临床血液副高级临床正高级40 临床医学检验临床微生物副高级临床正高级41 口腔医学副高级口腔正高级42 口腔内科学副高级口腔正高级43 口腔颌面外科学副高级口腔正高级44 口腔修复学副高级口腔正高级45 口腔正畸学副高级口腔正高级46 职业卫生副高级公卫正高级47 环境卫生副高级公卫正高级48 营养与食品卫生副高级公卫正高级49 学校卫生与儿少卫生副高级公卫正高级50 放射卫生副高级公卫正高级51 传染性疾病控制副高级公卫正高级52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控制副高级公卫正高级53 地方病控制副高级公卫正高级54 寄生虫病控制副高级公卫正高级55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副高级公卫正高级56 卫生毒理副高级公卫正高级57 妇女保健副高级临床、公卫正高级58 儿童保健副高级临床、公卫正高级59 护理学副高级护士正高级60 内科护理副高级护士正高级61 外科护理副高级护士正高级62 妇产科护理副高级护士正高级63 儿科护理副高级护士正高级64 医院药学副高级正高级65 药物分析正高级限评审正高66 临床营养副高级正高级67 临床医学检验临床基础检验技术副高级正高级68 临床医学检验临床化学技术副高级正高级69 临床医学检验临床免疫技术副高级正高级70 临床医学检验临床血液技术副高级正高级71 临床医学检验临床微生物技术副高级正高级72 心电图技术副高级限评审副高73 脑电图技术副高级限评审副高74 病理学技术副高级正高级75 放射医学技术副高级正高级76 超声医学技术副高级正高级77 核医学技术副高级正高级78 康复医学技术副高级正高级79 口腔医学技术副高级正高级80 理化检验技术副高级正高级81 微生物检验技术副高级正高级82 全科医学(中医类)副高级中医正高级83 中医内科学副高级中医正高级84 中医妇科学副高级中医正高级85 中医儿科学副高级中医正高级86 中医肿瘤学副高级中医正高级87 中医外科学副高级中医正高级88 中医眼科学副高级中医正高级89 中医耳鼻喉科学副高级中医正高级90 中医皮肤与性病学副高级中医正高级91 中医骨伤学副高级中医正高级92 中医推拿学副高级中医正高级93 中医针灸学副高级中医正高级94 中西医结合内科副高级中医正高级95 中西医结合外科副高级中医正高级96 中药学副高级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形式和题型全部采用人机对话形式,考试时间为2个小时(卫生管理知识单独加试时间为1时)。
考试题型为单选题、多选题和案例分析题3种,试卷总分为100分。
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总分数及分数线总分数450-500分,没有合格分数线的,排名前60%为合格。
其中的40%为优秀。
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范围考试以专业技术实践工作能力为主,不指定参考复习用书,可参考“卫生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考试”。
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练习要求每个参加考试的人员,认真进行人机对话考试方式的练习。
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效用评审卫生高级专业技术资格的考试,是申报评审卫生高级专业技术资格的必经程序,作为评审卫生高级专业技术资格的重要参考依据之一,考试成绩当年有效。
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人机对话考试题型说明一、副高:单选题、多选题和案例分析题3种题型。
二、正高:多选题和案例分析题2种题型。
以实际考试题型为准。
备注:一、超声医学专业:涵盖了心脏方向和非心脏方向的试题,单选题和多选题为必答题,案例分析题考生可以自行选择方向作答。
二、胸心外科专业:涵盖了胸外科方向和心外科方向的试题,单选题和多选题为必答题,案例分析题考生可以自行选择方向作答。
医学高级职称考试《中医外科》习题一单项选择题:以下每道考题有五个备选答案,请选择一个最佳的答案。
1、下列哪种疔疮最易发生走黄:A.颧疔B.蛇眼疔C.蛇头疔D.蛇腹疔E.托盘疔答案:A2、提脓祛腐主要适应证是:A.溃疡脓腐未尽B.溃疡脓腐将尽C.溃疡脓腐已净D.溃疡腐肉已脱,脓水将尽E.以上均不是答案:A3、"胀裂样"疼痛见于下列哪种疾病:A.蝼蛄疔B.眉心疔C.蛇眼疔D.烂疔E.红丝疔答案:D4、窦道的主要发病机制是:A.手术创伤 B.残留异物C.腐肉不除 D.余邪未尽 E.正气内虚答案:D5、火陷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火毒炽盛B.阴液不足C.气血亏虚D.脾肾阳虚E.肺卫不固答案:B6、有头疽初起症状多见:A.粟粒样脓头B.蜂窝状脓头C.肿硬如钉丁之状D.漫肿无头E.光软无头答案:A7、蛇眼疔的发病部位是:A.指端B.甲侧边缘C.指腹D.手掌E.眼睛内外眦答案:B8、虚肿的特点:A.肿而色红,皮薄光泽,焮热疼痛B.肿势或软如绵、馒,或硬如结核C.肿势皮紧内软,不红不热,常随喜怒消长D.肿势平坦,根盘散漫E.肿势高起,根盘收束答案:D9、寒邪致病的特征是:A.其肿宣浮,皮色不变或红,走注甚速B.焮红肿胀,糜烂流脓或伴滋水C.患部干燥、枯槁、皲裂、脱屑D.色紫青暗、不红不热、肿势散漫E.患部掀红灼热、肿势皮薄光泽、剧痛答案:D10、无头疽的临床特征是:A.红肿热痛B.易消易溃易敛C.局部光软无头D.肿势局限E.难消难溃难敛答案:E11、决定疮疡的发展和转归的是:A.阴阳盛衰B.疮疡病期C.发病部位D.正邪交争E.发病年龄答案:D12、引发疮疡的最常见外邪是:A.风温、风热B.气郁、火郁C.热毒、火毒D.寒湿、湿热E.瘀血、痰湿答案:C13、颜面疔疮的早期临床特征是:A.疮形如粟,肿势局限,顶高根软B.疮形如粟,疼痒相兼,肿势弥漫C.疮顶凹陷,红热灼痛,肿势弥漫D.疮形如粟,根深坚硬,如钉丁之状E.疮形粟粒状脓头,或麻或痒,肿势弥漫答案:D14、气滞痛的特点是:A.游走性,痛无定处B.阵发性,攻痛无常C.随情绪波动而时时作痛D.胀痛E.持续性固定性胀痛答案:C15、疖的特点:A.易脓、易溃、易敛B.易成走黄之势C.易内陷D.易溃而不易敛E.多伴全身症状答案:A16、"一切体表浅显外科疾患的总称"是:A.疡 B.疮疡C.肿疡 D.溃疡 E.痈疽答案:B17、结扎疗法可用于多种病症,但不宜用于:A.瘤 B.赘疣C.内痔 D.脱疽 E.血瘤答案:E18、寒痛的特点是:A.游走性,痛无定处B.阵发性,攻痛无常C.木痛,得热缓解D.酸痛,得热缓解E.持续性固定性胀痛答案:D19、颜面疔疮治宜下列何法为主:A.散风清热 B.泻火解毒C.凉血清热 D.清热解毒 E.和营解毒答案:D20、附骨疽发病最多的部位是:A.股骨B.肱骨C.胫骨D.桡骨E.尺骨答案:C21、我国第一部病因病理学专著:A.《诸病源候论》B.《千金方》C.《备急方》D.《圣济总录》E.《内经》答案:A22、疔疮走黄的主要病理是:A.正虚 B.邪实C.阴伤 D.腑实 E.表虚答案:B23、痰肿的特点是:A.坚硬如石、皮色不变B.皮紧内软,随喜怒消长C.漫肿,其色青紫D.漫肿,不红不热E.肿块软如馒,有囊性感答案:E24、外科成为独立的专科始于何代:A.汉代B.商代C.周代D.隋朝E.春秋时期答案:C25、哪部医著首先提出"五善七恶":A.《圣济总录》B.《太平圣惠方》C.《卫济宝书》D.《千金方》E.《外科精义》答案:A26、以羊靥、鹿靥治疗甲状腺肿大的最早医家是:A.张仲景 B.孙思邈C.葛洪 D.巢元方 E.华佗答案:B27、"脐痈"是依据什么命名的:A.部位 B.穴位C.脏腑 D.病因 E.范围大小答案:A28、臀痈的特点是:A.位置浅、范围大、来势急、易腐溃、收口慢B.位置深、范围小、来势急、易腐溃、收口慢C.位置深、范围大、来势缓、易腐溃、收口慢D.位置深、范围大、来势缓、难腐溃、收口慢E.位置深、范围大、来势急、易腐溃、收口慢答案:E29、肿的基本病理是:A.毒邪滞留B.血瘀痰阻C.痰湿内蕴D.经络阻塞,气血凝滞E.营气不从,阴阳失调答案:D30、颜面疔疮忌内服发散药的原因是:A.无外感邪毒B.邪毒深在肌肉C.芳香走窜,易使疔毒走散D.邪发于脏腑E.正气内虚答案:C31、疖属湿热蕴结型方用:A.五味消毒饮加减 B.清暑汤加减C.四妙勇安汤加减 D.黄连解毒汤加减 E.银翘散加减答案:A32、痈的成脓期是:A.3天左右 B.4~5天C.9~12天 D.10天以上 E.7天左右答案:E33、烂疔是以什么命名的:A.部位B.穴位C.病因D.颜色E.疾病特点答案:E34、麻沸散是哪位医家发明的:A.黄帝 B.张仲景C.扁鹊 D.华佗 E.刘涓子答案:D35、下列何病属于疖病:A.有头疖B.无头疖C.蝼蛄疖D.坐板疮E.暑疖答案:D36、内陷的含义下列哪项最为确切:A.凡生疮疡、毒不外泄、反陷入里B.有头疽,毒不外泄、反陷入里C.脑疽,毒不外泄、反陷入里D.正虚或消渴病患者,毒不外泄,反陷入里E.疔疮以外疮疡,毒不外泄,反陷入里答案:E37、新生儿丹毒称:A.赤游丹 B.抱头火丹C.流火 D.内发丹毒 E.腿游风答案:A38、流注的总病机是:A.正气不充、邪气壅滞B.正气内虚、邪毒炽盛C.正气不虚、邪气壅滞D.正气不虚、邪毒炽盛E.正气内虚、邪气壅滞答案:A39、"其肿宣浮,皮色红或不变,走注甚速",是哪种邪气致病特点:A.热邪 B.风邪C.暑邪 D.寒邪 E.湿邪答案:B40、最早的外科医师称为:A.疾医B.疡医C.食医D.兽医E.大方脉答案:B41、用动物肝脏治疗夜盲症的最早医家是:A.孙思邈B.张仲景C.葛洪D.华佗E.巢元方答案:A42、目前发现的最早的医学文献是:A.《山海经》 B.《内经》C.《太素》 D.《五十二病方》 E.《刘涓子鬼遗方》答案:D43、瘰疠溃破后疮口的特点是:A.呈岩穴状B.呈穿凿形C.边缘削直D.呈潜行性空腔E.中深边浅形答案:D44、疮疡内治消法中哪一法最为常用:A.解表法 B.清热法C.化痰法 D.和营法 E.利湿法答案:B45、我国第一部外科专著:A.《金创瘈疭方》B.《山海经》C.《内经》D.《刘涓子鬼遗方》E.《金匮要略》答案:A46、干陷的病机特点是:A.阴液不足B.气血不足C.肝肾亏损D.阴伤胃败E.阴损及阳答案:B47、蛇头疔最常用的验脓法:A.穿刺法 B.应指法C.B超 D.透光法 E.点压法答案:D48、有头疽最易发生的部位是:A.头部B.颈部C.项部D.腹部E.胸部答案:C49、疮疡内托法的透托代表方为:A.托里消毒散 B.托里透脓散C.仙方活命饮 D.透脓散 E.神功内托散答案:D50、我国外科最早的手术器械是:A.角B.砭针C.银针D.骨针E.刀答案:B51、颈痈的病机特点是:A.感受风邪B.挟有温热C.火毒上攻D.挟痰E.挟瘀答案:D52、最早的外科手术器械及用途是:A.砭针用于排脓 B.葱管用于导尿C.铤用于检查治疗漏管 D.用夹板治疗骨折 E.火针用于排脓答案:A53、我国第一部论述梅毒的专书是:A.《霉疮秘录》B.《世医得效方》C.《疡科心得集》D.《理瀹骈文》E.《外科全生集》答案:A54、肿疡之证出现不足(无力)之脉,其病理属:A.毒盛正虚B.邪气深闭C.正虚毒去D.毒滞难化E.正虚邪恋答案:A55、血虚作痒的主要症状是:A.浸淫四窜,黄水淋漓B.走窜四注,遍体作痒C.皮肤干燥,脱屑作痒D.焮红作痒,不会传染E.瘙痒剧烈,最易传染答案:C56、有头疽的整个病程为:A.一周 B.二周C.三周 D.四周 E.五周答案:D57、有头疽切开时常用切口:A.顺皮纹切口 B.弧形切口C.纵形切口 D.横形 E."井"字形答案:E58、治疗痈初期的代表方剂是:A.仙方活命饮B.五味消毒饮C.黄连解毒汤D.普济消毒饮E.防风通圣散答案:A59、锁喉痈初起宜选用:A.仙方活命饮B.普济消毒饮C.银翘解毒丸D.五味消毒饮E.黄连解毒汤答案:B60、中国历史上有记载的第一个外科名医是:A.医询B.华佗C.医旬D.危亦林E.陈司成答案:A61、丹毒的治疗原则是:A.疏风清热、凉血活血B.疏肝理气、泻火解毒C.清利湿热、消肿止痛D.凉血清热、解毒化瘀E.化痰消肿、清热解毒答案:D62、主张"阳和通腠、温补气血"治疗阴证的医学家是:A.王洪绪B.陈实功C.吴谦D.高锦庭E.陈司成答案:A63、外科疾病消托补三大内治法则的建立,其依据是:A.外科病的病因B.外科病的病情变化C.外科病的临床分期D.外科病的治疗经验E.以消为贵的学术思想答案:C64、蝼蛄疖好发于:A.儿童头部 B.儿童项后C.儿童背部 D.儿童臀部 E.产妇头部答案:A65、将颜面部疔疮定名为疔的医家及著作是:A.华佗·《中藏经》B.张机·《伤寒论》C.陈实功·《外科正宗》D.汪机·《外科理例》E.齐德之·《外科精义》答案:A66、引起发颐的主要原因是:A.外感风温 B.热病余毒C.口腔慢性溃疡 D.少阳郁滞 E.胃热上攻答案:B67、用海藻治疗瘿病的最早记载见于:A.《山海经》B.《千金方》C.《晋书》D.《金匮要略》E.《肘后备急方》答案:E68、血虚致痒的特点:A.走窜无定,遍体作痒、抓破血溢B.浸淫四窜,黄水淋漓,越腐越痒C.皮肤瘾疹、掀红灼热作痒D.浸淫蔓延,黄水频流,状如虫行皮中E.皮肤变厚、干燥、脱屑、作痒,很少糜烂流水答案:E69、颈痈初起内治方剂最宜选用:A.五味消毒饮B.仙方活命饮C.牛蒡解肌汤D.黄连解毒汤E.普济消毒饮答案:C70、哪部医著最早记载食牛、羊乳治疗脚气病:A.《千金方》 B.《内经》C.《备急方》 D.《诸病源候论》 E.《中藏经》答案:A71、外科疾病由多种原因引起,其最主要的是由于:A.风寒、暑湿 B.火毒、热毒C.气滞、血瘀 D.湿邪、虫积 E.外来伤害答案:B72、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外科专著:A.《金创瘈疭方》B.《刘涓子鬼遗方》C.《黄帝内经》D.《五十二病方》E.《肘后备急方》答案:B73、世界上最早应用的导尿术是用:A.橡胶管B.铜管C.葱管D.银管E.竹管答案:C74、颜面部疔疮容易走黄的原因是:A.火毒炽盛B.头面为诸阳之首C.火邪炎上D.容易挤压E.风邪上受答案:B75、最早确定外科含义的医籍是:A.《外科枢要》 B.《外科理例》C.《外科精义》 D.《外科全生集》 E.《外科正宗》答案:B76、有头疽最常见的并发症是:A.走黄 B.内陷C.流注 D.损骨 E.伤筋答案:B77、用狗脑敷治疯狗咬伤的记载最早见于:A.《山海经》B.《周礼》C.《晋书》D.《备急方》E.《千金方》答案:D78、气痛的特点:A.痛无定处,忽此忽彼,走注甚速B.攻痛无常,时感抽掣,喜缓怒甚C.喜按,按则痛减D.拒按,按则痛剧E.皮色不红、不热、酸痛、得暖则痛缓答案:B79、丹毒的主要病机是:A.血瘀阻滞 B.热毒内蕴C.内蕴痰湿 D.皮肉破损 E.血分有热答案:E80、走黄与内陷病机的主要区别是:A.正气盛衰 B.邪毒盛衰C.毒入血分或气分 D.内攻脏或腑 E.邪气外感或内生答案:A81、蛇肚疔切开时,应在:A.患指侧面横切口B.患指侧面纵切口,不越过关节C.指端掌面纵切口D.指端侧面纵切口E.沿指腹弧形切口答案:B82、疔的最早记载见于:A.《灵枢·痈疽》B.《素问·生气通天论》C.《中藏经》D.《外科正宗》E.《刘涓子鬼遗方》答案:B83、外科的善、恶、顺、逆是指:A.病情轻重程度B.正邪力量对比C.疮疡局部发展好坏D.全身脏腑功能的盛衰E.综合局部、全身情况判断预后答案:E84、烂疔发病的主要原因是:A.皮肉破损 B.湿火内盛C.感染毒气 D.外感热邪 E.瘀血停滞答案:C85、头面部丹毒首选:A.银翘散B.黄连解毒汤C.普济消毒饮D.仙方活命饮E.五味消毒饮答案:C86、外科"正宗派"的代表医家是:A.陈实功 B.齐德之C.王洪绪 D.高锦庭 E.陈司成答案:A87、瘰疠之名首见于:A.《外科正宗》B.《外科证治全生集》C.《疡科心得集》D.《刘涓子鬼遗方》E.《灵枢》答案:E88、形成流痰的根本病因是:A.失天不足、肾亏骼空B.有所损伤、瘀血停滞C.痰浊凝聚、风寒侵袭D.脾胃不足、痰湿内生E.外卫不固、风寒湿侵答案:A89、外科"心得派"的主要学术思想是:A.阴阳辨证 B.治疡必求其本C.上中下三部辨证 D.治外必本诸内 E.八纲辨证答案:C90、治疗疔疮的代表方剂是:A.五味消毒饮B.仙方活命饮C.托里消毒散D.普济消毒饮E.银翘解毒丸答案:A91、最早的兔唇修补术见于:A.《山海经》 B.《内经》C.《晋书》 D.《肘后备急方》 E.《诸病源候论》答案:C92、风肿的特点是:A.肿块软如馒,有囊性感B.坚硬如石,皮色不变C.皮色发白,不肿肤冷D.肿势宣浮,来急去快E.漫肿,不红不热答案:D93、疖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A.湿邪缠绵B.瘀血阻滞C.正气不足D.肾气亏损E.火毒内蕴答案:C94、下列哪种疾病最易损坏筋膜:A.蛇眼疔 B.蛇头疔C.红丝疔 D.锁口疔 E.蛇肚疔答案:E95、"膏粱之变,足生大疔"出自:A.《内经》B.《五十二病方》C.《伤寒杂病论》D.《诸病源候论》E.《刘涓子鬼遗方》答案:A96、最早提出用截趾术治疗脱疽的医书是:A.《山海经》 B.《内经》C.《神农本草经》 D.《金创瘈疭方》 E.《周礼》答案:B97、哪本古籍首先提出应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