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析悬浇箱梁边跨现浇段施工流程及控制

浅析悬浇箱梁边跨现浇段施工流程及控制

浅析悬浇箱梁边跨现浇段施工流程及控制摘要:本方案是针对干河桥主桥边跨现浇段的施工组织而编制的,按照该方案实施不仅缩短了整个工程的工期同时也使工程的质量得到了有力保障。

方案在编制过程中对设计图纸进行了详细阅读、仔细研究,并对施工场地地质情况做了充分的调查和分析,结合了施工单位的技术水平和施工人员的技术装备情况,可以说是为该工程的这一分项工程量身打造的一套作业指导书。

关键词:悬浇箱梁,边跨现浇段,施工组织0引言干河桥是大丰市通港大道改扩建工程中的一座新建大桥。

大桥组合跨径为:(6×20m)空心板+(43+75+43m)连续梁+(6×20m)空心板,桥梁宽度为:2×[0.5m(防撞护栏)+22.5m(行车道)+0.75m(波形梁护栏)]=2×23.75m,设计荷载为:公路-Ⅰ级,主跨通航净空(55×7m),通航等级Ⅳ级,按上下行幅设计,全桥共15孔,分为3联,主桥上部结构采用三跨连续预应力混凝土变截面箱梁,箱梁截面类型为单箱双室,引桥采用20m预制空心板梁,桥梁全长405.52m。

干河桥主桥上部采用悬臂浇筑法施工,即在4个工作面(0#块)上先后架设挂篮同步施工。

为防止因边跨现浇段延误合拢而滞后工期现针对全桥4个边跨现浇段提出下述方案。

1工序流程边跨现浇段采用支架浇筑,支架采用墩帽和满堂门架组合,整个工序流程为:地基处理→支架搭设→安设底模→支架预压→绑扎底板及腹板钢筋→侧模及芯模安装→绑扎顶板钢筋→浇筑混凝土→养生、拆模、拆支架。

1.1地基处理桥孔范围内以旱地为主,上层土质为软塑亚粘土,在处理原地面时,应针对各种情况采取相应措施,一般可在待处理的地基上填筑6%的石灰稳定土,形成强度高、整体性好的支承基底。

由于桥位处地质条件差,为了避免现浇段在边跨合拢前因地基沉降而导致梁体各位置的标高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所以在现浇段前端(靠近合拢段处)位置的地基设置一条长度与箱梁宽度等同的混凝土枕梁,枕梁断面尺寸为宽2.0m,高1.0m,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

除此之外其他位置地基采用6%石灰稳定土进行处理,为保证地基边部的稳定,地基周围每边超宽填筑50cm;地基土需分层填筑,分3层压实,最大松铺厚度控制在20cm以内,以高于灰土最佳含水量1~2个百分点时进行碾压,保证相对压实度至少应达到95%。

养生是保证石灰土基层质量的最后程序,应保持一定的湿度,促进石灰土强度增长,避免干缩裂缝,可采用洒水覆盖塑料膜等方法,养生期一般不少于一周。

按照桥面铺装混凝土的浇筑工艺在基层表面浇筑一层10cm的混凝土,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为C30,浇筑时采用平板振动器振捣,水准仪配合找平,浇筑完成后用土工布覆盖洒水养生。

1.2支架搭设1.2.1搭设方法混凝土层达到设计强度后,铺设垫块,架立支架,平面位置严格按照计算设计要求来布设。

支架搭设顺序为:放样→放置垫块→安放底座→设立杆→调节高程→接高立杆→安设顶托→放置10#横向槽钢→放置方木。

现浇段浇筑采用满堂门式支架,门架根据计算要求间距来布置。

支架底部及顶部为可调节杆,调节高度为每端60cm。

支架顶端楞木布置为:先按横桥向铺设16m长的10#槽钢,再按顺桥向铺设截面尺寸为10×10cm的方木,方木定长为2.4m,在翼板范围内布置槽钢,方木接头必须设在门架顶托的位置。

1.2.2施工放样顺桥向按60cm间距布置支架,立杆横向采用钢管和扣件连接,横桥向按100cm间距布置,端横梁及腹板处支架应加密布置。

支架搭设前需将支架四周边线进行放样并用控制桩来标识其准确位置。

1.2.3放置底座垫块支架底座垫块放置前应将其下部基础整理平整,在基础上撒厚度为1.5cm的黄砂,抹平后放置垫块,确保垫块放置稳定、密实,垫块面必须保持水平,位置线形要顺直,不得凌乱放置。

1.2.4设置底托底托应放置于垫块中心,防止垫块因受力不匀而碎裂及发生倾斜现象。

底托位置应拉线控制,按地基两侧控制桩进行拉线排列,底托应从一侧墩轴线向另一侧墩轴线依次排列,不可同时从两侧向中间排列。

1.2.5接高门架根据地面标高和搭设高度,搭设前先用高1.7m或1.9m的门架进行组合计算,确定整个门架层数,用现有不同尺寸门架灵活配合使之达到设计要求。

门架在接高时每接高一层必须用横杆连接固定,并且要保证横杆水平,使纵横向在同一水平面上。

门架搭设按层进行操作,即搭完第一层再搭第二层,门架统一以有套管的一头向上,另一头向下,接高时可搭设跳板进行操作。

1.2.6安设顶托门架搭设完毕后即可安设顶托,安设前应检查顶托托盘上毛刺及平整度。

在一个整体支架搭设完毕后可摇动支架,如稳定性较差,应设纵横向剪力撑加固,按间距2.4m依次设反向剪力撑,剪力撑应在安装槽钢之前设置,用钢管扣件扣紧。

顶托安设时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来控制标高。

支架搭设过程中还应严格控制其垂直度,还要检查横杆的水平位置和各接头的吻合情况,如发现以上几点不符合要求要及时进行调整。

1.2.7安放槽钢、方木将加工好的定长槽钢吊装到位按横桥向铺设,测设槽钢顶标高,设置适当的预留沉降高度和挠度预留值,然后按顺桥向平铺方木完成搭设。

1.3安设底模槽钢和方木安设完毕后即可铺设现浇段底模,底模采用竹胶板拼接而成,竹胶板定型尺寸为2.44×1.2m,铺设时将长边横桥向布置。

面板依次拼接,底模内外缘线形按照平面曲线(此处为直线)布置,标高通过桥梁设计标高来控制,并留足沉降空间。

为了避免底模相邻竹胶板标高错位或存在空隙而导致漏浆,铺设完毕后对接缝处进行处理,可以再底模两相邻竹胶板边缘分别开槽,然后用钢板进行联接、拼装,保证底模平整并防止漏浆。

为防止底模发生位移,每块模板缝口必须设在纵向木方上,并将模板用铁钉与木方连接。

1.4支架预压支架采用砂袋进行预压,由于施工时包含施工机具、操作人员等施工荷载,为了简化计算,预压重量按不小于梁体重量的1.2倍考虑。

现浇段梁体重量为272t,所以预压重量为272×1.2=326.4t。

由于腹板与底板处的重量不同,在堆载砂袋时应合理分配堆载重量。

预压前在底模上标出沉降观测点,沉降观测点应稳固可靠,堆载完毕后立即进行沉降观测。

第1天每隔1小时观测1次,第2天每隔2小时观测1次,第3天每隔4小时观测1次,第4天每隔8小时观测1次,观测过程中严格记录观测数据。

沉降观测值应及时上报监理组,请监理工程师进行复测,待沉降趋于稳定并得到监理鉴定认可后方可卸载。

卸载过程分4次均衡进行,每卸载预压重量的1/4时进行1次弹性变形量的观测并做好记录,根据卸载时观测的弹性变形量调整底模标高。

1.5绑扎底板及腹板钢筋钢筋加工、绑扎安装及焊接要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及相关规范进行操作。

钢筋加工场在整平压实后,铺5cm厚碎石并采用5cm后C25砼进行表面硬化。

钢筋存放时用垫木支撑,应尽量保护钢筋不受机械损伤和不发生锈蚀现象,钢筋在安装时应保证表面无灰尘、有害锈蚀、松散锈皮、油漆、油脂及其它杂物。

钢筋储存室应设标志牌,不同级别的钢材和不同规格的钢材要分开存放。

预压砂袋卸载后,将底模清理干净并调整标高,此时便可画线安设钢筋骨架,安设时先加工好端横梁钢筋骨架,后穿入腹板钢筋骨架片。

腹板钢筋应从边侧向中间绑扎,以便使翼板模板安设同时进行。

钢筋绑扎采用梅花形布置,绑扎采用0.7-1.6mm退火软铁丝。

各相邻绑扎点应正反向错开,且铁丝头应按入梁体范围内,底板钢筋绑扎尤要注意铁丝不可靠在底模上。

由于钢筋骨架较长,应将骨架基本调直固定好后再进行绑扎。

箱梁底部混凝土保护块采用月牙形,中间带有凹槽,垫块应用细骨料高标号混凝土制成。

纵向各档放置垫块,横向间距不得大于80cm,且应排列整齐。

钢筋骨架片成型后,即可进行钢筋接头焊接。

钢筋骨架在加工场处采用双面焊,在箱梁底模上采用单面焊,绝对要保证焊接长度、宽度和厚度,焊接一定要按施工规范进行。

在钢筋任一搭接区段(≥30d且不小于50cm长度范围)内,焊接接头钢筋面积不应超过钢筋总面积的50%。

在焊接时Ⅰ级钢筋时采用T422电焊条,Ⅱ级钢筋采用T502或T506电焊条。

接头在底模上焊接时,要在底模上垫置3mm钢板,以防焊渣及火花损坏底模,焊接过程中及时用气泵将药渣清理干净。

1.6侧模及芯模安装1.6.1放置侧模待预压结束后便可安设侧模,侧模与底模接头处应夹设带胶海绵。

将侧模固定到位后调整线型,模板下口前侧采用对拉,后侧用木楔子塞紧,防止浇筑过程中发生涨模现象。

侧模采用汽车吊吊装到位,在伸缩缝端需留槽口,侧模翼缘处标高通过下部木楔块调节。

1.6.2安设芯模底板和腹板钢筋绑扎完毕后即可安设芯模。

芯模分为侧模与顶模两部分,本方案中芯模采用方木骨架片外镶竹胶板制成,其中方木骨架内部采用钢管加上下承托来加固。

芯模在吊装后应拉在底板钢筋网或者是支架上防止在浇筑混凝土的过程中发生上浮。

1.6.3安装端模过渡墩处端模采用竹胶板与钢板组合模板,设拉杆拉在钢筋骨架上。

此处模板设计要考虑伸缩缝预留槽位置和尺寸,模板线型一定要平直。

合拢段处端模采用角钢骨架加固的3mm 定型钢板,采用对开组合以便于拆模。

1.7绑扎顶板钢筋模板安设完成后按照1.5要求绑扎顶板钢筋,此处注意预埋合拢用劲性骨架钢板。

1.8浇筑混凝土由于现浇段混凝土方量大,按照设计要求在浇筑时可采用分层浇筑,先浇筑底板和腹板混凝土然后再浇筑顶板混凝土,浇筑前应采取预埋冷却管等方法来降低水化热。

浇筑时应处理好混凝土的结合面。

混凝土振捣必须充分密实,以混凝土表面不再出现气泡、混凝土面没有显著下沉、泛浆形成水平面时为止。

底板及腹板浇筑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振捣时严格按照振捣器操作规程进行,做到直上直下,快插慢拔,不得碰钢筋,不得碰模板。

分层浇筑时每层混凝土厚度不得超过30cm,在振捣上层时应插入下层10cm。

每一振捣点要严格控制振捣时间,时间过短不易振捣密实,过长会使混凝土产生离析,一般每一振捣点振捣时间为20~30s,振捣插点要均匀分布,每次移动的距离应不大于振动作用半径,且应重叠一部分。

振捣时,不允许将振捣器支承在结构的钢筋上,预埋件位置不宜紧靠模板振动。

顶板混凝土浇筑采用平板振动器进行。

混凝土振捣遍数不少于3遍,确保顶板平整度,并严格按照设计高程进行浇筑。

高程和平整度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后用扫把进行仔细拉毛。

1.9养生、拆模、拆支架混凝土浇筑完毕,初期养护非常重要,是保证其正常硬化、防止脱水或干缩的一项重要措施。

在浇筑完成1~2小时后进行覆盖,并须加强洒水养护,养护周期不少于7天。

模板拆除必须在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90%后进行。

底模、侧模须在合拢并完成纵向钢绞线张拉及压浆后拆除。

支架应从中间向两侧依次卸落,拆除后应将支架归类对方整齐,打捆运输到支架存放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