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人教版选修1高中历史王安石变法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1高中历史王安石变法学案

高中历史王安石变法学案新人教版选修1
【课标要求】
1、归纳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评价其历史作用。

2.主要内容:归纳王安石在“富国”、“强兵”、“育才”等方面采取的主要变法措施。

3.历史作用:⑴评价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

⑵养育以天下为己任,为社会作贡献的担当意识
【知识疏理】
二、变法目的和性质:
1、时间:1069年。

2、人物:宋神宗、王安石。

3、中心:富国(理财)。

4、目的:,,巩固和加强封建统治。

5、性质:在不触动的前提下,对局部调整;是地主阶级挽救统治危机改革。

三、变法措施:
(一)富国之法(理财之法)
1、思想和策略:
⑴对社会问题认识:①认为国家贫困的症结不在于,而在
于。

②农民贫困是由于,由于政府把加在农民身上。

⑵变法的指导思想:民不加赋而国用饶(依靠农民积极开发自然资源,积极开源而不是消极节流)
2、具体举措:(商业措施:均输法、市易法。

农业措施:青苗法、役免法、农田水利法)
(二)强兵之法
(三)育才之法
1、改革科举制度(王安石认为科举的变更是除旧布新的开端)
⑴内容:废除原来的科举考试,改以取士,在《》《书》《易》《》《》中选一经。

⑵作用:选拔大量能够的有用人才。

(也是目的)
2、改革学校制度
⑴认识:要统一思想,培养改革派人才在于的变革和发展。

(也是目的)
⑵原因:①作为全国最高的学府,长期以来是高官子弟的地方,已徒有虚名。

②太学被保守派所把持,成为反对变法的。

(甚至以“王莽变法”考题攻击王安石)
⑶内容:整顿太学,把改革派编纂的《》《》《》(合称《》)
作为必读教材,也使科举考试的依据。

⑷作用:使成为变法造舆论、育人才的地方。

3、育才之法的影响:使王安石革新思想得到广泛传播,直到仍在太学中流传。

四、改革的结果和认识(短暂的变法)
1、变法的巨大成就: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局面
⑴改变积贫局面:政府财政收入大幅增长,社会经济很大发展,国库积蓄够年之用.(理财中哪五个?)
⑵抑制兼并,人民负担减轻:如:
⑶改变积弱局面:扭转屡战屡败局面,1072年拓地千里,是北宋军事空前大捷.(强兵措施)
2、改革的失败
⑴失败标志:任宰相,新法被相继废除。

⑵失败原因:①变法触犯了、的利益遭强烈反对(主要原因)
②指导思想上,且新法实行。

③宋神宗在变法的后期动摇及其死后司马光任宰相,废除了新法。

④在变法过程中,用人不当,出现了新法危害百姓的现象。

⑤指导思想有误,违背规律。

⑶失败教训:改革是艰辛的,必然会充满阻力,改革者必须要有坚定的信念;而且要注意用人。

3、改革评价:
⑴变法不足:①它是地主阶级的改革运动,没有触
及,不可能从根本上摆脱
危机。

②变法以的统治为出发点,的处境没有根本的改变,负担依然沉重。

⑵进步意义:①增加了,加强了,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北
宋局面。

②王安石变法促进了经济发展,客观上有利于社会进步。

③王安石大刀阔斧的改革精神,值得肯定。

他是我国古代杰出的、。

⑷改革启示:见探究一的认识部分。

、你对王安石的富国政策怎么看
【重难点突破】
比较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的异同点,并谈谈你对改革的认识。

(1)相同点:
(2)不同点:
(3)认识:
【课堂小结与反思】
【课后作业与练习】
1.21世纪提及王安石,我们只更感到惊异:“在我们之前900多年,中国即企图以金融管制的办法操纵国事,其范围与深度不曾在当日世界里任何其他地方提出。

”这段材料说的是( )
A.农田水利法B.募役法
C.市易法D.青苗法
2.在王安石变法的措施中,引起隐匿田亩、逃避赋税之人最激烈反对的是( )
A.均输法B.市易法
C.方田均税法D.青苗法
3.下列关于王安石变法内容中保甲法作用的评述,正确的是( )
A.加强对人民的控制,增强国防力量B.改变更戍法,提高武将政治地位
C.实行兵农合一,保证军粮的供给 D.军权更集中,消除
割据经济基础
4.右图所示是宋朝的神臂弓,王安石变法中负责生产和管理这一兵器的是
A.户部B.盐铁部
C.军器监D.度支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