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案(原教案)
正确认识自我
教学目的
1.让学生从性格、气质、愿望等各方面正确认识、评价自己。
2.了解他人对自己的评价、能客观分析对自己不利的评价。
3.培养学生自信心,增强自我发展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使学生能够正确认识自己、正确评价自己
2.难点:使学生能够在正确认识自己的基础更好地完善自己,提高自信心。
教学过程
活动一:
问一问:同学们,听说过上帝造人的故事吗?相传,上帝在造每一个人的时候,就把模子打碎了,每一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
现实生活中也确是如此,我们每一个人由于生长的环境,所受的教育程度等诸多因素的不同,致使每一个人也不尽相同,那么“我是谁?”“我到底有什么与众不同之处呢?”
展示:
出示一张照片,来猜猜我是谁?(猜后请该同学介绍“我的成长经历”)
活动二:
说一说:我的与众不同之处
我们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有着与别人不一样的地方。
下面就请同学们用一句话来概括你自己或是某个同学的最大特点。
总结:其实,只要正确认识自己,树立自信,每个人都可以是最棒的自己!
活动三:
互评:请同学们试着相互评价,说说你眼中的同学,也听听同学口中的你。
总结:“同学们太好了,无限美好的未来在等着你们。
”生活中也是这样,评价自己或别人不能只把眼光局限于他的缺点,我们更要认识他的优点。
谈一谈:你同桌的优点吧!指名谈,其他同学可以补充。
你还想谈谈谁的的优点?能谈谈×××的优点吗?能谈谈你自己的优点吗?(其他同学可以补充)
教师归结:人各有所长,我们要学会扬长避短,把自己长处发挥得淋漓尽致。
总结展示:让我们来看几个有关自我认识的名人名言:
你的卓越、成功和最大的骄傲,只能来自于你一个人:你自己。
——弗兰克•罗宾逊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案(改进教案)
正确认识自我
教学目的
1.让学生从性格、气质、愿望等各方面正确认识、评价自己。
2.了解他人对自己的评价、能客观分析对自己不利的评价、冷静面对过高的评价。
3.明确自我认识的重要意义在于自我完善。
4.培养学生自信心,增强自我发展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使学生能够正确认识自己、正确评价自己
2.难点:使学生能够在正确认识自己的基础更好地完善自己,提高自信心。
教学过程
活动一:
问一问:同学们,听说过上帝造人的故事吗?相传,上帝在造每一个人的时候,就把模子打碎了,每一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
现实生活中也确是如此,我们每一个人由于生长的环境,所受的教育程度等诸多因素的不同,致使每一个人也不尽相同,那么“我是谁?”“我到底有什么与众不同之处呢?”
展示:
出示一张照片,来猜猜我是谁?(猜后请该同学介绍“我的成长经历”)
活动二:
展示:“我的成长经历卡片”
请学生介绍自己从出生到现在的照片及相关经历,并就此展开想像。
想一想:未来的我会是什么样子。
小组内展示照片,互相交流。
师生归结:从这些照片中,我们看到了每一个人不同的成长经历及各自的性格特点。
想一想:那么我的所作所为给别人留下了什么印象,别人是怎样看我的呢?
说一说:我是谁(别人眼中的我)
先请一名同学模仿班级内另一名同学的语言,行为动作,姿态等,其他同学猜一猜他模仿的是谁?(如果需要配合,也可以小组内的同学共同来演一演)生猜中后,让表演的同学说一说“为什么要这样模仿×××?你眼中的×××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提示生在回答的时候可以举一些生活中的小例子,来说明×××同学的优缺点,性格,气质等。
)
问一问:×××同学,你认为他说的有道理吗?谈谈你的看法。
(此处2-4名同学为宜)
师生小结:看来,正确看待自己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正所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要想正确看清自己就需要大家的帮助。
说一说:我的与众不同之处
我们之所以能猜出他是谁,就是因为他有着与别人不一样的地方,下面就请同学们用一句话来概括你自己或是某个同学的最大特点。
活动三:
演示:《白纸黑点与黑纸白点》的故事情节。
教师拿一张白纸一张黑纸走上讲台,先拿出了一张画有一个黑点的白纸,想一想:“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什么?”
学生回答:“一个黑点”。
师沮丧:“难道你们谁也没有看到这张白纸吗?眼光集中在黑点上,黑点会越来越大。
生活中你们可不要这样啊!”
展示:老师又拿出一张黑纸,中间有一个白点。
想一想:“同学们,你们又看到了什么?”
学生齐答:“一个白点”。
师高兴道:“同学们太好了,无限美好的未来在等着你们。
”生活中也是这样,评价自己或别人不能只把眼光局限于他的缺点,我们更要认识他的优点。
谈一谈:你同桌的优点吧!指名谈,其他同学可以补充。
你还想谈谈谁的的优点?能谈谈×××的优点吗?能谈谈你自己的优点吗?(其他同学可以补充)
教师归结:人各有所长,我们要学会扬长避短,把自己长处发挥得淋漓尽致。
活动四:
问一问:看来同学们已经能够正确认识自我,肯定自我了,进而发展自我,为自己建立信心、树立自尊。
这样我们就能扬起头来,迎接挑战。
那么如何培养自信心呢?
小组讨论:(略)
学生回答:①正确认识自己,提高自我评价。
②正确认识自卑感,提高克服自卑感的自信心。
③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自我鼓励,相信事在人为。
④积极与他人交往。
总结展示:让我们来看几个有关自我认识的名人名言:
在人们的一般缺点中,最容易忽视的是轻视自己。
努力成为你自己。
一旦发现了自我,就将没有痛苦。
——马修•阿诺德你的卓越、成功和最大的骄傲,只能来自于你一个人:你自己。
——弗兰克•罗宾逊自己就是主宰一切的上帝,倘若想征服全世界,就得先征服自己。
——海明威
评课记录
《正确认识自我》这堂课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主题鲜明,围绕自我认识这个主题去开展,避免了一节活动课出现两个或多个主题。
整个活动的各个环节始终都应紧扣主旨,做到“形散而神不散”。
第二、注重课堂实效,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目标是: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所以,在教授本课时教师抓住了问题的症结,从情感、认知、行为等各方面,步步深入,层层落实,由点到面,由表及里。
第三、面向全体。
选择一些学生中普遍存在的、涵盖面广的、有待逐步提高的教育点,与学生一起探讨、研究、交流,做到活动时“无死角,无闲人”努力使每个学生的心理素质逐步发展,提高每个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最后,本节心理课气氛宽松活跃。
教师能够面带微笑,语言亲切,精炼,幽默机智,举手投足传达出无限的关爱,创设了适合学生交流的开放的课堂环境,使学生能够在开放自我的宽松环境中,表露自我,敞开心扉,坦诚相见。
反思札记
如何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课,作为一名年轻教师,我在教学过程中一直在不断的摸索、总结、思考、调整。
对于本节课的教学,我的思路和做法是:
首先,课堂导入很重要。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同样的内容,采用学生感兴趣的方式,学生接受起来会更加乐意和主动。
面对从未真正接触过心理方面知识的学生,我给学生创造了很多的发挥空间。
每一堂心理健康课之前,我都会安排一名学生完成一次自我介绍。
其次,抓重点攻难点,形散神聚。
心理健康教育课的重点在于活动中的体验,绝不能为了活动而活动,活动应该有主题,有核心。
心理健康教育课也应该坚持一个重难点,并围绕这个重难点,“形散神不散”,着重培养学生最基本的心理素质,让他们学习和体验到对自己的终生发展有价值的核心观念。
第三,心理健康教育课应该根据需要,创设相应的氛围,但不能没有原则和标准,它必须以学生遵守课堂纪律为基础。
就我所教的高一学生来说,他们自律性不强,还不懂得尊重别人,不懂得主动遵守纪律和规则。
课堂上最容易出现的现象是“忽视倾听”:要么发言过于随意,只顾自己大声说话,不倾听别人的心声;要么封同闭自己,嘲笑讲出真心话的同学。
这些不好的双向互动使课堂缺乏温馨的气氛,很快乱作一团,最终导致学生不敢流露真情,班级内无法形成真实情感的交流,我也不得不停下来维持纪律,积极性也受到打击。
一堂原本精心设计的课可能就此功亏一篑。
因此,教育学生保持纪律、
遵守规则、尊重别人等是非常必要的,是创设轻松、愉悦氛围的基本前提,其本身也是一种心理健康教育。
最后,如果心理教师能在适当和必要的时候,作真诚的自我剖析、自我开放,学生也会减轻自我防卫心理,真实地表达自己、安全地探索自己。
有时学生甚至会主动要求:“老师,你呢?你以前是怎么样的?给我们说说啊!”不过作为一名心理教师,其最重要的角色始终是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自我开放应该有一定的原则和限度,否则,将会导致角色混乱,得不偿失。
当然,心理健康教育还处在探索阶段,我们的心理学课堂也难免会存在一些缺点和疏漏之处。
在今后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会坚持不懈地在教学实践中摸索经验,不断丰厚、完善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使得心理健康教育更加专业、有效。