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运动学知识结构图

运动学知识结构图

-
96P 11〈〉课后作业题 匀变速直线运动 重要结论初速为零的匀加速 1 2.纸带的处理问题 .求瞬时速度 求加速度T 0.10s S17.05cm S27.68cm S38.33cm S48.95cm S59.61cm S610.26cm A ___m /s =======纸带上两相邻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其中、、、、、,则点处瞬时速度的大小是,020*********t v v at v t at v v v v v v =+++∆公式 x= 2ax=- == x=aT
1.!!!)
2.
3.解题技巧 公式合理选用(特别是巧用平均速度公式,有惊喜 巧用v-t 图象解题。

巧用逆过程解题。

22P .2〈〉例如:导学典例 自由落体运动000m v a v =刹车问题 须防止时间过量,应先求出刹车所用总时间t 刹车末速度为零,优先选用逆过程解题(视为=的匀加速)x ∆若不是一个定值,则应用“逐差法”例____加速度的大小是。

典型问题
12323:::1:3:5:::1:(21):(32):s s s t t ==--1连续相等时间内所走的位移之比:走连续相等位移所用的时间之比:t :00v a g = =22
12v gt gt v = h= 2gh=2212v at at v =公式简化 x= 2ax= 246s s 求:在前s 、前、前所走的位移。

各时间段的速度。

56s s 求:前和前的位移各为多少, 各时间段的加速度各多少。

两个图像测定g 4.作出运动情景图,可以使问题清晰,简单(一定啰!!!)12特点 .轨迹为直线 .加速度恒定(即:相等的时间内,速度增加量或减少量相等)追及与相遇问题 两者速度相等时,往往是物体间能否追上或两者距离最大(或最小)的临界条件 运动的描述 x v t ∆=∆定义式:区别 ==总位移总路程某段时间内:平均速度v 平均速率v 总时间总时间46V 50H 测量:使用打点计时器(每隔 s 打一个点,使用-,z 交流电)使用:带穿孔,纸压带,带连物,先通电后放物
012v v v v t t t -∆=-∆计算:、定义式a= 、利用图象测:瞬时速度(方法:利用一小段的平均速度来代表)
例00a v a v a 方向 与方向相同,则加速(为正)
a 与方向相反,则减速(为负)位移:从初指向末的有向线段,是矢量(有大小和方向)路程:实际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只有大小无方向)加速度 速度变化的 快慢速度运动快慢→时间(间隔)与时刻时间对应某段路程或位移,时刻对应某个位置
→质点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将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忽略,视为一个有质量的物质点。

→参考系同一运动选择不同的参考系,会使观察的结果可能不同→→坐标系定量描述物体的位置及位置的变化。

分为:一维坐标系(直线),二维坐标系(平面),三维坐标系(空间)→位移路程分类34F ma 、利用运动学公式 、利用=某一时刻:瞬时速度(大小称为:瞬时速率;方向表示:物体运动方向)目的:方便研究空间位置的变化a 测的实验装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