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答题技巧专题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答题技巧专题


分析全诗情感
• 一般提问:这首诗体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 感情? • 变式提问:有人这样认为,有人那样认为, 你觉得呢?请说出理由。 • 答题步骤:1、表述自己的观点(明确) 2、用原诗句证明此观点(具体) • 答题套路:我认为( ),原因是( (从原诗中找到理由并分条陈述)
分析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诗情感

15
08【全国卷Ⅰ】12 、阅读……(8分) 江间作四首(其三) 潘大临① 西山通虎穴②,赤壁隐龙宫。形胜三分国,波 流万世功。 沙明拳宿鹭③,天阔退飞鸿。最羡渔竿客,归 船雨打篷。
同意。诗人在登高时交织着抑郁和欣喜的情绪, 但诗人在最后借用齐景公上牛山的典故,表达出 淡然的心境,显示了旷达的情怀。 不同意。从诗中的确可以看出情怀的郁结,但 诗人不是故意用旷达的话来表现他的苦闷,而是 17 分析全诗情感 在登高时交织着抑郁和欣喜两种情绪。
分析意境型 9
二、检测内容和情感
①检测层次内容 ②检测中心意思 (分析全诗情感)
10
检测层次内容
• 一般提问:这首诗写了几个层次? 请简要分析。 • 答题步骤:1、指出具体是几个层次
2、分别解析层次内容
检测层次内容
12
[双调]雁儿落带过得胜令 吴西逸① 春花闻杜鹃,秋月看归雁。人情薄似云,风 景疾如箭。留下买花钱,趱入种桑园②。茅苫三 间厦③,秧肥数顷田。床边,放一册冷淡渊明传; 窗前,钞几联清新杜甫篇。
诗前两句描绘了一幅塞外辽远阔大、雄 奇险峻的画面(衬托出边塞“孤城”之小), 营造了一种雄阔、苍凉的氛围,表现了盛唐 诗人广阔的胸襟。
分析意境型 6
分 析 意 境 型
• 一般提问: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 变式提问:①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②从“情”和“景”的角度赏析本诗或词。 • 答题步骤:1、描绘诗中的画面 2、概括氛 围特点(准确) 3、分析思想感情(具体) • 答题套路: ①这首诗描绘了一幅( )的画 面,营造了一种( )的氛围,从而表达了作 者( )的情感(心情,心境)。 ②通过( )等意象(景物描写),构造了一 幅( )的画面,抒发了诗人( )的思想感情。 7 分析意境型
【注】①侬:我 ②鹦鹉洲:此处为“渔父居 处”的代称。 (1)本曲前四句运用丰富的意象勾勒出一幅美 丽的自然图景,其 流水 意象体现出温 润柔美的特征,而 白云 意象则给人以 飘逸渺远的感受。(2分)
确认意象特点 4
08(广东卷)10、阅读……(7分) 木芙蓉 吕本中 窗前木芙蓉 范成大 小池南畔木芙蓉, 辛苦孤花破小寒, 雨后霜前着意红。 花心应似客心酸。 犹胜无言旧桃李, 更凭青女①留连得, 一生开落任东风。 未作愁红怨绿看。
答 题 技 巧
高 考 古 诗 鉴 赏
1
五大考查类型 一、检测意象
二、检测内容和情感 三、检测表达技巧
四、检测语言 五、对比鉴赏式
2
一、检测意象
①确认意象的特点
②分析意象的寓意 (分析意境型)
06(浙江卷)16.阅读……(6分) [正宫]叨叨令 无名氏 溪边小径舟横渡,门前流水清如玉。青山 隔断红尘路,白云满地无寻处。 说与你寻不得也么哥,寻不得也么哥,却 原来侬①家鹦鹉洲②边住。
[注]①青女:传说中掌管霜雪的女神。
⑵两首诗中木芙蓉的形象有什么不同?(5分)
吕诗着重描写的是逍遥闲适,任由风吹雨打的形 象;范诗写的木芙蓉孤苦、心酸,处境凄凉,但 作者并没有把这花看作愁苦。前者是闲适之士的 豪迈与大度的形象,后者是在凄苦孤独的环境中 的乐观者形象。 5 确认意象特点
凉州词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首诗的意境:
〔注〕①潘大临(约1057~1106):字邠老,黄州(今湖北黄冈)人,善诗文。 曾随苏轼同游赤壁。②西山:在湖北鄂州西,山幽僻深邃.
(2)从全诗看,作者向往一种什么样的生活? 请简要分析。
向往一种隐逸的生活。①诗的前两联,作者从眼前之景, 转入怀古,遥想当年赤壁之战时的人事,而今安在?从 而发出了“波流万世功”的感叹。②诗的后两联,作者 赞叹宿鹭、飞鸿的闲适,接着又仿佛看到了渔翁的扁舟, 联系到“波流万世功”的感叹,于是提出“最羡渔竿 客”,想驾一叶小舟在烟雨朦胧中归去! 16 分析全诗情感
绝 句 杜甫 课堂示例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请简要分析。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答: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 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 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 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 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表现了诗 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 骤三)。
分析意境型 8
(09福建卷) 5.阅读……(6分) 江行 [宋]严羽 暝色蒹葭外,苍茫旅眺情。 残雪和雁断,新月带潮生。 天到水中尽,舟随树杪行。 离家今行宿,厌听棹歌①声。
[注] ①棹歌:行船时船工所唱的歌。
⑵请从“景”与“情”的角度,赏析本诗颔联。4分
颔联妙在融情于景。诗中描写了雪“残”、 雁“断”、月“新”、潮“生”的凄迷景 致,景中寄寓了诗人的羁旅之情、思乡之 感。
[注]①吴西逸:生平不详,曾当过小官,终看破红尘归隐。此曲为归隐前 后所作。②趱:赶快。③苫:用草覆盖。
08(四川卷)12.阅读……(8分)
(1)从归隐角度看,这首元散曲写了几个层 次?请简要分析。 (4分)
写了两个层次。前四句为第一层次,主要写向往归隐 的理由。由春花秋月引起光阴如箭之叹,由鸟啼雁归生 出人情淡薄之慨。后几句为第二层次,主要写向往中的 隐居生活。其中又分为两层,“留下”句至“秧肥”句 为第一层,写归隐后的物质生活:“床边”之后的几句 为第二层,写归隐后的精神生活。 13 检测层次内容
九日齐山登高 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尘世 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古往 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注:春秋时,齐景公游于牛山,北望国都临淄流泪说:“若何滂滂去此而死乎!
有人认为这首诗是将“抑郁之思以旷达出之”。你 同意这种看法吗?试说明你的理由。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