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德育教学感悟

德育教学感悟

德育教学感悟
三、锻炼意志,培养习惯。

矫正行为不良学生的根本目的,就是要使学生改变旧的不良行为习惯,养成新的优良的行为和习惯。

学生在由坏习惯向好习惯的转化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旧病复发”的情况,这是由于他们自己意志薄弱,不能抵抗外部不良诱因而引起的。

因此,要使行为不良学生转化为优良学生,就必须使他们能够有效地抵抗外部不良影响,锻炼与外界不良诱因决裂乃至斗争的意志力,培养、稳固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

这就需要增强他们在各种不良环境下能不受影响、战胜不良的个人欲望和需求而坚持正确方向的能力。

教师可以有意识地给予他们与诱因接近的时机,以锻炼其与诱因决裂和斗争的意志力,稳固新的行为习惯。

例如:让曾犯过毁坏公共财物错误的学生去管理班级财物;让曾违背过校规校纪的学生去维持班级秩序;让犯有偷窃错误的学生经手班级经费收支等。

这种考验,可以使行为不良学生感受到别人对自己的信任,产生一种尊严感,使新的高尚的动机战胜旧的不良动机,到达锻炼和增强其意志力的目的。

在锻炼他们的意志力的过程中,教师要进行须要的引导和强化,以培养他们良好的习惯。

如:教师交给行为不良学生某项任务,怎样才能使之完成得好?这就需要引导。

当他们完成了任务,做出了成绩,教师就要及时给予他们表彰、鼓励。

行为不良学生原来受到的批评、责备较多,一旦受到表彰,会产生更大的激励作用,从
而激发起他们迫切要求进步的心理渴望,使之增强与不良诱因决裂和斗争的意志力,他们的良好行为习惯便会在与不良诱因决裂、斗争的过程中不断得到强化,逐步形成。

四、针对个性,因材施“矫”。

矫正行为不良学生,要针对其个性特点进行。

这是因为他们的不良行为表现不同、个性不同,如他们的兴趣、能力、气质和性格各异,所受的家庭教育及社会交往都各有特点。

因此,要做好矫正工作,必须详细问习题详细分析,依据其个性心理特征及不良行为表现,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

对于有过错时间较长的学生,要以疏导思想为主,使其逐步在行为上改变;对于犯错误时间不长的学生,可以要求其迅速改变行为,伴之以思想教育;对于性格外向的学生,要直截了当地进行批评教育,催促其行为的改变;而对于性格内向的学生,则要循循善诱,调动其改正过错的内部动力;对于独立性较强的学生,要从提高其认识水平入手,进而改变其原有态度,再改变其不良行为;对于顺从型的学生,可以运用教师的威严和集体的力量及规章管理办法的制约,迫使其改变不良行为,与此同时,对其进行正面教育,最后到达学生认识上的彻底转变。

矫正行为不良学生,是一个灵魂的再塑造过程。

因此,教师仅有良好的愿望和努力工作的精神是不够的,还必须在工作中不断总结归纳经验教训,摸索、掌握矫正技巧,以便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一,要善于寻找突破口。

在矫正品德不良学生的态度时,教师要善于发现他们内心深处的闪光点,改变他们的心理状态,发挥他们
在某一方面的兴趣、特长,重新唤起他们的自尊心和骄傲感,扬善弃恶,扬长避短,打开一条通向学生心灵的通路,使之产生改错的内部动力。

其二,要善于抓住转化的时机。

当学生开始在行动上有改正错误的表现时,他们对教师的态度特别敏感,甚至对教师的一个眼神都特别注意。

这就要求教师抓住这种时机,给予学生赞许的目光、信任的浅笑,或给予表彰、鼓励,进一步激发他们要求进步的热情。

其三,要善于对待转化过程中的反复。

行为不良学生在转化过程中一旦出现反复,自己心理上就会矛盾不安,思想上有压力。

教师绝不能在此时表现出腻烦情绪,而必须及时消除他们的心理承担,分析他们出现反复的原因,并在其反复中寻找积极因素,引导他们战胜消极因素,使他们今后不再出现反复和动摇,坚决前进的信心和步伐,逐步稳固良好的品德习惯,并在生活实践中经受考验,立志脱胎换骨。

随着教育的深入,xx同学有了很大的转变。

大家一致认为,与以前相比,简直换了一个人。

初三毕业后,顺利进入高一级学校。

搜集整理,仅供参考学习,请按需要编辑修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