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挂篮悬浇施工方案

挂篮悬浇施工方案

挂篮悬浇施工方案(一)挂篮悬浇施工方案1、挂篮的设计原则主桥梁体1~19、1‘~17‘节段采用三角挂篮悬浇施工。

因此,挂篮既是悬浇箱梁的承重设备,又是极为重要的吊挂施工平台的施工设备。

悬臂的前端承担新浇筑梁段混凝土的重量,后端锚固在已浇筑的梁体上;在施工中,挂篮受力的情况和步骤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尤其是挂篮的稳定必须确保。

根据主体设计要求,挂篮的自重(包括模板)不得超过1200KN。

挂篮工作时和走行时的稳定主要依赖于梁体上的预应力粗钢筋做为锚固筋;因此,要求该预应力粗钢筋位置准确。

同时,在施工的全过程和各施工阶段的每个施工步骤,都要规范施工,规范*作,每道工序必须经严格检查合格、无误后,方可进行下一环节的施工和*作。

2、挂篮的制造与拼装要求(1)挂篮的制造和拼装应按设计图纸进行,挂篮加工完毕后,要进行组装、检查、验收。

符合设计要求后,才能运至现场拼装。

(2)挂篮是以型钢为主要构件制造的结构,其主要受力杆件要按设计及相关规范、标准要求进行探伤和拉力试验。

(3)对挂篮各杆件的栓接和电焊连接部位,在拼装前及拼装过程中,都必须进行仔细地检查,以保证杆件位置正确,结构连接可靠,且对主要部件不能随意进行电焊或氧气切割,其焊缝质量必须保证,螺栓连接必须牢固。

(4)安装挂篮走行系统下滑道枕木时,因梁面混凝土高低不平,可用粗砂抄平,其不平度在5mm以内。

(5)走道梁采用型钢制造,在使用过程中,必须保持其表面清洁,并于走行前涂抹一层黄油,以利挂篮行走。

(6)在下滑道下铺设枕木,枕木布置原则是:每两根竖向预应力筋间,布设两根枕木,前支点处布置4根钢枕。

(7)挂篮拼装及使用时,应严格控制吊架悬臂部分的重量,除张拉*作平台及必须的少量工具外,不得任意增加载重量。

(8)挂篮拼装或移动走行时,应做到精确定位,还必须进行全面检查验收,对挂篮前支点中心位置的偏差;顺桥方向应在±10mm之内;横桥向应在±5mm 之内。

两主桁相对偏差应在±5mm之内。

且每梁段的误差不得累计。

以确保梁体中线顺直,并便于模板的安装、调整。

(9)挂篮拼装程序:走道前支座、后勾板三角构架后锚固系统横联及平联前上横梁及前吊挂底模后吊挂底模平台及底模外侧模内模脚手平台3、1号块施工工序流程(1)在0号块节段上对称拼装两只挂篮。

(2)进行载重试验。

(3)卸载。

调节底模高程,预留抬高值。

(4)绑扎底板及腹板钢筋,安装竖向预应力筋并固定。

(5)安装内箱模板。

(6)绑扎顶板钢筋,固定预应力筋定位网及波纹管,穿入横向预应力束。

(7)安装竖向预应力筋顶部压浆管。

(8)检查合格浇筑混凝土。

(9)脱模,张拉纵向预应力束N21,N22,N2,先腹板束后顶板束。

张拉锚固应从靠近腹板的钢束开始对称进行。

然后压浆。

(10)将挂篮走道梁利用箱梁竖向预应力筋锚固。

(11)拆除后锚固,走行挂篮详。

见“4、挂篮走行并施工下一节段”。

(12)张拉竖向预应力筋并压浆封端(混凝土浇筑15天后进行)。

(13)张拉横向预应力束并压浆封端(混凝土浇筑30天后进行)。

4、挂篮走行并施工下一节段(1)加铺下滑道,并将下滑道用梁体竖向预应力筋锚固。

(2)将底模平台临时吊挂于外模支架上,拆除底模平台前后吊挂;检查后钩板无误后,卸去后锚固,将内、外滑梁及三角构架向前牵引,滑行一个节段。

将到位的挂篮精确定位后锚固。

(3)用倒链将外侧模和底模牵引到位,安装并锚固底模,安装外侧模,重复1号块施工工序流程中的(5)~(11)及挂篮走行并施工下节段中(1)~(2)施工2~17号块。

(4)两只挂篮移动时,必须对称进行,以保持梁体平衡,挂篮走行速度不宜过快,应做到两片主梁同步走行,为保持挂篮走行时的最小偏差,宜在下滑道上每20cm画一刻度,便于观察,随时调整。

挂篮走行时,应有专人统一指挥,为安全起见,在挂篮下滑道前端设限位装置,在后端设有溜绳保险。

在拆除后锚固走行前,必须将锚固体系先转换到走道梁上。

(5)挂篮走行时应选择无大风的天气进行。

如遇六级以上大风,应停止走行,并将后锚固设备装上。

(6)挂篮前移时,应采取跟踪测量的方法,以保证中线误差不超过规定限值,并便于随时调整。

5、模板底模、外侧模采用新制钢模,内模采用组合钢模,端模采用钢模。

6、混凝土浇筑方式采用泵送混凝土并配布料杆浇注。

从2~19、2‘~17‘号块混凝土量依次为:83.5m3、92.4m3、91.3m3、84.3m3、92.1m3、87.5m3、83.3m3、78.4m3、77.1m3、71.3m3、67.2m3、64.9m3、62.7m3、60.7m3、59.3m3、63.2m3、58.7 m3、58.7 m3。

(二)合拢段施工方案全桥共有边跨合拢段二处,跨中合拢段一处,合拢段长度均为2m,先跨中合拢后边跨合拢。

跨中合拢段利用单只挂篮作为吊架合拢,将12号T构中跨挂篮向后退一个梁段,在箱梁顶、底板设体外支撑,并利用13号T构挂篮立模合拢中跨跨中合拢段。

利用N45、N49钢束作合拢锁定束(张拉吨位根据合拢时间确定)。

跨中计算合拢温度18℃。

边跨合拢段施工利用12、13号T构边跨挂篮做边跨合拢段的合拢支架,在箱梁顶、底板设体外支撑。

利用N59、N64钢束做合拢锁定束(张拉吨位根据合拢时间确定)。

1、跨中合拢段施工工序流程(1)将 12#T构中跨挂篮向后退一个梁段,在箱梁顶、底板设体外支撑,将悬浇时使用的13#T构挂篮作吊架及模板支架。

(具体*作见“嘉陵设—003)。

(2)张拉N45、N49钢束(张拉吨位根据合拢时间确定)。

(3)绑扎底板及腹板钢筋,固定预应力筋定位网及波纹管,安装竖向预应力筋并固定。

(4)安装内箱模板。

(5)绑扎顶板钢筋,固定预应力筋定位网及波纹管,穿入横向预应力束。

(6)安装竖向预应力筋顶部压浆管。

(7)检查合格浇筑混凝土(在温差变化较小的低温时间内浇注)。

(8)在混凝土强度达到80%,且龄期3天以上,第二次张拉锚固N45、N49钢束,张拉锚固腹板束N46、N47。

(9)张拉竖向预应力筋并压浆封端(须在混凝土浇筑15天后进行)。

(10)张拉横向预应力筋并压浆封端(须在混凝土浇筑30天后进行)。

2、边跨合拢段施工工序流程(1)边跨18、19号块施工将边跨的两只挂篮向前移一个节段,悬臂浇筑12#T构、13#T构的18号梁段混凝土,并在浇筑过程中,在中跨逐渐加压重40t。

在合拢强度达到80%,且不小于3天以上龄期时,张拉锚固边跨顶板束N43、N43a。

将边跨的两只挂篮各向前移一个节段,悬浇19号节段混凝土,并在浇注过程中,在跨中逐渐加压重80t。

在混凝土强度达到80%,且不小于3天以上龄期时,张拉锚固边跨顶板束N44、N44a。

钢筋、模板、预应力筋安装及张拉,混凝土浇筑方法同2~17号块。

(2)边跨合拢利用12、13号T构边跨挂篮做边跨合拢段合拢支架,在箱梁顶、底板设体外支撑。

张拉N59、N64钢束(张拉吨位根据合拢时间确定)。

绑扎底板钢筋,固定预应力筋定位网及波纹管,安装竖向预应力筋并固定。

安装内箱模板,绑扎顶板钢筋,固定预应力筋定位网及波纹管,穿入横向预应力束。

安装竖向预应力筋顶部压浆管。

检查合格浇筑混凝土(在温差变化较小的低温时间内浇注)。

并在浇注过程中,在跨中逐渐加配重40t,从而实现全桥合拢。

在混凝土强度达到80%,且3天龄期以上时,继续张拉N59、N64钢束至设计吨位,张拉锚固腹板束N61~N63束。

拆除全桥挂篮,体外支撑,配重,托架等荷载。

在全桥合拢15天后,陆续张拉锚固中跨底板束N50~N58钢束,边跨底板束N65~N71钢束。

张拉竖、横向预应力筋(束),方法及要求同其它块。

3、合拢段模板均利用挂篮模板。

4、混凝土浇筑方式采用泵送浇注。

四、施工技术要求1、模板(1)钢模板制造严格按设计要求和《钢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施工,制造完毕应进行整体组装并编号,经检查合格后,才能投入使用。

暂时不用的模板应妥善保管,以防钢模锈蚀和木模开裂变形。

(2)模板安装允许偏差不得大于《铁路桥涵施工规范》(TBJ203-96)表10.1.3中的要求。

(3)组合钢模应严格按TBJ211-86《铁路组合钢模板技术规则》办理。

(4)模板安装前应涂刷脱模剂,底模、外侧模之脱模剂应采用同一品种,不得使用易粘在混凝土表面使其变色的油料。

2、钢筋(1)梁体所用普通钢筋的力学性能必须符合国家标准“GB1499-91”和“GB13013-91”的规定。

钢筋应具有出厂质量证明书。

进场应进行验收和材质抽验。

钢筋的加工、接头、安装应符合设计图纸和《铁路混凝土与砌体工程施工规范》(TB10210-2001)中的有关规定。

(2)为保证保护层厚度,在钢筋与模板之间应设置不低于梁体混凝土标号的半球形水泥砂浆垫块,垫块应与钢筋扎紧,并互相错开,排列整齐。

(3)为保证钢筋位置在施工中不发生变形,在底板、顶板处应设置架立钢筋骨架,架立钢筋下也须抄垫水泥砂浆垫块,不得露筋。

(4)钢筋加工偏差应不大于:受力钢筋成型长度±10mm,弯起钢筋起点位置±20mm,箍筋尺寸±3mm。

(5)钢筋成型与安装偏差应不大于:受力钢筋间距±7.5mm;箍筋及构造筋间距±15mm;保护层厚度±5mm。

3、预应力筋(束)(1)预应力粗钢筋①预应力粗钢筋为直径25mmⅣ高强精轧螺纹钢,钢筋标准强度fpk=835Mpa,弹性模量Ep=1.8×105Mpa,每根张拉控制力为287KN。

钢筋自身的伸长率不小于7%,冷弯试验,弯曲角度90度,弯心半径7倍钢筋直径,不得产生裂纹、裂缝或断裂。

②高强精轧螺纹钢筋进场后及时分批验收。

除检查质量证明书、合格证外,还应对其外观,外形尺寸和力学进行抽验。

③高强精轧螺纹钢筋采用YGM型锚具,Φ内35mm波纹管制孔。

④高强精轧螺纹钢筋下料使用砂轮锯切割,切割后端头应进行修整。

(2)钢绞线①纵向束底、腹板采用12Φ15.2钢绞线,HVM15-12群锚锚固,标准强度fpk=1860Mpa,弹性模量EP=1.95×105Mpa, 锚下张拉控制力为2340KN, 底板纵向束采用16Φ15.2钢绞线,HVM15-16群锚锚固,标准强度fpk=1860Mpa,弹性模量EP=1.95×105Mpa,锚下张拉控制力为3121KN,顶板横向束采用4Φ15.2钢绞线,张拉端采用HVBM15-4扁锚锚固,固定端采用HVBM15-4P锚具锚固,标准强度fpk=1860Mpa,弹性模量EP=1.95×105Mpa, 锚下张拉控制力为4×188KN。

②钢绞线进场后应分批验收。

验收时,应检验其质量证明书、包装方法、标志内容是否齐全、正确,经运输、存放后有无损伤、锈蚀或影响与水泥粘结的油渍并按(GB/T5224-1995)标准进行外观质量检查和力学性能复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