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交通工程学 第五章 交通密度优秀课件

交通工程学 第五章 交通密度优秀课件


5.4 交通密度调查
p 调查方法 Ø 出入量法 Ø 摄影法 u 地面上(高处)摄影法 u 航空摄影观测法
5.4 交通密度调查
p 出入量法
一种为了测定道路上两断面间无出入交通的路段内 现有车辆数,以便计算该路段交通密度的方法。
LAB

A
B
QA
QB
5.4 交通密度调查
1 计算方法
E t E t 0 Q A t Q B t
ht 3600Q
h t ——平均车头时距(s/辆)
Q ——道路的交通量(辆/h)
5.2 车头间距和车头时距
p 车头间距、车头时距及速度三者关系
hs
V 3.6
ht
h s ——车头间距(m/辆)
h t ——车头时距(s/辆)
V ——汽车行驶车速(km/h )
5.2 车头间距和车头时距
p 例题
Ø 在一条长30km的某路路段的起点断面上,在5min内测得 60辆汽车,车流是均匀连续的,V=30km/h,试求Q,ht,hs, K以及第一辆车通过这段路所需时间t。
p 车道占有率包括空间占有率和时间占有率两种。
5.3 车道占有率
1 空间占有率
空间占有率:在一瞬间测得已知路段上所有车辆占用的
长度与路段总长度百分比(%),表达式为:
n
Li
Rs
i 1
L
100
式中:
Rs —空间占有率(%); L —观测路段总长度(m);
Li —第i辆车的长度(m); n —观测路段内的车辆数(辆)。
5.3 车道占有率
空间占有率示意图
L
L1
L2
L3
L4
5.3 车道占有率
2 时间间占有率
在道路的任意路段上,车辆通过时间的累计值与观测总 时间的百分比,其表达式为:
n
ti
Rt

i 1
T
100
式中: Rt —时间占有率(%); T —总观测时间(s);
ti —第i辆车的占用时间(s); n —观测时间内通过的车辆数(辆)。
Kt Et
LAB
E(t) —t时刻AB路段内存在的现有车辆数; QA(t)—从观测开始t0到t时刻从A处驶入的累加车辆数; E(t0)—在观测开始t0时刻AB路段内的初始车辆数; QB(t) —从观测开始t0到t时刻从B处驶出的累加车辆数; LAB— AB路段长度(km)。
5.4 交通密度调查
2 初始车辆数求法---试验车法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课后作业
P37 习题2-3 简答题
➢ (1)交通密度的概念和空间占有率的概念。 ➢ (2)交通密度的调查方法。 ➢ (3)出入量法的优缺点。
解:Q 60 72辆 0 /h 560
车头时距: h t 36 Q 0 30 6 70 2 50 s 0 /辆
车头间距: hs3V .6ht 3 3.60 54m 2/辆
车流密度: K 10 h s 0 10 0 4 0 20 辆 4 /km
第一辆车通过时间:
t s 301 h V 30
5.2 车头间距和车头时距
Ø交通密度是瞬时值,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动,也随测定 区域的长度而变化。
5.1 交通密度定义
p 计算公式(1)
KN L
式中:K —车流密度(辆/km);
N
L
—单车道路段内的车辆数(辆); —路段长度(km)
5.1 交通密度定义
p 计算公式(2)
Q K
Vs
式中: K —车流密度(辆/km); Q —单车道上交通量(辆/h); V s —区间平均车速(km/h)
式中:
E(t0)=qB+a-b
qB —从t0到t1时间内通过B处的车辆数; a —被试验车超越的车辆数;
b —超越试验车的车辆数。
5.4 交通密度调查
3 出入量法的优缺点 p 优点
Ø 方法简便,无须很多设备 Ø 适用于各种交通状况 Ø 精度有保证,实用有效
p 缺点
Ø 通过A、B两端车辆数的测量误差随时间而累加
交通工程学 第五章 交通密度
主要内容
交通密度的定义 车头间距与车头时距 车道占有率 交通密度调查 交通资料密度的应用
5.1 交通密度定义
p 交通密度(Density)
Ø交通密度是指一条车道上车辆的密集程度,即在某一 瞬时内单位长度一条车道上的车辆数,又称车流密度, 常用K表示。
Ø单位为辆/km(若为多车道,则应除以车道数换算成 单车道的车辆数然后再计算)
5.1 交通密度定义
p 临界密度
Ø 交通量由零逐渐增大,接近或达到道路通行能力时的 车流密度,相应车速成为临界车速。 Ø 临界密度反映交通流量达到最大时的密度,故又称为 最佳车流密度。
5.1 交通密度定义
p 临界密度 p 阻塞密度
Ø 当密度继续增大,导致所有车辆无法通行时,导致所 有车辆无法通行时,速度接近于零,交通量也趋近于零;
5.2 车头间距和车头时距
p 车头间距
Ø 在同向行驶的一列车队中,相邻两辆车的车头之 间的距离成为车头间距(或间隔)。路段中所有车 头间距的平均值称为平均车头间距(h s )
hs 100K 0
h ——车头间距(m/辆) s
K ——车流密度(辆/km)
5.2 车头间距和车头时距
p 车头时距
Ø 如果用时间表示车头之间的间隔,则称为车头时 距或时间车头间隔,以 h t 表示。
5.4 交通密度调查
p 摄影法
利用空中定时摄影 方法求得实测路段 的车辆数,然后除 以路段长度即可得 到摄影时刻的路段 交通密度。若进行 连续摄影,即可连 续测得各时刻交通 密度。
5.5 交通密度资料运用
p 研究交通流理论和制定交通管理措施 p 划分服务水平的依据 p 反映路上的交通阻塞状况 p 研究通行能力
p 练习
Ø 市郊一段500m长的公路上,于起点断面5min内测得通过车 辆为30辆,车速为30km/h,车流为均匀连续的。求平均车头 时距ht、平均车头间距hs、交通密度K以及第一辆车通过该 路段所需要的时间t?
5.3 车道占有率
p 由于密度是瞬时值,随观测时间和区间长度而变化,且 反映不出车辆长度和速度的关系,尤其是在车辆混合行驶 时密度的大小并不能明确表示交通流的状态,这就要引入 车道占有率的概念表示密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