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海洋现状大纲一、我国的海洋1.我国海洋的基本情况2.与海洋有关的基本概念3.我国的东海大陆架二、《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简介1.《公约》的意义2.新的世界性的“海洋土地改革”正在加紧实施三、我国海洋权益面临的现状1.黄海2.东海3.南海知识点汇总概念C01:洋C02:海C03:海湾C04:海峡C05:领海C06:毗连区C07:专属经济区C08:大陆架C09:公海C10:军舰原理K01:我国海洋的基本情况K02:与海洋有关的基本概念K03:我国东海大陆架的基本情况K04:《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重要意义K05:世界海洋权益的重大变革K06:我国黄海权益面临的现状K07:我国东海权益面临的现状K08:我国南海权益面临的现状信息I01:1982年12月10日,《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在牙买加的蒙特哥湾签订I02:1996年5月15日,我国八届人大常委会十九次会议决定批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1996年7月7日,《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对中国正式生效正文一、我国的海洋1.我国海洋的基本情况(1)我国管辖海域的总体情况我国幅员辽阔,沿海有着漫长的海岸线。
我国的大陆海岸线北起中朝交界的鸭绿江口,南抵中越交界的北仑河口,全长约18400多千米,加上14000千米的岛屿海岸线,总长达3.2万千米。
我国是世界上岛屿最多的国家之一,有岛屿6536个;群岛和列岛有50多个,岛屿总面积达8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陆地面积的0.8%。
我国岛屿虽然众多,但大岛少,小岛多,除台湾岛、海南岛、崇明岛、舟山岛、东海岛、海潭岛、长兴岛和东山岛面积在200平方公里以上外,绝大部分岛屿的面积不足1平方公里(占我国岛屿总数的86%)。
我国沿海岛屿的分布差别也很大,从海区来看,东海海区最多,占全国岛屿总数的58%;南海次之,占28%;黄、渤海海区最少,占14%。
从省区来看,浙江省沿海最多,共有2100多个岛屿。
什么是岛屿?按自然地理的分类,一般将最高潮时露出水面的面积超过500平方米的称为岛屿,而小于500平方米的称为明礁。
(2)我国的四个海洋1)黄海、渤海黄海、渤海海底全属大陆架,没有大陆坡和深海盆。
2)东海东海约有2/3的海底属大陆架区,只有东部一小条狭窄地带为大陆坡区,约占东海海区的1/3,没有深海盆。
3)南海南海海区的海底地形较复杂,四周浅,沿大陆、半岛及岛屿边缘部分属于大陆架区。
中央深,形成锅形的南海盆地,海盆中有几处隆起,这就是西沙、南沙、东沙和中沙等群岛。
在深海盆和大陆架之间有大陆坡分布,其主要特征是在阶梯状的海底平原上,分布无数的珊瑚礁。
以大陆架、领海、专属经济区、毗连区的划界原则计算,我们国家濒临太平洋的四海有300万平方公里的海洋国土,这一面积相当于我国20个山东省或30个江苏省,相当于整个大陆国土的1/3。
(3)什么是海洋海洋是指陆地以外的全部水域。
地球上的海洋水域,根据海洋要素特点及形态特性,可分为主要部分和附属部分,主要部分称为洋,附属部分称为海(包括海湾、海峡)。
1)洋洋,远离大陆,面积广阔,约占海洋总面积的89%;深度大,一般在2500米以上;水色高、透明度大,透明度最大的地方达80米(南极附近);洋的水文要素如:盐度、温度等不受大陆影响,变化小,比较稳定,平均盐度为35‰;有各自的潮汐系统和强大的洋流系统。
根据上述特征,可将世界大洋分为四部分: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和北冰洋。
2)海海,位于洋的周围,与陆地为邻,面积比洋小得多,仅占世界海洋总面积11%;深度较小,一般在2500米以内。
以东中国海为例,大部分水深在200米以内。
海水的物理化学性质,各有特点,受大陆影响很大,并有显著的季节变化。
相对于洋而言,其水色低、透明度较小;没有自己独立的海流系统和潮汐系统,多数受大洋影响。
3)海湾洋或海伸入大陆的一部分水域,大部分被陆地所包围,仅有一面通向海或洋,且其深度越靠近大陆越小的水域称为海湾。
一般以其入口处的海角线或入口处的等深线作为与洋或海的分界线。
4)海峡海峡是指两块陆地之间连接两个海或洋的较狭窄的水道。
它一般深度较大,水流较急。
海峡的地理位置特别重要,不仅是交通要道、航运枢纽,而且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
因此,人们常把它称之为“海上走廊”、“黄金水道”。
据统计,全世界共有海峡1000多个,其中适宜于航行的海峡约有130多个,交通较繁忙或较重要的只有40多个。
1982年,美国宣布要控制世界16个关键海峡与海上战略通道,大部分也是我国的关键海峡和战略通道。
综上所述,我国管辖海域的特点有以下几点:基本属半封闭海区;横跨热带、亚热带、温带三个气候带;海岸线漫长、海域辽阔,岛屿众多;生物物种和生态环境具有丰富的多样性;海洋资源丰富(具有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油气资源、旅游资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潜力巨大。
2.与海洋有关的基本概念(1)领海领海是指沿海国陆地领土及其内水以上邻接的一带海域,领海一般宽度为12海里,沿海国对其领海享有主权和排它的管辖权。
领海包括领海的上空及其海底,领海及其上空具有神圣不可侵犯权,即拥有完全的主权。
其法律地位有:他国军舰、飞机未经同意不得进入领海和领海的上空,否则就是对该国主权的侵犯;有对违反无害通过的一切他国船舶终止其通过或将其扣留、拿捕的权利;战时,沿海国保持中立时,交战国不得在其领海内作战和拿捕商船;外籍船舶在他国领海水域内享有无害通过权。
(2)毗连区毗连区是指从领海基线量起不超过24海里的区域,在这个区域内,沿海国对防止和惩治在其领土或领海内违犯其海关、财政、移民和卫生的法律和规章的行为行使必要的管制。
(3)海峡海峡在军事及航运上都有重要意义。
根据海峡水域同沿岸国家的关系,分为:1)内海海峡,位于领海基线以内,系沿岸国的内水,航行制度由沿岸国自行制定,如:中国的琼州海峡;2)领海海峡,宽度在两岸领海宽度以内,通常允许外国船舶享有无害化通过权;3)非领海海峡,宽度大于两岸的领海宽度,在位于领海以外的海峡水域中,一切船舶均可自由通过。
(4)专属经济区专属经济区是指从测算领海宽度的基线量起不超过200海里的区域,该区域既非领海又非公海,适用特定法律制度的国家管辖海域。
沿海国对该区域内的生物与非生物资源享有主权权利,对该区域内人工岛屿设施、结构的建造使用以及海洋科学研究和海洋环境的保护等享有专属管辖权。
专属经济区内的法律地位:具有勘探和开发、养护和管理该海域和海床自然资源的主权权利;具有海域内人工岛屿、设施和结构的建造和使用、海洋科学研究、海洋环境的保护的专属管辖权;国际法规定的其他权利。
(5)大陆架大陆架是沿海国领海以外依其陆地领土的全部自然延伸(200-350海里),扩展到大陆边外缘的海底区域的海床和底土。
沿海国对大陆架的一切资源享有主权利益,任何人未经沿海国明示同意,不得在大陆架上从事科学研究、勘探和开发活动。
(6)公海公海是指不包括在国家的专属经济区、领海或内水或群岛国的群岛水域内的全部海域。
公海对所有国家开放,任何国家不得有效地声称将公海的任何部分置于其主权之下。
公海实行六大自由:沿海国和内陆国在公海享有航行自由;飞越自由;铺设海底电缆和管道自由;捕鱼自由;科学研究自由;建造国际法允许的人工岛屿和其他设施的自由。
(7)军舰军舰在《海洋法公约》的明确定义是:“属于一国武装部队,具有辨别军舰国籍的外部标志,由该国政府正式委任并名列相应的现役名册或类似名册的军官指挥和配备有服从正规武装部队纪律的船员的船舶”,四项缺一不可。
《海洋法公约》还规定,“军舰在公海上有不受船旗国以外任何其他国家管辖的完全豁免权”,军舰是流动的国土,海军是世界的海军,就是这个意思。
3.我国的东海大陆架我国的领海宽度为12海里,并规定渤海和琼州海峡为内海,领海基线的划定采用直线基线法。
(1)台湾海峡台湾海峡不属于内海,处于中国东海大陆架上的台湾海峡,地形起伏不平,北部水深60至80米,南部水深40至50米,平均水深约60米。
海峡中有一个东北——西南向的隆起带,由台湾浅滩、台中浅滩和澎湖列岛组成。
它是贯通中国南北海运的要道,位于福建省和台湾省海岸之间,它的范围是福建省闽江口海坛岛北端痒角,与台湾岛的富贵角联线为其北界;南界为台湾岛南端的鹅銮鼻至福建南澳岛的联线。
(2)澎湖列岛澎湖列岛的港湾条件十分优越,现有大小港口、船澳60余处。
澎湖本岛西南部的马公港是台湾主要海军基地之一,总面积15平方千米,设有防潜网。
共有码头18座、浮筒44个,可同时停泊2000-10000吨级舰船18-24艘。
(3)金门诸岛金门诸岛位于福建厦门以东,西距厦门5.18海里,距大陆角屿1.25海里,横置于厦门海外,扼厦门咽喉,屏障闽粤。
金门诸岛,包括大金门、小金门、大担、二担、东碇、北碇、乌丘等14个岛屿,总面积162.16平方千米。
大金门和小金门约占总面积的97.44%。
金门诸岛驻军的给养,主要靠台湾高雄港补给基地运补,平均每月3~4个航次,每次舰船总数平均10艘,其中平均有2次是以坦克登陆舰为主,重点是运输重要军事物资。
护航舰艇,自1997年起,主要由成功级护卫舰承担。
二、《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简介1982年12月10日,《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以下简称《公约》)在牙买加的蒙特哥湾签订。
同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代表签署了该公约。
1994年11月16日,《公约》正式生效;1996年5月15日,我国八届人大常委会十九次会议决定批准《公约》;1996年7月7日,《公约》对中国正式生效。
1.《公约》的重要意义《公约》的诞生是联合国成立以来最伟大的成就,仅次于《联合国宪章》。
它意味着人类不是用战争而是使用国际法的形式,完成了一次世界性的“海洋土地改革”,并被国际社会普遍接受。
首先,《公约》是联合国关于对海洋的控制、利用、管理和解决争端的公约。
《公约》是着眼未来海洋的永久性法典,它建立了海洋新秩序,有利于保护海洋、交通环境和利用海洋资源,有利于用和平方式解决海洋争端,敦促我们军队突出经济职能和注重非战争运用,来筹划我们的海防。
其次,《公约》实质上是对海洋的归属和管辖的一次重新调整,是海洋资源和权力的一次再分配。
最后,《公约》唤醒了沿海国家开发和维护海洋资源的意识,进而引发了争夺海洋岛屿、海洋国土、海洋资源和海洋通道的新的争斗,使世界热点集中到海洋上。
不仅霸权主义继续谋求海洋霸权,广大发展中国家也在海洋问题上日益觉醒,都在按照自己对《公约》的理解,尽可能大地圈占海域。
2.新的世界性的“海洋土地改革”正在加紧实施《公约》的正式生效,引发了各国对世界海洋权益的重大变革:(1)占海洋总面积35.8%的近1.3亿平方公里的管辖海域开始改变公海性质,向国土化发展;(2)针对国际海底矿产资源,各国正逐步建立国际社会共管制度,使之成为全人类的共有财富;(3)各濒海国家纷纷制定国内涉海法律制度,将陆续划定全球370多处国家间海上界限,引发了全球海洋资源的开发热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