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森林资源景观论文

森林资源景观论文

学院:班级:姓名:学号:字数:字评价森林的功能摘要:著名地理学家黄秉维先生发表了题目为“确切地估计森林的作用”论文,论文的发表,促进了关于森林作用的讨论,也促进了有关的实验和理论研究。

森林是人类诞生的摇篮,也是社会文明的源泉。

千百年来,人类大规模地采伐毁坏森林,致使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经济发展与资源能源矛盾尖锐,人与自然和谐失衡。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人类对森林的认识有了新的飞跃,深刻认识到森林的属性不是简单的、而是复杂的,森林的功能不是单一的、而是多样的。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发展现代林业,建设和谐社会,建设新农村,更需要我们全面认识和揭示森林的多种属性和多重功能。

森林的功能:维护生态安全的功能,经济建设与发展功能,自然资源储备与再生功能,休闲和旅游保健功能。

关键字:森林生态社会资源旅游功能一、维护生态安全的功能1.防治土地沙漠化。

土地沙漠化是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一大心腹之患。

森林具有降低风速、改变风向、减少风蚀强度等重要作用。

尤其是灌木树种根系强大,可以固着土壤颗粒,并通过生物作用改良具有一定肥力的土壤。

通过营造防风固沙林,种植恢复林草植被,能从根本上阻止流沙扩散,改良沙质土壤,防止土地沙漠化。

2.治理水土流失,涵养清洁水源。

森林能截留降水、调节径流、削洪抗旱和净化水质等,通过对降雨的截留、吸收和下渗,对降水进行时空再分配,减弱地表径流,减少水土流失,过滤清洁水源。

据测定,林冠所截留的雨水能占到降雨量的15%—40%,5%—10%的雨量可被枯枝落叶层吸收。

林地土壤疏松、孔隙多,降雨的50%—80%可以渗入地下,成为地下水。

据不完全测算,我国森林年水源涵养量为3473亿吨,相当于现有水库总量的75%,每年水源涵养价值达2500多亿元。

雨水多时,森林可贮水;雨水少时,可慢慢释放水分,犹如一座巨大的天然水库。

因此说,森林是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之本。

3.气候调节器和空气净化器。

在森林地带,通过森林的蒸腾作用,增加了空气中水分的含量,消耗了大量的热能,林区空气相对湿度一般要比无林区高10%—25%,林区内及周围空气的温度可降低6℃—10℃。

通过光合作用,林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调节空气的平衡。

北京大学城环系方精云教授领导的科研小组,利用大量的野外实测资料及建国50 年来的森林资源清查资料,研究了中国50 年来森林植被对二氧化碳作用的动态变化。

他们发现,森林植被净吸收二氧化碳的功能明显增强,从80 年代初到90 年代末的近20 年中,共净吸收了相当于90 年代中期中国工业二氧化碳年平均排放量的一半。

该研究小组还研究了近20 年的卫星遥感数据及与其匹配的气候、土壤和植被信息。

他们发现,由于大气二氧化碳增加以及气候变暖等因素,中国被用于表示陆地植被物质合成和能量转化能力的“生物生产力”指标,每年约按1% 的速度在增加。

森林能吸尘杀菌,吸收大气中的多种有害气体,减轻噪音污染,净化清洁空气。

从全球范围来看,大面积的森林生态系统是全球变暖的缓冲器。

4.护农田稳产增产。

风力可吹失表土中的肥土和细粒,使土壤移动、转移。

森林不仅能够有效地降低风速,还能增加和保持田间相对湿度,减轻干热风、霜冻等危害。

例如我国小麦的主产区——华北平原,在每年5—6月份小麦灌浆期,常常受到干热风的侵袭而使小麦逼熟、减产。

在林网保护下的农田比无林网农田,小麦产量可以提高10%—30%。

农田林带和林网对稳定和提高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的产量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二、经济建设与发展功能社会进步和文明程度越高,人们对林业的认识就越充分。

林业与人民生活和经济建设息息相关,它既是重要的原材料供应者,也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

林业产业是劳动密集型的行业,需要众多的劳动力,大力植树造林,开发森林资源,发展林业产业,已成为许多地区解决剩余劳动力就业的重要门路。

从深度、广度上发展林业生产,挖掘土地潜力和利用空间,是促进剩余劳动力就业、稳定农村社会的重要渠道。

森林能生产众多产品,满足现代化建设的需求,经济效益显著。

迄今木材仍与钢铁、水泥、塑料一起,被世界公认为四大原材料之一。

随着科技的创新发展,木材的应用越来越广、价值越来越高,既广泛用于传统的产业、又在新兴产业的发展中不断扩大应用范围,据统计,现有的木材及复合加工产品已经开发达到10万余种。

森林能生产丰富的非木质林产品,主要包括果品、药材、工业原料、花卉竹藤、林化产品,等等。

森林的自然和生态景观,也是林业独具的资源和特征。

森林的物质产品生产,已成为发展循环经济,推进现代化建设中不可缺少、又难以替代的重要资源。

近年来,我国林业产业发展迅猛,经济效益不断增加,干鲜果品、木本粮油、桑蚕业、竹木加工等传统产业加速发展,森林旅游、森林食品、花卉药材、生物质材料、生物质能源等新兴产业异军突起。

“十五”期间,我国林业产业总产值每年以两位数的速度递增,2005年达7289亿元。

2005年林业为全社会提供的水果达8252万吨,干果350万吨,林产饮料、调料和森林食品553万吨;生产木材5560万立方米。

我国林业产业的发展已成为许多地区、尤其是山区农村经济发展的主导和支柱产业,成为广大农民、尤其是林农增收致富的重要来源,成为增加县乡财政收入的重要渠道,有力地推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

三、自然资源储备与再生功能森林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结构复杂性,是自然界最丰富和最稳定的有机碳储库、生物物种基因库、生物质材料能源库,是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

1.生物物种的基因库。

生物多样性不仅为人类提供丰富的生活物质,而且对维系地球的生命系统和人类的生存环境提供重要的保障条。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典型、最复杂和最重要的生态系统,是多种动植物生存和繁衍的栖息地,目前地球上大约500万—3000万种生物中,有一半以上在森林中栖息繁衍,森林被广泛地公认为世界上最丰富的生物资源库和基因资源库。

2.生物质材料和能源储备库。

森林生态系统作为各种植被系统中的最大碳储库,不仅是生物质材料的主要“供应者”,还是生物质能源的重要“生产者”。

由于森林面积大,同化层厚,又是多年生,它所固定的生物量很大。

据估计,地球上全部森林积累的生物量(以干物质计)为16000多亿吨,约占全部陆地生物量的90%,地球上全部森林的每年净生产量约为700亿吨,约占全部陆地年净生产量的65%。

人造板、压缩木、纤维纸浆等木制品是许多生产部门不可缺少的物资,酒精、松香、活性炭、松节油等化工产品也已成为重要的原材料及出口物资,丰富多彩、举不胜举的林副产品等都是很多行业的主要原材料。

3.可再生资源的生产车间。

森林能充分利用光、热、水、土等自然条件,源源不断地生产木质和非木质产品,为人类生存发展提供物质和功能服务,被称之为地球上自然资源的“生产车间”。

但是,森林资源的再生具有有限性、可变性和多功能矛盾性。

森林采伐或破坏后,需要的恢复期很长,长者达数百年以上;恢复过程中受到土地条件变化、人为活动或干扰的影响;森林的蓄积量、景观和生物多样性等功能的恢复是不同步的,某些功能的再生并不能保证其他功能的再生;长期自然形成的特定地域、特定类别、特定功能的森林,尤其是天然林,以及湿地资源的恢复,其结构和功能都会发生变化。

因此,森林资源的再生培育和经营一定要遵循系统性、可持续性、谨慎性、公益性和社会参与等原则,按照自然规律,在维护森林景观整体再生性的前提下,促进实现森林多功能的协调和统一。

四、休闲和旅游保健功能1.美化环境。

森林的美是随着结构、季节、环境等不同而变化,呈现出多层次性和多重性。

森林的自然美,表现为以森林植物颜色为基调的五颜六色,春花、夏叶、秋果、冬枝,加上不同物种和层次的天然搭配,树冠和轮廓、树干和枝条的曲线等无不展示其自然美;森林的社会美,表现为不仅能为人类社会提供林产品方面等的物质资料,还能提供生态环境服务;森林的艺术美,表现为森林个体及群体的形式美及人们在欣赏时产生的意境美。

2.休闲游憩。

人类休闲观光的去处将更多地投向大自然的怀抱,休闲游憩将是未来社会发展的一大产业。

在森林环境里,人们能进行攀缘、徒步、观光、狩猎、探秘等多项活动,是度假、旅游、娱乐、休闲的好场所,同时是绘画、摄影、考古等的重要对象。

走进满目苍翠的森林,使人能够亲近自然,消除疲劳,振奋精神,陶冶情操,享受人生,更能激发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保健疗养。

森林对人类健康养生的价值不可低估,欧、美、日本等国很早就盛行在森林中修建疗养所,接纳病人治疗和开展相关研究,世界卫生组织也通过森林医院的方式进行康复保健研究。

湿地被称之为人类的肾,是地球上重要的蓄水池。

测定表明,1公顷森林每生产10吨干物质,平均可吸收16吨二氧化碳,释放12吨氧气;1公顷针叶林1年能过滤30吨—35吨灰尘,阔叶林为50吨—70吨,森林中的空气负离子含量是城市含量的成百上千倍。

森林空气中植物杀菌素含量高、负离子含量高、氧气浓度高、菌类含量低、污染物含量低、噪音低等,人们沐浴在森林中对调节情绪、消除疲劳、疗养保健、增强免疫机能等有诸多妙效,促进人们身心愉悦和健康长寿。

结束语我们的生活与维生环境,不论是在近处的社区,都市的绿境或是在远地供应水资源的山区,森林所发挥的功能已使千百万人受益,我们不仅要看到它的一般功能,而且要把它的功能扩大化,广义化。

社会和谐有赖于人与自然和谐,森林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的根本,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石。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人们对森林作用的认识,也在不断地提高。

人们赋予森林很多美称:生命的摇篮,煤炭的鼻祖,木材制造厂,绿色油库,天然储水池,防风固沙的绿色长城,天然的中草药库等等,正是这些美称形象地显示出森林对人类的贡献。

参考文献1.黄秉维 . 确切地估计森林的作用[J].地理知识 , 1981,(1):1~3 再谈森林的作用[J].地理知识 , 1982,(2):1~3,30;(3):1~3;(4):1~32.刘巽浩 . 大西北种树种草要遵循自然与经济规律[J].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0,(4):8~9.3.邱俊齐 .林业经济学.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84.王韩民 ,陈蓬 .中国经济时报6.丁肇文.北京晚报2001-06-287.聂华.试论森林生态功能的价值决定 .林业经济,1994(4):48~5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